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3.7《设计和制作“过山车”》同步练习一、填空题1.小智参加了“搭建过山车”比赛。小智所在小组设计的“过山车”轨道路线如图所示。其中, (填字母,下同)部分是曲线轨道, 部分是直线轨道。【答案】ca;b【知识点】搭建过山车【解析】【分析】观察图形,轨道a呈现出弯曲的形状,符合曲线轨道的特征。轨道b是笔直的,具有直线轨道的特点。轨道c同样呈现出弯曲的形态,属于曲线轨道。所以曲线轨道是ca,直线轨道是b。2.在搭建“过山车”时,必须要有 轨道和 轨道。【答案】直线;曲线【知识点】搭建过山车【解析】【分析】设计过山车时要符合设计要求,需要有直线轨道和曲线轨道,轨道的坡度要有变化,小车能够滚完全部轨道不能脱轨。3.设计、制作“过山车”的三大步骤: 、 、评价。【答案】设计;制作【知识点】搭建过山车【解析】【分析】设计、制作 “过山车” 的三大步骤:设计、制作、评价。设计:需要确定过山车的整体布局和轨道类型。制作:根据设计方案,选择合适的材料来搭建轨道和支撑结构。评价:完成 “过山车” 的制作后,通过让小球在轨道上运行来检验其性能。4.“过山车”的设计要求:①轨道的总长应在2米以上。②要有 轨道和 轨道。③轨道的 要有变化。④小球能滚完全部轨道,不能脱轨。⑤整座“过山车"要稳固。【答案】直线;曲线;坡度【知识点】搭建过山车【解析】【分析】在建造过山车前应该先根据材料和实际进行设计,先设计后制作。过山车设计要求:轨道的总长应在两米以上,要有直线轨道和曲线轨道,轨道的坡度要有变化,初始位置要比其它部位高,小球能滚完全部轨道,不能脱轨,整座“过山车”要稳固,完成的“过山车”需要调试,不断的进行修改。5.(2024三下·青县期中)小明制作的“过山车”只有直线轨道,没有曲线轨道,这 “过山车"的设计要求。(“符合”或“不符合”)【答案】不符合【知识点】搭建过山车【解析】【分析】“过山车”的设计要求:(1)轨道的总长度应在2米以上。(2)要有直线轨道和曲线轨道。(3)轨道的坡度要有变化。(4)小球要滚完全部轨道,不能脱轨。(5)整座“过山车”要稳固。小明制作的“过山车”只有直线轨道,没有曲线轨道,所以不符合“过山车"的设计要求。二、判断题6.我们在搭建“过山车”时,可以从任意位置开始搭建。( )【答案】错误【知识点】搭建过山车【解析】【分析】搭建“过山车”的时候应该按照从低到高、从终点到起点的顺序进行,不能从任意位置开始搭建。7.(2024三下·扶沟月考)在“过山车”的制作中,直线轨道越多,小球越不容易脱轨。( )【答案】错误【知识点】搭建过山车【解析】【分析】在设计“过山车”时我们要考虑到“过山车”轨道要有直线轨道和曲线轨道,其中直线轨道可以起到加速的作用;曲线轨道可以起到“过山车”缓冲和转向的作用。在“过山车”的制作中,直线轨道越多,小球速度会加快,容易脱轨。8.(2024三下·瑞安期中)在设计和制作“过山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边设计边制作。( )【答案】错误【知识点】搭建过山车【解析】【分析】】制作“过山车”的一般流程:设计、制作、测试、评估与改进。所以在设计和制作“过山车”的过程中,我们要做到先设计后制作,不可以边设计边制作。9.(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第7课 《我们的“过山车”》)组装过山车时高度越高越好。【答案】错误【知识点】搭建过山车【解析】【分析】高度越高,小车初始速度会很快,容易冲出轨道。10.(2024三下·邹平期末)设计和搭建“过山车”的过程中,可以部分同学设计,另一部分同学搭建。 ( )【答案】错误【知识点】搭建过山车【解析】【分析】设计和搭建“过山车”的过程中,我们要先进行设计,设计好了以后再按照设计图进行模型建设。11.(2023三下·上蔡期末)设计“过山车"时,要有直线轨道和曲线轨道,坡度要有变化。( )【答案】正确【知识点】直线运动;曲线运动;搭建过山车【解析】【分析】 根据“过山车”设计要求,轨道要有直线轨道和曲线轨道,轨道的坡度要有变化。题意正确。12.(2021三下·辉南期中)根据“过山车”设计要求,小球可以不滚完全部轨道,有脱轨现象发生。()【答案】错误【知识点】搭建过山车【解析】【分析】过山车设计要求:轨道的总长应在2米以上,要有直线轨道和曲线轨道,轨道的坡度要有变化,初始位置要比其它部位高,小球能滚完全部轨道,不能脱轨,整座“过山车”要稳固,完成的“过山车”需要调试,不断的进行修改。13.(2024三下·福田期中)搭建过山车这样的工程设计会经历明确问题、确定方案、设计制作、改进完善等。( )【答案】正确【知识点】搭建过山车【解析】【分析】在设计制作过程中需要考虑很多因素,不同设计过程的流程有相似性,工程一般是是明确问题、前期研究、提出设计方案、制作模型、改进测试、展示交流。所以搭建过山车这样的工程设计会经历明确问题、确定方案、设计制作、改进完善等。题目说法正确。14.(2024三下·福田期中)搭建过山车不需要画设计图,随意拼搭就好了。( )【答案】错误【知识点】搭建过山车【解析】【分析】在建造过山车前应该先根据材料和实际进行设计,先设计后制作。过山车设计要求:轨道的总长应在两米以上,要有直线轨道和曲线轨道,轨道的坡度要有变化,初始位置要比其它部位高,小球能滚完全部轨道,不能脱轨,整座“过山车”要稳固,完成的“过山车”需要调试,不断的进行修改。题目说法错误。15.(2024三下·镇原县月考)过山车轨道要有适宜的坡度,能给小球提供足够的动力。( )【答案】正确【知识点】搭建过山车【解析】【分析】根据对搭建过山车轨道的认识,过山车轨道要有适宜的坡度,能给小球提供足够动力,并不是坡度越大越好。三、单选题16.小科制作“过山车”模型的最合理的步骤是( )。①设计“过山车”轨道 ②测试“过山车”模型 ③制作“过山车”模型 ④改进“过山车”模型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③①②④【答案】B【知识点】搭建过山车【解析】【分析】在制作“过山车”模型的过程中,首先需要有一个明确的设计方案,这样才能确保后续的制作有据可依;因此,第一步应该是设计“过山车”轨道。有了设计方案之后,接下来就是根据这个方案来制作“过山车”模型,所以第二步是制作“过山车”模型。模型制作完成后,我们需要对其进行测试,以确保其性能和安全性;因此,第三步是测试“过山车”模型。最后,根据测试的结果,我们可能会发现一些问题或不足之处,这时就需要对模型进行改进;所以,最后一步是改进“过山车”模型。综上所述,最合理的步骤顺序是:①设计“过山车”轨道 → ③制作“过山车”模型 → ②测试“过山车”模型 → ④改进“过山车”模型。故选B。17.在“过山车”的设计和制作过程中,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上、下层的路线重叠时,下层的路线用虚线表示B.轨道应该有“断口”,让小球飞出才刺激C.从“过山车”的终点开始拼搭【答案】B【知识点】搭建过山车【解析】【分析】A、上、下层的路线重叠时,下层的路线用虚线表示,A正确;B、 “过山车”轨道设计不能有“断口”,因为有“断口”会使小球掉落,无法完整地在轨道上运行,不能实现“过山车”正常运行的功能,B错误;C、从“过山车”的终点开始拼搭,C正确;故答案为:B。18.如图所示为钢架雪车比赛场地轨道示意图,设计曲线轨道有助于选手( )。A.保持运动快慢不变 B.运动得更快些 C.运动得更慢些【答案】C【知识点】搭建过山车【解析】【分析】曲线轨道可以起到钢架雪车缓冲和转向的作用,比如在急转弯时设计小坡度的轨道,这样小钢架雪车的速度就会变慢,不会冲到轨道外去。19. 制作“过山车”时发现需要调整,应该( )。A.保持原样,不能再修改B.直接调整,再修改设计图C.先修改设计图,再进行调整【答案】C【知识点】搭建过山车【解析】【分析】在制作 “过山车” 时,如果发现需要调整,应该先修改设计图,再进行调整。设计图是制作的蓝图,先修改设计图可以明确调整的方向和具体内容,避免盲目调整导致更多问题。同时,修改设计图也便于记录调整过程,方便后续总结经验以及向他人展示。如果直接调整而不修改设计图,可能会导致最终的成品与原设计差异较大,且难以清晰地说明调整的原因和过程,不利于对 “过山车” 制作过程的整体把控和优化。而保持原样不做任何调整显然是不合理的,因为这样无法解决制作过程中发现的问题,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20. 搭建“过山车”前,画设计图的用处是( )。A.展示想法B.体现问题C.评价“过山车”的好坏【答案】A【知识点】搭建过山车【解析】【分析】画设计图的主要用处是展示想法,在搭建 “过山车” 前,通过设计图可以将脑海中的构思以直观的方式呈现出来,包括轨道的布局、形状、高度变化、支撑结构的位置等,有助于明确搭建的方向和步骤,同时也方便与他人交流,让别人更好地理解设计意图。21.(2025三下·南山期末)小明制作的“过山车99只有直线轨道,没有曲线轨道,则他的“过山车”( )设计要求。A.符合 B.不符合 C.不确定是否符合【答案】B【知识点】搭建过山车【解析】【分析】过山车通常需要有曲线轨道以增加趣味性和刺激性。仅有直线轨迹的过山车设计较为简单,缺乏刺激性。22.(2025三下·荆州经济技术开发期中)设计“我们的过山车”时,当我们用材料制作好“过山车”后需要进行( )。A.设计 B.制作 C.评价【答案】C【知识点】搭建过山车【解析】【分析】过山车设计流程通常为 “设计→制作→评价”。制作完成后,需通过测试轨道稳定性、小球运动流畅度等指标,检验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如是否有翻滚轨道、坡度是否合理)。评价环节能发现结构缺陷(如轨道衔接松动)或功能不足,为优化改进提供依据,是制作后的必要步骤。23.(2025三下·龙岗期末)美美小组在搭建“过山车”时,要先画设计图再进行搭建。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A.搭建时突然有别的想法,可以抛弃原来的设计图,随意搭B.组长负责设计,组员负责搭建,大家互不干涉C.小组共同讨论绘制“过山车”设计图,然后在搭建时如有新的想法可以在原有的设计图上进行微调【答案】C【知识点】搭建过山车【解析】【分析】A选项在搭建 “过山车” 时,设计图是搭建的规划指引。如果搭建时突然有别的想法就抛弃原来的设计图随意搭,会导致搭建的 “过山车” 结构混乱,无法保证搭建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不符合科学探究中 “先规划设计,再有序实施” 的流程 ,所以 A选项不符合题意。B选项搭建 “过山车” 是小组合作项目,需要组员之间相互协作、沟通交流。组长负责设计,组员负责搭建且大家互不干涉,会使设计和搭建环节脱节,组员不理解设计意图可能搭建出不符合要求的 “过山车”,也不能发挥团队合作的优势,不利于培养团队协作和科学探究能力,所以 B 选项不符合题意。C选项小组共同讨论绘制设计图,体现了团队合作、集思广益,能让设计更合理、完善;搭建时如有新想法在原有设计图上微调,既尊重了初始设计,又能根据实际搭建情况灵活优化,保证 “过山车” 搭建既有序又能合理改进,符合科学探究中 “设计-实施-优化” 的流程 ,所以C选项符合题意。因此,应选C选项。24.(2025三下·期中)关于“过山车”轨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轨道总长应在2米以上B.要有直线轨道和曲线轨道C.轨道坡度都要一样【答案】C【知识点】搭建过山车【解析】【分析】在建造过山车前应该先根据材料和实际进行设计,先设计后制作。过山车设计要求:轨道的总长应在两米以上,要有直线轨道和曲线轨道,轨道的坡度要有变化,初始位置要比其它部位高,小球能滚完全部轨道,不能脱轨,整座“过山车”要稳固,完成的“过山车”需要调试,不断的进行修改。故选C。25. 不能直接用( )测量“过山车”轨道的长度。A.软尺 B.细绳 C.直尺【答案】C【知识点】搭建过山车【解析】【分析】“过山车” 轨道通常是弯曲的,而直尺是直的,无法直接贴合弯曲的轨道进行测量,会导致测量结果不准确。软尺可以弯曲,能够较好地贴合 “过山车” 轨道的曲线进行测量;细绳也可沿着轨道弯曲摆放,然后再用直尺测量细绳的长度来间接得到轨道长度。所以不能直接用直尺测量 “过山车” 轨道的长度,答案选 C。四、连线题26.(2024三下·华容期末)请把搭建“我们的过山车”的基本步骤按顺序连起来。第一步 根据“过山车”的设计要求,完成评价第二步 根据设计图和材料,制作我们的“过山车”第三步 在纸上设计“过山车”的轨道路线第四步 仔细阅读设计要求,讨论一下怎样才能做到【答案】【知识点】搭建过山车【解析】【分析】“过山车”的设计要求:(1)轨道的总长度应在2米以上。(2)要有直线轨道和曲线轨道。(3)轨道的坡度要有变化。(4)小球要滚完全部轨道,不能脱轨。(5)整座“过山车”要稳固。搭建“我们的过山车“中的基本步骤是,仔细阅读设计要求,讨论一下怎样才能做到,在纸上设计“过山车”的轨道路线,根据设计图和材料,寻找材料进行搭建,制作我们的“过山车”,对自制的“过山车”进行测试,根据“过山车”的设计要求,完成评价。五、综合题27.过山车给小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刚好景区内有一个积木体验馆。起点于是小杭想和爸爸妈妈一起用积木搭建一座“过山车”,但也遇到了一些问题,请你帮一帮他。(1)如图所示的“过山车”是根据设计图( )搭建的。A. B. C.(2)为了准确测量“过山车”的轨道长度,下列方法中,最合适的是( )。A.用手来丈量B.用塑料尺来测量C.用细绳测量后再用软尺量出细绳的长度(3)小杭在搭建“过山车”时,下列做法中,合理的是( )。A.不按设计图随意搭建B.独自搭建,不理会旁边的爸爸妈妈C.从“过山车”的终点开始搭建(4)为了保证小球能够滚完轨道而不脱轨,下列做法中,合理的是( )。A.在急转弯的地方增大轨道坡度B.在急转弯的地方减小轨道坡度C.将所有轨道都改成坡度平缓的曲线轨道(5)测试“过山车”时,小杭发现小球从起点出发,运动到上图中A 的位置时停下来了,可能的原因是 ,你的解决方法是 。(6)小杭将甲和乙两个物体分别放到起点,使它们自由运动到终点,以此来测试它们运动的快慢。分析表中数据,你认为“☆”处应该填 。 (填“甲”或“乙”)物体运动得更快。物体 物体运动的时间/秒第1次 第2次 第3次 选择的数据甲 5.78 5.87 5.96 5.87乙 3.29 3.35 3.32 【答案】(1)A(2)C(3)C(4)B(5)过山车的起点低,小球获得的动力不足;提高过山车的起点位置(6)3.32;乙【知识点】搭建过山车【解析】【分析】(1)观察实际过山车的图片,能看到其起点位置在上,终点位置在下,轨道整体呈现出从高处向低处延伸的走向,这使得过山车从起点出发,能够获得较大的初始速度。A选项中设计图,其轨道布局也是起点在上、终点在下,轨道从上方的起点开始,逐渐向下方的终点延伸,这种高低走向与实际过山车完全一致,而B选项和C选项的设计图均与图中的过山车不相符,所以图中的过山车是根据A选项的设计图搭建的。(2)测量“过山车”的轨道长度时,“过山车”的轨道是弯曲的。A选项用手来丈量,手的跨度不固定,而且轨道弯曲,这样测量误差极大,很不准确。B选项用塑料尺来测量,塑料尺是直的,无法贴合弯曲的轨道,不能准确测量出轨道的长度。C选项用细绳测量后再用软尺量出细绳的长度,细绳可以沿着弯曲的轨道铺设,能很好地贴合轨道的形状,之后用软尺测量细绳的长度,就可以准确得到轨道的长度,这种方法科学又合适,所以选C选项。(3)A选项,不按设计图随意搭建会导致过山车的结构混乱,轨道衔接不好,无法达到预期的运行效果,是不合理的做法。B选项,独自搭建,不理会旁边的爸爸妈妈,既不利于团队合作,也可能因为个人考虑不周全而出现搭建错误,是不合理的做法。C选项,从过山车的终点开始搭建,属于逆向搭建的方法,这样能更好地把控轨道的整体结构和各部分之间的衔接,是合理的搭建策略,所以选C选项。(4)A选项,小球在坡度大的轨道上运动速度会很快,再加上急转弯,小球容易因为惯性等因素脱轨,不能保证小球正常滚完轨道,是不合理的做法。B选项,减小坡度可以降低小球运动速度,使小球更平稳地通过急转弯处,避免脱轨,是合理的做法。C选项,将所有轨道都改成坡度平缓的曲线轨道不符合“过山车”需要有不同坡度和轨道类型来增加趣味性和挑战性的设计要求,而且也不一定能完全保证小球不脱轨,不合理。所以选B选项。(5)小球要在“过山车”轨道上持续滚动,需要从起点获得足够的“动力”,而这个动力和起点的高度有关。如果“过山车”的起点做得比较低,小球从起点往下滚的时候,能获得的动力就很小。起点低,小球滚动的速度会慢慢变小,到了A位置时,动力不够了,所以小球就会停下来。要让小球能继续滚完轨道,需要把“过山车”的起点位置调高。起点变高后,小球从高处往下滚时,能获得更大的动力,滚动的速度也能保持得更久,能有足够的动力顺着轨道一直滚下去,不会在A位置停下。(6)首先,计算乙物体运动时间的平均值。把乙三次运动的时间3.29秒、3.35秒、3.32秒相加,得到3.29+3.35+3.32=9.96(秒),再除以3,9.96÷3=3.32(秒),所以“☆”处填3.32。然后,比较甲和乙的运动时间,甲选择的数据是5.87秒,乙选择的数据是3.32秒。因为甲和乙是从同一起点到同一终点,说明二者的路程相同。相同路程下,运动时间越短,物体运动得越快,3.32秒比5.87秒短,所以乙物体运动得更快。六、简答题28.(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第7课 《我们的“过山车”》)在组装轨道的时候,怎样做能使我们的轨道更稳固?【答案】在轨道衔接处用积木固定,增加支柱数量。【知识点】搭建过山车【解析】【分析】积木是木质的,硬度大,作用是稳固轨道,另外增加支柱,也能更好的支撑轨道。29.(2021三下·阳信期中)“过山车”的设计要求是什么 【答案】轨道的总长应在2米以上。要有直线轨道和曲线轨道。轨道的坡度要有变化。小球能滚完全部轨道,不能脱轨。整座“过山车”要稳固。【知识点】搭建过山车【解析】【分析】此题考查过山车的设计要求。 轨道的总长应在2米以上,要有直线轨道和曲线轨道,轨道的坡度要有变化,小球能滚完全部轨道,不能脱轨整座“过山车”要稳固。七、实验探究题30. 为了设计一个总长度为210厘米左右、有直线轨道和曲线轨道、轨道坡度有变化、小球能滚完全部轨道且不脱轨的“过山车”轨道,小瞿在每小格边长为5 厘米的方格纸上设计了“过山车”轨道。(1)制作“过山车”轨道时,小瞿共使用了下列3个支架,为保证小球能滚完全部轨道,他在起点处放置的支架应是( )。A. B. C.(2)设计图是否合格,判断的标准是( )。A.美观 B.符合设计者心意 C.小球滚动流畅(3)“过山车”要实现速度大小的变化,下列做法中,合理的是( )。A.全部为曲线轨道 B.坡度要有变化 C.全部为直线轨道【答案】(1)A(2)C(3)B【知识点】搭建过山车【解析】【分析】(1)要保证小球能滚完全部轨道,需要为小球提供足够的起始高度,使其具有足够的重力势能,以克服轨道上的各种阻力并完成整个行程。 从三个支架的高度来看,支架 C高度最低,提供的起始重力势能最小,小球可能无法顺利通过整个轨道;支架 B 高度适中,但相比之下,支架A的高度最高,能让小球在起始位置具有最大的重力势能,更有利于小球克服轨道中的各种阻碍,滚完全部轨道且不脱轨。所以在起点处放置的支架应是支架A。(2)设计 “过山车” 轨道时,最重要的是要确保小球能够在轨道上滚动流畅,顺利完成整个行程,这是检验设计图是否合格的关键标准。如果小球不能顺利滚动,例如出现卡顿、脱轨等情况,那么即使设计图再美观或者符合设计者心意,也不能算是合格的设计。所以 C 选项正确。(3)当 “过山车” 的轨道坡度有变化时,小球在不同坡度的轨道上运动,重力势能和动能会相互转化。在坡度较大的地方,小球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速度会增大;在坡度较小或水平的地方,动能可能会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速度会减小,从而实现速度大小的变化。1 / 1【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3.7《设计和制作“过山车”》同步练习一、填空题1.小智参加了“搭建过山车”比赛。小智所在小组设计的“过山车”轨道路线如图所示。其中, (填字母,下同)部分是曲线轨道, 部分是直线轨道。2.在搭建“过山车”时,必须要有 轨道和 轨道。3.设计、制作“过山车”的三大步骤: 、 、评价。4.“过山车”的设计要求:①轨道的总长应在2米以上。②要有 轨道和 轨道。③轨道的 要有变化。④小球能滚完全部轨道,不能脱轨。⑤整座“过山车"要稳固。5.(2024三下·青县期中)小明制作的“过山车”只有直线轨道,没有曲线轨道,这 “过山车"的设计要求。(“符合”或“不符合”)二、判断题6.我们在搭建“过山车”时,可以从任意位置开始搭建。( )7.(2024三下·扶沟月考)在“过山车”的制作中,直线轨道越多,小球越不容易脱轨。( )8.(2024三下·瑞安期中)在设计和制作“过山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边设计边制作。( )9.(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第7课 《我们的“过山车”》)组装过山车时高度越高越好。10.(2024三下·邹平期末)设计和搭建“过山车”的过程中,可以部分同学设计,另一部分同学搭建。 ( )11.(2023三下·上蔡期末)设计“过山车"时,要有直线轨道和曲线轨道,坡度要有变化。( )12.(2021三下·辉南期中)根据“过山车”设计要求,小球可以不滚完全部轨道,有脱轨现象发生。()13.(2024三下·福田期中)搭建过山车这样的工程设计会经历明确问题、确定方案、设计制作、改进完善等。( )14.(2024三下·福田期中)搭建过山车不需要画设计图,随意拼搭就好了。( )15.(2024三下·镇原县月考)过山车轨道要有适宜的坡度,能给小球提供足够的动力。( )三、单选题16.小科制作“过山车”模型的最合理的步骤是( )。①设计“过山车”轨道 ②测试“过山车”模型 ③制作“过山车”模型 ④改进“过山车”模型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③①②④17.在“过山车”的设计和制作过程中,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上、下层的路线重叠时,下层的路线用虚线表示B.轨道应该有“断口”,让小球飞出才刺激C.从“过山车”的终点开始拼搭18.如图所示为钢架雪车比赛场地轨道示意图,设计曲线轨道有助于选手( )。A.保持运动快慢不变 B.运动得更快些 C.运动得更慢些19. 制作“过山车”时发现需要调整,应该( )。A.保持原样,不能再修改B.直接调整,再修改设计图C.先修改设计图,再进行调整20. 搭建“过山车”前,画设计图的用处是( )。A.展示想法B.体现问题C.评价“过山车”的好坏21.(2025三下·南山期末)小明制作的“过山车99只有直线轨道,没有曲线轨道,则他的“过山车”( )设计要求。A.符合 B.不符合 C.不确定是否符合22.(2025三下·荆州经济技术开发期中)设计“我们的过山车”时,当我们用材料制作好“过山车”后需要进行( )。A.设计 B.制作 C.评价23.(2025三下·龙岗期末)美美小组在搭建“过山车”时,要先画设计图再进行搭建。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A.搭建时突然有别的想法,可以抛弃原来的设计图,随意搭B.组长负责设计,组员负责搭建,大家互不干涉C.小组共同讨论绘制“过山车”设计图,然后在搭建时如有新的想法可以在原有的设计图上进行微调24.(2025三下·期中)关于“过山车”轨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轨道总长应在2米以上B.要有直线轨道和曲线轨道C.轨道坡度都要一样25. 不能直接用( )测量“过山车”轨道的长度。A.软尺 B.细绳 C.直尺四、连线题26.(2024三下·华容期末)请把搭建“我们的过山车”的基本步骤按顺序连起来。第一步 根据“过山车”的设计要求,完成评价第二步 根据设计图和材料,制作我们的“过山车”第三步 在纸上设计“过山车”的轨道路线第四步 仔细阅读设计要求,讨论一下怎样才能做到五、综合题27.过山车给小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刚好景区内有一个积木体验馆。起点于是小杭想和爸爸妈妈一起用积木搭建一座“过山车”,但也遇到了一些问题,请你帮一帮他。(1)如图所示的“过山车”是根据设计图( )搭建的。A. B. C.(2)为了准确测量“过山车”的轨道长度,下列方法中,最合适的是( )。A.用手来丈量B.用塑料尺来测量C.用细绳测量后再用软尺量出细绳的长度(3)小杭在搭建“过山车”时,下列做法中,合理的是( )。A.不按设计图随意搭建B.独自搭建,不理会旁边的爸爸妈妈C.从“过山车”的终点开始搭建(4)为了保证小球能够滚完轨道而不脱轨,下列做法中,合理的是( )。A.在急转弯的地方增大轨道坡度B.在急转弯的地方减小轨道坡度C.将所有轨道都改成坡度平缓的曲线轨道(5)测试“过山车”时,小杭发现小球从起点出发,运动到上图中A 的位置时停下来了,可能的原因是 ,你的解决方法是 。(6)小杭将甲和乙两个物体分别放到起点,使它们自由运动到终点,以此来测试它们运动的快慢。分析表中数据,你认为“☆”处应该填 。 (填“甲”或“乙”)物体运动得更快。物体 物体运动的时间/秒第1次 第2次 第3次 选择的数据甲 5.78 5.87 5.96 5.87乙 3.29 3.35 3.32 六、简答题28.(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第7课 《我们的“过山车”》)在组装轨道的时候,怎样做能使我们的轨道更稳固?29.(2021三下·阳信期中)“过山车”的设计要求是什么 七、实验探究题30. 为了设计一个总长度为210厘米左右、有直线轨道和曲线轨道、轨道坡度有变化、小球能滚完全部轨道且不脱轨的“过山车”轨道,小瞿在每小格边长为5 厘米的方格纸上设计了“过山车”轨道。(1)制作“过山车”轨道时,小瞿共使用了下列3个支架,为保证小球能滚完全部轨道,他在起点处放置的支架应是( )。A. B. C.(2)设计图是否合格,判断的标准是( )。A.美观 B.符合设计者心意 C.小球滚动流畅(3)“过山车”要实现速度大小的变化,下列做法中,合理的是( )。A.全部为曲线轨道 B.坡度要有变化 C.全部为直线轨道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ca;b【知识点】搭建过山车【解析】【分析】观察图形,轨道a呈现出弯曲的形状,符合曲线轨道的特征。轨道b是笔直的,具有直线轨道的特点。轨道c同样呈现出弯曲的形态,属于曲线轨道。所以曲线轨道是ca,直线轨道是b。2.【答案】直线;曲线【知识点】搭建过山车【解析】【分析】设计过山车时要符合设计要求,需要有直线轨道和曲线轨道,轨道的坡度要有变化,小车能够滚完全部轨道不能脱轨。3.【答案】设计;制作【知识点】搭建过山车【解析】【分析】设计、制作 “过山车” 的三大步骤:设计、制作、评价。设计:需要确定过山车的整体布局和轨道类型。制作:根据设计方案,选择合适的材料来搭建轨道和支撑结构。评价:完成 “过山车” 的制作后,通过让小球在轨道上运行来检验其性能。4.【答案】直线;曲线;坡度【知识点】搭建过山车【解析】【分析】在建造过山车前应该先根据材料和实际进行设计,先设计后制作。过山车设计要求:轨道的总长应在两米以上,要有直线轨道和曲线轨道,轨道的坡度要有变化,初始位置要比其它部位高,小球能滚完全部轨道,不能脱轨,整座“过山车”要稳固,完成的“过山车”需要调试,不断的进行修改。5.【答案】不符合【知识点】搭建过山车【解析】【分析】“过山车”的设计要求:(1)轨道的总长度应在2米以上。(2)要有直线轨道和曲线轨道。(3)轨道的坡度要有变化。(4)小球要滚完全部轨道,不能脱轨。(5)整座“过山车”要稳固。小明制作的“过山车”只有直线轨道,没有曲线轨道,所以不符合“过山车"的设计要求。6.【答案】错误【知识点】搭建过山车【解析】【分析】搭建“过山车”的时候应该按照从低到高、从终点到起点的顺序进行,不能从任意位置开始搭建。7.【答案】错误【知识点】搭建过山车【解析】【分析】在设计“过山车”时我们要考虑到“过山车”轨道要有直线轨道和曲线轨道,其中直线轨道可以起到加速的作用;曲线轨道可以起到“过山车”缓冲和转向的作用。在“过山车”的制作中,直线轨道越多,小球速度会加快,容易脱轨。8.【答案】错误【知识点】搭建过山车【解析】【分析】】制作“过山车”的一般流程:设计、制作、测试、评估与改进。所以在设计和制作“过山车”的过程中,我们要做到先设计后制作,不可以边设计边制作。9.【答案】错误【知识点】搭建过山车【解析】【分析】高度越高,小车初始速度会很快,容易冲出轨道。10.【答案】错误【知识点】搭建过山车【解析】【分析】设计和搭建“过山车”的过程中,我们要先进行设计,设计好了以后再按照设计图进行模型建设。11.【答案】正确【知识点】直线运动;曲线运动;搭建过山车【解析】【分析】 根据“过山车”设计要求,轨道要有直线轨道和曲线轨道,轨道的坡度要有变化。题意正确。12.【答案】错误【知识点】搭建过山车【解析】【分析】过山车设计要求:轨道的总长应在2米以上,要有直线轨道和曲线轨道,轨道的坡度要有变化,初始位置要比其它部位高,小球能滚完全部轨道,不能脱轨,整座“过山车”要稳固,完成的“过山车”需要调试,不断的进行修改。13.【答案】正确【知识点】搭建过山车【解析】【分析】在设计制作过程中需要考虑很多因素,不同设计过程的流程有相似性,工程一般是是明确问题、前期研究、提出设计方案、制作模型、改进测试、展示交流。所以搭建过山车这样的工程设计会经历明确问题、确定方案、设计制作、改进完善等。题目说法正确。14.【答案】错误【知识点】搭建过山车【解析】【分析】在建造过山车前应该先根据材料和实际进行设计,先设计后制作。过山车设计要求:轨道的总长应在两米以上,要有直线轨道和曲线轨道,轨道的坡度要有变化,初始位置要比其它部位高,小球能滚完全部轨道,不能脱轨,整座“过山车”要稳固,完成的“过山车”需要调试,不断的进行修改。题目说法错误。15.【答案】正确【知识点】搭建过山车【解析】【分析】根据对搭建过山车轨道的认识,过山车轨道要有适宜的坡度,能给小球提供足够动力,并不是坡度越大越好。16.【答案】B【知识点】搭建过山车【解析】【分析】在制作“过山车”模型的过程中,首先需要有一个明确的设计方案,这样才能确保后续的制作有据可依;因此,第一步应该是设计“过山车”轨道。有了设计方案之后,接下来就是根据这个方案来制作“过山车”模型,所以第二步是制作“过山车”模型。模型制作完成后,我们需要对其进行测试,以确保其性能和安全性;因此,第三步是测试“过山车”模型。最后,根据测试的结果,我们可能会发现一些问题或不足之处,这时就需要对模型进行改进;所以,最后一步是改进“过山车”模型。综上所述,最合理的步骤顺序是:①设计“过山车”轨道 → ③制作“过山车”模型 → ②测试“过山车”模型 → ④改进“过山车”模型。故选B。17.【答案】B【知识点】搭建过山车【解析】【分析】A、上、下层的路线重叠时,下层的路线用虚线表示,A正确;B、 “过山车”轨道设计不能有“断口”,因为有“断口”会使小球掉落,无法完整地在轨道上运行,不能实现“过山车”正常运行的功能,B错误;C、从“过山车”的终点开始拼搭,C正确;故答案为:B。18.【答案】C【知识点】搭建过山车【解析】【分析】曲线轨道可以起到钢架雪车缓冲和转向的作用,比如在急转弯时设计小坡度的轨道,这样小钢架雪车的速度就会变慢,不会冲到轨道外去。19.【答案】C【知识点】搭建过山车【解析】【分析】在制作 “过山车” 时,如果发现需要调整,应该先修改设计图,再进行调整。设计图是制作的蓝图,先修改设计图可以明确调整的方向和具体内容,避免盲目调整导致更多问题。同时,修改设计图也便于记录调整过程,方便后续总结经验以及向他人展示。如果直接调整而不修改设计图,可能会导致最终的成品与原设计差异较大,且难以清晰地说明调整的原因和过程,不利于对 “过山车” 制作过程的整体把控和优化。而保持原样不做任何调整显然是不合理的,因为这样无法解决制作过程中发现的问题,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20.【答案】A【知识点】搭建过山车【解析】【分析】画设计图的主要用处是展示想法,在搭建 “过山车” 前,通过设计图可以将脑海中的构思以直观的方式呈现出来,包括轨道的布局、形状、高度变化、支撑结构的位置等,有助于明确搭建的方向和步骤,同时也方便与他人交流,让别人更好地理解设计意图。21.【答案】B【知识点】搭建过山车【解析】【分析】过山车通常需要有曲线轨道以增加趣味性和刺激性。仅有直线轨迹的过山车设计较为简单,缺乏刺激性。22.【答案】C【知识点】搭建过山车【解析】【分析】过山车设计流程通常为 “设计→制作→评价”。制作完成后,需通过测试轨道稳定性、小球运动流畅度等指标,检验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如是否有翻滚轨道、坡度是否合理)。评价环节能发现结构缺陷(如轨道衔接松动)或功能不足,为优化改进提供依据,是制作后的必要步骤。23.【答案】C【知识点】搭建过山车【解析】【分析】A选项在搭建 “过山车” 时,设计图是搭建的规划指引。如果搭建时突然有别的想法就抛弃原来的设计图随意搭,会导致搭建的 “过山车” 结构混乱,无法保证搭建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不符合科学探究中 “先规划设计,再有序实施” 的流程 ,所以 A选项不符合题意。B选项搭建 “过山车” 是小组合作项目,需要组员之间相互协作、沟通交流。组长负责设计,组员负责搭建且大家互不干涉,会使设计和搭建环节脱节,组员不理解设计意图可能搭建出不符合要求的 “过山车”,也不能发挥团队合作的优势,不利于培养团队协作和科学探究能力,所以 B 选项不符合题意。C选项小组共同讨论绘制设计图,体现了团队合作、集思广益,能让设计更合理、完善;搭建时如有新想法在原有设计图上微调,既尊重了初始设计,又能根据实际搭建情况灵活优化,保证 “过山车” 搭建既有序又能合理改进,符合科学探究中 “设计-实施-优化” 的流程 ,所以C选项符合题意。因此,应选C选项。24.【答案】C【知识点】搭建过山车【解析】【分析】在建造过山车前应该先根据材料和实际进行设计,先设计后制作。过山车设计要求:轨道的总长应在两米以上,要有直线轨道和曲线轨道,轨道的坡度要有变化,初始位置要比其它部位高,小球能滚完全部轨道,不能脱轨,整座“过山车”要稳固,完成的“过山车”需要调试,不断的进行修改。故选C。25.【答案】C【知识点】搭建过山车【解析】【分析】“过山车” 轨道通常是弯曲的,而直尺是直的,无法直接贴合弯曲的轨道进行测量,会导致测量结果不准确。软尺可以弯曲,能够较好地贴合 “过山车” 轨道的曲线进行测量;细绳也可沿着轨道弯曲摆放,然后再用直尺测量细绳的长度来间接得到轨道长度。所以不能直接用直尺测量 “过山车” 轨道的长度,答案选 C。26.【答案】【知识点】搭建过山车【解析】【分析】“过山车”的设计要求:(1)轨道的总长度应在2米以上。(2)要有直线轨道和曲线轨道。(3)轨道的坡度要有变化。(4)小球要滚完全部轨道,不能脱轨。(5)整座“过山车”要稳固。搭建“我们的过山车“中的基本步骤是,仔细阅读设计要求,讨论一下怎样才能做到,在纸上设计“过山车”的轨道路线,根据设计图和材料,寻找材料进行搭建,制作我们的“过山车”,对自制的“过山车”进行测试,根据“过山车”的设计要求,完成评价。27.【答案】(1)A(2)C(3)C(4)B(5)过山车的起点低,小球获得的动力不足;提高过山车的起点位置(6)3.32;乙【知识点】搭建过山车【解析】【分析】(1)观察实际过山车的图片,能看到其起点位置在上,终点位置在下,轨道整体呈现出从高处向低处延伸的走向,这使得过山车从起点出发,能够获得较大的初始速度。A选项中设计图,其轨道布局也是起点在上、终点在下,轨道从上方的起点开始,逐渐向下方的终点延伸,这种高低走向与实际过山车完全一致,而B选项和C选项的设计图均与图中的过山车不相符,所以图中的过山车是根据A选项的设计图搭建的。(2)测量“过山车”的轨道长度时,“过山车”的轨道是弯曲的。A选项用手来丈量,手的跨度不固定,而且轨道弯曲,这样测量误差极大,很不准确。B选项用塑料尺来测量,塑料尺是直的,无法贴合弯曲的轨道,不能准确测量出轨道的长度。C选项用细绳测量后再用软尺量出细绳的长度,细绳可以沿着弯曲的轨道铺设,能很好地贴合轨道的形状,之后用软尺测量细绳的长度,就可以准确得到轨道的长度,这种方法科学又合适,所以选C选项。(3)A选项,不按设计图随意搭建会导致过山车的结构混乱,轨道衔接不好,无法达到预期的运行效果,是不合理的做法。B选项,独自搭建,不理会旁边的爸爸妈妈,既不利于团队合作,也可能因为个人考虑不周全而出现搭建错误,是不合理的做法。C选项,从过山车的终点开始搭建,属于逆向搭建的方法,这样能更好地把控轨道的整体结构和各部分之间的衔接,是合理的搭建策略,所以选C选项。(4)A选项,小球在坡度大的轨道上运动速度会很快,再加上急转弯,小球容易因为惯性等因素脱轨,不能保证小球正常滚完轨道,是不合理的做法。B选项,减小坡度可以降低小球运动速度,使小球更平稳地通过急转弯处,避免脱轨,是合理的做法。C选项,将所有轨道都改成坡度平缓的曲线轨道不符合“过山车”需要有不同坡度和轨道类型来增加趣味性和挑战性的设计要求,而且也不一定能完全保证小球不脱轨,不合理。所以选B选项。(5)小球要在“过山车”轨道上持续滚动,需要从起点获得足够的“动力”,而这个动力和起点的高度有关。如果“过山车”的起点做得比较低,小球从起点往下滚的时候,能获得的动力就很小。起点低,小球滚动的速度会慢慢变小,到了A位置时,动力不够了,所以小球就会停下来。要让小球能继续滚完轨道,需要把“过山车”的起点位置调高。起点变高后,小球从高处往下滚时,能获得更大的动力,滚动的速度也能保持得更久,能有足够的动力顺着轨道一直滚下去,不会在A位置停下。(6)首先,计算乙物体运动时间的平均值。把乙三次运动的时间3.29秒、3.35秒、3.32秒相加,得到3.29+3.35+3.32=9.96(秒),再除以3,9.96÷3=3.32(秒),所以“☆”处填3.32。然后,比较甲和乙的运动时间,甲选择的数据是5.87秒,乙选择的数据是3.32秒。因为甲和乙是从同一起点到同一终点,说明二者的路程相同。相同路程下,运动时间越短,物体运动得越快,3.32秒比5.87秒短,所以乙物体运动得更快。28.【答案】在轨道衔接处用积木固定,增加支柱数量。【知识点】搭建过山车【解析】【分析】积木是木质的,硬度大,作用是稳固轨道,另外增加支柱,也能更好的支撑轨道。29.【答案】轨道的总长应在2米以上。要有直线轨道和曲线轨道。轨道的坡度要有变化。小球能滚完全部轨道,不能脱轨。整座“过山车”要稳固。【知识点】搭建过山车【解析】【分析】此题考查过山车的设计要求。 轨道的总长应在2米以上,要有直线轨道和曲线轨道,轨道的坡度要有变化,小球能滚完全部轨道,不能脱轨整座“过山车”要稳固。30.【答案】(1)A(2)C(3)B【知识点】搭建过山车【解析】【分析】(1)要保证小球能滚完全部轨道,需要为小球提供足够的起始高度,使其具有足够的重力势能,以克服轨道上的各种阻力并完成整个行程。 从三个支架的高度来看,支架 C高度最低,提供的起始重力势能最小,小球可能无法顺利通过整个轨道;支架 B 高度适中,但相比之下,支架A的高度最高,能让小球在起始位置具有最大的重力势能,更有利于小球克服轨道中的各种阻碍,滚完全部轨道且不脱轨。所以在起点处放置的支架应是支架A。(2)设计 “过山车” 轨道时,最重要的是要确保小球能够在轨道上滚动流畅,顺利完成整个行程,这是检验设计图是否合格的关键标准。如果小球不能顺利滚动,例如出现卡顿、脱轨等情况,那么即使设计图再美观或者符合设计者心意,也不能算是合格的设计。所以 C 选项正确。(3)当 “过山车” 的轨道坡度有变化时,小球在不同坡度的轨道上运动,重力势能和动能会相互转化。在坡度较大的地方,小球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速度会增大;在坡度较小或水平的地方,动能可能会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速度会减小,从而实现速度大小的变化。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3.7《设计和制作“过山车”》同步练习(学生版).docx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3.7《设计和制作“过山车”》同步练习(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