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4 唐诗五首 1.结合相关背景,体会诗人的情感,把握诗歌主旨。 2.了解律诗起承转合的结构特点,领略律诗的韵律美。 3.体会诗歌的意境,积累优美的诗句。 4.了解律诗在对仗、押韵方面的特点。一、字音字形dōng gāo(东皋) bó mù(薄暮)xǐ yǐ(徙倚) qū dú(驱犊)cǎi wēi(采薇) qī qī(萋萋)yīng wǔ zhōu(鹦鹉洲)zhēng péng(征蓬) hóu jì(候骑)dū hù(都护)bái shā dī(白沙堤)二、识记词义1.东皋薄暮望:傍晚2.徙倚欲何依:徘徊3.牧人驱犊返:小牛。诗中指牛群4.猎马带禽归:泛指猎获的鸟兽5.昔人已乘黄鹤去:指传说中骑鹤飞去的仙人6.白云千载空悠悠:飘飘荡荡的样子7.晴川历历汉阳树:分明的样子8.芳草萋萋鹦鹉洲:草木茂盛的样子9.日暮乡关何处是:故乡10.征蓬出汉塞:飘飞的蓬草,古诗中常用来比喻远行之人11.大漠孤烟直:指烽烟。据说古代边关烽火多燃狼粪,因其烟直上且不易为风吹散12.长河落日圆:指黄河13.萧关逢候骑:负责侦察、巡逻的骑兵14.来从楚国游:往15.江入大荒流:辽远无际的原野16.云生结海楼:海市蜃楼。诗中形容江上云霞多变形成的美丽景象17.仍怜故乡水:喜爱18.水面初平云脚低:刚刚19.几处早莺争暖树:向阳的树探究点一:体会诗人情感,把握诗歌主旨《野望》:通过对东皋秋景的描绘,展示了一幅动静结合、光色相衬的田园秋景图,在闲逸的情调中,带有几分彷徨和苦闷,抒发了诗人惆怅、孤寂的心情和避世归隐的愿望。《黄鹤楼》:描写了诗人登临黄鹤楼的所见、所闻和所忆,通过凭吊古迹,抒发了吊古伤今之感和思乡之愁。《使至塞上》:写了诗人出使边塞的艰苦行程、行程中所见的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以及到达边塞访问的情况,表达了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孤寂之感和出使边塞的悲壮情怀。《渡荆门送别》:通过对山光水色和空中奇异景象的描绘,展现了一幅由高山、大江、原野、明月、云霞构成的壮丽画卷,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与赞美,抒发了诗人对未来的憧憬、外出游历的喜悦以及对故乡的深切不舍。《钱塘湖春行》:以“行”为线索,通过对湖水、云脚、早莺、新燕、乱花、浅草等景物的描绘,展现了一幅草色明丽、春意盎然的西湖早春图,抒发了诗人尽兴游春的闲适自得之感和无比喜悦之情,表现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热爱之情。1.请从写作手法的角度分析《野望》中的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探究点二: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野望》中“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描绘出一幅带着牧歌式情调的山家田园图:放牧的人赶着牛群返回,猎人骑着马带着猎获的鸟兽归来。《黄鹤楼》中“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描绘了一幅空明、悠远的画面:晴日里的原野上汉阳一带的树木分明可见,鹦鹉洲上草木茂盛。《渡荆门送别》中“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描绘了水中映月图和天边云霞图:月亮倒映在水中,犹如从天上飞来一面明镜;天边云霞飘飞,如海市蜃楼般变幻多姿,让人陶醉!2.《钱塘湖春行》中的颔联写了怎样的画面?请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来。基础巩固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1~3题。山川之美,古来共谈。王绩《野望》“树树皆秋色,山山维luò huī”是秋意颇浓的山野之美;崔颢《黄鹤楼》中“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yīnɡ wǔ zhōu”是登楼远眺的江景之美;王维《使至塞上》中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园”是塞外大漠雄浑壮丽之美;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的“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是西湖早春的花草之美。1.给加点字注音。萋萋( ) 马蹄(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luò huī( ) yīnɡ wǔ zhōu( )3.语段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改为 改为 4.默写填空。(1)王绩《野望》中描写秋意正浓的山野景色的诗句是:“ , 。”(2)崔颢《黄鹤楼》中“ ? ”两句,直接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3)《使至塞上》中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的描写塞外奇美壮丽风光的句子是:“ , 。”(4)小刚游览大明湖,傍晚时望见云霞飘飞,入夜后欣赏明月映入湖水,他不由想起李白《渡荆门送别》中的诗句:“ , 。”(5)东风吹拂,万物复苏,白居易用“ , ”(《钱塘湖春行》)准确生动地写出花草萌发、欣欣向荣的趋势,给人早春的清新之感。能力达标【课内阅读】(一)阅读《野望》,完成练习。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首联写出了诗人归隐东皋之后彷徨的心情。B.颔联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描写的是傍晚时山野的浓浓秋意。C.颈联精细地描画出了农村生活的真实场景,表现了诗人喜悦的心情。D.尾联表明了诗人在现实当中难觅知音,孤苦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高士贤人。2.品味首联中“徙倚”一词的表达效果。(二)阅读《黄鹤楼》,完成练习。3.下列对《黄鹤楼》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和颔联全是虚写,从神话传说落笔,想象仙人乘鹤而去的情景,写出黄鹤楼的悠久历史和神异色彩。B.颈联诗人从怀古之思中回到现实中来,转写登楼所见美景:原野、树木、芳草、沙洲,境界阔大,意韵丰富。C.尾联诗人凭栏远望,日近黄昏,烟波凄迷。漂泊异乡的人见此情景,不禁惹动满怀愁绪。D.全诗视野开阔,写景自然,抒情真挚,被誉为咏黄鹤楼诗作之绝唱,历来为人传诵。4.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三)阅读《使至塞上》,完成练习。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首联叙事,交代了诗人出使塞上时轻车简从、路途遥远的情况和出使的目的。B.颔联承接首联,既言事,又写景,传达出内心感受。C.尾联化用典故,表达了诗人对将士们戍守边关、奋勇杀敌的爱国精神的敬意与赞扬。D.这首诗描绘了塞外奇丽秋景,表现了诗人的达观,也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憎恨。6.这首诗借“归雁”表达了什么情感?请简要分析。(四)阅读《渡荆门送别》,完成练习。7.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首联叙事,紧扣诗题,交代了诗人此行的目的:从蜀地乘船至楚地的荆门游历。B.颔联化静为动,气势不凡。前句摹写轻舟直下,群山后退,平野推移的状态;后句著一“入”字,既写出了江水奔腾的气势,也表现了诗人的豪情。C.颈联以动写静,用两幅美丽的画面写江上美景,依次是“天边云霞图”“水中映月图”。D.本诗借景抒情,写出诗人前往楚地途中的所见所感。8.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五)阅读《钱塘湖春行》,完成练习。9.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首联,诗人远眺湖面,只见春水初涨,云脚低垂,与湖面相接,从大处落笔,勾勒出西湖早春的轮廓。B.颈联用“没马蹄”写出了西子湖畔春草深密,绿色醉人的景象。C.尾联“行不足”,说明诗人余兴未尽,陶醉在这美好的湖光山色中。D.诗歌以诗人行踪为线索,采用移步换景的手法,生动描绘了西湖的明媚风光。10.“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中的“争”和“啄”两个动词很有表现力,请说说这两个动词好在哪里。【类文阅读】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练习。南湖早春①白居易风回云断雨初晴,返照②湖边暖复明。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③生。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鹂语未成。不道④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减心情。【注】①这首诗作于诗人被贬为江州司马期间。②返照:阳光重新照射。③水:水上浮萍。④不道:不是说。11.下列对诗歌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首联运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描绘了一幅清新明丽的画卷。B.颔联中色彩对比鲜明,红绿相映,是早春时节最富特征的景色,也是这幅画中不可缺少的点缀。C.颈联描写大雁低飞,略显慵懒、笨拙,黄鹂初展歌喉,舌涩口拙,尚不能婉转高歌之态。D.尾联直接抒情,点明诗人心情消沉郁闷的直接原因是衰老多病。12.请从情与景关系的角度,简要分析这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拓展提升在课堂上感受到浓郁的唐代文化后,同学们准备制作唐诗诗集,请你参加并完成下面的任务。1.同学们对搜集到的诗歌进行了分类,准备制作成不同的诗集。请你根据下面这类诗歌内容或情感的相近点,给这个诗集命名。 《使至塞上》(王维) 《出塞》(王昌龄) 《凉州词》(王翰)2.诗集的扉页需要写一段寄语,请回顾你记忆中的唐诗,仿照已给出的句子,完成创作。寻梦唐朝当月儿升起,我想起李白追随它的影子,思乡的情愫很长很长。当雨声入耳,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花儿开放,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唐诗五首 1.结合相关背景,体会诗人的情感,把握诗歌主旨。 2.了解律诗起承转合的结构特点,领略律诗的韵律美。 3.体会诗歌的意境,积累优美的诗句。 4.了解律诗在对仗、押韵方面的特点。一、字音字形dōng gāo(东皋) bó mù(薄暮)xǐ yǐ(徙倚) qū dú(驱犊)cǎi wēi(采薇) qī qī(萋萋)yīng wǔ zhōu(鹦鹉洲)zhēng péng(征蓬) hóu jì(候骑)dū hù(都护)bái shā dī(白沙堤)二、识记词义1.东皋薄暮望:傍晚2.徙倚欲何依:徘徊3.牧人驱犊返:小牛。诗中指牛群4.猎马带禽归:泛指猎获的鸟兽5.昔人已乘黄鹤去:指传说中骑鹤飞去的仙人6.白云千载空悠悠:飘飘荡荡的样子7.晴川历历汉阳树:分明的样子8.芳草萋萋鹦鹉洲:草木茂盛的样子9.日暮乡关何处是:故乡10.征蓬出汉塞:飘飞的蓬草,古诗中常用来比喻远行之人11.大漠孤烟直:指烽烟。据说古代边关烽火多燃狼粪,因其烟直上且不易为风吹散12.长河落日圆:指黄河13.萧关逢候骑:负责侦察、巡逻的骑兵14.来从楚国游:往15.江入大荒流:辽远无际的原野16.云生结海楼:海市蜃楼。诗中形容江上云霞多变形成的美丽景象17.仍怜故乡水:喜爱18.水面初平云脚低:刚刚19.几处早莺争暖树:向阳的树探究点一:体会诗人情感,把握诗歌主旨《野望》:通过对东皋秋景的描绘,展示了一幅动静结合、光色相衬的田园秋景图,在闲逸的情调中,带有几分彷徨和苦闷,抒发了诗人惆怅、孤寂的心情和避世归隐的愿望。《黄鹤楼》:描写了诗人登临黄鹤楼的所见、所闻和所忆,通过凭吊古迹,抒发了吊古伤今之感和思乡之愁。《使至塞上》:写了诗人出使边塞的艰苦行程、行程中所见的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以及到达边塞访问的情况,表达了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孤寂之感和出使边塞的悲壮情怀。《渡荆门送别》:通过对山光水色和空中奇异景象的描绘,展现了一幅由高山、大江、原野、明月、云霞构成的壮丽画卷,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与赞美,抒发了诗人对未来的憧憬、外出游历的喜悦以及对故乡的深切不舍。《钱塘湖春行》:以“行”为线索,通过对湖水、云脚、早莺、新燕、乱花、浅草等景物的描绘,展现了一幅草色明丽、春意盎然的西湖早春图,抒发了诗人尽兴游春的闲适自得之感和无比喜悦之情,表现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热爱之情。1.请从写作手法的角度分析《野望》中的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用典,诗人借伯夷、叔齐不愿为周臣,不食周粟,隐居首阳山采薇而食的典故,表达了自己孤苦无依的彷徨和苦闷之情。探究点二: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野望》中“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描绘出一幅带着牧歌式情调的山家田园图:放牧的人赶着牛群返回,猎人骑着马带着猎获的鸟兽归来。《黄鹤楼》中“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描绘了一幅空明、悠远的画面:晴日里的原野上汉阳一带的树木分明可见,鹦鹉洲上草木茂盛。《渡荆门送别》中“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描绘了水中映月图和天边云霞图:月亮倒映在水中,犹如从天上飞来一面明镜;天边云霞飘飞,如海市蜃楼般变幻多姿,让人陶醉!2.《钱塘湖春行》中的颔联写了怎样的画面?请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来。【答案】有几处早来的黄莺,争先恐后地飞上向阳的枝头欢快地唱歌啼鸣;不知是哪家新来的燕子,正在飞上飞下,忙着衔泥筑巢。基础巩固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1~3题。山川之美,古来共谈。王绩《野望》“树树皆秋色,山山维luò huī”是秋意颇浓的山野之美;崔颢《黄鹤楼》中“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yīnɡ wǔ zhōu”是登楼远眺的江景之美;王维《使至塞上》中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园”是塞外大漠雄浑壮丽之美;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的“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是西湖早春的花草之美。1.给加点字注音。萋萋( ) 马蹄( )【答案】qī tí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luò huī( ) yīnɡ wǔ zhōu( )【答案】落晖 鹦鹉洲3.语段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改为 改为 【答案】维 唯 园 圆4.默写填空。(1)王绩《野望》中描写秋意正浓的山野景色的诗句是:“ , 。”(2)崔颢《黄鹤楼》中“ ? ”两句,直接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3)《使至塞上》中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的描写塞外奇美壮丽风光的句子是:“ , 。”(4)小刚游览大明湖,傍晚时望见云霞飘飞,入夜后欣赏明月映入湖水,他不由想起李白《渡荆门送别》中的诗句:“ , 。”(5)东风吹拂,万物复苏,白居易用“ , ”(《钱塘湖春行》)准确生动地写出花草萌发、欣欣向荣的趋势,给人早春的清新之感。【答案】(1)树树皆秋色 山山唯落晖 (2)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3)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4)月下飞天镜 云生结海楼 (5)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能力达标【课内阅读】(一)阅读《野望》,完成练习。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C )A.首联写出了诗人归隐东皋之后彷徨的心情。B.颔联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描写的是傍晚时山野的浓浓秋意。C.颈联精细地描画出了农村生活的真实场景,表现了诗人喜悦的心情。D.尾联表明了诗人在现实当中难觅知音,孤苦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高士贤人。【解析】颈联写傍晚时分人的活动,从反面衬托出诗人郁闷、孤单的心境,而不是“喜悦的心情”。2.品味首联中“徙倚”一词的表达效果。【答案】“徙倚”即徘徊,点明了诗人徘徊无依的孤独心境,写出了诗人内心的苦闷和矛盾。(二)阅读《黄鹤楼》,完成练习。3.下列对《黄鹤楼》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首联和颔联全是虚写,从神话传说落笔,想象仙人乘鹤而去的情景,写出黄鹤楼的悠久历史和神异色彩。B.颈联诗人从怀古之思中回到现实中来,转写登楼所见美景:原野、树木、芳草、沙洲,境界阔大,意韵丰富。C.尾联诗人凭栏远望,日近黄昏,烟波凄迷。漂泊异乡的人见此情景,不禁惹动满怀愁绪。D.全诗视野开阔,写景自然,抒情真挚,被誉为咏黄鹤楼诗作之绝唱,历来为人传诵。【解析】首联从神话传说落笔,起笔高远,转而回到现实情境;颔联先写黄鹤杳然不见,在远望天际,寻觅黄鹤踪影之时,顺势转换为对天际白云的描绘,转换自然,毫无痕迹。颔联虚中有实,抚今追昔,写出诗人对世事变化的怅惘之情。故A项说法有误。4.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答案】抒发了诗人吊古伤今的惆怅之情和思乡之情。前四句写昔人乘鹤而去,只余空楼,千百年来只有悠悠的白云空自浮动,诗人吊古伤今,生发惆怅之情;最后两句描写日暮时分,诗人遥望家乡却只见江雾迷蒙,生发思乡之情。(三)阅读《使至塞上》,完成练习。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D )A.首联叙事,交代了诗人出使塞上时轻车简从、路途遥远的情况和出使的目的。B.颔联承接首联,既言事,又写景,传达出内心感受。C.尾联化用典故,表达了诗人对将士们戍守边关、奋勇杀敌的爱国精神的敬意与赞扬。D.这首诗描绘了塞外奇丽秋景,表现了诗人的达观,也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憎恨。【解析】这首诗描绘了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既反映了边塞生活,又表达了诗人由于被排挤而产生的孤独、寂寞、悲伤之情以及在大漠的雄浑景色中情感得到熏陶、净化、升华后产生的慷慨悲壮之情,显露出一种豁达。并没有表达对战争的憎恨。6.这首诗借“归雁”表达了什么情感?请简要分析。【答案】“归雁”是诗人自比,说自己像北飞的大雁一样进入荒漠,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抑郁之情。(四)阅读《渡荆门送别》,完成练习。7.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C )A.首联叙事,紧扣诗题,交代了诗人此行的目的:从蜀地乘船至楚地的荆门游历。B.颔联化静为动,气势不凡。前句摹写轻舟直下,群山后退,平野推移的状态;后句著一“入”字,既写出了江水奔腾的气势,也表现了诗人的豪情。C.颈联以动写静,用两幅美丽的画面写江上美景,依次是“天边云霞图”“水中映月图”。D.本诗借景抒情,写出诗人前往楚地途中的所见所感。【解析】颈联描绘的画面依次是“水中映月图”“天边云霞图”。8.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答案】尾联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不直接说诗人思念家乡,而说故乡之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诗人远行,越发显出思乡情深。(五)阅读《钱塘湖春行》,完成练习。9.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B )A.首联,诗人远眺湖面,只见春水初涨,云脚低垂,与湖面相接,从大处落笔,勾勒出西湖早春的轮廓。B.颈联用“没马蹄”写出了西子湖畔春草深密,绿色醉人的景象。C.尾联“行不足”,说明诗人余兴未尽,陶醉在这美好的湖光山色中。D.诗歌以诗人行踪为线索,采用移步换景的手法,生动描绘了西湖的明媚风光。【解析】“春草深密”说法有误。“没马蹄”写出了初春时节西子湖畔春草还是“浅草”,才刚刚没过马蹄的景象。故选B。10.“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中的“争”和“啄”两个动词很有表现力,请说说这两个动词好在哪里。【答案】“争”和“啄”两个动词,描绘出早莺争相飞向暖树、新燕啄泥筑巢的动态场景,生动地展示了初春的蓬勃生机。【类文阅读】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练习。南湖早春①白居易风回云断雨初晴,返照②湖边暖复明。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③生。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鹂语未成。不道④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减心情。【注】①这首诗作于诗人被贬为江州司马期间。②返照:阳光重新照射。③水:水上浮萍。④不道:不是说。11.下列对诗歌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 )A.首联运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描绘了一幅清新明丽的画卷。B.颔联中色彩对比鲜明,红绿相映,是早春时节最富特征的景色,也是这幅画中不可缺少的点缀。C.颈联描写大雁低飞,略显慵懒、笨拙,黄鹂初展歌喉,舌涩口拙,尚不能婉转高歌之态。D.尾联直接抒情,点明诗人心情消沉郁闷的直接原因是衰老多病。【解析】首联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风回云断”为动,“返照湖边”为静。12.请从情与景关系的角度,简要分析这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答案】前六句描写南湖早春明媚动人的景物,最后两句显示出诗人遭到贬谪后消沉郁闷的心情。拓展提升在课堂上感受到浓郁的唐代文化后,同学们准备制作唐诗诗集,请你参加并完成下面的任务。1.同学们对搜集到的诗歌进行了分类,准备制作成不同的诗集。请你根据下面这类诗歌内容或情感的相近点,给这个诗集命名。 《使至塞上》(王维) 《出塞》(王昌龄) 《凉州词》(王翰)【答案】(示例)《边塞集》2.诗集的扉页需要写一段寄语,请回顾你记忆中的唐诗,仿照已给出的句子,完成创作。寻梦唐朝当月儿升起,我想起李白追随它的影子,思乡的情愫很长很长。当雨声入耳,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花儿开放,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示例)①我看见王维在山间溪流旁,悠然自得地弹奏着古筝。②我看见孟浩然细数落花的影子,惋惜之情溢于言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14 唐诗五首 - 学生版.docx 14 唐诗五首.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