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5 一着惊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 1.了解这则通讯所报道事件的来龙去脉与重要意义,领悟作者在作品中体现的情感。 2.思考作者是如何获取、组织各种新闻事实的,理解新闻采访的作用和价值。 3.掌握通讯的基础知识,了解其写法特点。一、字音字形xián shú(娴熟) páo xiào(咆哮)juān kè(镌刻)yì sī bù gǒu(一丝不苟)bái shǒu qǐ jiā(白手起家)dān jīng jié lǜ(殚精竭虑)二、识记词义1.一丝不苟:一点儿不马虎。形容办事认真。2.咆哮:(猛兽)怒吼。3.白手起家:比喻在原来没有基础或条件很差的情况下成就一番事业。4.殚精竭虑:用尽精力,费尽心思。三、课文梳理探究点一:本文所报道事件的重要意义本文作为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的文字记录,在历史坐标中的位置自然非同凡响,其意义是非常重要的。作品中的每个“口令”、每个时间节点、现场的氛围、事件的意义,都是作者在现场看到、听到或感悟到的,作者获得的视觉、听觉感受和感悟都是唯一的,调动了读者的阅读兴趣。这种唯一性凸显了作品的意义。此外,作者还搜集了一些航母舰载战斗机着舰的相关资料,突出这一事件的历史意义。本文第3、4段将该新闻的价值展现得淋漓尽致。这两段既揭示了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次着舰的意义,又能吊足读者的胃口。1.有人说,这是一篇振奋人心、凝聚正能量的通讯。请结合文章内容和现实,谈谈你的理解。【答案】(示例)富国强兵,一直是中国人民的梦想。这篇文章向我们介绍了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的过程,这是中国人民在富国强兵的道路上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所以振奋人心。探究点二:作者是如何获取和组织新闻事实的采访所得的事实是本文新闻事实的主体,具体包括观察所得的事实与记录所得的事实;同时,作者还搜集了一些与航母舰载战斗机着舰有关的资料,掌握了“非现场”的事实。作者对新闻事实的组织安排完整有序、重点突出、层次分明。以观察所得的事实(航母舰载战斗机着舰的全过程)构成主干框架;以记录所得的事实(主要是文中人物说的话)作为精彩的细节;以搜集来的材料(背景资料)作为现场采访所得内容的延伸拓展,突出所报道的事件的意义与价值。2.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次着舰是一个复杂、危险的系统工程,每个环节都同成败密切相关。作者叙述时是如何做到重点突出的?试简要说明。【答案】作者紧紧抓住舰载战斗机着舰的关键环节——塔台指挥和着舰动作来写,集中笔墨,将其清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而对那些不相干的“边角料”则果断舍弃。例如,描写关键的着舰环节时,“咆哮声”“一转弯,二转弯,放下起落架,放下尾钩”“轰鸣声”“两个主轮触到航母甲板上,机腹后方的尾钩牢牢地挂住了第二道阻拦索”等一系列紧凑的细节描写,把读者的注意力牢牢地吸引在着舰过程中。基础巩固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练习。读书、明志、力行,才能读出如磐的理想信念。在岁月长河里,一代代奋斗者既胸怀梦想又不驰于________,既勇于追梦又不骛于虚声。他们把时光的价值juān kè在历史的丰碑中,他们的光芒如hào hàn宇宙中的繁星闪烁,而那些________中的坚毅和坚守,那些寒冬酷暑里的守望和相助,那些勇往直前以赴之、dān jīng jié lǜ以成之、舍生忘死以从之的勇毅和________,必将鼓舞和照亮更多人的梦想。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①juān kè( )②hào hàn( )③dān jīng jié lǜ( )【答案】①镌刻 ②浩瀚 ③殚精竭虑2.下列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B )A.空想 前仆后继 固执B.空想 风雨同舟 执着C.理想 风雨同舟 执着D.理想 前仆后继 固执能力达标【课内阅读】阅读全文,完成练习。1.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本文既有新闻事实,又有历史资料,既有精彩故事,又有昂扬精神,是通讯精品。B.本文多次描写周围人的神态和心情,侧面表现舰载战斗机着舰风险大、意义重大。C.本文记叙时,紧紧围绕着检查设备、塔台广播、着舰指挥员引导、战斗机降落这一套程序来展开,条理清晰,毫无杂乱之感。D.本文第1、2段交代了时间、地点、事件,通过详细的描写,渲染出一种庄严、紧张的气氛。【解析】D项,本文第1、2段通过简略的描写,渲染出一种庄严、紧张的气氛,而不是详细的描写。2.请简要分析第3、4段在文中的作用。【答案】①揭示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着舰的意义——它承载着国人的强军梦想,交代了舰载战斗机着舰是世界公认的最具风险的难题;②渲染出紧张的氛围,引起读者的关注和继续阅读的兴趣,为下文写舰载战斗机成功着舰后人们的喜悦做铺垫。3.文章写着舰过程中,用具体时间显示进程,这样写有必要吗?【答案】有必要。以时间为序更能体现事件的紧迫性,给读者以真实感,也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类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练习。辽宁舰上最后的八天七夜——追记航空工业英模罗阳辛阳 何勇 白天亮①这是罗阳最后的八天七夜。②11月25日,沈阳。天色阴沉,寒风凛冽。③在外奔波17天,罗阳回家了。傍晚时分,汽车缓缓开进了中航工业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家属区。④车窗外,有他熟悉的、温暖的家。可他,永远回不去了。⑤辽宁舰上的八天七夜,是他和同事们,和他心爱的战机共同度过的最后一段时光。让我们走进罗阳最后的八天七夜,细说这位“航空英雄”和他的战友们执着的航空信念……11月18日 晴 初登辽宁舰⑥带着旅途奔波的疲惫,11月18日早晨7时,罗阳乘坐直升机登上辽宁舰,开始执行歼 15起降飞行训练任务。⑦罗阳匆匆把行李放下,没有做任何整理。巨大的压力像一双无形的大手扼住了他。⑧他很着急。上舰后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急着询问此次海试飞机每天怎么训练,今后8天里做了怎样的日程安排。⑨褚晓文比罗阳早登上辽宁舰几日,情况要比罗阳熟悉一些。他曾嘱咐罗阳,上了辽宁舰,最好先认认门,这里太大了。⑩13时30分,上午海试飞行结束。罗阳并没有按照褚晓文交代的来熟悉辽宁舰上的生活,而是到各个仓位,到飞机塔台,到方舱……他想要尽快地熟悉这里的工作环境。“我来得晚,第一次上船,我对船不了解。”罗阳这样对褚晓文说。褚晓文回忆说:“他很心急,希望能一下子进入到工作状态。”11月19日至21日 晴 基建日 浩瀚的大海,一望无边。 此后的几天,舰载机——歼 15海试飞行后要接受例行检查,同时飞行人员也要进行基础的流程演练,辽宁舰也要进行适时的“体检”。 辽宁舰少了些发动机巨大的轰鸣声,安静了许多。 罗阳依旧停不下来。他想知道每一个细节。他向海军询问下一步海试飞行的工作要求;向部队询问今后对飞机制造的要求;向总设计师孙聪询问飞机试飞时还需要做哪些改进;向司令员和参谋长询问舰载机能否满足中国海军的需求。他在为下次随船海试做准备工作。 每天晚上6时,航空例会和晚餐后,罗阳和褚晓文都要在甲板上走走。褚晓文说,罗阳能走上10到12圈。“他在思考,思考着歼 15以及沈飞和中国航空的未来”。11月23日、24日 晴 海试日 轰鸣。震得人心中翻腾。 歼 15起落时巨大的轰鸣声牵动着辽宁舰上的每一个人。 罗阳看待歼 15,如同看待自己的孩子一般。每次起降,罗阳总是在距离它最近的位置。 罗阳是接替谢根华上舰的。谢根华告诉罗阳,飞机起降时产生的巨大轰鸣,可以通过张大嘴巴大声呼喊来抵消对人体的影响。 然而,每次起飞降落,罗阳都要拿出笔记本,在上面写下些什么,似乎忘记了谢根华和他说的这些要点。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孟军说,他是在记录飞机起降时的位置。 压力。压得人喘不过气。 舰载机——歼 15,中国国防的期盼,全世界在瞩目。歼 15海试,不能失误,更不能失败。 从飞机立项到设计、制造、飞行,罗阳都参与其中。看着自己亲自研发制造的飞机就要首飞,他心中充满了热爱、期待,但又充满了无限担心,压力之大、责任之重,难以想象。 “只有亲身经历过的人,才能体验罗阳在航母上的巨大压力,”孟军说,“作为歼 15的生产者,在一旁观看、记录着舰情况可以说是提心吊胆。而歼 15起飞时巨大的轰鸣声,更是震得人的心脏难以承受,但罗阳却坚持记录了任何一批次飞机的触舰、复飞等动作,他的观看点离飞机最近距离不超过20米。” 兴奋。激动得忘了病痛。 11月24日,辽宁舰首批舰载机全部完成航母起降飞行训练。 “我的任务完成了,我很欣慰”,由于保密要求,这是罗阳上舰后打给妻子的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电话。11月25日 阴霾 返航日 成功,离舰,鲜花。 人们在拥抱,在欢呼,在庆祝。 罗阳显得有些疲惫,他没有和身边的人拥抱,没有像他们那样激动。他只有淡淡的微笑,略带疲惫的微笑。 欢迎的人群中,谢根华在,褚晓文也在。可是他们在甲板上没有看到老罗,再往甲板下面看,看到了孟军、孙聪。褚晓文说,罗阳是最后才下来的。 褚晓文对迟迟下来的罗阳说:“辛苦了。” 舰载机——歼 15成功起飞,而罗阳却倒下了,不再起来。 送别罗阳的人说,他的遗容很安详。(选自《人民日报》,2012年12月12日,有删改)4.这篇新闻报道采用了日记的形式,你认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试简要说明。【答案】①采用日记的形式,便于展开叙述,使文章条理清晰;②突出时间的紧迫性,表现人物工作的紧张和面临的压力之大;③回忆这一段时间中人物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便于更全面地表现人物,表达对他的追忆与缅怀。5.文章 段引用了孟军的话,有什么作用?【答案】引文表明了罗阳在这八天七夜的工作里承受着巨大的身心压力以及他在压力下的严谨、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进一步表现出罗阳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也表达了作者对罗阳的敬意。6.请根据本文内容概括“航空工业英模”罗阳的品质特点。【答案】①有强烈的爱国情怀;②有执着的信念;③有强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④无私奉献、爱岗敬业、一丝不苟、认真负责。拓展提升请你参加“大国重器,强国有我”主题活动。1.阅读下列新闻材料,请用一句话概括主要信息。央广网北京12月17日消息 我国第一艘国产航空母舰山东舰于17日下午在海南三亚某军港交付海军,习近平出席交接入列仪式。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广大官兵备受鼓舞,纷纷表示,要坚定不移加快海军现代化进程,善于创新,勇于超越,努力把人民海军全面建成世界一流海军,肩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使命。在山东舰入列仪式结束后,习近平主席登上山东舰,同官兵亲切交流。在东部战区海军某支队,官兵围绕我国首艘国产航母入列展开讨论,投身海军建设发展的信心更足。在驻守刘公岛的陆军某海防旅,官兵们回望北洋海军成立、甲午海战惨败等历史瞬间,为国产航母入列感到欣喜的同时,更加坚定了建设强大稳固海防的理想信念。南部战区海军航空兵某师副大队长朱才远表示,正是由于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在战火中诞生的人民海军才能一路劈波斩浪,纵横万里海疆。【答案】我国第一艘国产航空母舰山东舰入列仪式在海南举行。2.“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时过境迁,梦想已成现实,令人倍感自豪。请你选择合适的词语补全下面对联。大国实力 大国精神探测海底 海底探测上联:嫦娥五号飞奔广寒,太空牵手,二十秒精准对接,彰显________________下联:奋斗者号逐梦深蓝,____________,一万米极度潜水,领先世界水平【答案】大国实力 海底探测 5 一着惊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 1.了解这则通讯所报道事件的来龙去脉与重要意义,领悟作者在作品中体现的情感。 2.思考作者是如何获取、组织各种新闻事实的,理解新闻采访的作用和价值。 3.掌握通讯的基础知识,了解其写法特点。一、字音字形xián shú(娴熟) páo xiào(咆哮)juān kè(镌刻)yì sī bù gǒu(一丝不苟)bái shǒu qǐ jiā(白手起家)dān jīng jié lǜ(殚精竭虑)二、识记词义1.一丝不苟:一点儿不马虎。形容办事认真。2.咆哮:(猛兽)怒吼。3.白手起家:比喻在原来没有基础或条件很差的情况下成就一番事业。4.殚精竭虑:用尽精力,费尽心思。三、课文梳理探究点一:本文所报道事件的重要意义本文作为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的文字记录,在历史坐标中的位置自然非同凡响,其意义是非常重要的。作品中的每个“口令”、每个时间节点、现场的氛围、事件的意义,都是作者在现场看到、听到或感悟到的,作者获得的视觉、听觉感受和感悟都是唯一的,调动了读者的阅读兴趣。这种唯一性凸显了作品的意义。此外,作者还搜集了一些航母舰载战斗机着舰的相关资料,突出这一事件的历史意义。本文第3、4段将该新闻的价值展现得淋漓尽致。这两段既揭示了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次着舰的意义,又能吊足读者的胃口。1.有人说,这是一篇振奋人心、凝聚正能量的通讯。请结合文章内容和现实,谈谈你的理解。探究点二:作者是如何获取和组织新闻事实的采访所得的事实是本文新闻事实的主体,具体包括观察所得的事实与记录所得的事实;同时,作者还搜集了一些与航母舰载战斗机着舰有关的资料,掌握了“非现场”的事实。作者对新闻事实的组织安排完整有序、重点突出、层次分明。以观察所得的事实(航母舰载战斗机着舰的全过程)构成主干框架;以记录所得的事实(主要是文中人物说的话)作为精彩的细节;以搜集来的材料(背景资料)作为现场采访所得内容的延伸拓展,突出所报道的事件的意义与价值。2.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次着舰是一个复杂、危险的系统工程,每个环节都同成败密切相关。作者叙述时是如何做到重点突出的?试简要说明。基础巩固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练习。读书、明志、力行,才能读出如磐的理想信念。在岁月长河里,一代代奋斗者既胸怀梦想又不驰于________,既勇于追梦又不骛于虚声。他们把时光的价值juān kè在历史的丰碑中,他们的光芒如hào hàn宇宙中的繁星闪烁,而那些________中的坚毅和坚守,那些寒冬酷暑里的守望和相助,那些勇往直前以赴之、dān jīng jié lǜ以成之、舍生忘死以从之的勇毅和________,必将鼓舞和照亮更多人的梦想。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①juān kè( )②hào hàn( )③dān jīng jié lǜ( )2.下列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空想 前仆后继 固执B.空想 风雨同舟 执着C.理想 风雨同舟 执着D.理想 前仆后继 固执能力达标【课内阅读】阅读全文,完成练习。1.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既有新闻事实,又有历史资料,既有精彩故事,又有昂扬精神,是通讯精品。B.本文多次描写周围人的神态和心情,侧面表现舰载战斗机着舰风险大、意义重大。C.本文记叙时,紧紧围绕着检查设备、塔台广播、着舰指挥员引导、战斗机降落这一套程序来展开,条理清晰,毫无杂乱之感。D.本文第1、2段交代了时间、地点、事件,通过详细的描写,渲染出一种庄严、紧张的气氛。2.请简要分析第3、4段在文中的作用。3.文章写着舰过程中,用具体时间显示进程,这样写有必要吗?【类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练习。辽宁舰上最后的八天七夜——追记航空工业英模罗阳辛阳 何勇 白天亮①这是罗阳最后的八天七夜。②11月25日,沈阳。天色阴沉,寒风凛冽。③在外奔波17天,罗阳回家了。傍晚时分,汽车缓缓开进了中航工业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家属区。④车窗外,有他熟悉的、温暖的家。可他,永远回不去了。⑤辽宁舰上的八天七夜,是他和同事们,和他心爱的战机共同度过的最后一段时光。让我们走进罗阳最后的八天七夜,细说这位“航空英雄”和他的战友们执着的航空信念……11月18日 晴 初登辽宁舰⑥带着旅途奔波的疲惫,11月18日早晨7时,罗阳乘坐直升机登上辽宁舰,开始执行歼 15起降飞行训练任务。⑦罗阳匆匆把行李放下,没有做任何整理。巨大的压力像一双无形的大手扼住了他。⑧他很着急。上舰后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急着询问此次海试飞机每天怎么训练,今后8天里做了怎样的日程安排。⑨褚晓文比罗阳早登上辽宁舰几日,情况要比罗阳熟悉一些。他曾嘱咐罗阳,上了辽宁舰,最好先认认门,这里太大了。⑩13时30分,上午海试飞行结束。罗阳并没有按照褚晓文交代的来熟悉辽宁舰上的生活,而是到各个仓位,到飞机塔台,到方舱……他想要尽快地熟悉这里的工作环境。“我来得晚,第一次上船,我对船不了解。”罗阳这样对褚晓文说。褚晓文回忆说:“他很心急,希望能一下子进入到工作状态。”11月19日至21日 晴 基建日 浩瀚的大海,一望无边。 此后的几天,舰载机——歼 15海试飞行后要接受例行检查,同时飞行人员也要进行基础的流程演练,辽宁舰也要进行适时的“体检”。 辽宁舰少了些发动机巨大的轰鸣声,安静了许多。 罗阳依旧停不下来。他想知道每一个细节。他向海军询问下一步海试飞行的工作要求;向部队询问今后对飞机制造的要求;向总设计师孙聪询问飞机试飞时还需要做哪些改进;向司令员和参谋长询问舰载机能否满足中国海军的需求。他在为下次随船海试做准备工作。 每天晚上6时,航空例会和晚餐后,罗阳和褚晓文都要在甲板上走走。褚晓文说,罗阳能走上10到12圈。“他在思考,思考着歼 15以及沈飞和中国航空的未来”。11月23日、24日 晴 海试日 轰鸣。震得人心中翻腾。 歼 15起落时巨大的轰鸣声牵动着辽宁舰上的每一个人。 罗阳看待歼 15,如同看待自己的孩子一般。每次起降,罗阳总是在距离它最近的位置。 罗阳是接替谢根华上舰的。谢根华告诉罗阳,飞机起降时产生的巨大轰鸣,可以通过张大嘴巴大声呼喊来抵消对人体的影响。 然而,每次起飞降落,罗阳都要拿出笔记本,在上面写下些什么,似乎忘记了谢根华和他说的这些要点。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孟军说,他是在记录飞机起降时的位置。 压力。压得人喘不过气。 舰载机——歼 15,中国国防的期盼,全世界在瞩目。歼 15海试,不能失误,更不能失败。 从飞机立项到设计、制造、飞行,罗阳都参与其中。看着自己亲自研发制造的飞机就要首飞,他心中充满了热爱、期待,但又充满了无限担心,压力之大、责任之重,难以想象。 “只有亲身经历过的人,才能体验罗阳在航母上的巨大压力,”孟军说,“作为歼 15的生产者,在一旁观看、记录着舰情况可以说是提心吊胆。而歼 15起飞时巨大的轰鸣声,更是震得人的心脏难以承受,但罗阳却坚持记录了任何一批次飞机的触舰、复飞等动作,他的观看点离飞机最近距离不超过20米。” 兴奋。激动得忘了病痛。 11月24日,辽宁舰首批舰载机全部完成航母起降飞行训练。 “我的任务完成了,我很欣慰”,由于保密要求,这是罗阳上舰后打给妻子的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电话。11月25日 阴霾 返航日 成功,离舰,鲜花。 人们在拥抱,在欢呼,在庆祝。 罗阳显得有些疲惫,他没有和身边的人拥抱,没有像他们那样激动。他只有淡淡的微笑,略带疲惫的微笑。 欢迎的人群中,谢根华在,褚晓文也在。可是他们在甲板上没有看到老罗,再往甲板下面看,看到了孟军、孙聪。褚晓文说,罗阳是最后才下来的。 褚晓文对迟迟下来的罗阳说:“辛苦了。” 舰载机——歼 15成功起飞,而罗阳却倒下了,不再起来。 送别罗阳的人说,他的遗容很安详。(选自《人民日报》,2012年12月12日,有删改)4.这篇新闻报道采用了日记的形式,你认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试简要说明。5.文章 段引用了孟军的话,有什么作用?6.请根据本文内容概括“航空工业英模”罗阳的品质特点。拓展提升请你参加“大国重器,强国有我”主题活动。1.阅读下列新闻材料,请用一句话概括主要信息。央广网北京12月17日消息 我国第一艘国产航空母舰山东舰于17日下午在海南三亚某军港交付海军,习近平出席交接入列仪式。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广大官兵备受鼓舞,纷纷表示,要坚定不移加快海军现代化进程,善于创新,勇于超越,努力把人民海军全面建成世界一流海军,肩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使命。在山东舰入列仪式结束后,习近平主席登上山东舰,同官兵亲切交流。在东部战区海军某支队,官兵围绕我国首艘国产航母入列展开讨论,投身海军建设发展的信心更足。在驻守刘公岛的陆军某海防旅,官兵们回望北洋海军成立、甲午海战惨败等历史瞬间,为国产航母入列感到欣喜的同时,更加坚定了建设强大稳固海防的理想信念。南部战区海军航空兵某师副大队长朱才远表示,正是由于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在战火中诞生的人民海军才能一路劈波斩浪,纵横万里海疆。2.“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时过境迁,梦想已成现实,令人倍感自豪。请你选择合适的词语补全下面对联。大国实力 大国精神探测海底 海底探测上联:嫦娥五号飞奔广寒,太空牵手,二十秒精准对接,彰显________________下联:奋斗者号逐梦深蓝,____________,一万米极度潜水,领先世界水平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5 一着惊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 - 学生版.docx 5 一着惊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