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初二年级物理科导学案课 题 第三章 复习案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知道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掌握吸热和放热的六种物态变化过程。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深入研究物态变化,养成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科学的探索精神和研究自然科学的能力学习重点 掌握六种物态变化,并知道它们吸、放热的情况学习难点 掌握六种物态变化,并知道它们吸、放热的情况预习案 完成时长: 分钟;组内评价: 教师评价: 批改时间: 月 日一、知识梳理1.温度计的制作原理:__________ ________;使用时注意哪些? 2.温度计和体温计有哪些区别?(至少写出两点)3.在右图括号内写出物态变化名称、吸热还是放热:4.晶体和非晶体有什么区别?5.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哪三个?沸腾的特点是 ,沸腾的条件是 。7.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 和 。二、预习自测1.海波的熔点是48℃,那么48℃的海波是 ( )A.固态 B.液态 C.固液共存 D.以上三种状态都有可能2.沥青在加热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持续上升 B.温度保持熔点不变C.先上升,后来保持不变,最后又上升 D.先下降后上升3.下列现象中,属于升华的现象是( )A.夏天,冰棍周围冒“白气” B.冬天,玻璃窗上结冰花C.衣箱中的樟脑丸逐渐变小 D.夏天,水缸外壁“出汗”4.寒冷的冬天,小明在晨练时看到一些现象,下面是他对这些现象的分析,其中正确的( ) A.跑步时嘴呼的“白气”,是汽化现象 B.进入温暖的房间后眼镜变模糊,是升华现象C.路边地面上薄薄的霜,是凝华形成的 D.屋檐下悬挂的冰柱,是汽化形成的5.生活中的很多现象可以用学过的物理知识加以解释.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A.天气很冷时,窗玻璃上会出现冰花,这是一种凝固现象B.“下雪不冷化雪冷”,这是因为雪在熔化时吸热C.游泳后,刚从水中出来,感觉比较冷,这是因为人身上水分蒸发带走热量D.取出在冰箱中被冷冻的冰糕,放一会儿,发现包装外层出现小水珠,这是一种液化现象6.烈日炎炎,上海世博园启动了雾森降温系统以缓解暂时的闷热,该系统自动向空气中喷洒水雾,水雾在 (填写物态变化名称)过程中从周围 大量的热,导致周围温度明显 。班____组 编号: 姓名________完成日期: 月 日 页码:31探究案学始于疑:农村里说的霜冻是怎么回事?霜冻和霜是一回事吗?探究点一:熔化和凝固问题1:在冷却物体时,用 0℃ 的冰好,还是用 0℃ 的水好?问题2:熔化和凝固图象:如图2-6所示,是某种合金加热变成液态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观察图像并回答:(1)合金开始加热时的温度是 ;(2)这种合金是 物质(填“晶体”或“非晶体”);(3)合金的熔点是 ℃;(4)图中BC段表示合金处于 状态。探究点二:汽化和液化问题1:汽化有哪两种方式?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 问题2:冬天教室里的窗玻璃上会有水雾,水雾在室内层还是室外层?夏天教室里开空调时,窗玻璃上也会有水雾,水雾又在哪层?针对练习:夏天对着开水杯“吹气”,能使开水变凉,这是因为__ _____,使水温下降。冬天对着手“哈气”,使手变暖,这是因为水气遇冷________ ,使手表面温度升高。探究点三:升华和凝华问题: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解释日常用的白炽灯用久了会变黑的原因。探究点四:物态变化综合应用问题1:下表列出了几种物质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熔点和沸点,根据表中数据回答: 若要测量萘的熔点,温度计的玻璃泡里应选 做测温物质;若要测量固态甲苯的温度,温度计的玻璃泡里应选 做测温物质;若要测量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温度计的玻璃泡里不能选 做测温物质。问题2:图2-8是某种物体加热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加热在一标准大气压下进行,每分钟供热不变)。根据图象可知:预、探、展、评、测 为每个孩子的终身幸福奠基 页码:32这种物质 (是,不是)晶体,它的名称可能是 ,其熔点是 ,液态名称可能是 ,加热2min物体处于 状态,这种物体熔化经历了 分钟。加热6min时,物体处于 状态,加热8min时,此物质的温度是 ,此时进行的物态变化是 ,若6min末尾撤去火源,这个过程将不能继续进行,因为 。归纳总结: 六种物态变化分成两类:吸热的是: 放热的是: 当堂检测:1.如图所示,为某晶体的凝固图象,从A到D整个过程是_____ ___的(选填“吸热”或“放热”),在AB段物质处于_________状态,BC段是个________过程,物质处于______ _状态,其对应的温度48℃代表此晶体的______ ___,CD段物质处于__________状态。2. 人们通常用钨这种金属制造电灯的灯丝,是因为钨的熔点 ,北方建筑工人在秋冬季节和泥时,常用食盐水代替自来水,这是因为食盐水的凝固点____ _。(填“高”或“低”)3.我国民间有句谚语叫“霜前冷、雪后寒。”霜是由于气温较低时空气中的水蒸气发生__________现象而形成的;雪在熔化时需要___________热。4. 如图,小烧杯A和大烧杯B内都装有100℃的水,A与B不接触,把 B放在火上加热,使B中的水沸腾,在继续加热时( )A.烧杯A内的水温度会升高 B.烧杯A内的水不会沸腾 C.烧杯A内的水将从B中吸热 D. 烧杯A内的水经过较长时间,才能沸腾5.当室内温度为20℃时,用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随着酒精的迅速蒸发,下列哪幅图基本反映了温度计的读数随时间的变化( )6.将少量粉末状的樟脑装入烧瓶,用酒精灯缓缓加热,封闭在瓶内的树枝上逐渐出现玲珑洁白的“人造雪景”,取出树枝,美丽的“雪景”会慢慢消失,消失时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汽化 B、液化 C、升华 D、凝华7. 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下雪不冷化雪冷 B.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C.所有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 D.寒冷的冬天玻璃窗上的冰花是凝固现象训练案 完成时长: 分钟 教师评价: 批改日期: 月 日1.如图是从实验得到的海波熔化图象,下列有关它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图象中的AB段表示熔化过程 B.图象的CD段表示熔化过程C.在BC段所表示的过程中,海波继续吸热D.在BC段所表示的过程中,海波不吸热也不放热2.在0℃的房间里,把正在熔化的冰块投入到0℃的水中,过一段时间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质量增多 B.冰质量增多 C.水和冰质量不变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3.冬天,在东北地区汽车司机常用水和酒精的混合液体作为发动机的冷却液,这是因为这种混合液具有: A.较低的沸点 B.较低的凝固点 C.蒸发性能强 D.较易流动 ( )4.夏天从冰箱中取出的苹果,常看到苹果先湿后干的现象,此现象反映的物态变化过程是( ) A.先液化后蒸发 B.先蒸发后汽化 C.先液化后升华 D.先凝华后升华5.下列是对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热现象的解释,其中正确的是:( )A.冬天在菜窖里放几桶水,利用水凝固放热防止菜被冻坏B.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是因为樟脑丸蒸发了C.清晨花草上的小露珠是由空气液化而形成的D.发烧时在身体上擦些酒精降温是因为酒精的温度低6.下列措施中,能使蒸发变快的是( )A、用电吹风机吹头发 B、给墨水瓶加盖 C、用地膜覆盖农田 D、把新鲜的苹果装入塑料袋7.坐汽车时,经常发现在汽车前挡风玻璃上出现“哈气”,影响司机视线。要想尽快消除这些“哈气”,下列方法合理的是( )A.冬天,打开暖风 B.冬天,打开冷风 C.夏天,打开冷风 D.无法消除“哈气”8.请指出小明在使用温度计时存在的两个问题:① ;② 。9.戴眼镜的人喝热开水时,镜片变得模糊不清,这是____ ___现象;刚从冰箱拿出的冰棒,包装纸上会出现一层“白粉”,这些“白粉”是空气中的水蒸气____ __而成的。寒冷的冬天,公园里冰雕作品冰的质量会一天天减小,这是____ __现象。10.如图所示,把少量的碘放在烧杯中,用热水微微加热,可以看见___ _ ___生成,这种现象叫__________。停止加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 ______。11.(提升)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全线贯通。铁路要通过“千年冻土”区,“冻土”区路基在温度过高时会变得松软不牢固。为解决“冻土”难题,保证路基的稳定性,采取了下列措施,其中正确的是 ( )A.在路基的坡面上铺设一层遮阳板,减小太阳的辐射加热,可防止“冻土”液化B.路基两旁插有很多管形“热棒”,装在热棒下端的液态氨在温度升高时会汽化,从路基内部吸热,使路基温度降低C.“热棒”中氨气上升到上部会液化,液化会吸热D.铁轨铺在路枕上,可以增大火车对路基的压强气固液( ) 热( ) 热( ) 热( ) 热( ) 热( ) 热OO第4题图第8题图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