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 乡村与城镇 课件 (共51张PPT内嵌视频) 2025~2026学年度粤人版七上地理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2 乡村与城镇 课件 (共51张PPT内嵌视频) 2025~2026学年度粤人版七上地理

资源简介

(共51张PPT)
课前小测篇
课堂|导学篇
课后|高效提能篇
课前小测篇
课前小测
1、人口增长过快会带来很多问题,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饥饿贫穷 B、就业困难 C、环境恶化 D、劳动力短缺
2、关于世界人口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口增长过快,社会发展越快
B、人口增长越慢,社会负担减轻
C、人口停止增长或负增长,更有利于经济发展
D、人口增长必须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资源、环境相适应
3、关于世界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
A、自然条件恶劣、交通不便的地区,人口稀疏
B、亚欧大陆东部人口稠密,西部人口稀疏
C、人口稠密地区自然增长率就高
D、世界上的平原地区都是人口稠密区
D
D
A
第五单元 人文地理环境
第二节 乡村与城镇
刚才看到的是乡村和城镇,他们怎么发展起来?
P98
学科素养
■ 区域认知
根据城镇与乡村的卫星图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在分析对比的基础上总结城镇景观和乡村景观的不同点,培养区域认知的方法。
■ 综合思维
能够分析城乡分布与自然环境、历史文化等方面的联系,理解其相互影响的关系。
■ 人地协调观
在城乡发展的基础上深化学习,探讨城乡发展过程中对特色城乡景观进行保护的意义及方式,培养辩证看待人文现象的思维方式和对特色城乡景观的保护意识。
■ 地理实践力
通过对城乡知识的学习,了解家乡景观,加深对家乡的认识。
难点
重点
学习目标
一、聚落及其空间分布形态
1、什么叫聚落?看P99回答
2、聚落可分为那两大类?
聚落?
人类的居住地
城镇聚落
乡村聚落
(先)
(后)
城镇 乡村 集镇(分别用1,2,3表示
出现的先、后顺序)
1
2
3
农村周围有农田、
果树、池塘。夏天可以
去池塘里摸鱼捉虾------
村里有小路通往附近的
小镇。
城镇高楼林立,
有许多商店、学校、
医院------城里道路
纵横,车辆很多。
农 村
牧 村
渔 村
林 场
乡村的类型
城镇的类型
文 化
工 业
服 务 业
政 治
P99和P101回答:慧眼看图,找差异
小提示 可从以下几方面比较:房屋密集度、高度,道路修建情况,商店、学校、医院的多少,有无农田、果园、池塘等。
活 动1
比较项目 城镇 乡村
房屋的密集度
房屋高度
道路修筑情况
商店的多少
密集
稀疏


密集
稀疏


比较项目 城镇 乡村
学校的多少
医院的多少
有无农田
有无鱼塘
其他差异
自然景观改 变的大小








人口稀疏
人口稠密


一般都是独门独院
交通线路狭窄、稀少
商业和公共服务设施较少村落周围常有农田、果林、池塘等。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人们的生活方式与城镇更加接近。乡村景观明显改变。
乡村的变化
Changes in the countryside
同时,有些偏远的乡村,劳动力外迁,人口减少,甚至村落消失。
2.3
乡村的变化
Changes in the countryside
后头湾村位于浙江省嵊泗县嵊山岛东北面,为了生活便利,村民们在上世纪80年代起陆续搬离后头湾。
2002年,后头湾整村搬迁,撤销建制归并至民富村。村民搬到新居后,废弃的老屋任由植物将它慢慢“吞噬”,村落变成了无人村。
欧洲
非洲
亚洲
2、世界各地的乡村聚落有不同的景观特征。下列照片所示的村落,哪个分布在亚洲?哪个分布在欧洲?哪个分布在非洲?
A
B
C
二、聚落与环境
1、早期聚落形成和发展的主要环境因素是什么?
看到这些就知道聚落与环境是相关的,那有什么关系呢?
气候 、地质
植被
水源充足(井、泉、湖滨、河
畔等地)
土壤肥沃,
适于耕作
地形平坦
自然资源丰富
(林、渔、矿
等地)
交通便利(交
通沿线和交汇
处、沿海港口
等地)
以下图为例,请你分析其形成和发展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
地形平坦,
土壤肥沃
水源充足
自然资源丰富
交通便利
2、目前世界上的聚落为什么集
中分布在平原地区,而高山、荒漠
地区就较少或没有聚落分布呢?看P94回答
平原地区,自然条件比较优越,历史
悠久,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因此,聚落
分布比较稠密;而高山、荒漠地区,自然
条件恶劣,给人类的生存带来困难,因此
少有或没有聚落。
东南亚的高架屋
西亚的村庄
楼上住人,楼下饲养牲畜
全年炎热多雨的热带,乡村
聚落中常见双层木楼或竹楼,下
层空着或放杂物、养牲畜,上层
住人,因为上层风大凉爽,还可
以避免潮湿。
后墙加小窗,防晒又凉爽
在热带沙漠地区,白天炎
热,昼夜温差大,当地的房屋
墙厚、窗小的特点。后墙可以
尽量减少白天通过墙壁传导进
入的太阳热量,小窗可以减少
白天从沙漠地区吹来的热风。
活 动 2:
分析下面几幅图中所示民居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
北极地区因纽特人的冰屋
气候严寒,民居的建筑很低矮,无窗户,保温效果好。
我国黄土高原上的窑洞
气候冬冷夏热,当地居民利用黄土挖掘窑洞,具有冬暖夏凉的效果。
我国西双版纳地区的傣族竹楼
气候高温多雨,民居的建筑屋顶坡度陡,下部通风隔潮。
学以至用
你认为下面哪个有可能发展成为城市聚落?为什么?(8分)
三、聚落的发展与保护
随着人口增长和社会发展,世界上多数聚落都在发生变化,为人类提供更好的居住环境,所以,我们要保护聚落。
村庄到城镇的演变
小村庄
集镇
小城镇
城市
云南丽江古城
水城威尼斯
山西平遥古城
世界文化遗产
PK
拆除或拆除重建
不能拆,要合理改造
北京四合院
保护传统聚落的意义
世界遗产——人类的无价之宝
分为文化遗产、自然遗产、自然与文化遗产,如何保护好它们,是全人类的共同责任。
学习收获
这节课学了什么?   最大收获是什么?
聚落
乡村和城市
聚落与环境
聚落的概念和类型
乡村和城市的差异
聚落形成和发展的
主要环境因素
世界聚落的分布
各地民居建筑的差异
保护传统聚落
课后|高效提能篇
课堂导学篇
课后|高效提能篇
课前小测篇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不属于有利于聚落形成与发展的因素是( )
A、土壤肥沃 B、水源充足
C、资源丰富 D、原始森林
2。四合院是下列哪座城市居民代表建筑 ( )
A、上海 B、北京 C、西安 D、天津
3。房屋墙体厚实,室内有火炕,窗小或双层窗,而且房 顶大而高耸,这种房屋主要分布在什么地区? ( )
A、炎热多雨区 B、温暖干燥区
C、寒冷多雪区 D、温暖多雨雪区
4。下列不属于世界遗产的传统聚落是( )
A、北京的四合院 B、山西的平遥古城
C、意大利的水城威尼斯D、云南的丽江古城
D
B
C
A
5.东南亚的乡村常见高架屋,下屋空着或放杂物、养牲畜,上层住人。这样的房屋主要是为了:
A.通风透气,避免潮湿 B.为了节省土地和资源
C.充分利用当地的树木、竹子 D.为了躲避传染病侵袭
A
6.以下属于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正确措施是( )
A.减少工业污染对历史性建筑物、雕塑和壁画的破坏
B.将古代建筑全部拆除后建设现代化高楼
C.在古代建筑上刻写“×××到此一游”为其增添光辉
D.接待尽可能多的游客参观,以充分挖掘文化遗产的经济价值
7.下列有利于聚落形成的地区是( )
A.高原山地 B.热带雨林 C.沙漠戈壁 D.冲积平原
A
D
8.广州特有、最富岭南地方特色的古老传统民居,是西关大屋以及骑楼建筑.恩宁路是西关骑楼建筑的精髓.近日,拥有百年历史、记载着广州老西关文化的恩宁路已经开始拆迁.以下是广州城市建设中关于西关特色建筑的不同观点和做法,请选出最为合理的选项( )
A.西关骑楼是广州居民建筑的代表,要完整地保护下来
B.随着城市的发展,旧城区建筑日久失修,西关骑楼变得残旧、混乱,干脆全部拆掉,盖新楼房算了
C.有些西关大屋老旧了,开发者可以把它们拆了再照原样重建
D.对西关骑楼进行既符合现代居住需求,又不破坏原有风貌的合理改造
D
9、在我国南方水资源丰富的地方,许多村落都沿河分布,主要原因是
A、沿河地带土壤肥沃
B、沿河地带地形平坦
C、沿河地带渔业资源丰富
D、沿河地带交通便利
10、一般来说,经济发达地区
A、聚落密集 B、聚落稀疏
C、建筑物矮小 D、聚落规模小
11、竹楼适合什么地区的人们居住
A、热带雨林地区 B、热带沙漠地区
C、沿海地区 D、内陆地区
D
A
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