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测试卷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一、积累与运用(共33分)1. 读句子,根据拼音写词语。(共6分)文明观影应该怎么做 携带大件行李的顾客请将行李放在寄存的ɡuì zǐ ( )中。进出时请有序排队,不在楼梯处拥挤。小朋友请不要luàn bèng luàn tiào( ),大声 xuān huá( ).观影时请保持场内安静,不大声jiào rǎng( )、不随意接听电话。不吃 dà suàn( )、臭豆腐等有异味的食物请保持场内公共卫生,不吸烟、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不给工作人员zēng tiān( )麻烦。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菜畦(qí) 铁轨(guǐ) 焖饭(mēn) 腥味(xīng)B.山坳(yǒu) 瞟着(piǎo) 栅栏(zhà) 烹调(pēng)C.窸窣(xī) 玛瑙(nǎo) 蒜薹(tái) 苞蕾(bāo)D.痱子(fèi) 尽量(jǐn) 闷雷(mèn) 明晃晃(huàng)3.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高粱 甘蔗 苔藓 B.草坪 逢隙 酱油C.袖筒 叫襄 喧闹 D.滑梯 嘴唇 蹦出来4.“目前已知最大的鲸约有一百六十吨重。我国发现过一头近四十吨重的鲸,约十八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这两句话运用了( )这三种说明方法(2分)( )A.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 B.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C.引用、举例子、打比方 D.排比、作比较、列数字5.下面是这次习作中同学们写的句子,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A.做任何事情都要小心翼翼,不能三心二意。B.对于不合理的要求,我们应该理直气壮地拒绝。C.别看他平时不声不响,每次开会他的发言总是一针见血。D.每到周末,这个景区都会迎来八方游客,各种车辆把停车场塞得满满当当的。6.(易错题)下列词语中的“假”字意思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2分)( )A.假手于人 B.假公济私 C.弄虚作假 D.不假思索7.下面选项中最合适在结尾作语段中心句的一项是(2分)( )爱因斯坦会见以色列总理时,不打领带,他觉得那样太费时间。同样,俄罗斯化学家门捷列夫在受到沙皇接见之前就声明,请允许他随便穿什么衣服——平时穿什么,接见时就穿什么。牛顿的袜筒常常缩到脚后跟,他毫不在乎。陈景润穿鞋子常忘了系鞋带。由此可见, 。A.科学家们不好好穿衣服 B.科学家们都不爱打扮C.科学家们在生活中非常俭朴 D.科学家们在穿着上很随意8.下列句子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路灯照着大雨冲刷过的马路,马路上像铺了一层明晃晃的玻璃。B.柏油路软绵绵的,像是高起来。C.天一下子变了脸色。D.雨点儿在我的头顶和肩膀上起劲地跳跃。9.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2分)( )A.写文章必须先确立中心,好像树木一样,它的根深,枝叶也就茂盛了。B.围绕要表达的中心意思,从不同的方面或者选取不同的事例来写,可以使这个意思表达得更全面、更充分。C.在围绕一个意思表达时,没有必要将重要的部分写得详细、具体。D.本单元其实就是为了说明写“文章之道”——“必先立本,本丰则末茂”。10.围绕“勤劳、智慧的农民”,下列与这一中心意思无关的一项是(2分)( )A.许多谚语都是农民伯伯根据生活实践创作出来的。B.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C.多数的农民都皮肤黝黑、双手粗糙。D.他们疲于奔命,往往忽视对自己孩子的教育和关心。11. 综合性实践。(共7分)左下是新新同学在2023年写的爸爸观看杭州亚运会足球比赛时的日记片段。老师给这个片段提了以下两点修改批语(右下)。请你根据老师的批语,帮新新修改一下。我的“球迷”爸爸 爸爸正在全神贯注地观看亚运会足球赛,妈妈走过来说:“关了电视!没看见孩子正学习呢!”爸爸说:“我把声音调低一点,调低一点。”“调低也不行!关掉!”妈妈说。“还有几分钟比赛就结束了,就几分钟…….”爸爸说。 老师的批语 ①“全神贯注”时的爸爸是什么样的?可以结合当时的情景写得再具体生动一些。 ②写人物对话时,可以不用“说”来表达,修改画“____”的部分,语言会更生动。1)针对老师的批语①,修改如下:爸爸正在观看亚运会足球赛,你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2)针对老师的批语②,请你在原文中使用正确的修改符号进行修改。(4分)二、阅读理解(共34分)12. 课外阅读。(共19分)(一)我长大了小的时候想长大,于是盼着早些进入中学,早些成为大人。终于考进了心目中理想的中学。带着一份喜悦对父母说:“爸、妈,我长大了,我进中学了。”父母一脸笑意:“不,孩子,成为中学生并不代表你成为大人。”于是,我继续等着“长大”的到来。在脸上发现了第一颗青春症,带着一份期盼对父母说:“爸、妈,我长大了,我有青春痘了。”父母一脸笑意:“不,孩子,青春痘并不能证明你长大。”后来,我的身高长到了1.75米,带着一份自信对父母说:“爸、妈,我长大了,我长高了许多。”父母一脸笑意:“不,孩子,长高并不能证明你长大。”渐渐地,“长大”在繁忙的学业中被淡忘。后来,搬了家。家与车站有一段很长的路,于是邻家的孩子就用他的自行车捎我一段。那是一个阴雨蒙蒙的清晨,雾气很重,路上很滑。一不小心,邻家孩子的自行车撞倒了人,我被重重地摔在地上。没有等我反应过来,邻家的孩子已扶起自行车逃之夭夭。我终于意识到发生了什么事,这样的事还是走了为好,但是,当我要迈步时,却发现被撞的是位瘦小的老太太。许多人围了过来。我有些惭愧,于是,我低着头帮老太太拾起散落在地上的菜。突然,在人群中我竟发现了父亲那深邃的目光。我开始害怕,今天闯这样的祸,回去会怎样呢 我把老太太送回家,才发现她的儿女并不孝。老太太丝毫没有责备我的意思,她只是说她很寂寞。于是,我说,我会常常来看她。我并不想敷衍她,我决定这么做。然而,我不知道如何面对父母。我小心翼翼地回到家,准备先做“乖宝宝”,然后再坦白交代,想来会少些责骂。晚饭桌上,气氛并不如想象中的恶劣,而且桌上也多了几样我爱吃的小菜。吃饭时,我小心地边吃边注意父亲的神情。父亲很和蔼,不时夹菜给我。我等待着父亲的训斥,而父亲却只是询问了老太太的情况,嘱咐我一定要多陪陪老太太。依然记得那天父亲在睡前语重心长地对我说的话:“孩子,你懂得了什么叫责任。”我终于感觉到父母承认了我的长大;我也终于明白,长大并不像考上中学那么容易,也不像长青春痘那么简单。长大,意味着承担责任。的确,并不是所有长大的人都能够承担责任的;然而,能够承 担责任的人却一定是长大了。1.短文前半部分是怎样围绕“长大”这一中心内容来写的 请仔细阅读“我”搬家前的内容,完成下面的思维导图。(4分)2.文中画“ ”的句子是 描写,作用是 。(3分)3.“许多人围了过来。我有些惭愧 ”“我”感到“惭愧”的原因是( )(2分)A.被许多人看着。 B.“我”没有拦住邻家孩子。C.闯祸之后想一走了之。 D.“我”觉得自己长大了。4.吃饭时家里“气氛并不如想象中的恶劣”,“我”想象中的气氛是怎样的 为什么会这样想 (3分)。5.文中对“撞人”“吃晚饭”这两件事 (详写 略写),对“照顾老太太”这件事 (详写 略写),这样写的原因是 。(4分)6.“我”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关怀和教育,请从文中举出两个例子加以说明。(2分)。 7.“的确,并不是所有长大的人都能够承担责任的;然而,能够承担责任的人却一定是长大了。”你觉得这句话对吗 说说你的理解。(2分)。13.阅读材料。(共15分)小名大约我的出生与水有关,于是颇懂斯文的外公顺口给我起名叫淼儿。在“森儿、森儿”的呼唤声中我慢慢长大了,到了要上学的年龄时,爸爸觉得该叫学名了,可家里还是“森儿、森儿”地叫。特别是妈妈叫得尤为响亮频繁。不知道为什么,随着年龄的增长,再听到家人唤我小名竟有些不舒服了,好像有一种不被尊重的感觉。终于有一天,我在听到妈妈又一声“淼儿”的呼唤后,郑重地对妈妈说:“妈妈,我有大名的,别叫我小名好吗?”随后在妈妈惊愕的表情里走进了自己的房间。但妈妈终究还是改不了。那天是我的16岁生日聚会,好多同学、朋友都来了。家里的小客厅里挤得满满的。我一边给大家分发糖果,一边忙不迭地说着谢谢。爸爸妈妈在厨房里忙着做菜,当一碟碟香气四溢的①_______小菜端上餐桌时,同学小萍将送给我的大蛋糕端了上来。我立刻连声称谢着打开了蛋糕盒,我喊道:“妈妈,拿刀子来!”妈妈一边递过来一把瓜刀,一边叮咛:“森儿,小心点!”晚上,临睡前,我推开了妈妈的房门。倚着门框,又一次对她说:“妈妈,我不是说过嘛,别叫我小名!”语气里已有了几分不②______了。妈妈的脸上呈现出一种复杂的表情,看了走进来的爸爸一眼,叹了口气,叫了我的大名。可我听出我的名字在她口中变得十分生硬,似乎很拗口。没多久,我要离开家到数百里外的一座城市去读书。不知怎的,妈妈竟在短短的几天内学会了很有味地叫我的大名,而且同以前叫我小名时那样顺口熟练。我自然很高兴。分别的那一天,爸妈一齐送我去车站,爸爸对我叮三嘱四,妈妈则沉默着,显得有些伤感。我大人似的笑笑,反过来抚慰着他们:“放心吧,没事的,我已不是孩子了。”火车开动的刹那,我在车窗旁,同他们挥手告别,一直不言不语的妈妈突然抬起了头,眼里竟有了泪。她紧跑着,挥动起双手,脱口喊了出来:“常打电话回来,森儿!”我稍稍一愣,心里似乎被什么东西撞了一下,泪水夺眶而出。1.给文中①、②两处选择恰当的词语,将序号填在横线上。(2分)①A.精美 B.精心 ②A.耐烦 B.情愿“我”曾两次抗议妈妈喊“我”的小名,这两次抗议在语气上有什么不同?妈妈的表情如何?(提示:可用文中的词句回答)(4分)第一次抗议时的语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妈妈的表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次抗议时的语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妈妈的表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作者选取生活中有关“小名”的事件写了这样三个情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选材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4.结尾中的“什么东西”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5.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你认为妈妈对作者喊小名有错吗?写一写你的看法。(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作文(共30分)14.快乐习作人间自有真情在,请你以“暖”为题写一篇记叙文,注意选择不同的事例来写,抒发真情实感,不少于500字。参考答案一、积累与运用1.柜子 乱蹦乱跳 喧哗 嚷叫 大蒜 增添2.C3.D4.A5.A6.C7.D8.C9.C10.D11. (1)示例:只见爸爸两眼紧盯着电视,脖子伸得老长,恨(2)提示:第一个“说”改不得钻进电视里去。为“吼道”;第二个“说”改为“眼睛都不眨一下,嘴里嘟囔道”;第三个“说”改为“呵斥道”;第四个“说”改为“哀求道”。二、阅读理解12 1.“我”有青春痘了 期盼 “我”长高了 自信2.环境 为下文写邻家孩子撞倒老太太作铺垫(交代邻家孩子撞倒老太太的缘由)3. C4.“我”想象中的气氛是严肃的,父亲会严厉地训斥“我”,让“我”以后在外面少惹祸。因为“我”坐的自行车撞倒了老太太,“我”闯了祸,而且被父亲看到了。5.详写 略写 文章要突出的是“我”如何意识到什么是“长大”,“撞人”和“吃晚饭”交代了“我”意识到长大的具体内容,而“照顾老太太”这件事与本文主题关系不大。6.①当“我”不理解“长大”的真正含义时,父母能够一脸笑意地纠正“我”。②当“我”送被撞的老太太回家并决定要常常去看望她时,父亲赞赏和鼓励“我”。7.对。长大并不在于年龄的增长,而在于能够承担责任。13、1.①A ②A2.(从上到下)郑重 惊愕 不耐烦复 杂3“我”找妈妈谈话,希望她不要再喊“我”小名 生日聚会上妈妈喊“我”小名车站送别时妈妈喊“我”小名以“小名”为线索,从不同事件中体现“我”与妈妈的心理变化,突出“小名”中蕴含的母爱4.妈妈对“我”的爱、关心和牵挂5.示例:我认为没有错。小名只是一种昵称,代表着妈妈对“我”的爱,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和熟悉感,这是大名所没有的三、作文14. 习作天地暖说到“暖”这个字,有一件事至今令我记忆犹新。回到家,把书包放在沙发上,筋疲力尽的我一股脑坐在了沙发上,一直不停的叹着气。妈妈闻声走来,问我这是怎么了,我哭诉道:“明天要听写,我却偏偏不会写“暖”这个这个字。”对于当时一年级的我来说,哪里记得到这个字呢!我刚一说完,妈妈就端来了一碗热乎乎的鱼汤,我如获珍宝,小心翼翼的把这碗鱼汤,一口气把它倒进了胃里,心里暖暖的。在这寒冷而又可怕的冬天,这无疑是最棒的汤了!到了晚上,早早做完作业的我,此时此刻,正在绞尽脑汁地思考怎么写这个该死的“暖”字,正当我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妈妈像救星一般的突然出现了。妈妈拿来了几张纸,第一张纸上写满了“暖”这个字的来源,第二张纸上写有“暖”字的笔画和田字格,第三张则是一份手抄的拼写单。可是连字都认不全的我,是看不懂这些复杂的暖字“来历简史”,更别说读出来了。妈妈又只好一字一句的读给我听,而猴子一般的我左看看,右瞧瞧,前望望,后看看,心不在焉,一心期待着“下课”。面对这猴一般的我,妈妈一点办法都没有。于是,妈妈就好只好像警察一样把“犯人”强行按住。由于妈妈的力气太大,我只好放弃挣扎,认真听讲。偶然间,我看见妈妈已经开始深陷的眼睛,长时间的讲解,使妈妈的声音开始变得沙哑了……我那渴望自由的心,终于平静了下来。第二天,我听写得非常顺利,老师说:“这次的生字听写一百分的是吕婧,请她为我们分享“暖”字的来历。”我站起身来,说道:“暖这个字起源于……”“嗯,非常好,请坐。”……有一瞬,我突然想起了妈妈,心里竟莫名涌起一阵暖流,我想我知道“暖”的真正含义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