资源简介 1.4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第1课时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学习 目标 1. 理解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概念. 2. 了解充分条件与判定定理,必要条件与性质定理的关系,能在判断、论证中正确运用.新知初探基础落实1. 复习导入命题的定义、分类、组成与形式(1) 定义: 能够判断对错的语句叫做命题;(2) 分类:其中正确的命题叫做真命题,错误的命题叫做假命题;(3) 组成:每一个命题都是由题设(已知)和结论两个部分组成;(4) 形式:每一个命题都可以改写成“如果+题设(p),那么+结论(q)”或者“若+题设(p),则+结论(q)”的形式.2. 实例呈现(1) 如果两直线平行,那么同位角相等;(真命题)题设(p): 两直线平行;结论(q): 同位角相等.(2) 若两个三角形的周长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假命题)题设(p):两个三角形的周长相等;结论(q):这两个三角形全等.(3) 12除以3等于5吗?(不是命题)一、 生成概念思考:下列“若p,则q”形式的命题中,哪些是真命题?哪些是假命题?(1) 若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则这个平行四边形是菱形;(2) 若x2-4x+3=0,则x=1;(3) 若平面内两条直线a和b均垂直于直线l,则a∥b.在命题(1)(3)中,由条件p通过推理可以得出结论q,所以它们是真命题.在命题(2)中,由条件p不一定能得出结论q,所以它们是假命题.一般地,“若p,则q”为真命题,是指由p通过推理可以得出q.这时,我们就说由p可以推出q,记作p q,并且说,p是q的充分条件,q是p的必要条件.如果“若p,则q”为假命题,那么由条件p不能推出结论q,记作pq.此时,我们就说p不是q的充分条件,q不是p的必要条件.上述命题(1)(3)中的p是q的充分条件,q是p的必要条件,而命题(2)中的p不是q的充分条件,q不是p的必要条件.请同学阅读课本P17—P19,完成下列填空.二、 概念表述1. “若p,则q”为真命题,是指由p可以推出q,记作__p q__.并且说,p是q的__充分__条件,q是p的__必要__条件.2. “若p,则q”为假命题,是指由p不能推出q,记作__pq__.此时,我们就说p不是q的__充分__条件,q不是p的__必要__条件.3. 定理关系判定定理给出了相应数学结论成立的充分条件,性质定理给出了相应数学结论成立的必要条件.典例精讲能力初成探究1 判断命题的真假例1 命题“如果x2-x-2≠0,那么x≠2”是__真__命题(填“真”或“假”).【解析】由x2-x-2≠0得(x+1)(x-2)≠0,解得x≠-1且x≠2,所以命题“如果x2-x-2≠0,那么x≠2”是真命题.变式 (多选)下列命题为真命题的是( BC )A. mx2+2x-1=0是一元二次方程B. 函数y=2x-1的图象与x轴有一个交点C. 互相包含的两个集合相等D. 空集是任何集合的真子集【解析】对于A,当m=0时,mx2+2x-1=0是一元一次方程,A错误;对于B,令y=0,则2x-1=0,x=,所以函数y=2x-1的图象与x轴有一个交点,B正确;对于D,空集不是本身的真子集,D错误;C正确.探究2 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判断视角1 充分条件的判断例2-1 (课本P18例1)下列“若p,则q”形式的命题中,哪些命题中的p是q的充分条件?(1) 若四边形的两组对角分别相等,则这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解答】这是一条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p q,所以p是q的充分条件.(2) 若两个三角形的三边成比例,则这两个三角形相似;【解答】这是一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p q,所以p是q的充分条件.(3) 若四边形为菱形,则这个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解答】这是一条菱形的性质定理,p q,所以p是q的充分条件.(4) 若x2=1,则x=1;【解答】由于(-1)2=1,但-1≠1,pq,所以p不是q的充分条件.(5) 若a=b,则ac=bc;【解答】由等式的性质知,p q,所以p是q的充分条件.(6) 若x,y为无理数,则xy为无理数.【解答】为无理数,但×=2为有理数,pq,所以p不是q的充分条件.(1) 判定p是q的充分条件要先分清谁是p,谁是q,即转化成p q问题.(2) 除了用定义判断充分条件,还可以利用集合间的关系判断,若p构成的集合为A,q构成的集合为B,且A B,则p是q的充分条件.(下一课时会讲)变式 下列各项中,p是q的充分条件的是__①③__.(填序号)①p:a>2,b>2,q:a+b>4;②p:两个三角形面积相等,q:两个三角形相似;③设集合A={1,a},B={1,2,3},p:a=3,q:B A.【解析】①因为“a>2,b>2” “a+b>4”,反之,不一定成立,所以A是B的充分条件.②因为两个三角形面积相等,不能推出两个三角形相似,所以p不是q的充分条件.③当a=3时,集合A={1,3},B={1,2,3},所以B A正确,即“a=3”是“B A”的充分条件.视角2 必要条件的判断例2-2 下列p是q的必要条件的是( D )A. p:a=1,q:|a|=1B. p:-1C. p:aD. p:a>b,q:a>b+1【解析】要满足p是q的必要条件,即q p,对于A,因为q:|a|=1,所以a=±1,所以qp,故A错误;对于B,因为qp,故B错误;对于C,因为qp,故C错误;对于D,因为q:a>b+1,所以a>b+1>b,所以a>b,所以q p,故D正确.(1) 若p q为真,则p是q的充分条件,若q p为真,则p是q的必要条件.(2) 也可利用集合的关系判断,如条件甲“x∈A”,条件乙“x∈B”,若A B,则甲是乙的必要条件.(下一课时会讲)探究3 利用充分条件、必要条件求参数范围例3 已知p:-2≤x≤10,q:1-m≤x≤1+m(m>0),若p是q的充分条件,则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__{m|m≥9}__.【解析】因为p是q的充分条件,所以p q,所以{x|-2≤x≤10}是{x|1-m≤x≤1+m,m>0}的子集,所以解得m≥9,所以实数m的取值范围为{m|m≥9}.利用充分条件、必要条件求参数的取值范围时,先把p,q等价转化,利用充分条件、必要条件与集合间的包含关系,建立关于参数的不等式(组)进行求解.变式 已知集合A={x|2-a≤x≤2+a,a>0},B={x|-4≤x≤1}.(1) 若a=3,求A∪B;【解答】当a=3时, A={x|2-a≤x≤2+a}={x|-1≤x≤5},B={x|-4≤x≤1},所以A∪B={x|-1≤x≤5}∪{x|-4≤x≤1}={x|-4≤x≤5}.(2) 若“x∈A”是“x∈B”的必要条件,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解答】A={x|2-a≤x≤2+a,a>0},B={x|-4≤x≤1},因为“x∈A”是“x∈B”的必要条件,所以B A,所以解得即a≥6,所以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a|a≥6}.随堂内化及时评价1. 使x>3成立的一个充分条件是( A )A. x>4 B. x>0C. x>2 D. x<2【解析】只有x>4 x>3,其他选项均不可推出x>3.2. (多选)下列各选项中,p是q的必要条件的有( AC )A. p:四边形的对角线相等,q:四边形是矩形B. 对于实数x,p:-1≤x≤5,q:x≥9或x≤5C. p:x=-1,q:x2+2x+1=0D. p:△ABC是等腰三角形,q:△ABC是直角三角形【解析】对于A,因为矩形的对角线相等,所以q是p的充分条件,所以p是q的必要条件,故A正确;对于B,因为{x|-1≤x≤5}{x|x≥9或x≤5},所以p不是q的必要条件,故B错误;对于C,因为方程x2+2x+1=0的两根为-1,故p是q的必要条件,故C正确;对于D,因为直角三角形不一定是等腰三角形,故p不是q的必要条件,故D错误.3. 若不等式|x|【解析】由题意知a>0,由不等式|x|-34. 已知集合A={x|2m-1≤x≤m+1},B=.(1) 若m=,求A∩( RB);【解答】由B=≤x<2}知 RB=x<或x≥2}.若m=,则A=0≤x≤},所以A∩( RB)=0≤x<}.(2) 若x∈B是x∈A的必要条件,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解答】若x∈B是x∈A的必要条件,则A B.当2m-1>m+1,即m>2时,A= ,符合题意;当2m-1≤m+1,即m≤2时,A≠ ,要满足A B,可得≤2m-1≤m+1<2,解得≤m<1.综上,实数m的取值范围为≤m<1或m>2}.配套新练案一、 单项选择题1. 下列命题中,p是q的充分条件的是( B )A. p:a是无理数,q:a2是无理数B. p:四边形为等腰梯形,q:四边形对角线相等C. p:x>0,q:x≥1D. p:a>b,q:ac2>bc22. 下列命题中,q是p的必要条件的是( A )A. p:A∩B=A,q:A BB. p:x2-2x-3=0,q:x=-1C. p:|x|<1,q:x<0D. p:x2>2,q:x>2【解析】由A∩B=A得A B,所以q是p的必要条件,其余选项都不符合要求.3. 已知a,b∈R,则“a>b”的一个必要条件是( D )A. |a|>|b| B. a2>b2C. a>b+1 D. a>b-1【解析】由a>b可得a>b-1,故“a>b-1”是“a>b”的一个必要条件.由a>b不能得到|a|>|b|,a2>b2,a>b+1,比如a=-1,b=-2.4. 已知集合A={x|-1A. {m|-1C. {m|-2<m≤2} D. {m|m>2}二、 多项选择题5. 下列“若p,则q”形式的命题中,p是q的必要条件的有( BCD )A. 若x,y是偶数,则x+y是偶数B. 若a<2,则方程x2-2x+a=0有实根C. 若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则这个四边形是菱形D. 若ab=0,则a=0【解析】对于A,x+y是偶数不一定能推出x,y是偶数,因为x,y可以是奇数,不符合题意;对于B,当方程x2-2x+a=0有实根时,则(-2)2-4a≥0 a≤1,能推出a<2,符合题意;对于C,四边形是菱形能推出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符合题意;对于D,显然由a=0能推出ab=0,符合题意.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CD )A. 若集合A={x∈R|-1B. 若集合A={0,1},B={-1,0,1,2},则x∈A是x∈B的充分条件C. 若集合A={x|x<-1},B={x|x>2},则x∈A既不是x∈B的充分条件,也不是x∈B的必要条件D. 若集合A={x|-2【解析】对于A,因为B A,所以A错误;对于B,因为{0,1} {-1,0,1,2},所以B正确;对于C,因为{x|x<-1}{x|x>2}且{x|x<-1} {x|x>2},所以C正确;对于D,因为{x|-2三、 填空题7. “x2=2x”是“x=0”的__必要__条件;“x=0”是“x2=2x”的__充分__条件.(填“充分”或“必要”)8. 已知集合A={x|x≥0},B={x|x≥a},若“x∈A”是“x∈B”的充分条件,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__{a|a≤0}__;若“x∈A”是“x∈B”的必要条件,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__{a|a≥0}__.四、 解答题9. 已知集合A={x|-2≤x≤1},B={x|m-2≤x≤m+2}.(1) 若m=1,求A∩B和A∪B;【解答】当m=1时,B={x|-1≤x≤3},则A∩B={x|-1≤x≤1},A∪B={x|-2≤x≤3}.(2) 若“x∈A”是“x∈B”的充分条件,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解答】若“ x∈A”是“x∈B”的充分条件,则A B,即解得-1≤m≤0.故实数m的取值范围为{m|-1≤m≤0}.10. 已知集合A={x|x≤2或x>5},B={x|-m(1) 若B= ,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解答】若B= ,则-m≥2m+1,解得m≤-,所以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2) 已知p:x∈A,q:x∈B,若p是q的必要条件,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解答】因为p是q的必要条件,所以B A.①若B= ,则-m≥2m+1,解得m≤-.②若B≠ ,则或解得-11. 若关于x的不等式|x+1|A. {a|a≤-1} B. {a|a>5}C. {a|a<-1} D. {a|a≥5}【解析】由|x+1|12. 设甲、乙、丙是三个命题,如果甲是乙的必要条件,丙是乙的充分条件,但不是乙的必要条件,那么( A )A. 丙是甲的充分条件,但不是甲的必要条件B. 丙是甲的必要条件,但不是甲的充分条件C. 丙既是甲的充分条件,又是甲的必要条件D. 丙既不是甲的充分条件,也不是甲的必要条件【解析】因为甲是乙的必要条件,所以乙 甲.又丙是乙的充分条件,但不是乙的必要条件,所以丙 乙,但乙丙,如图.综上,有丙 甲,但甲丙,即丙是甲的充分条件,但不是甲的必要条件.(第12题答)13. 已知不等式m-1【解析】由题意得第1课时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学习 目标 1. 理解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概念. 2. 了解充分条件与判定定理,必要条件与性质定理的关系,能在判断、论证中正确运用.新知初探基础落实请同学阅读课本P17—P19,完成下列填空.1. “若p,则q”为真命题,是指由p可以推出q,记作 .并且说,p是q的 条件,q是p的 条件.2. “若p,则q”为假命题,是指由p不能推出q,记作 .此时,我们就说p不是q的 条件,q不是p的 条件.3. 定理关系判定定理给出了相应数学结论成立的充分条件,性质定理给出了相应数学结论成立的必要条件.典例精讲能力初成探究1 判断命题的真假例1 命题“如果x2-x-2≠0,那么x≠2”是 命题(填“真”或“假”).变式 (多选)下列命题为真命题的是( )A. mx2+2x-1=0是一元二次方程B. 函数y=2x-1的图象与x轴有一个交点C. 互相包含的两个集合相等D. 空集是任何集合的真子集探究2 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判断视角1 充分条件的判断例2-1 (课本P18例1)下列“若p,则q”形式的命题中,哪些命题中的p是q的充分条件?(1) 若四边形的两组对角分别相等,则这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2) 若两个三角形的三边成比例,则这两个三角形相似;(3) 若四边形为菱形,则这个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4) 若x2=1,则x=1;(5) 若a=b,则ac=bc;(6) 若x,y为无理数,则xy为无理数.(1) 判定p是q的充分条件要先分清谁是p,谁是q,即转化成p q问题.(2) 除了用定义判断充分条件,还可以利用集合间的关系判断,若p构成的集合为A,q构成的集合为B,且A B,则p是q的充分条件.(下一课时会讲)变式 下列各项中,p是q的充分条件的是 .(填序号)①p:a>2,b>2,q:a+b>4;②p:两个三角形面积相等,q:两个三角形相似;③设集合A={1,a},B={1,2,3},p:a=3,q:B A.视角2 必要条件的判断例2-2 下列p是q的必要条件的是( )A. p:a=1,q:|a|=1B. p:-1C. p:aD. p:a>b,q:a>b+1(1) 若p q为真,则p是q的充分条件,若q p为真,则p是q的必要条件.(2) 也可利用集合的关系判断,如条件甲“x∈A”,条件乙“x∈B”,若A B,则甲是乙的必要条件.(下一课时会讲)探究3 利用充分条件、必要条件求参数范围例3 已知p:-2≤x≤10,q:1-m≤x≤1+m(m>0),若p是q的充分条件,则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 .利用充分条件、必要条件求参数的取值范围时,先把p,q等价转化,利用充分条件、必要条件与集合间的包含关系,建立关于参数的不等式(组)进行求解.变式 已知集合A={x|2-a≤x≤2+a,a>0},B={x|-4≤x≤1}.(1) 若a=3,求A∪B;(2) 若“x∈A”是“x∈B”的必要条件,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随堂内化及时评价1. 使x>3成立的一个充分条件是( )A. x>4 B. x>0C. x>2 D. x<22. (多选)下列各选项中,p是q的必要条件的有( )A. p:四边形的对角线相等,q:四边形是矩形B. 对于实数x,p:-1≤x≤5,q:x≥9或x≤5C. p:x=-1,q:x2+2x+1=0D. p:△ABC是等腰三角形,q:△ABC是直角三角形3. 若不等式|x|4. 已知集合A={x|2m-1≤x≤m+1},B=.(1) 若m=,求A∩( RB);(2) 若x∈B是x∈A的必要条件,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配套新练案一、 单项选择题1. 下列命题中,p是q的充分条件的是( )A. p:a是无理数,q:a2是无理数B. p:四边形为等腰梯形,q:四边形对角线相等C. p:x>0,q:x≥1D. p:a>b,q:ac2>bc22. 下列命题中,q是p的必要条件的是( )A. p:A∩B=A,q:A BB. p:x2-2x-3=0,q:x=-1C. p:|x|<1,q:x<0D. p:x2>2,q:x>23. 已知a,b∈R,则“a>b”的一个必要条件是( )A. |a|>|b| B. a2>b2C. a>b+1 D. a>b-14. 已知集合A={x|-1A. {m|-1C. {m|-2<m≤2} D. {m|m>2}二、 多项选择题5. 下列“若p,则q”形式的命题中,p是q的必要条件的有( )A. 若x,y是偶数,则x+y是偶数B. 若a<2,则方程x2-2x+a=0有实根C. 若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则这个四边形是菱形D. 若ab=0,则a=0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若集合A={x∈R|-1B. 若集合A={0,1},B={-1,0,1,2},则x∈A是x∈B的充分条件C. 若集合A={x|x<-1},B={x|x>2},则x∈A既不是x∈B的充分条件,也不是x∈B的必要条件D. 若集合A={x|-2三、 填空题7. “x2=2x”是“x=0”的 条件;“x=0”是“x2=2x”的 条件.(填“充分”或“必要”)8. 已知集合A={x|x≥0},B={x|x≥a},若“x∈A”是“x∈B”的充分条件,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 ;若“x∈A”是“x∈B”的必要条件,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 .四、 解答题9. 已知集合A={x|-2≤x≤1},B={x|m-2≤x≤m+2}.(1) 若m=1,求A∩B和A∪B;(2) 若“x∈A”是“x∈B”的充分条件,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10. 已知集合A={x|x≤2或x>5},B={x|-m(1) 若B= ,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2) 已知p:x∈A,q:x∈B,若p是q的必要条件,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11. 若关于x的不等式|x+1|A. {a|a≤-1} B. {a|a>5}C. {a|a<-1} D. {a|a≥5}12. 设甲、乙、丙是三个命题,如果甲是乙的必要条件,丙是乙的充分条件,但不是乙的必要条件,那么( )A. 丙是甲的充分条件,但不是甲的必要条件B. 丙是甲的必要条件,但不是甲的充分条件C. 丙既是甲的充分条件,又是甲的必要条件D. 丙既不是甲的充分条件,也不是甲的必要条件13. 已知不等式m-1第一章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1.4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第1课时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学习 目标 1. 理解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概念.2. 了解充分条件与判定定理,必要条件与性质定理的关系,能在判断、论证中正确运用.新知初探 基础落实1. 复习导入命题的定义、分类、组成与形式(1) 定义: 能够判断对错的语句叫做命题;(2) 分类:其中正确的命题叫做真命题,错误的命题叫做假命题;(3) 组成:每一个命题都是由题设(已知)和结论两个部分组成;(4) 形式:每一个命题都可以改写成“如果+题设(p),那么+结论(q)”或者“若+题设(p),则+结论(q)”的形式.2. 实例呈现(1) 如果两直线平行,那么同位角相等;(真命题)题设(p): 两直线平行;结论(q): 同位角相等.(2) 若两个三角形的周长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假命题)题设(p):两个三角形的周长相等;结论(q):这两个三角形全等.(3) 12除以3等于5吗?(不是命题)一、 生成概念思考:下列“若p,则q”形式的命题中,哪些是真命题?哪些是假命题?(1) 若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则这个平行四边形是菱形;(2) 若x2-4x+3=0,则x=1;(3) 若平面内两条直线a和b均垂直于直线l,则a∥b.在命题(1)(3)中,由条件p通过推理可以得出结论q,所以它们是真命题.在命题(2)中,由条件p不一定能得出结论q,所以它们是假命题.上述命题(1)(3)中的p是q的充分条件,q是p的必要条件,而命题(2)中的p不是q的充分条件,q不是p的必要条件.请同学阅读课本P17—P19,完成下列填空.二、 概念表述1. “若p,则q”为真命题,是指由p可以推出q,记作_______.并且说,p是q的_______条件,q是p的_______条件.2. “若p,则q”为假命题,是指由p不能推出q,记作________.此时,我们就说p不是q的_______条件,q不是p的_______条件.3. 定理关系判定定理给出了相应数学结论成立的充分条件,性质定理给出了相应数学结论成立的必要条件.p q充分必要充分必要典例精讲 能力初成探究 命题“如果x2-x-2≠0,那么x≠2”是_____命题(填“真”或“假”).1判断命题的真假1真【解析】由x2-x-2≠0得(x+1)(x-2)≠0,解得x≠-1且x≠2,所以命题“如果x2-x-2≠0,那么x≠2”是真命题.变式 BC (多选)下列命题为真命题的是 ( )A. mx2+2x-1=0是一元二次方程B. 函数y=2x-1的图象与x轴有一个交点C. 互相包含的两个集合相等D. 空集是任何集合的真子集探究视角1 充分条件的判断 (课本P18例1)下列“若p,则q”形式的命题中,哪些命题中的p是q的充分条件?(1) 若四边形的两组对角分别相等,则这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2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判断【解答】这是一条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p q,所以p是q的充分条件.2-1(2) 若两个三角形的三边成比例,则这两个三角形相似;【解答】这是一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p q,所以p是q的充分条件.(3) 若四边形为菱形,则这个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解答】这是一条菱形的性质定理,p q,所以p是q的充分条件.(课本P18例1)下列“若p,则q”形式的命题中,哪些命题中的p是q的充分条件?(4) 若x2=1,则x=1;(5) 若a=b,则ac=bc;【解答】由等式的性质知,p q,所以p是q的充分条件.(6) 若x,y为无理数,则xy为无理数.(1) 判定p是q的充分条件要先分清谁是p,谁是q,即转化成p q问题.(2) 除了用定义判断充分条件,还可以利用集合间的关系判断,若p构成的集合为A,q构成的集合为B,且A B,则p是q的充分条件.(下一课时会讲)【解析】①因为“a>2,b>2” “a+b>4”,反之,不一定成立,所以A是B的充分条件.②因为两个三角形面积相等,不能推出两个三角形相似,所以p不是q的充分条件.③当a=3时,集合A={1,3},B={1,2,3},所以B A正确,即“a=3”是“B A”的充分条件.变式 下列各项中,p是q的充分条件的是_______.(填序号)①p:a>2,b>2,q:a+b>4;②p:两个三角形面积相等,q:两个三角形相似;③设集合A={1,a},B={1,2,3},p:a=3,q:B A.①③视角2 必要条件的判断 下列p是q的必要条件的是 ( )A. p:a=1,q:|a|=1 B. p:-1C. p:aD2-2(1) 若p q为真,则p是q的充分条件,若q p为真,则p是q的必要条件.(2) 也可利用集合的关系判断,如条件甲“x∈A”,条件乙“x∈B”,若A B,则甲是乙的必要条件.(下一课时会讲)探究 已知p:-2≤x≤10,q:1-m≤x≤1+m(m>0),若p是q的充分条件,则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3利用充分条件、必要条件求参数范围3{m|m≥9}利用充分条件、必要条件求参数的取值范围时,先把p,q等价转化,利用充分条件、必要条件与集合间的包含关系,建立关于参数的不等式(组)进行求解.【解答】当a=3时, A={x|2-a≤x≤2+a}={x|-1≤x≤5},B={x|-4≤x≤1},所以A∪B={x|-1≤x≤5}∪{x|-4≤x≤1}={x|-4≤x≤5}.变式 已知集合A={x|2-a≤x≤2+a,a>0},B={x|-4≤x≤1}.(1) 若a=3,求A∪B;(2) 若“x∈A”是“x∈B”的必要条件,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随堂内化 及时评价1. 使x>3成立的一个充分条件是 ( )A. x>4 B. x>0C. x>2 D. x<2A【解析】只有x>4 x>3,其他选项均不可推出x>3.2. (多选)下列各选项中,p是q的必要条件的有 ( )A. p:四边形的对角线相等,q:四边形是矩形B. 对于实数x,p:-1≤x≤5,q:x≥9或x≤5C. p:x=-1,q:x2+2x+1=0D. p:△ABC是等腰三角形,q:△ABC是直角三角形AC3. 若不等式|x|【解析】由题意知a>0,由不等式|x|{a|a≥3}配套新练案一、 单项选择题1. 下列命题中,p是q的充分条件的是 ( )A. p:a是无理数,q:a2是无理数B. p:四边形为等腰梯形,q:四边形对角线相等C. p:x>0,q:x≥1D. p:a>b,q:ac2>bc2B2. 下列命题中,q是p的必要条件的是 ( )A. p:A∩B=A,q:A BB. p:x2-2x-3=0,q:x=-1C. p:|x|<1,q:x<0D. p:x2>2,q:x>2A【解析】由A∩B=A得A B,所以q是p的必要条件,其余选项都不符合要求.3. 已知a,b∈R,则“a>b”的一个必要条件是 ( )A. |a|>|b| B. a2>b2C. a>b+1 D. a>b-1D【解析】由a>b可得a>b-1,故“a>b-1”是“a>b”的一个必要条件.由a>b不能得到|a|>|b|,a2>b2,a>b+1,比如a=-1,b=-2.4. 已知集合A={x|-1A. {m|-1C. {m|-2<m≤2} D. {m|m>2}B二、 多项选择题5. 下列“若p,则q”形式的命题中,p是q的必要条件的有 ( )A. 若x,y是偶数,则x+y是偶数B. 若a<2,则方程x2-2x+a=0有实根C. 若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则这个四边形是菱形D. 若ab=0,则a=0BCD【解析】对于A,x+y是偶数不一定能推出x,y是偶数,因为x,y可以是奇数,不符合题意;对于B,当方程x2-2x+a=0有实根时,则(-2)2-4a≥0 a≤1,能推出a<2,符合题意;对于C,四边形是菱形能推出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符合题意;对于D,显然由a=0能推出ab=0,符合题意.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集合A={x∈R|-1B. 若集合A={0,1},B={-1,0,1,2},则x∈A是x∈B的充分条件C. 若集合A={x|x<-1},B={x|x>2},则x∈A既不是x∈B的充分条件,也不是x∈B的必要条件D. 若集合A={x|-2BCD三、 填空题7. “x2=2x”是“x=0”的_______条件;“x=0”是“x2=2x”的_______条件.(填“充分”或“必要”)必要充分8. 已知集合A={x|x≥0},B={x|x≥a},若“x∈A”是“x∈B”的充分条件,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若“x∈A”是“x∈B”的必要条件,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a|a≤0}{a|a≥0}四、 解答题9. 已知集合A={x|-2≤x≤1},B={x|m-2≤x≤m+2}.(1) 若m=1,求A∩B和A∪B;【解答】当m=1时,B={x|-1≤x≤3},则A∩B={x|-1≤x≤1},A∪B={x|-2≤x≤3}.(2) 若“x∈A”是“x∈B”的充分条件,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10. 已知集合A={x|x≤2或x>5},B={x|-m(1) 若B= ,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2) 已知p:x∈A,q:x∈B,若p是q的必要条件,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11. 若关于x的不等式|x+1|( )A. {a|a≤-1} B. {a|a>5}C. {a|a<-1} D. {a|a≥5}D12. 设甲、乙、丙是三个命题,如果甲是乙的必要条件,丙是乙的充分条件,但不是乙的必要条件,那么 ( )A. 丙是甲的充分条件,但不是甲的必要条件B. 丙是甲的必要条件,但不是甲的充分条件C. 丙既是甲的充分条件,又是甲的必要条件D. 丙既不是甲的充分条件,也不是甲的必要条件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1.4 第1课时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pptx 1.4 第1课时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含答案).docx 1.4 第1课时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学生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