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钦州市第十三中学2025年秋季学期高一年级第六周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广西钦州市第十三中学2025年秋季学期高一年级第六周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广西钦州市第十三中学2025年秋季学期高一年级第六周考试地理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姓名、考生号等个人信息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一、单选题( 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下图为“2023年11月2日8时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气压形势图”(单位:百帕)。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与大风区相比,甲地风速较小的主要原因是( )
A.水平气压梯度力较小B.地转偏向力较小C.地形阻碍的作用较大 D.植被的覆盖率比较高
2.此时,吹偏南风的是( )
A.成都 B.哈尔滨 C.南京 D.西安
2024年6月20日,位于菲律宾马尼拉以南约60公里处的塔阿尔火山爆发。有岩浆从火山口喷涌而出,排出的火山灰和气体上升到2400米高空,测量到的二氧化硫总量为4641吨/天。下面左图为塔阿尔火山喷发图片,中图示意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右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从火山口喷出的炽热岩浆来源于图中( )
A.①圈层 B.②圈层 C.③圈层 D.④圈层
4.本次喷发中,其火山灰在地球各圈层中迁移的顺序是( )
A.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B.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圈
C.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D.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
5.火山灰所处的大气层的热量直接来自( )
A.① B.② C.③ D.④
6.火山灰在当地空中飘浮期间,最可能导致( )
A.连续性暴雨 B.太阳辐射增强 C.大气逆辐射减弱 D.昼夜温差减小
下图左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下图右为上海市2019年12月8日与9日天气情况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使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的热量传递过程是(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②→④→③
8.与8日相比,9日气温日较差较大的主要原因是( )
A.①减弱,④增强B.②减弱,③增强C.②增强,③减弱 D.①增强,④减弱
青藏高原地形复杂,天气环境多变,长期以来难以开展人工增雨(雪)作业。2024年9月,在西藏日喀则市我国大型无人机飞入云层,成功实施人工增雨(雪)作业,填补了西藏地区人工影响天气空中作业力量的空白。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对青藏高原天气环境描述合理的是( )
A.大气洁净,氧气含量高B.太阳辐射强,昼夜温差大C.大气稳定,以晴天为主 D.夜晚的气压高于四川盆地
10.此次无人机实施作业的大气层( )
A.随海拔升高气温降低B.大气以平流运动为主C.热量直接来自太阳辐射 D.对紫外线吸收作用强
11.此次无人机人工增雨(雪)会使( )
A.①减弱 B.②增强 C.③增强 D.④增强
“天宫”空间站是属于我国的“太空之家”,位于距离地面约400千米的空间轨道上,其表面日温差超过200摄氏度。2025年7月15日,搭载天舟九号货运飞船的长征七号遥十运载火箭在我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发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天宫”站表面日温差超过200摄氏度的主要原因是( )
A.太阳活动剧烈 B.地面辐射变化大 C.太阳辐射强烈 D.大气调节作用弱
13.在文昌建设航天发射基地的优势有( )
①纬度低,线速度大②濒临海洋,有利于运输大型设备③周围海洋面积广,安全性好
④人口密集,人才众多⑤风力资源丰富,能源充足
A.①②③ B.①②⑤ C.②③④ D.③④⑤
中科院羊八井全大气层观测站位于青藏高原中部(海拔4300米),当地属高原半湿润气候,下垫面为高寒草甸,基于该站的太阳辐射观测对研究高原能量平衡及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下表示意羊八井观测站2020~2021年大气逆辐射、地表净辐射、太阳总辐射、地面向上长波辐射、地面向上短波辐射的月平均值。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各辐射分量的辐照度(W/m2)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甲 370 452 496 522 525 609 539 510 492 492 411 352
乙 99 118 123 125 114 113 91 85 82 96 90 82
丙 290 296 327 344 379 401 412 409 393 352 303 290
丁 422 440 470 490 507 530 520 525 521 520 470 441
地表净辐射 139 189 230 251 284 367 341 309 283 229 154 120
14.表中乙表示( )
A.地面向上短波辐射B.太阳辐射C.地面向上长波辐射 D.大气逆辐射
15.近年来青藏高原气候湿润化趋势明显。在此影响下,羊八井观测站各辐射分量的强度变化为( )
A.甲增强 B.乙减弱 C.丙减弱 D.丁增强
商用飞机在5.5千米高度以上一般都沿固定气压的航线飞行,气压的变化将改变飞机的高度。气压垂直梯度是单位高度内气压的变化量(单位:hPa/m)。下图示意某航空公司飞机在我国某地甲乙两个不同温度空气柱中的飞行航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相较于甲空气柱,该飞机即将进入的乙空气柱温度特性及气压垂直梯度的变化为( )
A.冷空气柱增强B.暖空气柱减弱C.冷空气柱减弱 D.暖空气柱增强
17.此时近地面M处的风向最可能为( )
A.东北 B.东南 C.西南 D.西北
坡向差异会导致坡面受热状况的存在时间差异,从而影响山谷风转换的时间。下图示意31.8°N某孤立山丘秋分日某时刻热力环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图示时刻最接近地方时( )
A.6:00 B.9:00 C.13:00 D.19:00
19.一天中该地由山风转为谷风的时间( )
A.海拔低处早于高处 B.东坡早于西坡 C.东西坡面同时转换 D.西坡早于东坡
位于太平洋中心莫纳罗亚山海拔3400m处的全球大气观测站,从1958年起持续对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展开监测,由此形成了著名的“基林曲线”。下图示意1958-2023年夏威夷莫纳罗亚观测站测量的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长期变化趋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图示“基林曲线”反映的二氧化碳浓度变化直接促使( )
A.太阳直射辐射增强B.大气逆辐射增强C.地面反射辐射减少 D.大气散射作用减弱
21.该观测站选址主要考虑的是其所处位置能有效避免( )
A.近地面的局地污染物干扰B.平流层中复杂的化学反应C.对流层强烈的紫外线辐射D.中高层大气剧烈垂直运动
我国宁夏某农业区利用塑料大棚大量种植甜瓜,下图示意4-7月该农业区甜瓜温室大棚晴天和阴天棚内外平均气温逐时变化(甲与乙天气状况相同,丙与丁天气状况相同),这几个月大棚内外经常出现温度逆转现象(即棚外气温高于棚内)。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2.图中代表晴天棚内气温变化的曲线为( )
A.甲 B.乙 C.丙 D.丁
23.大棚内外出现温度逆转现象的时段是( )
A.0-6时 B.6-12时 C.12-18时 D.18-24时
某年11月16日至次年4月11日,我国科研人员在山东省寿光市温室大棚种植示范区开展微气象观测实验。下图示意温室大棚棚内和棚外地表辐射日变化(净辐射包括净短波辐射和净长波辐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4.甲、乙、丙三条曲线依次表示( )
A.地表反射辐射、地表长波辐射、大气逆辐射B.地表反射辐射、大气逆辐射、地表长波辐射
C.大气逆辐射、地表反射辐射、地表长波辐射D.地表长波辐射、地表反射辐射、大气逆辐射
25.温室大棚棚内和棚外地表反射辐射值存在差异,主要是由于( )
A.大棚塑料薄膜对太阳短波辐射削减作用 B.棚内和棚外地表性质差异显著
C.大棚塑料薄膜对地表反射辐射削减作用 D.太阳光入射角度棚内小于棚外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综合题(共50分,请考生要求作答)
26.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图。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序号代表的箭头含义分别是:① ,③ ,⑥ ,⑦ 。
(2)与①比较,②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大气的 作用。
(3)倡导低碳生活,缓解温室效应,主要是使图中 和 (填序号)减弱。
2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垫面对大气受热过程影响较大,下图为我国30°N四川盆地和青藏高原大气受热过程图。
(1)比较①和③、②和④的差异,并说明理由。
(2)说明甲地农作物品质高的原因。
(3)从大气受热过程判断M地和N地夏季气温差异。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烟囱效应”是指空间内部空气沿垂直坡度向上或向下,使空气对流加强的现象。特朗勃墙式太阳能烟囱由玻璃板、吸热墙、风口和隔热材料组成,可依靠太阳辐射增加烟囱内外的温差,从而形成烟囱内空气的流动,利用“烟囱效应”来加强室内自然通风,提高室内空气品质,降低建筑空调能耗。下图示意特朗勃墙式太阳能烟囱的组成及夏季某时段的工作原理。
(1)白天特朗勃墙式太阳能烟囱可依靠太阳辐射增加烟囱内与室外的温差,试解释原因。
(2)描述特朗勃墙式太阳能烟囱加强夏季室内通风的过程。
(3)冬季白天特朗勃墙式太阳能烟囱可通过调整风口的开关实现供暖的目的。确定风口1和风口2是关闭的,推断冬季白天其他风口的开关情况 ,并画出室内的热力环流图 。
2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坡度较大的南极冰盖上,冰面辐射冷却引起斜坡高处近地面气温下降,冷空气在重力作用下沿斜坡加速向下坡方向流动,形成下降风。南极下降风的风向较为稳定,中山站地区夏季晴天时会出现下降风,给极地科学考察相关活动带来障碍甚至威胁。下图为南极等高线分布图。
(1)从地形角度说明南极地区下降风的空间分布特征。
(2)判断夏季南极中山站下降风的风向,并说明其成因。
(3)从科学考察活动安全的角度,简述南极中山站研究下降风的意义。
30.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某湖岸附近的等压面示意图。
(1)当发生材料一中左上图情况时,应出现于右上图中的 (夜晚/白天),材料一左图中此时的热力环流方向为 (顺时针/逆时针)。
材料二:北半球某地的等压面示意图。
(2)甲、乙、丙、丁四点,气温最高的为 。
(3)甲、乙、丙、丁四点的气压值大小,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为 。
(4)乙对应的天气状况常为 天气,气温日较差较小的是 地。
(5)假如图所示环流为城市的热力环流,甲乙之间吹 风。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C B C B D B C B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D A A B B D D B B
题号 21 22 23 24 25
答案 A B A B A
26.(1) 太阳辐射 反射 大气逆辐射 地面辐射
(2)削弱(或答吸收、散射和反射)(3) ⑥ ⑧
27.(1)①>③。理由:甲地海拔高,大气稀薄,对太阳辐射削弱少(或乙地海拔低,云层厚,对太阳辐射削弱多);甲地晴天多,日照时间长(或乙地多阴雨天气,日照时间短)。②<④。理由:甲地为青藏高原,多晴朗天气,空气密度小,云量少,大气逆辐射弱,夜晚降温快(或乙地为四川盆地,多阴雨天气,大气逆辐射强,保温作用强,夜晚气温高)。
(2)晴天多,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太阳辐射强;空气质量好。
(3)M地气温高于N地。大气热量的直接热源是地面,M地与N地海拔相同;但M地下面是高原,距离地面较近,获得的地面辐射多;N地是平原,距离地面较远,获得的地面辐射少。
28.(1)白天,太阳短波辐射被集热墙吸收;集热墙增温产生的长波辐射被烟囱内空气吸收增温;玻璃板及隔热材料阻挡了烟囱内热量的散失,使得烟囱内温度高于室外温度。
(2)烟囱内空气的温度高,气流上升,近地面气压下降,与室内产生气压差;室内空气经由风口4进入烟囱内,并通过烟囱排出室外;室内气压降低,室外空气经由风口5进入室内,从而达到加强室内通风的目的。
(3) 开:风口3、风口4;关:风口5
29.(1)南极大陆冰盖高原中间高四周低,内陆相对平坦开阔,沿岸地势陡峭,因此南极下降风空间分布不均匀,主要在沿岸部分地区形成持续强风。
(2)偏东风。
南极内陆地区近地面常年受高气压控制,沿海海域气压低,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由南指向北;近地面冷空气从高处流向中山站沿岸时,气流垂直于等高线,从南流向北;气流在运动过程中,受摩擦力的影响,并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向左偏转,风向最终表现偏东风。
(3)保障科学考察人员科考活动的安全;减少下降风对船舶、直升机等交通运输工具作业的威胁;预测浮冰漂移的运动轨迹,保障科考活动物资卸运。
30.(1) 夜晚 逆时针(2)甲(3)丙<丁<甲<乙(4) 晴朗 甲(5)东北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