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1 三 峡 1.朗读课文,适应文章的情感表达,体会文章节奏鲜明、音韵和谐的特点。 2.借助联想和想象,体会课文描绘的意境,感受三峡雄伟的形势和奇丽的景色,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 3.运用精练生动的语言描绘景物特征,细致品味文中的典型字句。 4.养成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的习惯。一、字音字形xī yuè(曦月) xāng líng(襄陵)yán sù zǔ jué(沿溯阻绝)sù tuān(素湍) jué yǎn(绝)zhǔ yǐn(属引)chóng yán dié zhàng(重岩叠嶂)fēi shù(飞漱)qīng róng jùn mào(清荣峻茂)二、识记词义1.自三峡七百里中:文中是“在”的意思2.自非亭午夜分:如果不是3.不见曦月:日光,文中指太阳4.至于夏水襄陵:冲上、漫上5.沿溯阻绝:逆流而上6.不以疾也:没有这么快7.素湍绿潭:急流8.回清倒影:回旋的清波9.绝· 多生怪柏:极高的山峰10.良多趣味:甚,很11.晴初霜旦:下霜的早晨12.林寒涧肃:肃杀,凄寒13.属引凄异:连接14.哀转久绝:声音悲凉婉转探究点一:体会文章节奏鲜明、音韵和谐的特点本文多用四字句,句式整齐,具有节奏感,如“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等;文中间有五言、六言、七言句,如“虽乘奔御风”“至于夏水襄陵”“巴东三峡巫峡长”等,使得全文节奏鲜明,错落有致,韵律优美,读来朗朗上口。1.请分析“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一句的语言特点。探究点二:运用精练生动的语言描绘景物特征全文仅一百五十多字,多姿多态的三峡景观却尽收眼底。春夏秋冬四季齐全,山水草木面面俱到。语言简练,让人叹服。文虽简练但生动逼真,如“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仅八个字就写出了江水的迅疾;“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则展现出一幅美妙的山水画面,使人如临其境;“林寒涧肃”营造出秋天的肃杀氛围;“哀转久绝”写空谷传来的猿鸣,符合生活实际,又撼人心魄。2.体会“隐天蔽日”一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基础巩固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隐天蔽日(蒙蔽)B.绝多生怪柏(山峰)C.林寒涧肃(肃杀,凄寒)D.空谷传响(回声)2.用课文原句填空。(1)郦道元《三峡》中描写山势起伏、绵延不断的两句是:“ , 。”(2)《三峡》中极尽夸张,从侧面衬托出山势雄浑高耸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郦道元的《三峡》中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水流湍急,且与“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 , 。”(4)在《三峡》中,作者对春冬景象进行概括性描绘并抒发感受的句子是:“ ,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清荣峻茂,良多趣味。(2)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能力达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甲】《三峡》全文。【乙】从山门右折,得石径。数步,闻疾雷声,心悸。山僧曰:“此瀑声也。”疾趋,度石罅①,瀑见。瀑行青壁间撼山掉②谷喷雪直下怒石横激③如虹,忽卷掣折④而后注,水态愈伟,山行之极观也。游人坐欹⑤岩下望,以面受沫,乍若披丝,虚空皆纬,至飞雨泻崖,而犹不忍去。暮归,各赋诗。所目既奇,思亦变幻。(节选自袁宏道《观第五泄⑥记》,有删改)【注】①罅(xià):缝隙,裂隙。②掉:撼动。③怒石横激:突兀的岩石横拦瀑布,激起水花。④掣折:转折。⑤欹(qī):斜靠。⑥第五泄:第五级瀑布。1.下列对【乙】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的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与【甲】文中“自三峡七百里中”的“自”意思相同。B.“疾”,快,与【甲】文中“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的“疾”意思相同。C.“皆”,全、都,与《与朱元思书》中“水皆缥碧”的“皆”意思相同。D.“暮”有傍晚、夜等义项,据语境推测,“暮归”的“暮”意为傍晚。2.用“/”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瀑 行 青 壁 间 撼 山 掉 谷 喷 雪 直 下 怒 石 横 激 如 虹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2)游人坐欹岩下望,以面受沫。(2)游人们斜靠着岩头坐下抬头望,用自己的脸接住迸起的水沫。 4.【甲】【乙】两文分别写出水的不同特点,其中【甲】文突出水的 ,【乙】文突出水的 。(分别用文中的一个字作答)5.【甲】【乙】两文在描写景物时都运用了哪种写景手法?两文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拓展提升三峡是万里长江上最为奇秀的一段,是大自然造就的山水画廊。为配合《三峡》的学习,班上举行“走近三峡”主题活动,请根据你的积累,写出连续的两句描写三峡或长江的诗词名句。 1.从古人歌咏山水的优美篇章中获得美的享受,净化心灵,陶冶情操,激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 2.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整体把握文章大意,感受文言之美。自主阅读古诗文,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 3.在反复诵读、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借助联想和想象,仔细品味诗文,理解作者的寄寓其中的情怀。 11 三 峡 1.朗读课文,适应文章的情感表达,体会文章节奏鲜明、音韵和谐的特点。 2.借助联想和想象,体会课文描绘的意境,感受三峡雄伟的形势和奇丽的景色,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 3.运用精练生动的语言描绘景物特征,细致品味文中的典型字句。 4.养成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的习惯。一、字音字形xī yuè(曦月) xāng líng(襄陵)yán sù zǔ jué(沿溯阻绝)sù tuān(素湍) jué yǎn(绝)zhǔ yǐn(属引)chóng yán dié zhàng(重岩叠嶂)fēi shù(飞漱)qīng róng jùn mào(清荣峻茂)二、识记词义1.自三峡七百里中:文中是“在”的意思2.自非亭午夜分:如果不是3.不见曦月:日光,文中指太阳4.至于夏水襄陵:冲上、漫上5.沿溯阻绝:逆流而上6.不以疾也:没有这么快7.素湍绿潭:急流8.回清倒影:回旋的清波9.绝· 多生怪柏:极高的山峰10.良多趣味:甚,很11.晴初霜旦:下霜的早晨12.林寒涧肃:肃杀,凄寒13.属引凄异:连接14.哀转久绝:声音悲凉婉转探究点一:体会文章节奏鲜明、音韵和谐的特点本文多用四字句,句式整齐,具有节奏感,如“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等;文中间有五言、六言、七言句,如“虽乘奔御风”“至于夏水襄陵”“巴东三峡巫峡长”等,使得全文节奏鲜明,错落有致,韵律优美,读来朗朗上口。1.请分析“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一句的语言特点。【答案】四字一句,中间用连词“则”来承接,节奏鲜明,错落有致,音韵优美。探究点二:运用精练生动的语言描绘景物特征全文仅一百五十多字,多姿多态的三峡景观却尽收眼底。春夏秋冬四季齐全,山水草木面面俱到。语言简练,让人叹服。文虽简练但生动逼真,如“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仅八个字就写出了江水的迅疾;“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则展现出一幅美妙的山水画面,使人如临其境;“林寒涧肃”营造出秋天的肃杀氛围;“哀转久绝”写空谷传来的猿鸣,符合生活实际,又撼人心魄。2.体会“隐天蔽日”一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答案】“隐”“蔽”写出群山连绵,高峰入云,遮天蔽日的情形。基础巩固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隐天蔽日(蒙蔽)B.绝多生怪柏(山峰)C.林寒涧肃(肃杀,凄寒)D.空谷传响(回声)【解析】A项,“蔽”,遮蔽。2.用课文原句填空。(1)郦道元《三峡》中描写山势起伏、绵延不断的两句是:“ , 。”(2)《三峡》中极尽夸张,从侧面衬托出山势雄浑高耸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郦道元的《三峡》中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水流湍急,且与“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 , 。”(4)在《三峡》中,作者对春冬景象进行概括性描绘并抒发感受的句子是:“ , 。”【答案】(1)两岸连山 略无阙处 (2)自非亭午夜分 不见曦月 (3)虽乘奔御风 不以疾也 (4)清荣峻茂 良多趣味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清荣峻茂,良多趣味。(2)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答案】(1)水清树荣,山高草盛,有很多趣味。(2)常有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啼叫,声音接连不断,凄惨悲凉。能力达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甲】《三峡》全文。【乙】从山门右折,得石径。数步,闻疾雷声,心悸。山僧曰:“此瀑声也。”疾趋,度石罅①,瀑见。瀑行青壁间撼山掉②谷喷雪直下怒石横激③如虹,忽卷掣折④而后注,水态愈伟,山行之极观也。游人坐欹⑤岩下望,以面受沫,乍若披丝,虚空皆纬,至飞雨泻崖,而犹不忍去。暮归,各赋诗。所目既奇,思亦变幻。(节选自袁宏道《观第五泄⑥记》,有删改)【注】①罅(xià):缝隙,裂隙。②掉:撼动。③怒石横激:突兀的岩石横拦瀑布,激起水花。④掣折:转折。⑤欹(qī):斜靠。⑥第五泄:第五级瀑布。1.下列对【乙】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的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从”,与【甲】文中“自三峡七百里中”的“自”意思相同。B.“疾”,快,与【甲】文中“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的“疾”意思相同。C.“皆”,全、都,与《与朱元思书》中“水皆缥碧”的“皆”意思相同。D.“暮”有傍晚、夜等义项,据语境推测,“暮归”的“暮”意为傍晚。【解析】“从”是跟、随。“自”是“在”。2.用“/”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瀑 行 青 壁 间 撼 山 掉 谷 喷 雪 直 下 怒 石 横 激 如 虹【答案】瀑行青壁间/撼山掉谷/喷雪直下/怒石横激如虹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2)游人坐欹岩下望,以面受沫。【答案】(1)中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没有这么快。(2)游人们斜靠着岩头坐下抬头望,用自己的脸接住迸起的水沫。 4.【甲】【乙】两文分别写出水的不同特点,其中【甲】文突出水的 ,【乙】文突出水的 。(分别用文中的一个字作答)【答案】清 伟(或“奇”)5.【甲】【乙】两文在描写景物时都运用了哪种写景手法?两文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答案】两文都运用了移步换景的写作手法。甲文表达了作者对三峡壮丽风光的赞美,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乙文表达了作者对第五泄瀑布雄伟景观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拓展提升三峡是万里长江上最为奇秀的一段,是大自然造就的山水画廊。为配合《三峡》的学习,班上举行“走近三峡”主题活动,请根据你的积累,写出连续的两句描写三峡或长江的诗词名句。【答案】(示例)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11 三 峡 - 学生版.docx 11 三 峡.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