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粤版(2024)八上第二章 声音与环境 综合测试卷(横向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沪粤版(2024)八上第二章 声音与环境 综合测试卷(横向含答案)

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物理学科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章 声音与环境 能力培优卷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题序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得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能说明固体传声的现象是(  )
A.下雨天听到雷声 B.耳朵贴着铁轨听到火车来了 C.海浪冲击岩石 D.节日里听到的爆竹声
2. 如图表中几种物质的声速v/(m/s),关于声音传播速度说法错误的是(  )
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B.声音在温度不同的同种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C.声音在固体中都比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大
D.一般来讲,声音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小,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大
3.如图所示,琴师在使用前会对二胡进行调音,以下对调音时采用的做法解释正确的是( )
A.旋转弦轴,使弦拉得紧一些,是为了改变音色
B.旋转弦轴,使弦拉得紧一些,是为了改变音调
C.将琴枕上移一些,是为了改变音色
D.换一根更细一些的琴弦,是为了改变响度
4.如图是楼梯中的一部分,从A到B是长短不同的铁护栏。一个同学用一根小木棒迅速从B到A逐一敲过铁护栏栏杆,此过程中,一定发生改变的是声音的( )
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音色和响度
5.学校楼道内贴有“请勿大声喧哗”的标语,这个是提醒同学们要控制声音的( )
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频率
6.“夜半钟声到客船”中的诗人是依据声音的( )特性判断出是钟声的。
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速度
7.如图所示是一些声波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甲乙声波的音调和响度相同
甲丙声波的音调和音色相同
乙丁声波的音调和音色相同
丙丁声波的音色和响度相同
疫情期间,农村“大喇叭”重出江湖,呼吁村民们做好疫情防控,戴好口罩,减少串门。对这种声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 )
A.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B.选择不同的音量,是改变了声音的音调
C.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朵
D.用喇叭可以减少声音分散,使声音传播得更远
9.很多动物都是利用声的高手,如蝙蝠利用声可以在黑暗中判断猎物的位置,水母可以利用声预知海啸的来临,以下关于它们利用声的介绍正确的是( )
A.它们都是利用超声波,因为它具有能量
B.它们都是利用次声波,因为它能够传递信息
C.蝙蝠利用的是超声波,水母利用的是次声波,因为它们都具有能量
D.蝙蝠利用的是超声波,水母利用的是次声波,因为它们都能够传递信息
10.“禁止燃放烟花爆竹”这一规定得到我市市民的一片叫好,它不仅保护了自然环境,也还给了市民一个清静的居住环境。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是( )
A.从人耳处减弱噪声
B.从传播途径中减弱噪声
C.从声源处减弱噪声
D.以上三种减弱噪声的方法都用了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4分)
11.如下图所示,小明在鼓面上放几颗小石子,然后用木棍大力的敲打鼓面,可以看到 现象,说明 。
12.如图所示是用一根吸管做的笛子,在吸管上有五个孔,其中一个是吹孔,嘴对着吹孔吹,由于吸管内空气柱发生________产生笛声,用手指按住其他不同的孔吹笛,可以听到不同的声音,这主要改变了声音的____________。
课堂上,老师为了使学生们听得更清晰,经常使用扩音器,这是通过扩音器改变声音的 ;我们坐在每一个角落都能听到老师讲课的声音 ,这些声音是通过 传到耳朵里。
在音乐会上,古筝等弦乐器是利用 振动发声的;观众却能根据声音区分不同的乐器,这是因为不同的乐器发出声音的 不同。(选填“音调”,“响度”,“音色”)
以下各项中利用声音能够传递信息的是 ;利用声音能够传递能量的是 。
①利用声呐捕鱼 ②用超声波清洗眼镜片 ③蝙蝠靠超声波发现昆虫 ④倒车雷达利用超声波来确定障碍物的远近 ⑤在积雪厚重的山谷高声喊叫可能引发雪崩 ⑥利用次声波预测自然灾害 ⑦超声波切割坚硬的玻璃
16.小东修理厨房里的桌子时,不停的有敲击物体的声音发出,为了使隔壁的小红学习时避免干扰,小东采取了两种方案:
①在被敲的地方垫一块抹布 ②把房间、厨房门窗紧密关闭
上述方案中,第一种是在 处减弱噪声;第二种是在 中减弱。
三、作图题(共2分)
17.请根据图甲中给出的某一声音波形图,在图乙中画出响度和音色相同,音调是原来两倍的声音波形图.
四、实验探究题(第18题12分,第19题14分,共26分)
18.张莉同学“探究声音的产生”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将系在细线上的乒乓球靠近音叉:
(1)当张莉用锤敲击音叉的时候,既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又观察到 ,通过这个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2)乒乓球在实验中起到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种研究方法叫做 (选填“等效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或“类比法”);
(3)如将上述装置右侧再放一个音叉,组成乙图的装置,并由执行“神舟十一号”飞船和空间实验任务的宇航员带到“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做实验。请你预测当敲击右侧的音叉时,会看到乒乓球 (选填“弹开”或“不动”),这说明了 。
19.某同学用尺子探究声音的音调和响度分别与什么有关时,做了以下实验:
(1)探究音调的影响因素时,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观察钢尺振动的 ;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拨动(钢尺振动的幅度大致相同),对比此时尺子振动的声音。实验发现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振动越 , 发出声音的音调越 ;由此可得出结论: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的 有关。
(2)探究响度的影响因素时,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观察钢尺振动的 。
(3)在实验中会发现:当尺子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即使用较大的力拨 动钢尺,却听不到声音,这是由于 。
(4)本实验中研究问题的方法是: 。
五、计算题(第20题3分,第21题5分,共8分)
20.小明朝对面的山大喊了一声,5s后听到回声,则小明距离山有多远?(此时声音的速度为340m/s)
21.司机在水平公路上匀速驾驶着车辆前进,看到路边的指示牌标有“距离障碍物0.9km”字样,便鸣笛一声,5s后听到回声;又继续行驶22s,司机再次鸣笛并听到回声(此时声音的速度为340m/s),问:
(1)第一次鸣笛到听到回声,车前进多少m?
(2)第二次鸣笛后经过多少s听到回声?
答案和解析
1.B 2.C 3.B 4.A 5.C 6.B 7.B 8.B 9.D 10.C
11.小石子上下弹跳,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12.振动,音调 13.响度,空气 14.弦,音色 15.①③④⑥ ②⑤⑦
16.声源处,传播过程中
17.
18.(1)兵乓球弹开,发声体在振动(2)将音叉的振动展现出来被看到,转换法(3)不动,真空不能传声
19.(1)快慢;慢;低;快慢或频率 (2)幅度 (3)尺子振动的频率低于人耳听觉频率范围 (4)控制变量法
20.因为声音传播到山的时间为听到回声的时间的一半,则声音传播到山的时间,
离山的距离:s=vt'=340m/s×2.5s=850m
21.解:(1) 由可得,声音在5s内传播的路程: s声=v声t=340m/s×5s=1700m,由题意知,s1+s声=2s,
则有:s1=2s-s声=2×0.9×103m-1700m=100m
(2)汽车从第一次鸣笛到第二次鸣笛前进的时间:t2=5s+22s=27s,
汽车从第一次鸣笛到第二次鸣笛前进的距离:s2=v车t2=20m/s×27s=540m,
第二次鸣笛处距离障碍物的距离:s3=S-S2=900m-540m=360m,则有:2s3=v车t3+v声t3,
解得: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