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阳市第十三中学校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河南省南阳市第十三中学校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 年秋期七年级语文第一次限时督学参考答案(红色标记为修改处)
一.积累与运用(共 25 分)
1. 窠巢 嘹亮 yìnɡ hè lì lín cū ɡuǎnɡ 贮蓄(6 分)
2. C (2 分)
3. C (2 分)
4. (8 分)(1)一年之计在于春
(2)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3)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5. C(2 分)(仔细分析几句之间的关系,先说环境(天气),再说山与海的情状,先说山,后说海。)
6. (1)①某中学绝大部分学生从未写过信
②随着年龄和知识的增长,尝试写信的学生越来越多(每点 1 分,共 2 分)
(2)示例:张小华同学(1 分),传统书信能体现书写者的学养功底和气质风神,它饱含温情,蕴含着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作为当代中学生,我们有义务让这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2 分)(语言得体 1 分,理
由充分 2 分,共 5 分,意思对即可)
二.阅读理解(共 27 分)
(一)(共 11 分)
7.①视觉,如“每到午时,阳光就会静静地铺陈在院落里,一棵椿树,三两株榆树,十来棵粗枝大叶
的指甲草花,就能撑得满院婆娑”。(1 分)②听觉,如“有时候又会是雨打梧桐的声音,滴滴答答,悠悠不
绝”。(1 分)③嗅觉,如“有时候,这种感觉是田地里的青草气息,清冽,绵长”。(1 分)(共 3 分)
(先把文中对绿的描写分类,再根据不同的感觉举例回答。)
8.(1)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1 分)生动形象地写出我记忆中故乡的绿已经远去的情态,表达
了作者对童年时故乡的绿的怀念,以及对绿渐渐远离的痛惜之情。(1 分)
(2)这句话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1 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绿肆意汪洋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绿的喜
爱之情。(1 分)
(从修辞角度赏析句子,先点明运用的修辞手法,再分析写出了描写对象的什么特点,最后点明表达
了作者的什么情感。)(共 4 分)
9.这句话生动形象地写出作者对少年时故乡浓浓的绿、优美的生态环境的留恋之情,(2 分)也表达了作
者对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的痛惜之情。(2 分) (共 4 分)
(分析句子含义,首先点明这句话的字面含义,再根据本文的主题,深入挖掘作者要表达的深层含义。)
(二)(共 16 分)
10.①因误检与名校无缘,母亲眼里蓄满了泪水。 ②考入重点高中,母亲流下希冀的泪水。 ③工作有
成绩,母亲流下自豪的泪水。 ④母亲撒手尘寰的瞬间,流下无奈、怅惘的泪水。(每点 1 分,言之成理即
可,共 4 分)
11.“精心”指特别用心、细心,在文中指用心准备,写出母亲对这次“家宴”的重视。“精美”指精
致美好,在文中指家宴很讲究、很丰盛。(2 分)用“精心”和“精美”突出“我”考上中学是全家无比荣
耀之事,体现出母亲的良苦用心及高兴的心情。(2 分)(言之成理即可,共 4 分)
12.示例:我的孩子这么优秀,孩子怎么会遇到这样的事情呢?太让人心痛了!希望他能坚强勇敢,重
新振翅高飞。作为孩子的坚强后盾,我一定要帮孩子赢得一次复读的机会……(“我“看到母亲的泪水。揣
摩这个情景,可以感觉出母亲百感交集,既有对儿子遭遇不公的心痛,又有对儿子的担心,还有对儿子的
鼓励,以及想找到解决问题办法的情感。据此描写人物心理,语句感情应强烈,表达可用短句和感叹句。
言之成理即可,共 4 分)
13.①坚强。在大灾大难面前,在父亲患病时,从未流泪。②关心孩子的教育。在“我”考入不同的学
校时,母亲都高兴不已。③教子有方。母亲经常教育我,唯有读书才会改变命运,教育我正直善良,吃亏
是福,多为国家办事。 (任意写出两点,每点 2 分,言之成理即可,共 4 分)
1
三、古诗文阅读(共 13 分)
【甲诗参考译文】新年都已来到,但还看不到芬芳的鲜花,到二月,才惊喜地发现有小草冒出了新芽。
白雪也嫌春色来得太晚了,所以有意化作花儿在庭院树间穿飞。
14.①聚集 ②急 ③A(每空 1 分,共 3 分)
15.把盐撒在空中大体可以相比。(意思对即可。2 分)
16.①甲诗三、四两句中,韩愈将自己的情感赋予白雪,借春雪纷纷扬扬,特意穿树飞花,装点出一派
春色的景象,抒发了诗人盼望春天到来的急切心情。②乙文从“寒雪”“内集”“讲论文义”中可以看出
谢安一家其乐融融的情景。从“欣然”“大笑乐”中可以看出谢安与子侄辈亲密无间的感情和把玩诗句的
雅兴。(每项 2 分,共 4 分)
17.(2 分)示例:茫茫的大海上碧波万顷,一望无垠,只有脚下的山岛高高地耸立在海心。
18.(2 分)示例一:“日月之行,若出其中”运用想象写出了大海吞吐日月的气概,体现了诗人博大
的胸襟和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
示例二:“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运用想象写出了大海吞吐星辰的气概,体现了诗人博大的胸襟和一
统天下的雄心壮志。
四、整本书阅读(5 分)
19.示例一:《阿长与〈山海经〉》:文章既充满了温暖的回忆,也暗含了含蓄的批判。温暖在于,不
识字的保姆阿长,为“我”买来了渴慕已久的《山海经》,解决了“我”的烦恼,让“我”对她产生了新
的敬意,这体现了底层劳动者的朴实与爱心。同时,文中也写了她“切切察察”、满肚子繁琐规矩(如元
旦的古怪仪式),这含蓄地批判了旧式教育带给普通民众的愚昧和迷信。
《五猖会》:文章在记叙童年渴望观看庙会的童真乐趣时,穿插了深刻的批判。批判在于,“我”兴
高采烈准备出发时,父亲却强迫“我”背诵《鉴略》,待“我”背完,看戏的兴致已索然无味。这件事犀
利地批判了封建专制教育对儿童天性的无情压制。
《藤野先生》:文章充满了温暖的回忆与感激。作者深情回忆了藤野先生为他添改讲义、纠正解剖图、
关心他解剖实习等往事,赞扬了他没有民族偏见的伟大品格和严谨的治学态度,这份师恩让鲁迅感到温暖
并终生怀念。
(评分标准:共 5 分。选择两篇进行分析,每篇的分析 2 分(其中,准确概括出“温暖/童真”或“批
判”的特点 1 分,结合具体内容分析 1 分),整体语言表达流畅、条理清晰 1 分。所选两篇必须能分别支
撑“温馨回忆”和“理性批判”这两个核心特点。若两篇都只分析了同一特点,则最高得 3 分。结合的具
体内容符合原著,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五、作文(50 分)
20.题目解析:这个题目紧扣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热爱写作 学会观察”的核心要求。横线上可以填
写一个人、一处景、一个物件,甚至是一种抽象的概念(如“勇敢”“坚持”)。
写作指导:选材要选择生活中被“重新认识”的事物——也许是每天路过的树木在某天黄昏让你震撼,
也许是平时严肃的父亲在某个瞬间流露的温柔,也许是用了多年的旧书包让你突然读懂时光。
写景物:捕捉光线、色彩、质感的细微变化 写人物:聚焦神态、动作、语言的动人细节 写事物:发现容易被忽略的特征和背后的故事 运用对比:将前后认知的变化形成鲜明对照 调动感官:视觉、听觉、嗅觉等多角度描写 定格瞬间:把“那一刻”像慢镜头般细致展开
22025年秋期七年级语文第一次限时督学
(满分120分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共25分)
1.根据拼音写出正确的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6分)
在文人的笔下,大自然美丽而又多情。春天,鸟儿将kēchá0(国)安在繁花嫩叶中,呼
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呢,与牧童Iiá0Iiàg(②)的短笛声应和(国)着:夏天,
雨莅临(④)人间,热烈而粗犷(⑤
),屋檐下挂起道道透明的水帘:秋秀,.萧瑟的
秋风摇动树叶,清冷的秋雨造访大地,带给游子别样的乡愁;冬天,济南的天是温情的、慈善的,水藻献
出了终年zhù×ù(⑥)的绿色,天空也呈上澄清、空灵的连水晶。这一切,无不让人留恋沉醉。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2分)
A春风抚摸着我,好似在我耳边絮絮叨叨地说着话。
B.他说话这样的不客气,真有点咄咄逼人。
C.一阵风吹来,暴雨倾盆而下,浙浙沥沥的雨让人觉得舒畅极了。
D.墙边一排一排的板凳上,坐着花枝招展的女人,笑语盈盈而不休。
3.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朱自清,字佩弦,著名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代表作有《荷塘月色》《茶馆》《绿》等。
B.老舍,作家、人民艺术家,原名舒庆春,代表作有《四世同堂》《龙须沟》《背影》等。
C.《天净沙秋思》是一首小令,“天净沙”是词牌名,“秋思”是题目。
D.曹操,字翼德,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的诗歌以慷慨悲壮见称。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8分)
(1)“
”,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朱自清《春》)
(2)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用“
小”直抒胸臆,道出游
子思乡之悲,王湾在《次北固山下》用“
”委婉地表达了这种感情:
(3)《天净沙秋思》中“
”三句运用白描手
法勾勒出一幅苍茫悲凉的秋景图。
5.根据上下文,填写在横线上的语句,排列顺序最拾当的一组是()(2分)
山是静的,海是动的。山是呆板的,海是活泼的。
从天边微波疯潮地直卷到岸边,触着
崖石,便欣然地溅跃了起来,开了灿然万朵的银花!
①如同病牛一般。
②而海呢,你看她没有一刻静止」
③昼长人静的时候,天气又热。
④凝望着青山,一片黑郁郁的连绵不动。
..②①④③
B④②③①
C.③④①②
D.①②③④
6.(综合性学习)某中学将开展“弘扬中华文化,走近传统书信”的语文活动,邀请你参加并完成以下
任务。(⑤分)
(1)任务一:请阅读该校学生使用书信情况的调查表,简述你的探究结果。(写两涤)2分)
莱中学荣生使用书信情况调查表
项目
从未写过信
学应用文时写
寄贺卡时写
年级
七年级
94.4%
1,1%
4.5%
八年级
90.6%
5:2%
42%
九年级
88.8%
7.3%
3.9%
探究结果:①

(②)任务位:根据以上调查情况,该校发出欣赏名人书信,用书信交流学习心得或生活感悟的倡议。可
是你班的张小华同学对此不感兴趣,仍热衷于聊QQ、玩微信、打电话,你怎么劝说他呢?(3分)
二、阅读理解(共27分)
(一)阅读下面文章,回答7-9题(共11分)
记忆,是绿色的
李志刚
①每次面对故乡都会有一种淡淡的疏离感。
②在我的记忆里她原本不是眼前的样子。怎么说呢,那时她被成片的绿包围着,是那种无边无际的绿,
密不透风的绿。绿色浸染了我的整个少年时代,让人谕悦的颜色渐渐沉淀进记忆,最终固化成了故乡的底
色一单调,却又生气勃勃的绿色。很多时候,这片远去的绿色会在人生的某一个瞬间隐现,迅疾而来,
又倏然而去,光溜溜的,像一尾在浩瀚岁月中游弋的鱼。抓不住,摸不着,却又近在眼前,真实不虚,感
觉奇妙极了,像是时光在偷偷地转换。
③有时候,这种感觉是田地里的青草气息,一清冽,绵长,使人欲醉,还有草虫的唧农声,犹如幻境。
有时候又会是雨打梧桐的声音,滴浦答答,悠悠不绝。年少时?常常躲在村东窑场的梧榈树下,耳际雨声
滂沱,仿佛远古洪荒。收拢梧桐宽大的叶子,围成一个小小的巢,把自己想象成一只孤独的雏乌,栖惶不
堪,却又说不出的安适。有时候;这种感觉又会是清晨呛人的煤烟味道,母亲在坑下生火,忙碌。那时她
的背尚未弯曲,隔着缭绕的烟雾会看到她慈爱的笑。再有时,它会是滂沱大雨,整个村子都会笼罩在而烟
中,雨向东流,留着白色的水泡,摸表着风吹落的枝叶,有点咆哮的意思,像一条大河。再有时,它会是
雨后的蛙鸣火雨一立,大大小小的坑糖都在“吵坑”,在欢呼。矮柳葡匐在水塘中,树上有郊,一声声
和鸣,与蛙声一较高下,搅起满世界的喧嚣。
第2页共6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