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第4节 升华和凝华 导学案 新人教八年级物理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3章第4节 升华和凝华 导学案 新人教八年级物理上册

资源简介

初二年级物理科导学案
课 题 第三章 第4节 升华和凝华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能用物态变化说明云、雨、雪、露、霜的形成过程与方法:了解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并能解释简单现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热爱自然、探究自然的兴趣。
学习重点 对升华和凝华现象的认识。
学习难点 升华和凝华是物质的固态和气态之间的直接变化
预习案 完成时长: 分钟;组内评价: 教师评价: 批改时间: 月 日
一、知识准备1.什么是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分别是吸热还是放热?2.自然界中有雨雪冰霜等现象。二、教材助读1. 什么是升华? ;什么是凝华? ;冰先熔化成水,再汽化成水蒸气,是升华现象吗?答:_________ ;气态碘先液化成液态碘,再凝固成固态碘,是凝华现象?答:_________ ;2. 常见的升华和凝华的现象(1)放在衣柜内的樟脑丸,时间长了会变小,直至消失,这属于 现象。
(2)深秋的早上出现的霜是_________现象,太阳出来霜又不见了,这是__________现象。(3)在有微风寒冷的天气里,树上出现的针状雾凇现象,这是 所成的。(4)严冬的雪人在阳光的照射下逐渐变小,而地上却没有出现水,这属于 现象。3. 物质在升华时要 ,在凝华时要 。(填“放热”或“吸热”)三、预习自测1.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   )2. 灯泡变黑是钨在高温下先____ ___成钨蒸气,再遇冷____ __成为固态钨附到灯泡壁上。3. 寒冷的冬天,晾在室外的湿衣服先结成冰,这是 现象,冰衣服也能直接变干是___________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4. 长沙地区去年发生了罕见的干旱现象。为缓解旱情,我省多次利用有利的气象条件实施人工降雨。飞机在高空投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进入冷云层,就很快____ __成气体,并从周围 大量的热,使空气的温度急剧下降,于是高空中水蒸气便________成小冰粒。这些小冰粒逐渐变大而下降,遇到暖气流就________为雨点降落到地面上(填物态变化名称)。
我的疑惑:
班____组 编号: 姓名________完成日期: 月 日 页码:29
探究案
学始于疑:雪是怎么形成的?舞台上制造的白雾是什么?
探究点一:升华和凝华 【实验】按如图所示的组装制造“人造雪”.所用的器材有铁架台(底座、铁圈、铁夹、横杆)、锥形瓶、酒精灯、棉线、碘粉等。(1)实验中观察的对象是 ______ ___ 。
(2)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棉线上出现 ________ 。
(3)实验中碘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_________ 。针对训练1:用久了的白炽灯灯丝变细,灯泡壁变黑。上述现象中前者是________现象,要______热;后者是_________现象,要________热。探究点二:升华和凝华的应用问题1:在舞台上喷洒干冰(固体二氧化碳)可产生“白云”,试用你所学的知识分析“白云”是怎么形成的。问题2:夏天,从北方运新鲜蔬菜到南方时,在汽车的蔬菜里夹放一些干冰,有什么作用?针对训练2:施行人工降雨时,飞机在云层里撒干冰,干冰迅速升华而________使云层中水蒸气急剧遇冷___________ 凝华成小冰晶,小冰晶逐渐变大,在下落过程中又___________熔化成小水滴落下来。(全部选填“吸热”或“放热”)探究点三:物态变化的综合应用问题1:夏天,小林为了解渴,从冰箱里拿出一支冰棒,小林发觉硬梆梆的冰棒上粘着白花花的___ __态“粉”;一剥去包装纸,冰棒上就冒_ _态“雾”;他把这枝冰棒放进茶杯里,不一会儿,茶杯外壁会出_ 态“汗”。你能解释这些现象吗?“粉”是水蒸气___ 所形成的,此过程要 热;“雾”是水蒸气___ 所形成的,此过程要 热;“汗”是水蒸气___ 所形成的,此过程要 热。问题2:一代伟人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写到:“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形成这种自然景象的主要物态变化是什么?吸热还是放热?拓展:阅读材料露、霜、雾、雨、云、雹和雪的成因自然界中有很多自然现象都和物理有关.其中的雾、露、云、霜、雪、雹是常见的自然现象,那么它们是怎么形成的?云:(液化、凝华)空气中总是含有水蒸气的,这是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层中的水,不断地蒸发而来的,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水蒸气温度降低液化成小水滴或凝华成小冰晶,这些很微小的颗粒,能被空气中上升气流顶起,形成浮云,所以云是由大量的小水滴和小冰晶组合而成的.雨:(液化)云中的小水珠和小冰晶越来越大,达到一定程度时,上升气流无法支持,就会下落.在下落过程中,冰晶熔化成水滴;与原来的水滴一起落到地面,就形成了雨.
预、探、展、评、测 为每个孩子的终身幸福奠基 页码:30
露:(液化)露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在地面上草、木、石块等固体由于辐射热量,它们的温度下降速度快于空气温度的下降,当草、木、石块等物降到某一温度而使附近的空气达到露点时,则有水珠凝结在这些物体上形成露.霜:(凝华)霜是水蒸气凝华形成小冰晶,出现在地面上.当露点低于0 ℃时,则水蒸气直接凝华在地面物体上形成霜.人们有这样的经验:有风或有云的夜间不会有霜有露,这是由于有风时地面的空气不易达到饱和;有云时也有热量辐射到地面,地面温度不易达到露点的缘故.雾:(液化)雾是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离地面稍远的空气中的尘埃上形成的. 雹:(凝华、熔化、凝固)如果雨在落下时骤然遇到0 ℃以下的冷空气,雨便凝固成冰块,冰块若遇地面向上的风暴把冰块向上吹入热空气层中,这层空气中的水蒸气便凝结在冰块四周,下落时又遇有0 ℃以下的冷空气上升时,冰块外面又结一层冰,如此反复上下,到冰块很大时,形成雹落下,这就是可怕的冰雹.雪:(凝华)如果露点低于0 ℃,在高空中的水蒸气便直接凝成小冰晶,这就是美丽的雪花了.针对训练3:下列现象中各属于什么物态变化?
霜的形成 __________; 露的形成__________; 雾的形成 ___________;雨的形成___________;雪的形成 __________。知识网络图:填写右边对应的物态变化后,你能发现规律吗?当堂检测:1.下列物态变化过程属于凝华的是 ( )
A.春天,冰封的湖面开始解冻 B.夏天,打开冰棍纸看到“白气”
C.深秋,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 D.冬天,冰冻的衣服逐渐变干
2.以下物态变化属于升华的是 ( )A.开冰箱门看到“白气” B.气温持续在0℃以下,北方城市里的冰雕作品一天天变小
C.地上的水迹变干了 D.冬天的早晨,北方房屋的玻璃窗内侧结了冰花
3.深秋的清晨会出现霜, 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发生了( )A. 升华 B. 凝固 C. 凝华 D. 液化 4.湿衣服挂到-20℃的室外, 结冰后会逐渐变干, 原因是发生了 ( ) A. 蒸发 B. 升华 C. 凝华 D. 凝固 5.下列自然现象中需要吸热的是( )
A.早春河流上冰的消融 B.初夏旷野里的雾的形成
C.深秋草木上露的出现 D.严冬时的树木上的“雾凇”的出现6.下列现象与物态变化相对应的是( )A.灯泡用久了,灯丝会变细——熔化 B.晒在太阳下的湿衣服变干——液化C.擦在皮肤上的酒精很快干了一一汽化 D.水正在慢慢地结冰——凝华7.在舞台上喷洒干冰可产生“白云”,使舞蹈演员好象在云中飞舞。舞台上的这种“白云”是(   )A.喷射的真实的烟雾; B.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液化成的“雾”。 C.干冰升华形成的二氧化碳; D.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雾”8.哈尔滨的冬季,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对冬天里可能出现的下列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冰雪大世界的冰雕随时间的推移会逐渐变小 B.戴眼镜的人从室内走到室外,眼镜片上会出现“白雾”C.水蒸气在树枝上升华成冰晶,形成雾凇 D.屋顶的积雪会液化成水,流到屋檐下凝固成冰锥
训练案 完成时长: 分钟 教师评价: 批改日期: 月 日
1.下列各组物态变化过程中,都放出热量的是( ) A.液化和凝华 B.熔化和汽化 C.凝固和升华 D.凝固和熔化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水只有在0℃以上才能汽化 B.升华实际上包括熔化和汽化两个过程 C.烧开水时从壶嘴里冒出来的“白气”实际上是小水珠 D.0℃的冰比0℃的水要冷,也就是它们的冷热程度不同 3.下列各种自然现象形成的过程中,要吸收热量的是( ) A.春天,冰雪融化汇成的溪流 B.夏天,冰箱门口飘出的“白气”C.秋天,草丛之上晶莹的露珠 D.冬天,天上纷纷飘落的雪花4.盛有半瓶矿泉水的矿泉水瓶,在阳光下照射一会儿,瓶壁内侧就会形成一层薄薄的“雾滴”。这一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有( ) A.只有汽化 B.只有液化 C.汽化和液化 D.液化和熔化5.夏天,从冰箱中取出的鸡蛋,常看到鸡蛋“先湿后干”的现象,此现象包含的物态变化有( )A.凝华、升华 B.升华、汽化 C.液化、升华 D.液化、汽化6.电冰箱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由此可见,在电冰箱工作时,制冷剂发生的物态变化有 ( ) A.熔化和凝固 B.汽化和液化 C.升华和凝华 D.蒸发和沸腾7.阳光照射下,海洋、陆地上的水会不断地     成水蒸气;夜间气温降低时,水蒸气会     成小水珠,附着在空气中的浮尘上,形成了雾.冬天,夜晚气温如迅速降到0℃以下,你家窗户的玻璃上会形成一层冰花,这是水蒸气     而成的(均填物态变化名称),这层冰花在你家窗户玻璃的    (选填“内侧”或“外侧”). 8.某同学在探究物态变化的实验中,在试管中放入少量的碘,塞紧盖子放入热水中,观察到试管中固态碘逐渐消失,变成紫色的碘蒸气并充满试管。⑴此过程固态碘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⑵在上述实验中,小明同学猜想:固态碘是先变成液体,再变成气体,因为速度太快,液态碘出现的时间太短,因而没有观察到,为验证猜想,他查询了一些小资料:碘的熔点是114℃,碘的沸点是184.4℃,水的沸点是100℃.请你根据上述小资料分析说明小明的猜想为什么是错误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⑶为了进一步探究此类现象,小明在烧杯中放入适量的温水,然后放入一小块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此时观察到水中有大量气泡产生,同时水面有大量白雾,水中大量的气泡是由________ _形成的,水面上大量的白雾是由______ _ __形成的。 9.下列两个实验都是为了演示“碘的升华”而设计的.参阅表中几个温度的数据,你认为哪个实验能更好的反映“碘的升华”现象,并说明理由。
你认为实验方案_______________更好些,你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1实验2在试管内装入碘的固体颗粒,用酒精灯直接加热装了固态碘的试管,发现试管内出现了碘的蒸气. 在试管内放少量碘的固体颗粒,塞紧盖子后把试管放入沸水中,发现试管内出 现了碘的蒸气.碘的熔点:114℃碘的沸点:184.4℃水的沸点:100℃酒精灯火焰:500℃左右
O
O



( )( )热
( )( )热
( )( )热
( )( )热
( )( )热
( )( )热
(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