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铭星实验学校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铭星实验学校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绝密★启用前
2025-2026 学年度第一学期检测试卷
七年级 语文
说明:
1.全卷共 7 页,满分 120 分,考试时间为 120 分钟。
2.答卷前,考生必须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座位号按要求填写在试卷相应的位置上。
3.考生答题时,务必用黑色字迹的中性笔或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范围内。
一、积累运用(29 分)
1.默写古诗文。(10 分)
(1)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2)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李白《峨眉山月歌》) (3)默写:《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4)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
(5)王湾《次北固山下》中,“潮平两岸阔 ”一句,写出了春天潮水涨满后,江水浩渺,江面似
乎与岸齐平的开阔景象。
(6)《江南逢李龟年》中,年老病衰的杜甫在江南与故人重逢,“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
君。”尽显深沉的悲哀与感慨。 2.在学习《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时,老师说道:“诗歌首句中“杨花”和“子规”两
个意象点明暮春时令。”小广追问:“暮春的花和鸟有很多,为什么单选这两个呢?”请你结合诗歌
内容及下方知识卡片帮小广解惑。(2 分)
示例一:“杨花”随风飘荡,暗示王昌龄被贬后漂泊江湖的事,照应诗歌;“子规”啼声凄切,烘托
出离别之恨,照应诗歌后两句。两个意象的选择都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关切和同情。
示例二:“杨花”给人飘忽不定之感,子规的啼声近似“不如归去”。这两个意象的选择,点明时令
是暮春时节,渲染出凄凉悲惋的氛围,满含飘零之感、离别之恨,照应诗歌,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
关切和同情。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意象的运用。此诗首句以杨花、子规起兴,写景兼点时令,渲染凄凉哀愁的 气氛。于景物独取漂泊无定的杨花、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即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在内,
切合当时情事,也就融情入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3-5 题。(7 分)
日月经天,江河行地,春风夏雨,秋霜冬雪,大自然_________,四时景物________。春风中,
温润的空气里 yùn niàng 着各种花香;夏夜里,满天的星星点缀着 jìng mì的夜空;秋田中,一大
片一大片成熟的稻谷就像给大地铺上了一层金黄的 dì tǎn;冬水里,水藻把终年________的绿色全 拿出来了。大自然真是多姿多彩,我们要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热爱生活。
3、根据拼音,规范地书写汉字。(3 分)
yùn niàng 酝酿 jìng mì 静谧 dì tǎn 地毯
4、依次在语段中横线上依次填入词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B )(2 分)
A.生生不息 一览无余 贮蓄
B.生生不息 美不胜收 贮蓄 C.循环往复 一览无余 积蓄
D.循环往复 美不胜收 积蓄
【解析】本题考查对词语的理解与运用。 第一空,“生生不息”指不断地生长、繁殖,强调事物的持续发展和生命力;“循环往复”指事物周
绝密★启用前
而复始地反复出现或进行,侧重于重复的过程,语境中描述的是大自然,大自然具有持续生长繁衍的生命
力,“生生不息”更能体现其特点,故第一空应选“生生不息”。
第二空,“一览无余”形容视野开阔或事物简单明了,一下就能全都看到;“美不胜收”指美好的东西很多,
一时看不过来。文中提到春风中的花香、夏夜的星星、秋田的稻谷、冬水的水藻等这些都是美好的景物, 数量多且美好,“美不胜收”符合语境,故第二空应选“美不胜收”第三空,“贮蓄”指储存,积聚,侧重
于把东西存放起来;“积蓄”指积攒聚存,强调逐渐积累。此处描述水藻把终年积聚的绿色拿出来,“贮蓄” 更能体现绿色被储存的状态,故第三空应选“贮蓄”。综上,正确选项为 B。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C )(2 分)
A.墙边一排排的板凳上,坐着花枝招展的女人们,笑语盈盈而不休。
B.国庆长假期间,丽江古城里到处都是呼朋引伴的游人。
C.漫步盐镇水街,我们用相机捕风捉影,记录家乡的民俗风貌。
D.他说话总给人一种咄咄逼人之感,让人很不舒服。
【解析】A 选项“花枝招展”形容女子打扮得十分艳丽,符合语境。
B 选项“呼朋引伴”意思是呼唤朋友,招引同伴,符合语境。
C 选项“捕风捉影”比喻说话做事没有确切的事实根据,或无事生非,与语境不符
D 选项“咄咄逼人”形容气势汹汹,使人难堪符合语境。
综合性学习(10 分)
学校七年级准备举办“吟诵经典 传承国风”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相应任务。
任务一[读典宣传·我能行]:
6.有同学为此活动拟写了对联进行宣传,上联已经拟好,请你帮她从下列选项中选择一个最合适的下联
( C )(2 分)
上联:阅名著细品礼信智勇 下联:
A.倚高楼赏遍天涯海角 B.对夕阳惯看秋月春风
C.读古文遍赏春夏秋冬 D.戏楼里品味唱念做打
【解析】上联结构:阅名著(动宾短语)细品(偏正结构)礼信智勇(四个词的并列结构)
A.读古文(动宾短语)遍赏(偏正结构)春夏秋冬(四个词的并列结构);
B.对夕阳(动宾短语)惯看(偏正结构)秋月春风(两个词的并列结构); C.倚高楼(动宾短语)赏遍(动补结构)天涯海角(两个词的并列结构);
D.戏楼里(方位名词)品味(动词)唱念做打(四个词的并列结构)。
任务二[读典意义·我知晓]:
7.下面是一段关于“为什么要阅读经典”的文字,请根据提示,将经典作品的阅读意义补充完整。(每点
不超过 6 个字)(2 分)
今天,我们为什么要阅读经典作品?仰望夜空,你吟出“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流淌一份乡情;
送别友人,你脱口而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传递一份旷达。这份对经典之美的体悟,融入我们 的基因里。更何况,作为一个中国人,如果你不想抛弃自己的民族文化传统,那么阅读代表传统文化的典
范性文本,是继承传统的一种极佳方式。但其意义又不止于传承,就个人而言,阅读经典文本是使阅读者 经历一番文化濡染的过程。受文化濡染比较多的人和受濡染比较少的人,其气质是截然不同的。当很多人
都发生气质的变化,一个时代的社会风气就会随之发生变化。
①体悟经典之美;②继承传统文化;③经历文化濡染;④发生气质变化。
任务三[读典内容·我分享]:鲁迅先生是我们的老朋友,阅读他的书,我们可以和深邃的思想共舞,与 高尚的灵魂交谈,可以更好地陶冶我们的性情,滋养我们心灵。关于这部经典著作,有几个问题需要你解
决一下。
8.下列关于名著《朝花夕拾》的内容,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D ) (2 分)
A.《阿长与<山海经>》,作者抓住阿长的性格特征如实来写,把一个纯朴善良,但在某些方面又颇为愚
昧的农村妇女写活了。
B.《五猖会》,记叙儿时“我”要去看五猖会,父亲却命令“我”背书。待“我”背完,已觉“看会”
索然无味。文章写出了孩子在父母毫不顾及自己心理时的无奈和厌烦。
C.《朝花夕拾》以简洁舒缓的文字描述往事。又不时夹杂着有趣的议论或犀利的批判;既有温情与童趣,
也有对人情世故的洞察。
D.在《父亲的病》中,衍太太是位专爱拨弄是非,教唆小孩子作恶,然后散布流言蜚语的两面派人物。
【解析】D 项错误:衍太太主要出现在《琐记》而非《父亲的病》,原文中衍太太在父亲临终时让鲁迅大叫,
绝密★启用前
属于迷信行为而非两面派特征。
9.《朝花夕拾》中,作者对下列这些人分别持怎样的态度?请从下面人物中任选一位结合名著内容加以说
明。(4 分) 寿镜吾 藤野先生 范爱农
我选 。
【答案示例】藤野先生:他是鲁迅留学日本期间极为尊敬的一位良师,①他认真负责,为“我”添改讲义;
②他治学严谨,纠正“我”画的解剖图:③他认真求实、注重调查,从他了解中国女人裹脚可以看出:③他
正直热诚关心“我”的解剖实习,没有民族偏见。与他为友,可以让我养成良好的科研习惯。 范爱农:①冷静理智,洞察力强,如老师被害后,不主张发电报,因为他知道发了也没用:②他直率,有不
满一定要表达出来,如初次见面就对“我”的鄙夷耿耿于怀;③他念旧情,对知已有极深的感情,回国后
多次找“我”喝酒叙旧;④他又是一位觉醒的知识分子,追求革命,希望社会能彻底改变,但是他无法在 黑暗社会立足,所以他的内心痛苦。与他为友,我可以成为一个作为的人。
二、阅读(41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0-14 题。(17 分)
【甲】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
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0.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3 分)
①俄而雪骤 不久,一会儿
②白雪纷纷何所似 像
③撒盐空中差可拟 相比
11.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谢太傅在一个寒冷的雪天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跟子侄辈谈论文章的义理。
(2)未若柳絮因风起。 不如(比作)柳絮乘风漫天飞舞。
【乙】
徐孺子妙答
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
此必不明。
(选自《世说新语》)
【注】①物:指人和事物。神话传说月亮里有嫦娥、玉兔、桂树等。
1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B )(3 分)
A.徐孺子年九岁/三年五载 B.尝月下戏/门外戏
C.人语之曰/古语有云 D.若令月中无物/未若柳絮因风起
13.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 分)
徐 曰 / 不 然 譬 如 人 眼 中 有 瞳 子 / 无 此 / 必 不 明
14.请根据【甲】【乙】两篇选文回答问题。(4 分)
(1)言语,指会说话,善于言谈应对。甲乙两文均选自《世说新语》中的《言语》篇,请结合选文,说
说谢道韫和徐孺子的回答有何共同的“妙处”。
回答时都运用修辞,形象生动,谢道韫运用比喻,将“雪”比作“柳絮”,既表现出雪的轻盈,又有美的意 境,形神韵兼备;徐孺子面对别人的提问,不是直接回答,而是运用类比,由月亮联想到人的眼睛,将月中
物比作眼睛中的瞳仁,生动形象,从而使提问者明白。
【解析】本题为文言文阅读中的内容理解与分析题。甲文谢道韫在回答“白雪纷纷何所似”时,说“未
若柳絮因风起”,她将雪花比作柳絮,柳絮轻盈、洁白,随风飘舞的姿态与雪花纷飞的景象相似,既写出 了雪花的形态,又营造出优美的意境,形神兼备。乙文徐孺子面对“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的提问,
没有直接回答,而是用“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来类比,将月亮中的“物”比作人眼睛中的瞳 孔,通过生活中常见的事物让提问者明白月亮中有事物才能明亮的道理。两人的回答都运用了巧妙的修辞
手法,使表达生动形象,易于理解,体现了“言语”的妙处 (2)从文中看,谢道韫和徐孺子各是怎样的人?
绝密★启用前
谢道韫是一个聪明机智、才华出众的人;徐孺子是一个善于动脑思考、不盲目苟同别人的人。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5-17 题(10 分)
【材料一】
①“学霸”有很多含义,其中一种含义是指那些会学习,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本文想为各位呈现一些经
心理学研究证实普遍有效的学习方法,帮助大家成为“学霸”。 ②一、详尽发问法:连接新知识与旧知识 ③研究发现,在学习过程中使学生思考“为什么”的问题能够非常显著地提升学习成绩。很多时候我们认
为自己读懂了,实际上印象并不深刻,也没有真正理解。当我们对所学知识进行各种“为什么”的发问时,
我们会把新的知识与旧的知识联系起来,用旧的知识来解释新的知识,从而让新知识融入已有知识体系, 这样才是真正的“理解”,因而也会记得更牢。
④二、心理意象法:用心作画印象深 ⑤人的想象力是无穷的。心理意象法的关键就是把抽象的东西形象化。我们要做的就是把抽象的学习内容
放到一个心理图像里,这个心理图像可能是一个具体的物品、一幅画面、一个动态的故事。心理意象法把 新的知识与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和场景联系起来,实现知识整合,提升我们的记忆和理解。
⑥三、习题检测法:从内部主动回忆 ⑦大部分学生都很不喜欢习题测验。但是,习题测验的确能够提升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掌握和记忆。所以,
我们能给学生的建议是适量地做高质量的习题,而这种习题最好是依据自己的学习情况编写的。习题测验 的过程必然会存在心理煎熬,然而要看到它对学习的巩固作用。
⑧四、分散学习法:不要“临时抱佛脚” ⑨如果你想在考试中发挥出色并能长期掌握知识,那就要用分散学习法了。对于学习来说有计划有间隔地
完成学习任务是值得推荐的,因为有些人虽然可以考前突击记住大部分内容,但是没有前者来得牢固和持 久。从长远的效果考虑,应该把“少量多次”作为首要策略。分散学习 10 小时相比集中学习 15 或 20 小
时,对长期记忆而言效率更高。而且,研究还发现有意识地进行这种分散学习的效果比偶然出现这样的分
散学习要好得多。 ⑩五、交叉学习法:促进思维快速转换
交叉学习,是在一个学习阶段内学习多个技能,进行穿插练习。如果我们利用交叉学习的方法,会得到 比长时间学习同一种内容更好的学习效果。由于进行交叉学习,在做下一类习题时,前面的知识点和习题 种类仍然停留在学生的记忆中,因而学生能够更加清晰地区分不同问题该用何种方法来解决。这样,下次
遇到这些问题时,学生能够更快更准地把问题归类到不同知识点上。因此,我们不妨把不同类型的学习材
料交叉地编排在学习计划中,这样能让我们在快速转换思维的过程中对知识系统进行灵活地调整和明确地 区分。
(选自《百科知识》,有删改)
【材料二】
罗马房间记忆法是一种古老的记忆术,当时的政治家为了发表长篇演讲,要记下大量的资料,为方
便记忆,便创造了这个方法。其特点就是利用自己的房间作为记忆的“档案柜”,把记忆的对象与熟悉的
生活环境联结起来。
【材料三】
学霸小语作息时间表(部分)
6:40-7:00 起床
7:00-7:10 背诵一篇英文短文
7:10-7:30 早餐
7:30-7:50 识记十个英语单词、挑战一道数学易错题
7:50-12:00 上课 12:10-12:20 学习英语语法
12:20-12:40 午餐 12:40-12:50 背诵一首古诗
12:50-14:00 午休 14:00-14:20 阅读名著片段
15.下列说法不符合选文意思的一项是 ( D )(3 分)
A.真正的“理解”需要让新知识融入已有的知识体系。
B.习题测验是用内部主动回忆的方式来巩固学习的。
绝密★启用前
C.有意识地分散学习对长期记忆而言效率更高。
D.交叉学习是利用前面的知识来解决后面的问题。
【解析】选项 A、B、C 分别描述了理解新知识、习题检测和分散学习的重要性,这些都与选文内容相符。
然而,选项 D 描述的交叉学习是利用前面的知识来解决后面的问题,这与选文中的交叉学习定义不符,选 文中的交叉学习是指在一个学习阶段内学习多种技能,进行穿插练习,而不是利用前面的知识来解决后面
的问题。因此,选项 D 是不符合选文意思的。 16.材料二中的“罗马房间记忆法”与选文中哪种学习方法类似?请说明理由。(3 分) ①心理意象法。②相同点:两者都是将记忆的对象与熟悉的事物建立联系。③不同点:心理意象法建立联系
的事物范围很广;而罗马房间记忆法建立联系的事物仅限于房间中的事物。
【解析】罗马房间记忆法与选文中的心理意象法类似,两者都是将记忆的对象与熟悉的事物建立联系。相
同点在于两者都利用了熟悉的事物来帮助记忆,不同点在于心理意象法建立联系的事物范围很广,可以是
任何熟悉的事物,而罗马房间记忆法建立联系的事物仅限于房间中的事物。
17.阅读材料三,具体分析学霸小语用到了选文中哪些学习方法(请写出两点)。(4 分)
①分散学习法,利用早餐、午餐、午休前后的 3 个 10 分钟和 2 个 20 分钟的时间来分散学习语文、英语、
数学;②交叉学习法,利用早餐后的 20 分钟,交叉学习了英语和数学;③习题检测法,挑战数学易错题。 【解析】学霸小语的作息时间表显示他利用了分散学习法、交叉学习法和习题检测法。分散学习法体现在
他利用早餐、午餐、午休前后的 3 个 10 分钟和 2 个 20 分钟的时间来分散学习语文、英语、数学;交叉学 习法体现在他利用早餐后的 20 分钟,交叉学习了英语和数学;习题检测法体现在他挑战数学易错题。
(三)阅读下面文本,完成 18-21 题.(14 分)
茶杯是爷爷的魂
①茶杯是爷爷的魂,无论走到哪儿,他都随身带着。虽然茶杯已经包浆,四壁都是昏黄一片污渍,
难闻的气味在鼻子里打转,可那个埋在桃花树下的茶杯,有着爷爷的过往和故事。
②爷爷的茶杯和大多数茶杯没什么区别,最大的不同是,爷爷的茶杯上印着“为人民服务”5 个红 色大字,还有 3 朵绚烂的菊花。奶奶说,这个茶杯是爷爷的战友当年在聚会上送他的,他是爷爷的老大哥,
见面时,他叮嘱爷爷常喝水,多保重身体。爷爷跟我讲过,他的老大哥,在 2013 年因病去世,这个茶杯
他一直随身带着。
③从我记事起,茶杯便和我一起成长。唯一不同的是,我的个子和体重都在随时间的流逝而增长,
而茶杯则只得在一日又一日的热水与茶叶里消磨,直到发黄、生锈,最后成为一堆废铜烂铁。对爷爷而言,
茶杯早已成了他的老伙计,早有了份不可估量的价值与意义。
④爷爷 40 多岁做生意,茶杯从不离手。招呼客人时,招揽一句就掀开杯盖喝口水;收钱找钱时,
会盘着茶杯的把手,将把手盘出了白润的油光;我放学回家时,他会叫住我,让我回家把水满上,再给他
送来。茶杯就如同爷爷的兄弟,无时无刻不陪伴着他。
⑤爷爷是下棋的高手,街坊邻居们都败在他手下过。下棋时,茶杯就摆在爷爷的左手旁,他左手扶
着茶杯,右手摸着棋子,眼睛观察着对手的神色和棋子的走向。每走一步关键的棋,爷爷就会打开茶杯喝 上一口茶,然后精准地落棋,把对手给卡死。街坊邻居常笑话爷爷,说他离开了茶杯就下不了棋了。爷爷
总是笑笑,一边笑,一边摸着茶杯,仿佛每次的胜局,都是茶杯的功劳,而不是他自己棋技的功劳。
⑥四年级那年,我得了轻微癫痫,半年要去城里检查一次,每次都是爷爷带着我去。装满衣物的书
包的右侧袋子,是茶杯的地盘。车上人流拥挤,茶杯会时不时发出噼里啪啦的声音,引来许多行人的目光, 有好奇、有鄙夷、有疑惑,而我则低下头,仿佛这些目光在严厉审视着我,让我很没面子。爷爷则依旧抬
着头,望着车外移动的一切,右手朝茶杯摸去,仿佛在安慰茶杯的内心,同时安慰自己。
⑦那天夜里,旅馆停水,茶杯无水,空荡荡的。电视机里演着赵本山和小沈阳的小品,爷爷独自坐
在床头,拿出桃酥吃了起来,嘴里发出沙沙的咀嚼声。吞咽下去后,他摸向茶杯,打开盖子后喝了起来, 最后长叹了一口气。我并不知道爷爷这么做是为了什么。长大后,我才知道,爷爷是担心我的病情严重,
他看着睡梦中的我,心中的焦虑无法释怀,只有茶杯能在此刻给予他一丝抚慰了。
⑧日子犹如卷筒,一日连带着一日反复降临,我渐渐成年,病也已痊愈。爷爷却越来越老,皱纹一
根根贴在他的额头,几根黑发在白发堆里倔强地拥挤着。去年的冬天,爷爷脑梗发作,我从学校请假赶了 回去,看到病床上的爷爷睡得正香,我没打扰他。他醒来后,看着我,摸着我的手。他的手冰冷,像一把
把尖刀在我手上乱刮。茶杯在床头柜上摆着,里面泡着中药,热气一股股随空气飘出来,药味儿浓郁,我 不禁落下了眼泪,豆大的眼泪打在医院被褥上,爷爷伸出手给我擦拭着,我怕自己哭得更厉害,连忙把头
转了过去。
绝密★启用前
⑨我看着茶杯,发现它也越来越老,漆早已掉落得差不多,只剩下灰白的杯身和昏黄的杯壁面。“为
人民服务”5 个大字早已消失不见。我相信,那 5 个字早已经刻在了爷爷脑海里。也许在夜深人静的时候,
爷爷会睁着眼睛看着漆黑的天花板,对着无言的茶杯讲些悄悄话。可能会回忆他年轻时和战友的故事,可
能会回忆他和我奶奶的爱情故事,也有可能会回想他和茶杯之间的故事。
⑩今年春节,爷爷的病恢复得很好,整个人的精神和前几年没什么区别,唯一不同的是,爷爷的目
光黯淡了。我看着窗边的爷爷,走到他身旁,也趴在了窗边。屋外有小孩点起了炮仗,噼啪作响。深蓝的
长空燃烧着五彩绚丽的烟花,远处传来几声狗吠,孩子们在欢笑,灯笼的红光闪烁在每家每户,整条街道
喜庆极了。可是爷爷并不高兴,我发觉昔日陪伴爷爷的茶杯没了踪影,小心翼翼地问他:“茶杯哪儿去了?”
他说:“埋了。”沉默半晌,爷爷突然间开了口,他说茶杯碎了,成了几块碎片。别人劝他,这么旧的物件,
就当垃圾扔了吧。爷爷捧着茶杯碎片,埋在了家附近的桃花树下。
此后,我再也看不见那个破旧的茶杯,也听不到茶杯发出的哐当声了。
节选自《中国青年作家报》,有删改 18.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B )(3 分)
A.茶杯是爷爷的战友送给他的,爷爷非常珍惜这个茶杯。
B.茶杯越来越旧,漆早已掉落得差不多,爷爷依旧舍不得扔掉茶杯,说明爷爷是一个节俭的人。
C.“我”去城里看病的车上,茶杯会发出噼里啪啦的声音,这让我觉得很没面子。
D.茶杯从盛着茶水到泡着中药,也暗示着爷爷一点一点的苍老。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A 选项,根据第②段“这个茶杯是爷爷的战友当年在聚会上
送他的…这个茶杯他一直随身带着”可知,茶杯是爷爷战友赠送,爷爷非常珍惜,该选项正确。
B 选项,第①段提到“茶杯是爷爷的魂,无论走到哪儿,他都随身带着”,第②段说明茶杯是战友赠送,承 载着爷爷对战友的回忆,第③段“对爷爷而言,茶杯早已成了他的老伙计,早有了份不可估量的价值与意
义”,可见爷爷舍不得扔掉茶杯是因为茶杯对他有特殊情感价值,而非单纯节俭,该选项错误。
C 选项,第⑥段“车上人流拥挤,茶杯会时不时发出噼里啪啦的声音……而我则低下头,仿佛这些目光在
严厉审视着我,让我很没面子”可知,该选项正确。
D 选项,第④段茶杯泡茶,第⑧段“茶杯在床头柜上摆着,里面泡着中药”,茶杯从泡茶到泡中药,暗示爷
爷逐渐苍老,该选项正确。
19.文章记录了哪几件事?请简单概括把事件补充完整。(4 分)
爷爷做生意→ ① → ② → ③ → ④ →茶杯变老并碎了
①:爷兮下棋;②:爷爷带我去城里检查;③:旅馆停水;④:爷爷脑梗发作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事件的概括能力。解答时需定位到原文相关段落,提取关键信息。根据第⑤段“爷
爷是下棋的高手....下棋时,茶杯就摆在爷爷的左手旁”可概括为“爷爷下棋”;第⑥段“四年级那年,
我得了轻微癫痫……每次都是爷兮带着我去”可概括为“爷爷带我去城里检查”;第⑦段“那天夜里,旅 馆停水,茶杯无水,空荡荡的”可概括为“旅馆停水”第⑧段“去年的冬天,爷爷脑梗发作,我从学校请
假赶了回去”可概括为“爷爷脑梗发作”
20.结合语境,按要求赏析下面句子。(4 分)
(1)爷爷却越来越老,皱纹一根根贴在他的额头,几根黑发在白发堆里倔强地拥挤着。(修辞角度)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爷爷的头发拟人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爷爷的苍老,表达了“我”对爷爷的关
心之情。
(2)吞咽下去后,他摸向茶杯,打开盖子后喝了起来,最后长叹了一口气。(描写角度)
动作描写,空杯喝水的动作描写表现了爷爷对我病情的担忧和无奈。 【解析】本题考查句子赏析,需从指定角度(修辞、描写)分析表达效果。 (1)“爷爷却越来越老,皱纹一根根贴在他的额头,几根黑发在白发堆里倔强地拥挤着”,从修辞角度看,
“倔强地拥挤着”将“黑发”拟人化,赋予黑发人的性格特征,“倔强”一词生动形象地写出黑发在白发
中顽强存在的状态,结合“皱纹一根根贴在他的额头”,突出了爷爷的苍老,表达了“我”对爷爷的关心
之情。
(2)“吞咽下去后,他摸向茶杯,打开盖子后喝了起来,最后长叹了一口气”,从描写角度看,“摸向”“打 开”“喝”“长叹”等词语属于动作描写结合第⑦段“爷爷是担心我的病情严重,他看着睡梦中的我,心中
的焦虑无法释怀”,这些动作表现了爷爷对“我”病情的担忧和无奈。
21.简要分析第⑩段画线句子在文中的表达效果。(3 分) 通过描绘春节欢乐喜庆的景物,营造出温馨热闹的气氛,与爷爷此时难过的心情形成鲜明对比,体现出爷
爷对茶杯的珍惜和不舍。
【解析】本题考查景物描写的作用。第⑩段画线句子“深蓝的长空燃烧着五彩绚丽的烟花,远处传来几声
绝密★启用前
狗吠,孩子们在欢笑,灯笼的红光闪烁在每家每户,整条街道喜庆极了”,描绘了春节热闹喜庆的景象,
营造了温馨热闹的气氛。 结合后文“可是爷爷并不高兴”“茶杯哪儿去了 '他说茶杯碎了……埋在了家附近的桃花树下”可知,热
闹的环境与爷爷失去茶杯的难过心情形成鲜明对比。这种对比突出了茶杯在爷爷心中的重要性,表现出爷
爷对茶杯的珍惜和不舍。
三、作文(50 分)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当一个人做自己喜欢的事时,就不怕困难,全心投入,乐在其中。你也一定有过这样的经历和感受。
请以“ _ ,让我乐在其中”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在横线上补充适当的词语,把题目抄写到答题卡指定位置;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③不得透露
真实的校名、人名等信息;④600 字左右。
【审题指导】
一、题目分析 “乐在其中”这一题目强调的是在某个特定的情境、活动或状态中体验到的快乐和满足。
二、立意方向
1. 描绘在自然中的乐趣,如欣赏美景、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好,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
2. 讲述在生活中的兴趣爱好带来的快乐,如读书、绘画、书法等,展现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对美好事物的
追求。
3. 阐述通过自我反思和成长获得的快乐,体现对自我提升和进步的渴望。
三、写作思路
1. 开头可以通过简洁的语言引出“乐在其中”的主题,引起读者的兴趣。
2. 主体部分可以详细描述“乐”的具体表现和原因。比如写走进自然,可描写自然景色,分享在自然中放
松身心的感受;写走进生活中的兴趣爱好,可讲述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以及从中获得的成就感;写走进内
心的反躬自省,可剖析自我成长和转变的心路历程。
3. 结尾部分总结“乐在其中”的意义和价值,升华主题,让读者感受到这种态度和修养对人生的积极影响。
四、注意事项
1. 要围绕“乐”展开,突出“在其中”的特定情境,使文章内容具体而不空洞。
2. 注意语言表达,生动形象地展现“乐”的感受,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3. 结合自身的真实经历和感受,使文章富有真情实感,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 【范文】
读书,让我乐在其中。
书,是一座充满智慧的知识宝库,也是一扇通向多彩世界的窗户。每翻开一本新书,我都仿佛踏入了
一个全新的领域,那种期待与兴奋,让我乐此不疲。
在阳光明媚的清晨,我喜欢坐在窗边,手捧一本诗集。阳光透过窗户洒在书页上,温暖而柔和。我沉醉
于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豪迈自信,感受着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
俱欢颜”的忧国忧民;我领略着王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雄浑壮阔,体会着李清照“莫道不销 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婉约细腻。这些优美的诗句,如同一曲曲动人的乐章,在我心中奏响,让
我陶醉其中。
宁静的午后,我会选择一本经典小说,与书中的人物一同经历喜怒哀乐。读《骆驼祥子》,我为祥子的
悲惨命运而叹息,也为那个黑暗的社会而愤慨;读《简·爱》,我被简·爱自尊自爱的品质所打动,也为 她最终的幸福结局而欣喜。在书中,我仿佛穿越时空,与作者对话,与人物共情,感受着他们的酸甜苦辣,
这种体验让我乐在其中。
繁星点点的夜晚,我则会翻开一本散文集,在优美的文字中寻找心灵的慰藉。朱自清笔下的《荷塘月
色》,那宁静的夜晚、美丽的荷塘,让我的内心变得平静而安宁;史铁生的《我与地坛》,那对生命的思 考和感悟,让我更加珍惜当下,勇敢面对生活的挑战。这些散文如同一盏盏明灯,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
让我在人生的旅途中不再迷茫。
读书,不仅让我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更让我的心灵得到了滋养和净化。在书的世界里,我可以
自由翱翔,尽情享受那份独特的快乐。我相信,无论时光如何流转,我都会一直乐在书的海洋之中。绝密★启用前
2025一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检测试卷
七年级语文
说明:
1.全卷共7页,满分12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必领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座位号接要求填写在试卷相应的位置上。

3.考生答题时,务必用黑色宇远的中性笔或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范围内。
一、积累运用(29分)
专药调
1.默写古诗文。(10分)
(1)枯藤老树昏鸦,
(马致远《天净沙·秋
思》)

(2)夜发清溪向三峡,
(李白《峨眉山月歌》)
(3)默写:《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4)水何澹澹,
(曹操
《观沧海》)

(5)王湾《次北固山下》中,
一句,
写出了

春天潮水涨满后,江水浩渺,江面似乎与岸齐平的开阔景象。


(6)《江南逢李龟年》中,年老病衰的杜甫在江南与故人重逢,
”,尽显深沉的悲哀与感慨。

2.在学习《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时,老师说道:
“诗歌首句中‘杨花
和‘子规’两个意象点明暮春时令。”小广追问:“暮春的花和鸟有很多,为什么

单选这两个呢?”请你结合诗歌内容及下方知识卡片帮小广解惑。(2分)

知识卡片
杨花,据《辞源》解释为“柳絮”。隋代无名氏有《送别》一诗:“杨柳青

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子规,杜鹃鸟的别称,传说常夜鸣,声音凄切。后世诗词常用子规这一意象
来叹飘零、伤离别、思故乡、诉凄谅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5题。(7分)
日月经天,江河行地,春风夏雨,秋霜冬雪,大自然
四时景物
Q
春风中,温润的空气里yun niong着各种花香:夏夜里,满天的星星点缀着j1ngmd的
夜空:秋田中,一大片一大片成熟的稻谷就像给大地铺上了'一层金黄的dlt:冬水
里,水藻把终年
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大自然真是多姿多彩,我们要亲近自然,
热爱自然,热爱生活。
3、根据拼音,规范地书写汉字。(3分)
yun niang
jing mi.
ditǎn
4、依次在语段中横线上依次填入词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
第1页(共8页)
CS扫描全能王
3亿人都在用的扫描App
初中部考试专用
A.生生不息
一览无余
贮蓄
B.生生不息
美不胜收
贮蓄
C.循环往复
一览无余
积蓄
D.循环往复
美不胜收
积蓄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墙边一排排的板凳上,坐着花枝招展的女人们,笑语盈盈而不休。
B.国庆长假期间,丽江古城里到处都是呼朋引伴的游人。
C.漫步盐镇水街,我们用相机捕风捉影,记录家乡的民俗风貌。
D.他说话总给人一种咄咄逼人之感,让人很不舒服。
综合性学习(10分)
学校七年级准备举办“吟诵经典传承国风”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相应任
务。
任务一[读典宣传·我能行]:
6.有同学为此活动拟写了对联进行宣传,上联已经拟好,请你帮她从下列选项中选
择一个最合适的下联(
)(2分)
上联:阅名著细品礼信智勇
下联:
A.倚高楼赏遍天涯海角
B.对夕阳惯看秋月春风
C.读古文遍赏春夏秋冬
D.戏楼里品味唱念做打
任务二[读典意义·我知晓]:
7.下面是一段关于“为什么要阅读经典”的文字,请根据提示,将经典作品的阅读
意义补充完整。(每点不超过6个字)(2分)
今天,我们为什么要阅读经典作品?仰望夜空,你吟出“露从今夜白,月是故
乡明”,流淌一份乡情;送别友人,你脱口而出“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传
递一份旷达。这份对经典之美的体悟,融入我们的基因里。更何况,作为一个中国
人,如果你不想抛弃自己的民族文化传统,那么阅读代表传统文化的典范性文本,
是继承传统的一种极佳方式。但其意义又不止于传承,就个人而言,阅读经典文本
是使阅读者经历一番文化濡染的过程。受文化濡染比较多的人和受濡染比较少的人,
其气质是截然不同的。当很多人都发生气质的变化,一个时代的社会风气就会随之
发生变化。
①】
②继承传统文化;③“
④发生气质变
化。
任务三[读典内容·我分享]:鲁迅先生是我们的老朋友,阅读他的书,我们可以和
深邃的思想共舞,与高尚的灵魂交谈,可以更好地陶治我们的性情,滋养我们心灵。
关于这部经典著作,有几个问题需要你解决一下。
8。下列关于名著《朝花夕拾》的内容,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2
分)
A.《阿长与<山海经>》,作者抓住阿长的性格特征如实来写,把一个纯朴善良,
但在某些方面又频为愚昧的农村妇女写活了。
B.《五猖会》,记叙儿时“我”要去看五猖会,父亲却命令“我”背书。待“我”
第2页(共8页)
CS扫描全能王
3亿人都在用的扫描App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