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钦州市第十三中学2025年秋季学期高二年级第六周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广西钦州市第十三中学2025年秋季学期高二年级第六周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广西钦州市第十三中学2025年秋季学期高二年级第六周考试地理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姓名、考生号等个人信息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一、单选题( 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研究地层是人类了解地质历史的主要途径。下图示意某地区的地质剖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四个岩层中相对较老的岩层为( )
A.① B.② C.③ D.④
2.图示地质剖面没有记录的地质作用为( )
A.火山喷发 B.岩浆侵入 C.断裂下降 D.流水侵蚀
读马来群岛概况图(如图),完成下面小题。
3.判断下列关于马来群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大多数岛屿平原多、山岭少B.大多数河流短小湍急C气候凉爽,降水丰富D热带雨林景观为主,生物类型单一
4.马来群岛火山、地震活动较为频繁的原因是( )
A.岛屿众多B.四面环海C.位于板块交界处 D.位于低纬度地区
读“日本工业区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5.关于日本自然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形以平原为主B.气候大陆性特征显著C.多大江大河,水量丰富 D.多火山地震,温泉众多
6.日本主要工业区临海分布的原因有( )
①沿海地区矿产资源丰富;②沿海地区城市和人口集中;③便于出口工业产品;④便于出口工业原料;⑤港口条件优越,便于停靠巨型船舶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⑤ D.②④⑤
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手绘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岩浆岩形成年代的先后顺序是( )
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③①② D.③②①
8.图中( )
A.甲处的断层由内外力共同作用而形成 B.乙处是因地壳水平运动而形成的向斜
C.丙处可能有化石且可能存在变质作用 D.丁处地表形态由火山灰堆积而成
岩层埋藏深度表示岩层距离地面的垂直距离,可以用来帮助恢复岩层的形态。读某地地形剖面及同一岩层埋藏深度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地势高处为背斜,地势低处为向斜 B.①地和④地是同一种构造地貌
C.③地两侧的岩层较中间的新 D.④地最容易找到地下水
10.②地发生的地质作用为( )
A.内力作用下形成的褶曲凹陷B.外力作用下形成的谷地C.向斜作用下形成的沟谷 D.内力作用下形成的断裂下陷
下面为我国广西某地山间洼地的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据图判断,图中岩石裂隙( )
A.是断层,因为岩层发生断裂B.是断层,因为裂隙两侧岩层发生明显的上下位移
C.一定不是断层,因为裂隙两侧岩层没有发生明显的上下位移
D.可能不是断层,因为图中没有信息表明裂隙两侧岩层发生了位移
12.甘房弄洼地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A.流水侵蚀作用 B.风力侵蚀作用 C.断裂下陷作用 D.挤压凹陷作用
读某地地层剖面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图中岩石形成最晚的是( )
A.M B.N C.O D.P
14.对该地地层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P地层的岩石为变质岩 B.N地层中含有大量油气资源
C.M地层中可能发现生物化石 D.O地层中可能存在煤层
下图示意我国某地质剖面,其中①指断层,图中河流平直并与该剖面垂直,图中太阳光线为该地正午时的太阳光线。此日我国各地达到一年中昼最短、夜最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据图推断该地位置和河流流向( )
A.该地位于28.5°N,129°E,河流流向为自西向东 B.该地位于48.5°N,132°E,河流自北向南流
C.该地位于四川盆地,河流自东向西流 D.该地位于塔里木盆地,河流自西向东流
16.①处断层形成时期可能是( )
A.新生代后期B.中生代后期—新生代前期C.古生代前期 D.古生代后期—中生代前期
17.图中地理过程描述正确的是( )
A.沉积—断裂—地壳抬升—风化侵蚀—堆积—岩浆侵入B.沉积—断裂—风化侵蚀—地壳抬升—堆积—岩浆侵入
C.沉积—挤压—断裂—地壳抬升—风化侵蚀—堆积—岩浆喷出
D.沉积—挤压—断裂—风化侵蚀—地壳抬升—堆积—岩浆喷出
费尔干纳盆地是天山褶皱带中的一个山间盆地,与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三国交界。1880年科研人员在此发现古近系石油资源,目前勘探钻井分布在局部区域,且深度有限。加强费尔干纳盆地演化和油气成藏因素分析(油气成藏是指石油和天然气在地壳中生成后,通过运移最终聚集形成油气藏的地质过程),有利于促进我国“一带一路”背景下的油气资源勘探开发战略合作。下图示意费尔干纳盆地南北向构造剖面与油气成藏模式。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8.费尔干纳盆地演化和油气成藏因素分析成果可直接运用于我国( )
A.天山造山带油气资源评价与开发 B.重庆梁平区油气资源评价与开发
C.鄂尔多斯的油气资源评价与开发 D.南海西部的油气资源评价与开发
19.与形成初期相比,费尔干纳盆地油气藏中气体大量散失的主要原因是( )
A.基底岩石孔隙度高B.岩石以沉积岩为主C.断层创造运移通道 D.油气位于向斜槽部
下图示意某地质剖面,其中①代表断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推测该地质剖面中事象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
A.④①③② B.④②①③ C.④①②③ D.③④①②
21.②岩层的下界面相对平坦而广阔,该界面形成时期所在区域可能( )
A.背斜顶部受侵蚀,向斜槽部受沉积 B.背斜、向斜槽部均受沉积
C.背斜顶部受沉积,向斜槽部受侵蚀 D.背斜、向斜槽部均受侵蚀
22.下图为“我国某地地形地质图”。沿MN绘制的剖面,正确的是( )
A.A B.B C.C D.D
23.甘泉丹霞峡谷群是陕北黄土高原典型的狭缝式丹霞峡谷景观,峡谷内沉积风成相紫红色砂岩,地质构造简单,形成时期地层平缓,裂隙纵横发育。多数峡谷狭窄,最窄处不足20cm;同时,在垂向峡谷侧壁,波浪状凹槽与凸起相间分布的波浪谷广泛存在,多弯特征明显;纵向相对落差较大,崖壁高度多数超过10m;峡谷两壁几乎近直立,陡峻特点突出,因“窄狭、多弯、纵高、陡峻”等特征被誉为“黄土高原自然地缝奇观”“中国的羚羊谷”。下图为甘泉丹霞峡谷部分区域岩层分布及波浪谷景观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图中出露岩层Ⅲ、Ⅳ、Ⅴ、Ⅵ按由新到老排序为( )
A.Ⅲ—Ⅳ—Ⅴ—Ⅵ B.Ⅵ—Ⅴ—Ⅳ—Ⅲ C.Ⅲ—Ⅴ—Ⅳ—Ⅵ D.Ⅵ—Ⅳ—Ⅴ—Ⅲ
24.位于南太平洋的麦夸里岛(下图),呈东北—西南走向,是地球上唯一由大洋地壳完全暴露于海平面之上而形成的岛屿。该岛屿非同寻常的地质特点极具科研价值。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该岛屿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大洋板块之间的挤压 B.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之间的挤压
C.大洋板块之间的张裂 D.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之间的张裂
25.下图为我国某地平面地质图,该地石灰岩分布较广。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洛塔台地的构造地貌最可能是( )
A.背斜山 B.向斜山 C.断层 D.变质作用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综合题(共50分,请考生要求作答)
26.地质构造是地壳运动引起的岩层变形与变位。下图为“某地区地质构造剖面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石灰岩层的年龄比含煤地层的年龄 ,判断理由是 。
(2)图例所示的四种岩层中,不可能找到古生物化石的是 ,其原因是 。
(3)图示地区计划建造一个大型工程,该工程在选址时,必须避开A、B、C三地中的 地,原因是 。
(4)相关部门决定在该区域寻找水源,A、B、C三地中,你认为在 地钻井最合适,原因是 。
2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五色山位于四川盆地向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海拔4 473米,由玄武岩、变质砂岩、板岩及蚀变玄武岩组成。夏季部分冰雪融化,阳光照射下,呈现出灰白、灰黄、浅绿、紫红、灰黑五色半圆弧,像一道美丽的彩虹。6 000万~4 000万年前,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开始激烈碰撞,五色山地区伴随青藏高原整体抬升形成褶皱山脉。约78万年前,第四纪冰期冰川作用再次深刻地改造了五色山地区的地貌,最终造就了现今五色山的奇异美景。
材料二 下图为五色山景观。
(1)指出五色山的构造地貌类型并描述五色山景观特征。
(2)从内力作用角度分析五色山岩层特征形成的原因。
(3)说明外力作用对五色山地表形态的塑造。
28.下图为某地区地质构造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分别写出图中甲、乙两地构造地貌的名称及其形成原因。
(2)从地质作用角度分析丙处易发育成河谷的原因。
2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鄱阳湖为我国第一大淡水湖,围绕其形成、特点、作用等问题,地理小组的同学们展开了深入地探究。一亿多年以来的地质作用,让我国东部大地地层错动,地形起伏,最终形成了11000平方千米的鄱阳湖盆地。图为鄱阳湖及周边区域地质构造示意图。
(1)列举图示区域中内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并指出判断依据。
(2)说明图中甲处地表形态的塑造过程。
(3)庐山北枕滔滔长江,东望浩浩鄱阳,为中国十大名山之一。请从岩石圈物质循环的视角,推测庐山的岩石在未来漫长的时期内将走过的“生命历程”。
3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左图为某地地质构造及地貌剖面示意图。下右图为干旱型冲积扇(旱扇)和湿润型冲积扇(湿扇)示意图。
(1)左图中岩体①的形成 于(填“早”或“晚”)岩体②。
(2)说出左图中甲、乙、丙三处地质构造的名称,并简述丙地貌的成因。
(3)简述旱扇和湿扇沉积物颗粒变化的共同特征,并说明旱扇发育面积通常较湿扇小的主要原因。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C B C D C B C C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A D C D B C A C C
题号 21 22 23 24 25
答案 D A A A B
26.(1) 新 石灰岩层分布在含煤地层的上面,其沉积时间较晚
(2) 花岗岩层 花岗岩属于岩浆岩
(3) C C地地下有断层构造,岩石破碎,地基不稳固,不适合建大型工程
(4) B B地为向斜,向斜底部低凹,易汇集水
27.(1)构造地貌类型:向斜山。景观特征:顶尖坡陡(顶部呈金字塔形,山脊如刀刃);色彩多样;岩层分层明显,弯曲成弧。
(2)邻近板块边界处,岩浆活动和地壳运动频繁;岩层易发生变质作用,形成不同颜色的岩层;岩层发生弯曲,形成向斜构造,使岩层呈圆弧状。
(3)向斜侧翼经差异风化剥蚀,槽部保留成山;冰期时,受冰川作用,形成角峰等冰川地貌;光照强,温差大,风化作用强,岩层崩塌,山体较陡。
28.(1)构造地貌名称:甲处为背斜谷,乙处为向斜山。形成原因:甲处背斜顶部因受张力产生裂隙,容易被侵蚀形成谷地;乙处向斜槽部由于受到挤压,岩性致密,不易被侵蚀,久之相对高耸形成山岭。
(2)丙地位于断裂破碎地带,岩石松软,易遭到风化和流水侵蚀,在其长期作用下,形成河谷。
29.(1)①地壳运动——岩层发生了变形,岩层错动。②岩浆活动——花岗岩为岩浆冷却凝固形成。③变质作用——元古宙变质岩层。
(2)岩层受挤压(内力作用),向上拱起为背斜,形成山岭;背斜顶部受张力产生裂隙,再被侵蚀(外力作用)成台地。
(3)庐山的组成物质逐渐被风化、侵蚀成碎屑——河水等外力搬离原地——于湖盆、平原或滨海等低地沉积——固结成岩,形成新的岩石。
30.(1)晚
(2)甲:断层;乙:背斜;丙:向斜。
成因:向斜槽部受挤压力,岩层坚硬,不易被侵蚀,最终形成山地。
(3)共同特征:沉积物颗粒直径都是自扇顶向扇缘逐渐减小。
主要原因:旱扇由时令河冲积形成;湿扇由常流河冲积形成;常流河流量较大,时令河流量较小,因此旱扇发育面积通常较湿扇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