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司马光 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司、皆、弃”3个生字,会写“司、登”等字。2.正确跟读课文,背诵课文。3.能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讲故事。4.能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简单说出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单元任务情境】制作闪光人物档案【本课任务情境】急智救童的少年【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明确主题,任务驱动:1.同学们,本学期的语文学习之旅来到了最后一站。最后这个单元的主题和学习要求分别是什么呢?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2.在这几篇课文中,我们要认识几个拥有美好品质的人。学完课文,请为他们制作闪光人物档案,展示在闪光人物墙。3.第一个要登上闪光人物墙的是一位急智救童的少年,他的名字是?(司马光)4.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他的基本信息。司马光到底姓什么?(学生自由判断)让我们听听他自己是怎么说的。(播放音频,了解复姓:小伙伴们,我是司马光,我姓司马,单名一个光字。“司马”是一个复姓,还记得我们一年级的时候学过的姓氏歌吗?这里面就提到了很多复姓,有诸葛、东方、上官、欧阳。“司马”除了可以当姓氏,还是古代的一种官职呢。大诗人白居易就曾经担任江州司马。)5.跟老师一起把他的名字写下来。“司”字是半包围结构,注意横折钩写舒展,以及“一”和“口”的位置。这个字最早的样子表示一个很有权威的人,正在张开嘴巴发号施令。所以这个字有“主持、掌管”的意思。一台晚会上的主持人我们叫他:司仪;驾驶车辆的人叫:司机;军队里的长官叫:司令;古代还有“司徒、司空、司马”三个分别掌管不同领域的官职。你还能给它组组词吗?(公司、司法……)6.一起读课题。司马光的故事,我们耳熟能详,可是今天的课文和以前读过的故事一样吗?你发现了哪些不同之处?预设:①字数少。②以前读的是现代文,今天这篇课文是文言文,是我国古代的人写文章用的语言。③课文底下有注释,和古诗类似。(师相机补充:结合注释,是学习古文和古诗的好方法)④比现代文更难理解。过渡:小古文虽然短小,可是要读好它可不容易。你有信心来挑战读好这一篇小古文吗?任务一:读好文言故事(一)我会读准字音1.先跟着视频读一读。下面就请自己挑战,借助拼音,大声朗读课文。2.先来读准这几组难读的词语。自由读,开火车读。(相机提醒读好多音字“没”)3.这篇文言文一共两句话,现在请两位同学挑战读一读。(二生各读一句,相机正音)(二)我会读好停顿1.现在跟着老师读。你们觉得老师读的和刚刚两位同学读的有什么不一样?(在有些没有标点符号的地方也稍微停一停,就是“停顿”。第一次学习文言文要注意读好停顿的地方。)2.再认真听老师读一读开头这半句:群儿戏于庭。在哪里停顿?(“群儿”后面)在“群儿”后加分隔号,提醒自己这里要停顿。那么后面的“一儿登瓮”又在哪里停顿一下?(“一儿”后面)3.你发现一般要在什么样的词语后面停顿?(这两个句子都是在写“谁干什么”,都在人物的后面停顿)4.课文中还有这样的句子,你们先自己试着用停顿线划分一下停顿吧。预设:“众皆弃去”在“众 ”后面停顿,“光持石击瓮破之”在“光”后面停顿,“儿得活”在“儿”后面停顿。5.“足跌没水中”又怎么挺停顿呢?请同学们观察“跌”字,它是由哪两个字组成的?(“足”+“失”)反过来说就是一个词:“失足”。给“跌”换个意思相近的字来说就是?(摔)这是一个动作。再看后面的“没水中”,“没”是什么意思?(淹没)也是一个动作。两个动作之间也需要停顿一下。6.像刚刚这样,我们也来给下面这句话画停顿线。先找找司马光做了哪几个动作?(三个动作:持、击、破)所以要把这些动作也划分开,稍加停顿。7.画好停顿线,自己练读,读好停顿。全班男生、女生比赛读。提醒:我们读古文的时候既要注意停顿,又要注意声断气连。跟着老师再读一次。现在全班齐读全文。8.从注释①我们知道这篇文言文选自《宋史·司马光传》,在这本书里,是没有标点符号的,而且文字从右往左竖向排列,这样子你还能读好停顿吗?一起读。任务二:读懂文言故事过渡:接下来我们要挑战读懂文言文。1.课文的标题是《司马光》,文中哪儿有司马光?你是怎么知道的?(指名答:“光”就是指司马光,通过看注释知道的)在文言文中习惯不带人的姓氏,直接以人名称呼这个人。2.我们继续借助注释来理解小古文。再看看其他注释,你还知道了哪些字的意思?(指名读注释:庭、瓮、皆、迸的注释)这里面有两个注释理解起来有难度,我们一起看看。①庭:庭院。你了解庭院吗?(房子前面的宽阔场地,所以是“广字旁”。庭院就是平时说的院子)瞧,司马光和伙伴们正在庭院里玩耍。②你在生活中见过“瓮”吗?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学生可能会答“大水缸”)光看注释还不够直观,老师给你们带来两张图,说一说,哪个是瓮?哪个是缸?(结合注释,明确瓮是第一个,口小肚大。第二个是缸,敞口)观察一下课文插图,也能帮助我们了解“瓮”。所以,司马光砸的并不是缸,严格来说是“瓮”。古时候装酒的就叫酒瓮,文中这样装水的就叫水瓮,古时候用水不方便,常常会用很大的瓮来装水,有的瓮比人还要高。我们中国还有一个成语叫:瓮中捉鳖。3.故事中除了司马光,还有哪些人物呢?请你回到课文中找一找,圈出其他人物。(交流反馈:群儿、一儿、众、儿。)他们分别指的是谁呢?①群儿:一群儿童。表示挺多的孩子聚集在一起。很多鸟聚在一起我们可以叫:“群鸟”;很多山可以称之为:“群山”。②一儿:一个孩子。③众:这里指的是除了司马光以外的其他孩子。④儿:这个(落水的)孩子。和前面的“一儿”指的是同一个人。4.这篇课文写的就是司马光砸瓮救一个小伙伴的故事,请你快速找一找,哪个字就是“砸”的意思?(指名答,师板书:击)5.课文中写司马光和孩子们的动词还有哪些?请你找出来,用三角形标记。(指名答:戏、登、跌、没、弃、去、持、击、破)四、书写动作词1.这些动词分别是谁的动作呢?你们能准确地填写这些空格吗?这里面有5个是我们要写的生字,先一起学习一下。其中2个是上下结构,2个是左右结构,1个是独体字。一起来观察一下,哪个字最难写?(登)2.登:甲骨文的字形是这样的,最上面表示双脚,中间的“豆”是一块石头,底下是两只手,表示手脚并用爬上石头。后来到了篆文,下面的手被去掉了,就变成这样。你们看现在的楷体字,它上面的部件就像两把对称的梯子,我们借助梯子可以登上高处。这个部分也是“登”的部首,念“bō”。伸出手跟老师一起写这个字,注意上面的写法和笔顺。右边先写两个小短撇,再写一捺。3.“弃”和“持”两个字里都藏着“手”,“廾”(gǒng)和提手旁都和手有关。而“跌”和脚有关。4.师范写,生填写学习单:边写边想象动作,还可以做一做动作。第二课时前知回顾,任务驱动:上节课,我们借助注释理解了重点字词的意思。这节课,我们要挑战讲好这个故事。任务一:讲好名人故事1.为了讲好故事,我们首先要知道故事是怎么发展的,请用“___”画出故事的起因,用“﹏﹏”画出故事的经过和结果。(交流答案,请生读出句子)2.这里有几幅插图,你们能从文中找到对应的内容,并排排序吗?(依次请学生读出插图对应的语句,最后再一起排序)3.先走进故事的起因。(1)第一句话比较难理解:群儿戏于庭。你用什么方法理解“戏”?(组词法:游戏、嬉戏)连起来怎么说?(一生:一群儿童在庭院里做游戏。)(2)如果一群孩子在庭院里唱歌,用这个句式怎么说?(群儿歌于庭)跳舞呢?(群儿舞于庭)在学习呢?(群儿学于庭)(3)老师这里有一句话,准确地解释了故事的起因,读一读,这样讲故事好不好?(不生动,没细节)(4)那我们联系生活想象一下:这群孩子会在庭院里玩哪些有趣的游戏?会怎么玩?(自由说话,提示可以想象孩子们玩耍时的动作、表情、声音)(5)第二幅图我们又可以加入什么内容?(这个孩子爬上瓮以后的表情、语言:很得意)(6)现在,你能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部分的内容吗?(生自由说,师相机表扬生的合理想象)这个部分的故事真是由喜到悲,谁能把这样的情感变化通过朗读表现出来?(个别的,指导语气变化,齐读)4.故事的经过和结果也很精彩。(1)弃去怎么理解?(抛下他离开、跑开)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行为?(害怕、恐惧、惊慌失措)他们会有怎样的举动?请你用这样的句式来想象一下。(自由说话)(2)其他孩子是这样的表现,司马光呢?请你用自己的话说说司马光做的事情。这里的“之”代表什么东西?(瓮)这句话我们该怎么读?用什么语气?语速是快还是慢?(语气急迫点,语速快一点,表现出当时情况的危急。)请边做动作边读。(个别读,齐读)(3)水瓮被打破了,水流出来了。老师把这个字改成“流”可以吗?(不可以,“迸”表示水流得很快,一下子喷涌出来)5.现在请结合板书,借助注释和插图,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故事吧。先和同桌说一说。(个别说,师生评价)6.既然是司马光救了这个孩子,那为什么还要写其他孩子的慌张表现呢,能不能去掉这一处?(不能)为什么?(写其他孩子的惊慌,对比强调了司马光的沉着泠静和机智勇敢)7.你们看,这么生动的故事,古人只用了30个字就写出来了。下面老师想和你们合作,老师读现代文中的内容,你们把对应的文言文读出来。现代文还有所改编,同学们要注意听。①师:古时候有个孩子叫司马光。有一回,他跟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花园里有假山,假山下面有一口大水缸,缸里装满了水。生:群儿戏于庭。②师:有个小朋友爬到假山上去玩。生:一儿登瓮。③师:一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生:足跌没水中。④师:别的小朋友都慌了,有的吓哭了,有的叫着喊着,跑去找大人。生:众皆弃去。⑤师:司马光没有慌,他举起一块石头,使劲砸那口缸,几下子就把缸砸破了。生:光持石击瓮破之。⑥师:缸里的水流出来了,掉进缸里的小朋友得救了。生:水迸,儿得活。8.你喜欢文言文版还是现代文版?(自由表达,言之有理即可。适当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9.现在能挑战背一背这个故事吗?伴着古典的音乐,开始背诵吧!(自由背,个别背,齐背)任务二:写好名人故事1.从这个故事中,我们认识了沉着泠静、机智勇敢的司马光。接下来,我们就要为他制作闪光人物档案。2.生当堂填写学习单,朗读,师生点评。任务三:演好名人故事1.班级小剧场开幕啦,请同学们来表演名人故事。2.根据老师的要求:巧分工、编剧本、排表演。课下排练,下节课开演。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