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一讲 声现象A层·练基础1.传统文化 宋代苏轼在《琴诗》中问道:“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诗中的琴声是由什么振动产生的(A)A.琴弦 B.匣子 C.指头 D.耳朵2.(2025北京)如图所示的是编钟演奏的情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A.敲击编钟时发出的声音是空气振动产生的B.听众听到的编钟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C.编钟发出的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D.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只编钟的同一位置,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3.上课时,老师调节扩音器的音量旋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B)A.音调 B.响度C.音色 D.传播速度4.传统文化 下列诗句关于声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D)A.“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中的“大”指的是声音的音调高B.“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中“蝉声、鸟声”主要是通过树木、大山传入人耳的C.“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说明声音可传递能量D.“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琵琶发出的声音是由琴弦振动产生的5.如图所示,用鹤骨制作的贾湖骨笛是迄今为止中国考古发现的最早的管乐器。用骨笛吹奏发声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A.发出的声音一定不是噪声B.发出的声音是由鹤骨的振动产生的C.发出的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与响度无关D.按压骨笛上不同的孔可以改变发出的声音的音色6.(2025山西)如图所示,中国传统乐器古琴的琴身通常由梧桐木制成,琴弦常采用丝弦。演奏时,通过按压琴弦的不同位置,可弹出音调高低不同的声音,其原因是(C)A.琴声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改变B.琴弦振动的幅度发生了变化C.琴弦振动的频率发生了变化D.琴身和琴弦的材质比较特殊7.(多选)对于如图所示的声学现象的描述或解释正确的是(AC)A.甲图:将发声的音叉轻触乒乓球,乒乓球被弹开,说明正在发声的音叉在振动B.乙图:道路两旁的隔音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C.丙图:能从不同乐器的声音中分辨出小提琴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声音音色不同D.丁图:倒车雷达是利用次声波进行工作的8.(2025昆明五华区模考)如图所示是一种名叫龙头月琴的乐器,演奏者拨动琴弦发出悦耳的琴声,这说明声音是由 振动 产生的;观众经过0.1 s听到琴弦发出的声音,则观众距琴弦的距离是 34 m。(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340 m/s) 9.(2025保山模考)小明用包装盒、海绵等物品制作了一个隔音房间模型。该模型能明显改变模型外的人所听到声音的 响度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从控制噪声的角度考虑,该模型主要在 传播过程中 减弱噪声。 10.在电影院中观看电影时,观众根据声音的 音色 (填声音的特性)来辨别唢呐声,观影过程中要求手机调成静音模式,是在 声源处 减弱噪声。 11.(2025昆明模考)如图为昆明市第三中学举办的“中外交响乐作品赏析”音乐会,这是一场融合视觉与听觉极致享受的高雅艺术盛宴,优美的音乐声通过 空气 传入现场同学们的耳中;大提琴演奏时按压琴弦的不同位置,可以改变声音的 音调 。 12.人耳能区分钢琴和长笛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它们所发出声音的 音色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不同。声呐是利用 超声波 (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具有方向性好、在水中传播距离远等特点制成的。 13.(2025昆明官渡区模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马赫数马赫数(Ma)是飞行速度(v)和当地音速(a)的比值,即Ma=,在1个标准大气压和15 ℃的条件下,空气中的音速约为340 m/s,由于音速受介质性质(种类、温度、密度等)影响,马赫数是一个相对值,而非固定值。飞行器可以根据马赫数进行分类。当飞行器的马赫数小于1(Ma<1),表示其速度低于音速,称为亚音速飞行器;当飞行器的马赫数大于1(Ma>1),表示其速度超过音速,称为超音速飞行器;当飞行器的马赫数大于5(Ma>5),表示其速度大于5倍音速,称为超高音速飞行器。(1)马赫数是 相对 (选填“固定”或“相对”)值,某飞行器飞行时马赫数为1,其速度 不一定 (选填“一定”或“不一定”)等于340 m/s。 (2)2024年9月2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部队向太平洋公海海域发射东风31AG型洲际战略导弹,这枚导弹飞行约12 000 km后准确落入预定海域,用时约1 500 s,东风31AG型洲际战略导弹到达预定海域的平均速度约为 8 000 m/s,它属于 超高音速 飞行器(1个标准大气压和15 ℃)。 B层·提能力14.(2025云南模考)如图所示,这是用吸管和棉签制作的“鸟鸣器”,从管口吹气,能发出类似鸟叫的声音,鸟鸣器发声是由 空气柱 振动产生的,拉动棉签可以改变声音的 音调 。 15.在马路旁我们可以看到如图甲所示的噪声监测装置,该装置上显示了噪声的 响度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图乙中 2 (选填“1”或“2”)是这种声音的波形。 16.市场上有一种变声器,可以改变声音的特性。某段声音的波形变化如图所示,变声前是A段,变声后是B段,则变声后声音的音调 不变 (选填“变高”“不变”或“变低”),响度 变大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17.(2025安宁校级一模)为探究声音的传播特点,小明同学进行实验研究。在玻璃圆筒内放一块机械表,当耳朵水平移动离开玻璃圆筒口一段距离后,图甲所示的位置恰好听不见表声;在玻璃圆筒口正上方放一块镜子,调整镜子的角度直到眼睛能从镜面里看到表,如图乙所示,此时耳朵又能清晰地听见表声了,再换用其他物体得到实验结果如表所示。放置物体 镜子 无孔泡沫 带孔泡沫 海绵听到声音 较强 强 弱 较弱(1)用海绵代替镜子,听见的声音明显减弱,说明海绵反射声音的能力 弱 (选填“强”或“弱”)于镜子。 (2)带孔泡沫吸收声音的能力 强 (选填“强”或“弱”)于无孔泡沫。根据表格可知,带孔泡沫反射听到的声音弱,说明被吸收得多,因而吸收声音的能力强于无孔泡沫。(3)猜想一个有关小孔吸音能力的影响因素,如:小孔的数量、 小孔的大小、形状 等。 (4)下列例子中能减小声音的反射的有 AC (多选)。 A.音乐厅里修得凹凸不平的墙壁B.北京天坛公园的回音壁C.大雪天后四处铺满的厚厚雪花D.窗户上安装的双层玻璃C层·培素养18.把敲击过的音叉放到水里,看到正在发声的音叉溅起了水花;把碎纸屑放到正在发声的扬声器纸盆里,看到碎纸屑在跳动;把手轻压在正在发声的喉咙上,感受到喉咙在振动……以上操作及现象都说明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请你用以下实验器材设计一个实验,证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器材:音叉、橡胶小锤、用细线悬挂起来的乒乓球。你的操作是 用细线悬挂的乒乓球去靠近被橡胶小锤敲击过的音叉 ,如果能观察到 乒乓球被弹开 的现象,就可以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第一讲 声现象A层·练基础1.传统文化 宋代苏轼在《琴诗》中问道:“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诗中的琴声是由什么振动产生的( )A.琴弦 B.匣子 C.指头 D.耳朵2.(2025北京)如图所示的是编钟演奏的情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敲击编钟时发出的声音是空气振动产生的B.听众听到的编钟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C.编钟发出的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D.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只编钟的同一位置,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3.上课时,老师调节扩音器的音量旋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A.音调 B.响度C.音色 D.传播速度4.传统文化 下列诗句关于声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中的“大”指的是声音的音调高B.“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中“蝉声、鸟声”主要是通过树木、大山传入人耳的C.“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说明声音可传递能量D.“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琵琶发出的声音是由琴弦振动产生的5.如图所示,用鹤骨制作的贾湖骨笛是迄今为止中国考古发现的最早的管乐器。用骨笛吹奏发声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发出的声音一定不是噪声B.发出的声音是由鹤骨的振动产生的C.发出的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与响度无关D.按压骨笛上不同的孔可以改变发出的声音的音色6.(2025山西)如图所示,中国传统乐器古琴的琴身通常由梧桐木制成,琴弦常采用丝弦。演奏时,通过按压琴弦的不同位置,可弹出音调高低不同的声音,其原因是( )A.琴声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改变B.琴弦振动的幅度发生了变化C.琴弦振动的频率发生了变化D.琴身和琴弦的材质比较特殊7.(多选)对于如图所示的声学现象的描述或解释正确的是( )A.甲图:将发声的音叉轻触乒乓球,乒乓球被弹开,说明正在发声的音叉在振动B.乙图:道路两旁的隔音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C.丙图:能从不同乐器的声音中分辨出小提琴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声音音色不同D.丁图:倒车雷达是利用次声波进行工作的8.(2025昆明五华区模考)如图所示是一种名叫龙头月琴的乐器,演奏者拨动琴弦发出悦耳的琴声,这说明声音是由 产生的;观众经过0.1 s听到琴弦发出的声音,则观众距琴弦的距离是 m。(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340 m/s) 9.(2025保山模考)小明用包装盒、海绵等物品制作了一个隔音房间模型。该模型能明显改变模型外的人所听到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从控制噪声的角度考虑,该模型主要在 减弱噪声。 10.在电影院中观看电影时,观众根据声音的 (填声音的特性)来辨别唢呐声,观影过程中要求手机调成静音模式,是在 减弱噪声。 11.(2025昆明模考)如图为昆明市第三中学举办的“中外交响乐作品赏析”音乐会,这是一场融合视觉与听觉极致享受的高雅艺术盛宴,优美的音乐声通过 传入现场同学们的耳中;大提琴演奏时按压琴弦的不同位置,可以改变声音的 。 12.人耳能区分钢琴和长笛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它们所发出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不同。声呐是利用 (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具有方向性好、在水中传播距离远等特点制成的。 13.(2025昆明官渡区模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马赫数马赫数(Ma)是飞行速度(v)和当地音速(a)的比值,即Ma=,在1个标准大气压和15 ℃的条件下,空气中的音速约为340 m/s,由于音速受介质性质(种类、温度、密度等)影响,马赫数是一个相对值,而非固定值。飞行器可以根据马赫数进行分类。当飞行器的马赫数小于1(Ma<1),表示其速度低于音速,称为亚音速飞行器;当飞行器的马赫数大于1(Ma>1),表示其速度超过音速,称为超音速飞行器;当飞行器的马赫数大于5(Ma>5),表示其速度大于5倍音速,称为超高音速飞行器。(1)马赫数是 (选填“固定”或“相对”)值,某飞行器飞行时马赫数为1,其速度 (选填“一定”或“不一定”)等于340 m/s。 (2)2024年9月2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部队向太平洋公海海域发射东风31AG型洲际战略导弹,这枚导弹飞行约12 000 km后准确落入预定海域,用时约1 500 s,东风31AG型洲际战略导弹到达预定海域的平均速度约为 m/s,它属于 飞行器(1个标准大气压和15 ℃)。 B层·提能力14.(2025云南模考)如图所示,这是用吸管和棉签制作的“鸟鸣器”,从管口吹气,能发出类似鸟叫的声音,鸟鸣器发声是由 振动产生的,拉动棉签可以改变声音的 。 15.在马路旁我们可以看到如图甲所示的噪声监测装置,该装置上显示了噪声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图乙中 (选填“1”或“2”)是这种声音的波形。 16.市场上有一种变声器,可以改变声音的特性。某段声音的波形变化如图所示,变声前是A段,变声后是B段,则变声后声音的音调 (选填“变高”“不变”或“变低”),响度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17.(2025安宁校级一模)为探究声音的传播特点,小明同学进行实验研究。在玻璃圆筒内放一块机械表,当耳朵水平移动离开玻璃圆筒口一段距离后,图甲所示的位置恰好听不见表声;在玻璃圆筒口正上方放一块镜子,调整镜子的角度直到眼睛能从镜面里看到表,如图乙所示,此时耳朵又能清晰地听见表声了,再换用其他物体得到实验结果如表所示。放置物体 镜子 无孔泡沫 带孔泡沫 海绵听到声音 较强 强 弱 较弱(1)用海绵代替镜子,听见的声音明显减弱,说明海绵反射声音的能力 (选填“强”或“弱”)于镜子。 (2)带孔泡沫吸收声音的能力 (选填“强”或“弱”)于无孔泡沫。(3)猜想一个有关小孔吸音能力的影响因素,如:小孔的数量、 等。 (4)下列例子中能减小声音的反射的有 (多选)。 A.音乐厅里修得凹凸不平的墙壁B.北京天坛公园的回音壁C.大雪天后四处铺满的厚厚雪花D.窗户上安装的双层玻璃C层·培素养18.把敲击过的音叉放到水里,看到正在发声的音叉溅起了水花;把碎纸屑放到正在发声的扬声器纸盆里,看到碎纸屑在跳动;把手轻压在正在发声的喉咙上,感受到喉咙在振动……以上操作及现象都说明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请你用以下实验器材设计一个实验,证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器材:音叉、橡胶小锤、用细线悬挂起来的乒乓球。你的操作是 ,如果能观察到 的现象,就可以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一讲 声现象 - 学生版.docx 第一讲 声现象.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