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六讲 机械运动A层·练基础1.(2025楚雄模拟)如图所示,老师在完成教学设计后,将物理课本放置在桌面上,请根据课本的宽度,估算此桌面的宽度大约为(B)A.20 cm B.40 cmC.60 cm D.80 cm2.传统文化 从神话故事“嫦娥奔月”到张九龄的诗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再到朱自清的文学作品《荷塘月色》,月亮被赋予了多种寓意。“飞天”兴趣小组依照张九龄的诗绘制了如图所示的一幅画,若以地面为参照物,运动的是(A)A.升起的明月 B.海边的礁石C.站立的诗人 D.海边的房屋3.科技发展 (2025宜宾)如图是加油机为歼-10CE在空中加油的场景,歼-10CE飞行员看见加油机是静止的,他选择的参照物可能是(C)A.大地 B.山峰C.歼-10CE D.云朵4.甲、乙两物体都做变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之比为3∶1,通过的路程之比是2∶3,那么甲、乙两物体所用的时间之比是(B)t甲∶t乙=∶=×=×=2∶9A.9∶2 B.2∶9C.1∶2 D.2∶15.甲、乙两辆车同时从同地向东做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D)A.0~10 s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且乙更快×,v甲=10 m/s,v乙= m/s=6.7 m/s,v甲>v乙B.10~20 s内,甲车做匀速直线运动×,静止C.在第15 s末时两车的速度相等 ×,甲车静止,v乙=6.7 m/sD.甲车在前20 s内的平均速度是5 m/s6.大连地铁5号线是中国东北地区首条跨海地铁线路,线路全长约为24 km。某地铁列车运行全程用时约为0.6 h,则该列车运行全程的平均速度约为 40 km/h;以行驶的列车为参照物,站台上的指示牌是 运动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 7.如图甲,使用刻度尺测量并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 B (选填“A”或“B”),物体的长度为 1.90 cm;图乙秒表的示数是 337.5 s。 8.如图所示,在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并开始计时,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算出小车在各段的平均速度。(1)根据实验的原理 v= ,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小车运动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对小车运动的各段长度进行测量并分段做了标记,因 时间 的测量误差较大,需多次测量。 (2)图中AB段的距离sAB= 40.0 cm,测得时间tAB=1.6 s,则AB段的平均速度vAB= 25 cm/s。 (3)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则测得的平均速度vAB会偏 小 。(4)实验中应多次测量,每次测量时必须让小车从 同一位置(同一高度) 由静止开始下滑。 (5)vBC > (选填“>”“<”或“=”)vAC。 9.如图所示是小丽开车即将到达隧道口时所发现的交通标志牌。(1)请你解释两标志牌上数字的含义。(2)若匀速通过该隧道所用的时间为3 min,请你用两种不同的方法,通过计算判断小丽开车是否超速。解析:(2)已知t=3 min=0.05 h,隧道全长s=3 600 m=3.6 km,方法一:若匀速通过该隧道所用的时间为3 min,其速度v===72 km/h,因为72 km/h<80 km/h,所以小丽开车没有超速。方法二:汽车若以80 km/h的速度通过隧道所用的时间是t′===0.045 h=2.7 min,因为2.7 min<3 min,所以小丽开车没有超速。答案:(1)标志牌上的数字“80”表示汽车通过该隧道时,行驶速度不能超过80 km/h,“××隧道3 600 m”,是指隧道全长3 600 m。 (2)没有超速,计算过程见解析10.下表是某次列车组运行时刻表的一部分。站名 上海 苏州 常州 南京到站时间 — 09:51 10:33 11:45发车时间 09:15 09:53 10:35 11:50里程/km 0 84 300(1)该次列车由上海驶往南京的平均速度为多少 (2)若该次列车长200 m,以144 km/h的速度匀速通过一个隧道,用时50 s,求此隧道的长。解析:(1)由列车运行时刻表知道,列车从上海到南京的路程为s1=300 km,时间为t1=11 h 45min-9 h 15 min=2.5 h,则列车由上海驶往南京的平均速度为v1===120 km/h。(2)v2=144 km/h=40 m/s,50 s时间内列车运动的距离s2=v2t2=40 m/s×50 s=2 000 m,隧道的长L=s2-L车=2 000 m-200 m=1 800 m。答案:(1)120 km/h (2)1 800 mB层·提能力11.关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v=,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A.物体运动速度v越大,通过的路程s越长B.物体运动速度v越大,所用时间t越少C.在匀速直线运动中,v的大小可由计算,但v与s、t无关D.在匀速直线运动中,v的大小与s成正比,与t成反比12.如图所示是甲、乙微型小车的运动记录,两小车均由左向右运动。现利用频闪相机记录两小车的位置,频闪相机每隔0.02 s拍一次照,用字母A、B、C、D、E标记小车的位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A.甲做减速运动,乙做匀速运动B.从A位置运动至E位置,甲的平均速度大于乙的平均速度C.乙运动至D位置时速度为1 m/sD.从D位置运动至E位置,甲、乙的平均速度相等13.一辆汽车在从甲地到乙地的过程中,若前半程的平均速度为15 m/s,后半程的平均速度为30 m/s,则汽车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A)v===20 m/sA.20 m/s B.24 m/sC.22.5 m/s D.25 m/sC层·培素养14.阴雨天气,不远处电闪雷鸣,小明想知道打雷点距离自己有多远。已知声音的传播速度是340 m/s,光速是3×108 m/s。请你为小明设计一个方案,估测打雷点距他的距离。(1)需要的测量工具是 秒表 。 (2)当看到 闪电 时,开始计时。 (3)当 听到雷声时,停止计时并记录此时秒表的示数为t 。 (4)利用 s=v声t ,就可以估算出打雷点距他的距离。 第六讲 机械运动A层·练基础1.(2025楚雄模拟)如图所示,老师在完成教学设计后,将物理课本放置在桌面上,请根据课本的宽度,估算此桌面的宽度大约为( )A.20 cm B.40 cmC.60 cm D.80 cm2.传统文化 从神话故事“嫦娥奔月”到张九龄的诗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再到朱自清的文学作品《荷塘月色》,月亮被赋予了多种寓意。“飞天”兴趣小组依照张九龄的诗绘制了如图所示的一幅画,若以地面为参照物,运动的是( )A.升起的明月 B.海边的礁石C.站立的诗人 D.海边的房屋3.科技发展 (2025宜宾)如图是加油机为歼-10CE在空中加油的场景,歼-10CE飞行员看见加油机是静止的,他选择的参照物可能是( )A.大地 B.山峰C.歼-10CE D.云朵4.甲、乙两物体都做变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之比为3∶1,通过的路程之比是2∶3,那么甲、乙两物体所用的时间之比是( )t甲∶t乙=∶=×=×=2∶9A.9∶2 B.2∶9C.1∶2 D.2∶15.甲、乙两辆车同时从同地向东做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 )A.0~10 s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且乙更快B.10~20 s内,甲车做匀速直线运动C.在第15 s末时两车的速度相等D.甲车在前20 s内的平均速度是5 m/s6.大连地铁5号线是中国东北地区首条跨海地铁线路,线路全长约为24 km。某地铁列车运行全程用时约为0.6 h,则该列车运行全程的平均速度约为 km/h;以行驶的列车为参照物,站台上的指示牌是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 7.如图甲,使用刻度尺测量并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 (选填“A”或“B”),物体的长度为 cm;图乙秒表的示数是 s。 8.如图所示,在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并开始计时,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算出小车在各段的平均速度。(1)根据实验的原理 ,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小车运动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对小车运动的各段长度进行测量并分段做了标记,因 的测量误差较大,需多次测量。 (2)图中AB段的距离sAB= cm,测得时间tAB=1.6 s,则AB段的平均速度vAB= cm/s。 (3)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则测得的平均速度vAB会偏 。(4)实验中应多次测量,每次测量时必须让小车从 由静止开始下滑。 (5)vBC (选填“>”“<”或“=”)vAC。 9.如图所示是小丽开车即将到达隧道口时所发现的交通标志牌。(1)请你解释两标志牌上数字的含义。(2)若匀速通过该隧道所用的时间为3 min,请你用两种不同的方法,通过计算判断小丽开车是否超速。10.下表是某次列车组运行时刻表的一部分。站名 上海 苏州 常州 南京到站时间 — 09:51 10:33 11:45发车时间 09:15 09:53 10:35 11:50里程/km 0 84 300(1)该次列车由上海驶往南京的平均速度为多少 (2)若该次列车长200 m,以144 km/h的速度匀速通过一个隧道,用时50 s,求此隧道的长。B层·提能力11.关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v=,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运动速度v越大,通过的路程s越长B.物体运动速度v越大,所用时间t越少C.在匀速直线运动中,v的大小可由计算,但v与s、t无关D.在匀速直线运动中,v的大小与s成正比,与t成反比12.如图所示是甲、乙微型小车的运动记录,两小车均由左向右运动。现利用频闪相机记录两小车的位置,频闪相机每隔0.02 s拍一次照,用字母A、B、C、D、E标记小车的位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做减速运动,乙做匀速运动B.从A位置运动至E位置,甲的平均速度大于乙的平均速度C.乙运动至D位置时速度为1 m/sD.从D位置运动至E位置,甲、乙的平均速度相等13.一辆汽车在从甲地到乙地的过程中,若前半程的平均速度为15 m/s,后半程的平均速度为30 m/s,则汽车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 )A.20 m/s B.24 m/sC.22.5 m/s D.25 m/sC层·培素养14.阴雨天气,不远处电闪雷鸣,小明想知道打雷点距离自己有多远。已知声音的传播速度是340 m/s,光速是3×108 m/s。请你为小明设计一个方案,估测打雷点距他的距离。(1)需要的测量工具是 。 (2)当看到 时,开始计时。 (3)当 。 (4)利用 ,就可以估算出打雷点距他的距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六讲 机械运动 - 学生版.docx 第六讲 机械运动.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