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初二年级物理科导学案课 题 第三章 第3节 汽化和液化(2)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加深认知汽化和液化的概念;知道液化的两种方式,知道汽化和液化是两个互逆过程。会分析实际现象中的汽化和液化现象。.过程与方法:学会比较的研究方法;体会探究学习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学习重点 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时的特征学习难点 沸点、沸腾的条件预习案 完成时长: 分钟;组内评价: 教师评价: 批改时间: 月 日一、知识准备:1.水蒸气无色无味,看不到;烧开水时壶嘴冒的“白气”不是气体,是小水珠。2.凝固是熔化的逆过程。3.液化石油气贮存在缸体内的是液态,储存前是气态。二、教材助读:1.什么叫汽化?______________ ______.什么叫液化?______________ _____。2.生活中有哪些常见的液化现象?(至少举3个事例)答: 、 、 。3. 使气体液化有哪两种方法?_________ ____和____________ ______;4.汽化要 热量,液化时要_______热量(填吸收或释放)。5.夏天,撕开冰棒包装纸会发现上面冒“白气”,这些“白气”是怎样形成的?“白气”是向上流动还是向下流动?答: 。三、预习自测:1.用水壶烧水,当水烧开时,在壶嘴附近会出现上升的“白气”,这些“白气”是 ;当“白气”上升到一定程度时就不见了,这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 __.2.戴眼镜的人从寒冷的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眼镜片会蒙上一层小水珠,这是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冰冷的眼镜片发生____________现象形成的。3.水蒸气引起的烫伤和开水烫伤相比,一般来说, 烫伤更严重。 4. 电冰箱中利用了一种叫做氟利昂的物质来进行热量的搬运。是因为这种物质很容易 从而带走热量,降低温度,又容易 将带来的热放出。氟利昂循环流动,冰箱的冷冻室就可以保持相当低的温度。5.生活中的很多现象可以用学过的物理知识加以解释.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A.夏天地面上洒水之后很快就变干了,这是一种汽化现象B.“下雪不冷化雪冷”,这是因为雪在熔化时吸热C.游泳后,刚从水中出来,感觉比较冷,这是因为人身上水分蒸发带走热量D.取出在冰箱中被冷冻的冰糕,放一会儿,发现包装外层出现小水珠,这是一种熔化现象我的疑惑:班____组 编号: 姓名________完成日期: 月 日 页码:27探 究 案学始于疑:气温较低的初冬,教室的窗玻璃上为什么会有一层白雾?探究点一:液化问题1:有哪些方法可以使气体发生液化?下图甲、乙、丙中分别用到了什么方法?问题2:你知道哪些液化的实例?它们是用什么方法液化的?问题3:“白气”是什么?怎么形成的?下列三种情况的“白气”分别来源哪里?(1)夏天在打开电冰箱的门时,会看到“白气”; (2)水沸腾时在壶口冒“白气”;(3)冬天,口呼出“白气”;针对训练:夏天潮湿的天气里,会发现自来水管的四周在“冒汗”,这是因为____________ ____ __.而从冰箱里取出的“雪碧”瓶放在桌上一会儿,会发现瓶壁的四周附着许多小水珠,这是由于_____________ _______而成的。问题4:被100 ℃的水或100 ℃的水蒸气烫伤,哪个烫得要厉害些?为什么?探究点二:汽化和液化现象分析问题1.冬天手冷时,用嘴向手上“哈气”(即缓慢地吹气),手会感到暖和.若用劲儿向手上吹气,手不但不会暖和,反会觉得更冷.都是从嘴中出来的气,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感觉呢?问题2.寒假的某一天,小洁随爸爸一起外出,突然发现汽车的前窗玻璃蒙上一层雾气,前方道路看不太清楚.小洁正担心行车安全时,只见爸爸打开空调开关,对着玻璃吹暖风,不一会儿玻璃上的雾气就消失了.请你应用物理知识解释雾气的产生及消除过程。问题3:P63页“动手动脑学物理”,在书上完成。预、探、展、评、测 为每个孩子的终身幸福奠基 页码:28针对练习:青藏铁路路基两旁各插有一排碗口粗细、高约2米的铁棒(如图1所示),我们叫它热棒.热棒在路基下还埋有5米深,整个棒体是中空的,里面灌有液氨.热棒的工作原理很简单:当路基温度上升时,液态氨受热发生 ,上升到热棒的上端,通过散热片将热量传导给空气,气态氨由此冷却 变成了液态氨,又沉入了棒底.这样,热棒就相当于一个天然“制冷机”。知识网络图: 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叫汽化,____________________叫液化。 汽化 热,液化 热。汽化和液化 汽化的两种方式: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液化的两种方法是: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当堂检测:1.为了防止疾病,有时需要打预防针。打预防针前要对皮肤进行消毒,当在皮肤上擦酒精后,会有一种凉的感觉,这是由于酒精( )A.蒸发吸热 B.蒸发放热 C.液化吸热 D.液化放热2.医生给病人检查牙齿时,拿一把小镜子在酒精灯上烧一烧,然后再放入病人口腔中,这样做的目的是( )A.给小镜子消毒 B.使小镜子升温,防止口腔中空气液化C.使小镜子升温,防止口中水蒸气液化 D.给牙齿消毒3.在卫生间里洗过热水澡后,室内的玻璃镜面变得模糊不清,过了一段时间,镜面又变得清晰起来.镜面上发生的这两种现象的物态变化是:( )A.先液化,后汽化 B.先汽化,后液化C.只有液化 D.只有汽化4.火箭升空的景象常在电视或图片上看到。在升空的瞬间,常伴着迅速扩展的庞大白色气团,这些白色气团是 ( )A.火箭发动机喷出的废气 B.发射台底部水池中的水被气流冲起的水雾C.发射台底部水池中的水被高温火焰汽化后再液化而形成的水雾D.高温的大气和烟尘5.外科医生做小手术或紧急治疗运动员肌肉扭伤时,常用蒸发快的液态氯乙烷做麻醉剂,把液态氯乙烷喷到局部皮肤上,使皮肤快速冷却,在一段时间内失去疼痛感,这是由于氯乙烷( )A.汽化放热 B.汽化吸热 C.凝固放热 D.熔化吸热6.夏天,从冰柜拿出来的冰棒,它的周围会冒“白气”,这是( )A.升华现象 B.凝华现象 C.液化现象 D.汽化现象7.将与下列现象所对应的物态变化的名称填在相应的横线上:初春的早晨大雾弥漫 ; 炎热的夏天积水干涸 ;寒冷的冬天滴水成冰 ; 冰饮料外面总是湿漉漉的 ;水性笔写下的字过一会干了 ;废铁回收利用可以制作各种工艺品 。8.夏天空调房的玻璃上有水珠出来,这是因为室 的 遇到冷的玻璃 形成的水珠。冬天空调房的玻璃上有水珠出来,这是因为室 的 遇到冷的玻璃 形成的水珠。训练案 完成时长: 分钟 教师评价: 批改日期: 月 日1.在古代唐朝的皇宫里,夏天由宫女推动高大的水车,将水洒在宫殿的房顶上,水再顺房顶四周流下,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为了新奇 B.为了美观 C.为了清洁房顶 D.为了解暑降温2.夏天,从冰箱中取出瓶装矿泉水时,会发现瓶外壁“出汗”,这是( ) A.水从瓶内渗出来的结果 B.空气中水蒸气遇冷的液化现象 C.空气中水蒸气的汽化现象 D.瓶外壁上的水汽化产生的现象3. 深秋的早晨起床时可看到房间玻璃窗上有许多小水珠,这些水珠在( )A. 窗玻璃朝房内的一面 B. 窗玻璃朝房外的一面C. 窗玻璃的里外两面 D. 不能断定在哪一面4. 下列各种自然现象形成的过程中,要吸收热量的是( ) A.春天,冰雪融化汇成的溪流 B.夏天,冰棍“冒出”的“白气” C.秋天,草丛之上晶莹的露珠 D.冬天,天上纷纷飘落的雪花5.今年春季,宁乡持续了较长时间的“回潮”现象,地面、墙壁全是湿的。此现象属于( )A.汽化 B.液化 C.升华 D.凝华6.我国是一个缺水的国家,因而污水净化有极重要的战略意义。如图是某同学发明的太阳能净水器,对照图示分析,污水被净化先后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升华 液化 B.液化 汽化 C.熔化 液化 D.汽化 液化7.如图7,对烧杯加热一段时间至水沸腾,然后再将盛有某种液体的试管插入沸水中,结果,一会儿试管中的液体也沸腾了.由此可以判断 ( )A.试管中的液体也是水 B.试管中液体的沸点低于水的沸点C.试管中的液体可能是水 D.试管中液体的沸点高于水的沸点8.把盛有水的纸盒放在火焰上烧,水烧开了纸盒仍不会烧着,这是因为( )A.水能够灭火,所以纸盒不会烧着 B.火焰的温度较低,低于纸的着火温度C.纸的着火温度较高,高于水的沸点D.水善于将热量迅速向外散发,所以纸盒不会烧着9.在用水煮鸡蛋时,水沸腾后,小明认为应该继续用猛火,而小红认为用小火维持沸腾就可以了。你认为 的观念正确,应用到的物理知识是: 。10.用学过的物理知识,仿照示例中的形式,将下表中的空格填写完整。现象或情景现象形成解释示例:夏天,从冰箱中拿出的瓶装矿泉水,过一会儿瓶的外壁会附着一层小水珠矿泉水瓶附近的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在潮湿的空气中,当打开电冰箱门时有“白气”冒出烧到紅炽状态的铁块放入冷水中,会听到吱吱的水声,并且上面会冒出“白气”为了确定方向,将手指上蘸些酒精或水,竖立在空中,手指感到比较凉的是迎风一侧OO丙图1图7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