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背 影 导学案(学生版+答案版 )2025-2026学年语文统编版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5 背 影 导学案(学生版+答案版 )2025-2026学年语文统编版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15 背 影
 1.通过对“背影”的分析感知父亲形象,体会父子之间的深厚情感。
 2.把握文中“我”对父亲的情感态度的变化,深入理解课文。
 3.思考课文为何以“背影”为中心,掌握文章的叙事方式。
 4.品味语言,把握素朴典雅、简明细致的语言特色。
一、字音字形
yū huí(迂回)    shì gān(拭干)
chān fú(搀扶) jiāo xiè(交卸)
láng jí(狼藉) sù sù(簌簌)
fù xián(赋闲) yóu guàng(游逛)
chóu chú(踌躇) mǎ guà(马褂)
tuí táng(颓唐) suǒ xiè(琐屑)
chù mù shāng huái(触目伤怀)
二、识记词义
1.差使:旧时指官场中临时委任的职务,后来也泛指职务或官职。
2.典质:把财物等典当、抵押出去。
3.赋闲:文中指失业在家。晋代潘岳辞官家居,作《闲居赋》,后因称罢官闲居、失业无事为赋闲。
4.蹒跚: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5.触目伤怀:看到眼前的景物而感到悲伤。
三、课文梳理
探究点一:感知父亲形象,体会父子之间的深厚情感
从“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可以看出曾有一番作为的父亲此时却晚景颓唐,穿戴寒酸。尽管家中十分困难,却仍给“我”做了一件价格不菲的紫毛大衣,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无限疼爱和呵护。
全文父亲仅开口五次,内容平常,简洁明了。“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不要紧,他们去不好”“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走了,到那边来信”“进去吧,里边没人”,这些话表现了父亲特有的、不外现于言辞的细心、体贴和对儿子深深的爱。
因此,本文中的父亲是一个细心、体贴、不善言辞、疼爱儿子的慈父形象。
1.品味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颇踌躇了一会。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什么要紧的了。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
【答案】两个“终于”、两个“踌躇”生动地反映出父亲当时为了谋事需要多方奔走与想要亲自送“我”的矛盾,表现出父亲对“我”深沉的爱。
探究点二:把握“我”的情感态度的变化
本文中“我”对父亲的感情有着曲折的变化。首先是看到家里“祸不单行”而感到悲伤,对父亲的颓唐带有怜悯之情。接着对父亲送站不乐意:“我”对父亲的关心和心情不理解,车站送行时,父亲忙着和别人讲价钱,“我”觉得他说话不大漂亮;他再三嘱托“我”小心,并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却暗笑他的“迂”。直到父亲为给“我”买橘子爬上爬下月台时,“我”的眼泪流出来,对父亲充满了感激,而且“赶紧去搀他”,“我”的情感真正爆发,这种情感,既包含因父爱而感动,也包含自己对父亲的体谅。与父亲分别两年后,想起父亲坎坷的一生,想起父亲对“我”的好,百感交集,这时“我”对父亲的理解又加深了一层。
2.请从描写的角度品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
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
【答案】运用心理描写,通过“我”的心理活动,表现了“我”当时对父亲爱的不理解,为下文写“我”被父亲的背影感动蓄势。
基础巩固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练习。
生命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我们很渺小,但我们自己必须知道“我很重要”。在纷扰的大千世界中,在suǒ xiè的日常生活中,在灯红酒绿的滚滚红尘里,个体的存在都是    的。对父母,我们是他们晚年pán shān走路时的拐杖。对朋友,我们是他们迷茫tuí táng时的灯塔。任何时候都不要看轻自己,要敢于说“我很重要”。让我们昂起头,对着我们这颗无数的美丽星球上的生灵,响亮地宣布——我很重要!人们常常从成就事业的角度,    我们是否重要。但我要说,只要我们在时刻努力着,为光明在奋斗着,我们就是无比重要地生活着。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①suǒ xiè(    )
②pán shān(    )
③tuí táng(    )
【答案】①琐屑 ②蹒跚 ③颓唐
2.下列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D )
A.即使 独一无二 断定
B.即使 无与伦比 妄断
C.尽管 无与伦比 妄断
D.尽管 独一无二 断定
3.选段画横线的句子有一处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
【答案】删掉“无数的”。
能力达标
【课内阅读】
阅读全文,完成练习。
1.文中几次写到“背影”?其作用分别是什么?
【答案】文中四次写到“背影”。第一次在开头,“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为全文奠定了深沉的感情基调,并引出下文的记叙。第二次是在车站送别,父亲穿过铁道买橘子时,“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表现了父亲的爱子深情。第三次是在分别时,“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我的眼泪又来了”,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依恋之情。第四次是在结尾,“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思念之情,呼应开头。
2.在送行过程中,父亲为儿子做了哪些事?其中哪一件事最感人?
【答案】照看行李,和脚夫讲价钱,送儿子上车,给儿子拣定座位,叮嘱儿子,嘱托茶房照应儿子,为儿子买橘子。其中,为儿子买橘子一事最感人。
3.文中第2、3段写父子一同回家奔丧,交代了家中惨淡的境况。这些内容似乎与“背影”没有什么关系,是否可以删去呢?
【答案】不可以删去。祖母去世、父亲失业、家境衰微,这些背景为父亲“背影”的出现营造了惨淡、悲凉的气氛。惨淡的境况与父亲对儿子的满腔温情形成鲜明对比,更显出父亲的崇高。父亲在这样艰难的逆境中为儿子所做的一切,要比在顺境中做更加可贵。为下文描写父亲的“背影”做铺垫。
【类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练习。
父 亲
汤素兰
①在我童年的记忆里,父亲是每到年关乘着风雪而来的“陌生人”。
②父亲长年在外省做手艺。因为交通不便利,也为了省钱,他一般都是每年正月初二出门,大年二十八回家。
③父亲不仅让我们衣食无忧,也让我的母亲比村里其他女人更早戴上手表,踩上缝纫机,让我们在没有电视机的年代听上了收音机。
④那台收音机的神奇作用,在许多年后显现了出来。我在收音机里听到一个关于一只蠢猪的故事——《会说话的猪》。那时的我,猪只会让我想到猪肉,我没想到猪还会说话,有计谋,对我们人类有那么多意见!这个故事令我震惊,让我从此换了一种目光看家里的一切牲畜。也许,我的童话想象就是那时萌生的。
⑤因为和父亲见面少,父亲又寡言,还因为在传统保守的乡下,女儿常被忽视,所以,在我的童年和青少年时代,我和父亲基本上没有什么交流。
⑥高中时,我是宁乡七中的学生,而高考考场设在六中。高考前一天下午,学校用一辆辆大卡车把我们送往考点。正是七月酷暑,大卡车没有车篷,乡村公路上尘土飞扬。到达考点后,一身尘土的我们立即扑向水龙头,洗脸,洗手,洗去身上的尘垢。
⑦将自己洗得清清爽爽回到学生宿舍休息时,我才发现,手表不见了!
⑧为了让我考试时能掌握好时间,母亲将她心爱的上海手表摘下来戴在我的手腕上。我在洗脸洗手的时候把手表摘下来放在盥洗台上,离开的时候给忘了。
⑨我飞奔回盥洗台,手表当然不在了,谁都说没有见到。
⑩手表丢了!
那个时候,手表是家里的“三大件”之一。不知道父亲攒了多久才攒够买这块手表的钱,母亲自然对手表格外珍惜。我记起了儿时因为丢失五毛钱而被母亲狠揍的经历。那几天,我白天考试,夜里哭泣,吃不下任何东西。最后一门考试时,我浑身发抖。因为考完这门我就得回家了,我害怕回家。
我最后一个走出教室,在教室外面的走廊上看见了父亲。
个子矮小的父亲穿着一件白色衬衣、一条深色裤子,手里拎着几个雪梨,站在那里等我。
原来,老师担心我出事,把我丢了手表的事情通过电话辗转告诉了我父亲。
父亲从外地赶了回来。
看见父亲,我的眼泪再次溢满眼眶。
父亲递给我一个梨。
我接过梨,用小得不能再小的声音说:“我把手表丢了。”
“丢了不要紧,再买就是,你吃梨。”父亲说。
我咬了一口梨,将清甜的梨汁和眼泪一并吞下。
学校的大卡车已经开走了。我跟着父亲去镇上搭汽车回家。我们沿着河堤走,迎面的是正在西落的太阳,我们的家就在太阳将要落下的大山深处。父亲走在前面,我走在后面,旁边是从我家村子里流过来的楚江水。
路上,父亲再没有说一句话,甚至没有问我考得怎样。把挣钱和时间看得无比重要的父亲,得知我丢了手表,特意从外地赶来接我回家。我牢牢地记着这件事。这是一个确证——在父亲的心中,我也是重要的。
我考上了大学,父亲很高兴。他背着一口亲手打制的樟木箱,和母亲一起送我到长沙上学。
直到六十多岁,父亲才结束了在外奔波的生活,安居老家。
我毕业后在出版社当编辑,因为写作,有了一点小名气。有一次,母校请我去做讲座,我提前一天开车回家看望父母,第二天上午去学校,讲座结束便回了长沙。
后来听母亲说,那天父亲蹬着自行车骑行了三十多里,到学校去听我的讲座。可是父亲到学校的时候,讲座已经结束了,他只看到了欢迎我的横幅。
“他怎么不跟我说?我要是知道他感兴趣,我开车一并带上他就是了。”我抱怨。
“他去的时候也没跟我说,是回来后才说的。”母亲说。
父亲从未跟我说过这件事,我也未跟父亲提起。但从此以后,我只要出了新书,便会带一本回去给父亲。我编辑了新书,也会带给父亲,让他了解我的工作。
父亲接过书,脸上总是笑眯眯的。
(选自《光明日报》2023年12月15日,有删改)
4.作者对父亲的情感经历了一个变化过程,请梳理相关内容,完成表格。
时间 对父亲的情感
童年和青少年时代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感觉在父亲的心中,“我”也是重要的
做讲座和送书给父亲时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父亲在“我”心目中是“陌生人”,“我”和父亲基本上没有什么交流 ②参加高考时 ③感受到父亲的高兴和自豪
5.请结合语境,回答括号内的问题。
(1)我们沿着河堤走,迎面的是正在西落的太阳,我们的家就在太阳将要落下的大山深处。(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句子)
(2)后来听母亲说,那天父亲蹬着自行车骑行了三十多里,到学校去听我的讲座。(赏析加点部分的表达效果)
【答案】(1)运用了景物描写,太阳和大山烘托了“家”的美好,景物带着温情,烘托出父爱的温暖。
(2)加点部分运用动作描写,写出父亲为了去听“我”的讲座,不辞辛劳,骑了三十多里的自行车,表现了父亲对“我”学有所成的自豪以及对“我”的关爱。
6.请结合全文概括父亲的形象。
【答案】①任劳任怨:为了家庭,不辞劳苦长年在外省做手艺。②宽厚慈爱:女儿高考时因丢了手表而担心、难过,他特地从外地赶回来宽慰并接女儿回家。③大爱深沉:为女儿考上大学而自豪,默默地去听女儿的讲座,因收到女儿的赠书而感到高兴。
拓展提升
2025年6月15日是父亲节,班级拟开展“读《背影》·悟亲情”的专题学习活动,请你参加。
1.为鼓励同学们积极参与这次活动,请你拟写一条宣传标语。
【答案】(示例)读懂父亲,体会父爱
2.活动中,表演小组要根据《背影》内容演出一幕话剧《望父买橘》,请你在演员、服装安排上提出合理建议。
【答案】(示例)在演员安排上,要找一个长得偏胖的男生;在服装安排上,准备一顶黑布小帽、一件黑布大马褂、一件深青布棉袍。              15 背 影
 1.通过对“背影”的分析感知父亲形象,体会父子之间的深厚情感。
 2.把握文中“我”对父亲的情感态度的变化,深入理解课文。
 3.思考课文为何以“背影”为中心,掌握文章的叙事方式。
 4.品味语言,把握素朴典雅、简明细致的语言特色。
一、字音字形
yū huí(迂回)    shì gān(拭干)
chān fú(搀扶) jiāo xiè(交卸)
láng jí(狼藉) sù sù(簌簌)
fù xián(赋闲) yóu guàng(游逛)
chóu chú(踌躇) mǎ guà(马褂)
tuí táng(颓唐) suǒ xiè(琐屑)
chù mù shāng huái(触目伤怀)
二、识记词义
1.差使:旧时指官场中临时委任的职务,后来也泛指职务或官职。
2.典质:把财物等典当、抵押出去。
3.赋闲:文中指失业在家。晋代潘岳辞官家居,作《闲居赋》,后因称罢官闲居、失业无事为赋闲。
4.蹒跚: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5.触目伤怀:看到眼前的景物而感到悲伤。
三、课文梳理
探究点一:感知父亲形象,体会父子之间的深厚情感
从“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可以看出曾有一番作为的父亲此时却晚景颓唐,穿戴寒酸。尽管家中十分困难,却仍给“我”做了一件价格不菲的紫毛大衣,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无限疼爱和呵护。
全文父亲仅开口五次,内容平常,简洁明了。“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不要紧,他们去不好”“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走了,到那边来信”“进去吧,里边没人”,这些话表现了父亲特有的、不外现于言辞的细心、体贴和对儿子深深的爱。
因此,本文中的父亲是一个细心、体贴、不善言辞、疼爱儿子的慈父形象。
1.品味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颇踌躇了一会。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什么要紧的了。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
探究点二:把握“我”的情感态度的变化
本文中“我”对父亲的感情有着曲折的变化。首先是看到家里“祸不单行”而感到悲伤,对父亲的颓唐带有怜悯之情。接着对父亲送站不乐意:“我”对父亲的关心和心情不理解,车站送行时,父亲忙着和别人讲价钱,“我”觉得他说话不大漂亮;他再三嘱托“我”小心,并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却暗笑他的“迂”。直到父亲为给“我”买橘子爬上爬下月台时,“我”的眼泪流出来,对父亲充满了感激,而且“赶紧去搀他”,“我”的情感真正爆发,这种情感,既包含因父爱而感动,也包含自己对父亲的体谅。与父亲分别两年后,想起父亲坎坷的一生,想起父亲对“我”的好,百感交集,这时“我”对父亲的理解又加深了一层。
2.请从描写的角度品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
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
基础巩固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练习。
生命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我们很渺小,但我们自己必须知道“我很重要”。在纷扰的大千世界中,在suǒ xiè的日常生活中,在灯红酒绿的滚滚红尘里,个体的存在都是    的。对父母,我们是他们晚年pán shān走路时的拐杖。对朋友,我们是他们迷茫tuí táng时的灯塔。任何时候都不要看轻自己,要敢于说“我很重要”。让我们昂起头,对着我们这颗无数的美丽星球上的生灵,响亮地宣布——我很重要!人们常常从成就事业的角度,    我们是否重要。但我要说,只要我们在时刻努力着,为光明在奋斗着,我们就是无比重要地生活着。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①suǒ xiè(    )
②pán shān(    )
③tuí táng(    )
2.下列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即使 独一无二 断定
B.即使 无与伦比 妄断
C.尽管 无与伦比 妄断
D.尽管 独一无二 断定
3.选段画横线的句子有一处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
能力达标
【课内阅读】
阅读全文,完成练习。
1.文中几次写到“背影”?其作用分别是什么?
【答案】文中四次写到“背影”。第一次在开头,“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为全文奠定了深沉的感情基调,并引出下文的记叙。第二次是在车站送别,父亲穿过铁道买橘子时,“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表现了父亲的爱子深情。第三次是在分别时,“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我的眼泪又来了”,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依恋之情。第四次是在结尾,“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思念之情,呼应开头。
2.在送行过程中,父亲为儿子做了哪些事?其中哪一件事最感人?
3.文中第2、3段写父子一同回家奔丧,交代了家中惨淡的境况。这些内容似乎与“背影”没有什么关系,是否可以删去呢?
【类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练习。
父 亲
汤素兰
①在我童年的记忆里,父亲是每到年关乘着风雪而来的“陌生人”。
②父亲长年在外省做手艺。因为交通不便利,也为了省钱,他一般都是每年正月初二出门,大年二十八回家。
③父亲不仅让我们衣食无忧,也让我的母亲比村里其他女人更早戴上手表,踩上缝纫机,让我们在没有电视机的年代听上了收音机。
④那台收音机的神奇作用,在许多年后显现了出来。我在收音机里听到一个关于一只蠢猪的故事——《会说话的猪》。那时的我,猪只会让我想到猪肉,我没想到猪还会说话,有计谋,对我们人类有那么多意见!这个故事令我震惊,让我从此换了一种目光看家里的一切牲畜。也许,我的童话想象就是那时萌生的。
⑤因为和父亲见面少,父亲又寡言,还因为在传统保守的乡下,女儿常被忽视,所以,在我的童年和青少年时代,我和父亲基本上没有什么交流。
⑥高中时,我是宁乡七中的学生,而高考考场设在六中。高考前一天下午,学校用一辆辆大卡车把我们送往考点。正是七月酷暑,大卡车没有车篷,乡村公路上尘土飞扬。到达考点后,一身尘土的我们立即扑向水龙头,洗脸,洗手,洗去身上的尘垢。
⑦将自己洗得清清爽爽回到学生宿舍休息时,我才发现,手表不见了!
⑧为了让我考试时能掌握好时间,母亲将她心爱的上海手表摘下来戴在我的手腕上。我在洗脸洗手的时候把手表摘下来放在盥洗台上,离开的时候给忘了。
⑨我飞奔回盥洗台,手表当然不在了,谁都说没有见到。
⑩手表丢了!
那个时候,手表是家里的“三大件”之一。不知道父亲攒了多久才攒够买这块手表的钱,母亲自然对手表格外珍惜。我记起了儿时因为丢失五毛钱而被母亲狠揍的经历。那几天,我白天考试,夜里哭泣,吃不下任何东西。最后一门考试时,我浑身发抖。因为考完这门我就得回家了,我害怕回家。
我最后一个走出教室,在教室外面的走廊上看见了父亲。
个子矮小的父亲穿着一件白色衬衣、一条深色裤子,手里拎着几个雪梨,站在那里等我。
原来,老师担心我出事,把我丢了手表的事情通过电话辗转告诉了我父亲。
父亲从外地赶了回来。
看见父亲,我的眼泪再次溢满眼眶。
父亲递给我一个梨。
我接过梨,用小得不能再小的声音说:“我把手表丢了。”
“丢了不要紧,再买就是,你吃梨。”父亲说。
我咬了一口梨,将清甜的梨汁和眼泪一并吞下。
学校的大卡车已经开走了。我跟着父亲去镇上搭汽车回家。我们沿着河堤走,迎面的是正在西落的太阳,我们的家就在太阳将要落下的大山深处。父亲走在前面,我走在后面,旁边是从我家村子里流过来的楚江水。
路上,父亲再没有说一句话,甚至没有问我考得怎样。把挣钱和时间看得无比重要的父亲,得知我丢了手表,特意从外地赶来接我回家。我牢牢地记着这件事。这是一个确证——在父亲的心中,我也是重要的。
我考上了大学,父亲很高兴。他背着一口亲手打制的樟木箱,和母亲一起送我到长沙上学。
直到六十多岁,父亲才结束了在外奔波的生活,安居老家。
我毕业后在出版社当编辑,因为写作,有了一点小名气。有一次,母校请我去做讲座,我提前一天开车回家看望父母,第二天上午去学校,讲座结束便回了长沙。
后来听母亲说,那天父亲蹬着自行车骑行了三十多里,到学校去听我的讲座。可是父亲到学校的时候,讲座已经结束了,他只看到了欢迎我的横幅。
“他怎么不跟我说?我要是知道他感兴趣,我开车一并带上他就是了。”我抱怨。
“他去的时候也没跟我说,是回来后才说的。”母亲说。
父亲从未跟我说过这件事,我也未跟父亲提起。但从此以后,我只要出了新书,便会带一本回去给父亲。我编辑了新书,也会带给父亲,让他了解我的工作。
父亲接过书,脸上总是笑眯眯的。
(选自《光明日报》2023年12月15日,有删改)
4.作者对父亲的情感经历了一个变化过程,请梳理相关内容,完成表格。
时间 对父亲的情感
童年和青少年时代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感觉在父亲的心中,“我”也是重要的
做讲座和送书给父亲时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结合语境,回答括号内的问题。
(1)我们沿着河堤走,迎面的是正在西落的太阳,我们的家就在太阳将要落下的大山深处。(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句子)
(2)后来听母亲说,那天父亲蹬着自行车骑行了三十多里,到学校去听我的讲座。(赏析加点部分的表达效果)
6.请结合全文概括父亲的形象。
拓展提升
2025年6月15日是父亲节,班级拟开展“读《背影》·悟亲情”的专题学习活动,请你参加。
1.为鼓励同学们积极参与这次活动,请你拟写一条宣传标语。
2.活动中,表演小组要根据《背影》内容演出一幕话剧《望父买橘》,请你在演员、服装安排上提出合理建议。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