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情景任务 导入 2023年是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今年,我们继续以毛泽东诗词为载体,推出“诗词润心 品读经典”特别栏目,通过音频与文字相结合的形式,与您一同追寻毛泽东同志的光辉足迹,回顾波澜壮阔的峥嵘岁月,感悟蕴含于字句中的家国情怀,铭记一代伟人的丰功伟绩。他的名字、他的思想、他的风范将永远鼓舞着我们继续前进…… 知识链接 导入 面对千年瘟神,毛泽东诗是如何再现劳动人民抗击瘟疫的? 血吸虫病是一种传染极广、危害极大的寄生虫病,在我国已流行两千多年。患者死亡或失去劳动能力,村庄毁灭,田亩变荒野。面对千年的血吸虫病,“国民党统治时期搞了20多年没有搞出什么名堂,日本搞了几十年,也没有把它消灭”,“而共产党却赤手空拳把血吸虫病消灭掉了”。 《七律·送瘟神》 读六月三十日《人民日报》,余江县消灭了血吸虫。浮想联翩,夜不能寐。 微风拂煦,旭日临窗,遥望南天,欣然命笔。 毛泽东 学习目标 联系时代背景,理解诗歌描述的劳动带来的变化,了解人民群众“送瘟神”的伟大壮举。 1 揣摩关键语句的深刻含义,理解诗歌描述的劳动带来的变化。 2 体会奇特的想象、丰富的联想、生动的比喻对语言表达的作用。 3 体会作者心系百姓,情注民生,对劳动人民民运的深切关怀的情感。 4 知人论世 任务一 了解作者生平及写作背景,完善人物背景板块介绍。 作者简介 壹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笔名子任。1893 年12 月26 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1976 年9 月9 日在北京逝世。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作者简介 壹 诗词作品: 《七律·长征》《沁园春·长沙》《沁园春·雪》《念奴娇·昆仑》《清平乐·六盘山》《采桑子重阳》《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浪淘沙北戴河》等。 他的诗词大多气魄雄浑、意境壮阔,记载着诗人近半个世纪的革命生涯,有着博大的思想内涵。 写作背景 贰 这两首诗1958年7月1日作于杭州,最早发表于同年10月3日《人民日报》。旧中国血吸虫病(民间俗称“大肚子病”)广泛流行于南方各省。此病由一种名为血吸虫的寄生虫引发,患者瘦弱不堪,腹部严重积水,常致残致死,危害极大。 在瘟疫流行区,往往田地荒芜,人烟稀少,萧条荒凉。 建国后,共和国政府对此高度重视, 多次派出医疗队调查疫情义务治病。 写作背景 贰 中共中央于1956年专门成立防治血吸虫病领导小组。很快,此项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1958年6月30日《人民日报》刊登了余江县根本消灭血吸虫病的通讯。时值毛泽东在杭州视察,看到报上消息,兴奋无比,愉快写下这两首诗。 写作背景 贰 探究文本 任务二 了解文本作品,深入理解作者情感。 七律二首·送瘟神 朗诵欣赏 壹 吟诵涵泳 01 理解诗意 探究一 读一读并思考: 1. 两首诗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2. 诗中你最喜欢哪一句话? 为什么? 吟诵涵泳·理解诗意 01 其一 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干河。牛郎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 其二 春风杨柳万干条,六亿神州尽舜尧。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 结合注释,思考两首诗各自写了什么内容? 吟诵涵泳·理解诗意 01 ·瘟神,(疫鬼)是谑称,又是拟人,危害之大赫人听闻。 ·幼虫一旦侵入人或牲畜体内,无性繁殖,初下痢—>厌食—>消瘦—>无力—>死亡。无药可治,死亡率高。 ·七律是律诗的一种,每篇一般为八句,每句七个字,分四联: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 ·偶句末一字押平声韵,首句末字可押可不押,必须一韵到底;句内和句间要讲平仄,中间四句按常规要用对仗。 七律二首·送瘟神 一九五八年七月一日 读六月三十日《人民日报》,余江县消灭了血吸虫。浮想联翩,夜不能寐。微风拂煦,旭日临窗,遥望南天,欣然命笔。 题目解析: 吟诵涵泳·理解诗意 01 ·时间 ·事件 ·心理描写 ·环境描写 ·写作原因 七律二首·送瘟神 一九五八年七月一日 读六月三十日《人民日报》,余江县消灭了血吸虫。浮想联翩,夜不能寐。微风拂煦,旭日临窗,遥望南天,欣然命笔。 小序内容: ·读了六月三十日的《人民日报》,得知余江县消灭了血吸虫。心绪难平,浮想联翩,睡不着觉。早晨微风吹拂,朝阳照耀窗前,遥望南国天空,欣然提笔作诗。 小序释义: 吟诵涵泳·理解诗意 01 其一 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 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牛郎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 2.华佗:汉末名医,这里泛指旧社会的医生。 3.遗矢:遗屎,指血吸虫病后期人常腹泻的症状。化用《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倾之,三遗矢矣。” 4.萧疏:稀稀落落,谓人丁甚少。 5.鬼唱歌:唐代李贺《秋来》诗曰:“秋坟鬼唱鲍家诗。”本篇借以形容病死者甚多,疫区几乎成了鬼的世界。(补充材料1) 1.枉:徒然。“枉自多”,空有许多 文意注释: 其一 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 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牛郎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 吟诵涵泳·理解诗意 01 《第一面红旗》一文中举例说:余江兰田坂方圆五十里,近五十年内有三千多人患血吸虫病死亡,二十多个村庄完全毁灭,一万四千多亩田地变成荒野。又说:倪桂乡建头村在五十年前有五百多户,一千五百多口人;五十年内,或被血吸虫病折磨致死,或被迫外逃,到解放时,只剩下八户、二十四口人。 以上二句,即指此类情况而言。与首联一起,意表:大名医也奈何不得小小的血吸虫,瘟神肆虐,民生凋敝,南方的青山绿水再多也是枉然。 吟诵涵泳·理解诗意 01 其一 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 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牛郎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 知识链接: 毛泽东1965年10月25日致周世钊的信中说:“坐地日行八万里,蒋竹如讲得不对,是有数据的。地球直径约一万二千五百公里,以圆周率三点一四一六乘之,得约四万公里,即八万华里。这是地球的自转里程。坐火车、轮船、汽车,要付代价,叫做旅行。坐地球,不付代价,日行八万里,问人这是旅行么,答曰不是,我一动也没有动。真是岂有此理!囿于习俗,迷信未除。完全的日常生活,许多人却以为怪。巡天,即谓我们这个太阳系每日每时都在银河系里穿来穿去。银河一河也,河则无限,‘一千’言其多而已。我们人类只是‘巡’在一条河中,看则可以无数。” 吟诵涵泳·理解诗意 01 其一 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 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牛郎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 诗句赏析: 作者利用诗歌技巧可以跳跃的特点,让我们从旧社会的苦难里,一下子跳到光明美好的新社会,像“坐地、巡天”的想象飞腾。(诗意的转折点与飞跃) 1. 在旧社会的鬼世界里,所能看到听到的只有“鬼唱歌”,而在新社会里,却能具有“坐地、巡天”的想象飞腾。 2.还含有对旧社会改造的飞速前进的意味。合作社建立后,建头村的人民运用集体力量,在几个月内就填平了全部旧沟,并且修成了一个新的灌溉网。”同一天的《人民日报》社论里说:“余江县的同志说得好:‘苦战二年胜千古。’”这是一个多么神速的飞跃啊!不正像“坐地、巡天”的飞跃吗? 吟诵涵泳·理解诗意 01 其一 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 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牛郎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 诗句赏析: 从巡天遥看无数的星河中间,自然看到银河边的牛郎。牛郎虽在天上,也关心人间。牛郎要问起血吸虫病的事,毛泽东便回答说,昔日血吸虫给人民带来的悲哀痛苦,如今已如东流去的水波一去不返了。 ·这是第一首诗意的结束,也是第二首诗的起点。 ·这诗的后四句,正写出作者无限喜悦的心情。 吟诵涵泳·理解诗意 01 其二 春风杨柳万千条①,六亿神州尽舜尧②。 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 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 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 诗句赏析: ①以春天大自然的勃勃生机象喻新中国的欣欣向荣。唐白居易《杨柳枝》:“一树春风千万枝。” ② 《孟子·告子下》曰:“人皆可以为尧舜。”儒家称尧舜为圣君。这里是对人民的尊敬和赞美。 ·首联:描绘出新时代新中国的画面,以明快的语言勾画出当前春光明媚的景象,表达了对中国六亿人民精神境界和智慧的热情赞扬和高度评价。 吟诵涵泳·理解诗意 01 其二 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 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 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 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 诗句赏析: ①红雨,化用李贺《将进酒》诗:“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花雨随心洒落,翻作红色的波浪。紧承“春风”境界。看到桃花乱落像红雨,作者认为这是随着人们的心意翻成红色的波浪。 ②青山不再成为交通的阻碍,而是被人民所征服,特意成为沟通天堑的桥梁。 ·颔联:歌颂新中国的烂漫春光。平野飞花翻作奔腾之浪,高处青山有似凌波之桥。写壮美之景,其中自有一片兴盛的气象。景中寓情,把景色的美好与作者的内心喜悦之情很自然地融在一起。 吟诵涵泳·理解诗意 01 其二 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 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 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 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 诗句赏析: ①银锄,银光闪亮的锄头。 ②铁臂,指劳动者像钢铁一般壮实有力的臂膀。“铁臂摇动三河地” ·颈联:紧承“六亿”句,进步开拓诗境,描绘了人民群众劈山治水、改造河山的雄伟壮阔的劳动场面,从而体现了“六亿神州尽舜尧”的具体内涵。 (当时消灭血吸虫的工作,是结合着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一并进行的。) 吟诵涵泳·理解诗意 01 其二 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 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 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 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 诗句赏析: ①借问,设问之辞,犹言“试问”。 ②瘟君,对瘟神的谑称。欲何往,打算到哪里去? ·尾联:对两首诗的总括,点明送瘟神的主题。称瘟神为君,用尊称,极富调侃,包含着对瘟神的嘲笑意味,给人一种战胜瘟神的幽默感,表现了作者积极豪迈的乐观之情。 吟诵涵泳·理解诗意 01 其一 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干河。牛郎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 其二 春风杨柳万干条,六亿神州尽舜尧。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 结合注释,思考两首诗各自写了什么内容? 旧社会之悲: 瘟神肆虐,惨绝人寰。 新时代之喜: 战胜瘟神,欣欣向荣。 吟诵涵泳 02 体会诗情 探究二 说一说: 诗歌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通过什么表达的? 提示:两首诗描写了我国劳动人民在不同时期的两种生活景象,抒发了作者强烈的情感。 结合具体诗句进行比较分析,并背诵这两首诗。 吟诵涵泳·体会诗情 02 这首送瘟神的诗,联系“春风杨柳”,联系“尽舜尧”,联系“天连”、“地动”,不光是为了消灭血吸虫,也概括了像血吸虫那样丑恶的害人的东西。这些东西,它们在旧社会可以危害甚烈。但在社会主义国家里,在党的领导下,人民提高了觉悟,团结起来,发挥智慧和干不论什么丑恶害人的东西都可以消除掉。这是《送瘟神》二首中所具有的深刻的含义。 诗歌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吟诵涵泳·体会诗情 02 通过什么表达的? ·多种写作手法,使得这两首诗写得形象生动。 ·提示与练习: 想象和联想是诗词常用的艺术表现手法,作者借助想象和联想,跨越时空,抒发情感。反复朗诵两首诗,找出运用想象和联想手法的诗句,并加以赏析。 吟诵涵泳·体会诗情 02 1. 想象与联想。 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前一联写旧社会的苦难, 写到“千村”“万户”的情况,是现实描绘; ·后一联写在新社会时的巨变, 从“坐地”“巡天”两种动作来写,是主观想象。 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 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 ·前一联“红雨”、“青山”写人民群众对它们的想象,想象它们“翻作浪”、“化为桥”; ·后一联具体地写到在治山的“银锄落”,在治水的铁臂摇,是具体描绘。 吟诵涵泳·体会诗情 02 2. 衬托 “绿水青山”,跟下文的“千村薜荔”“万户萧疏”的苦难构成映衬,衬出“小虫”的毒害来;华佗的无可奈何衬出的无情肆虐。 3. 大量引用或化用 “人遗矢”引用得极为贴切; “鬼唱歌”引用李贺的诗句而加以变化,变得符合韵律的需要,把“鬼唱诗”变作“鬼唱歌”,是为了押韵。 “尽舜尧”是变化的引用格,引用“人皆可以为尧舜”而加以变化。作“舜尧”是倒装格,这个倒装是为了押韵。 “红雨”引用李贺的诗句。引出牛郎,从一千河的银河,来想象牛郎的关心人间的事。称牛郎是引用格,引用牛郎织女的神话故事。 吟诵涵泳·体会诗情 02 4. 夸张 “八万里”是记实数,“一千河”是夸张格,一实一虚作对偶。 “天连五岭”夸张山的高可接天。 “地动”“三河”夸张铁臂的力量使大地振动。 5. 比喻 “红雨”用红雨来比桃花,把“红雨”说成“随心翻作浪”,即把红雨变成红浪,是一种变化的比喻。“青山”“化为桥”,也是一种变化的比喻,因为“红雨”不能比“浪”,“青山”不能比“桥”,只有经过了变化才可以相比。 “银锄”用银的白来比锄头的磨得雪亮,“铁臂”用铁的坚固来比臂的坚强。 “逐逝波”过去的悲欢如逝水的流去。 吟诵涵泳·体会诗情 02 6. 互文 “天连”一联是互文,即铁臂握银锄,因为铁臂握了银锄才能银锄落、铁臂摇,两者是分不开的。 7. 对比 同为“青山”,在社会是“枉自多”,在新时代是“化为桥”。 吟诵涵泳·体会诗情 02 通过什么表达的?通过什么表达的? 这两首联章诗,运用多种手法,特别是通过血吸虫病在旧社会长期流行,危害严重和新社会迅速被消灭的鲜明对比,揭露了旧社会给劳动人们造成的沉重灾难,歌颂了社会主义制度及劳动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焕发出来的冲天干劲和改造山河的英雄业绩。 吟诵涵泳 03 体会韵律 探究三 诵读诗歌,结合已有知识,提炼七律诗的特点。 吟诵涵泳·体会韵律 03 交流发言 其一 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 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牛郎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 七言八句,两句一联,共四联。(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1)结构: 四韵或五韵,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 (2)押韵: 中间两联必须对仗 (3)对仗: 平仄对应 (4)平仄: 吟诵涵泳 03 体会韵律 探究四 根据以上所学,有感情地朗诵,推选栏目朗诵负责人。 归纳总结 任务三 归纳总结·作品内容 叁 《送瘟神》是革命浪漫主义的杰作。其一描写旧社会,色泽暗淡,人悲鬼欢;其二反映新社会,色彩热烈,一片春意。作品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旧社会的黑暗与罪恶,热情歌颂了新社会的优越与辉煌。《送瘟神》想象丰富,对比鲜明,语言生动,情致高昂。诗人的内心世界随着神奇的想象、多变的画面得到了多方面的展示。既有理想,又有现实;既有科学,又有神话;既有对旧时代人民苦难生活的叹息,又有为新时代人民壮举的喝彩。两首诗浑然一体,以始终如一的爱民思想和超凡脱俗的艺术魅力,给后人以战胜瘟神,战胜邪恶,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无穷力量。 归纳总结·作者情感 叁 本诗不仅思想深刻,而且意气豪迈。这不仅由于作为人民领袖的诗人高瞻远瞩,思路开阔,在诗中展示了无限的宇宙和悠久的历史,更重要的是诗人具有对祖国、对人民浓厚的爱,对社会主义事业的炽烈感情。因而,一旦获悉“余江县消灭了血吸虫”这样旷古未有的喜讯,便激动万分,诗思潮涌,从而使诗篇洋溢着风发的意气,卓厉的豪情。诗如其人。本诗是毛泽东同志伟大人格和气魄的体现,也只有毛泽东同志才能谱写这样气壮山河的诗篇。 对焦作文 任务四 对焦作文·领悟内涵 肆 《七律二首·送瘟神》的第一首描写了广大农村因疫病而民生凋敝的凄凉景象;第二首生动描绘了新社会老百姓治山理水和与血吸虫病战斗的动人图景。这组诗意象鲜明,想象奇特,脍炙人口,有很高的艺术水准,被广为传颂。不过,它流传广泛的更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它展现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对人民的深情厚爱。重读这组诗,我们可以概括出以下核心内涵: 对焦作文·领悟内涵 肆 (一)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 据考证,血吸虫病在我国有2100年的历史,20世纪50年代以前,遍及我国南方的广大地区。正如毛泽东在诗中所言:“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牛郎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广大人民群众饱受血吸虫病的困扰而无可奈何。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以人民为中心,始终以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己任。正是在党的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下,人民群众团结一致,取 得了围歼血吸虫病的胜利。 对焦作文·领悟内涵 肆 (二)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 “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战胜血吸虫病,毛泽东始终相信必须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必须坚持群众路线。动员群众力量,发挥群众智慧,广大人民群众纷纷投入到了这场消灭血吸虫病的人民战争。正是一切为了人民群众,一切依靠人民群众的群众路线,我国才能取得围歼血吸虫病的胜利。 感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