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一、积累与运用(32分)1.(3分)( ) 2.(3分)( )3.(3分) 修改意见:4.(3分) ( )5.(4分)①②6.(3分)请你为这则新闻拟写一个标题。(20字以内)7.(3分) 上联:探汪洋蛟龙入海 下联:8、(10分) ① ②③ ④⑤ ⑥⑦ ⑧⑨ ⑩二、阅读与鉴赏(58分)(一)(7分)9.(3分) ( )10.(4分)(二)(21分)11.(3分)( ) 12.(3分)( )13.(3分)( ) 14.(2分)( )( )15.(3分)(1) (2) 16.(4分)(三)、(共11分)17. (3分)( ) 18. (3分)( )19. (5分)(四)(19分)20.(3分)( )21.(4分)22.(4分)(1)(4分)(2)23.(4分)24.(60分)作文。2025-2026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一、积累与运用(32分)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第一单元的几则新闻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人民解放军战士冲破重重险阻,气势锐不可当;瑞典化学家诺贝尔设立遗嘱把奖项和奖金 bān( ) 发给为人类做出巨大贡献的人;年轻姑娘吕伟凌空一跃的瞬间,动作是如此潇洒,四面水花悄然不惊;航母舰载战斗机一着惊海天,为了这一着,使多少人殚精竭虑,青丝变白发,默默奉献;中国人民永远牢记南京大屠杀历史,国家公祭日之长鸣警钟震耳欲聋,那些装睡梦游的罪恶灵魂无处 dùn( )形!1.(3分)给文段中划横线的字注音,在拼音后的括号处填入汉字,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qiāo dān 颁 盾 B.qiǎo dǎn 颁 遁C.qiǎo dān 颁 遁 D.qiǎo dàn 班 遁2.(3分)文段中画横线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锐不可当 B.悄然不惊 C.殚精竭虑 D.震耳欲聋3.(3分)文段中画双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修改意见:下面是小华“国旗下讲话”稿中一段话,有些问题,请你帮助。“信”是立国之本,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失去国君之信,最后沦为亡国之君;是为政之要,商鞅徙木立信,取得国人的信任,为秦变法图强打下坚实的基础;是立身之本,曾子烹彘,言行一致,以身作则,教育子女以诚修身;是交友之道,尾生信守约定,不离不弃,抱柱待友;是经商之魂,陶朱公造秤,告诫商人用秤要公平心正,以诚相待,童叟无欺。4.(3分)语段横线处所填句子,小华不是很确定,请你帮他选出正确选项( )A.人无信不可,民无信不立。 B.国无信不兴,人无信不立。C.言必信,行必果。 D.满招损,谦受益。5.(4分)小夏准备去采访全国道德模范林生丽奶奶,请你依据材料为他设计两个采访问题【人物故事】从棉花厂下岗后,林生丽走上自主创业之路。1995年,41岁的她开办凯阳餐馆,其独特的“自助餐”方式和新颖的“光盘行动”理念,吸引众多居民前来体验。“让低收入者、家里困难的都可以到店里吃得起饭”,这是林生丽创业之初许下的承诺。28年来,她用一碗溢满“诚信”芳香的粉面,温暖市民的胃,更温暖市民的心。①②语文活动课上,“新闻小主播”为同学们播报了一则新闻。请你根据相关内容,完成以下综合性学习任务。北京8月15日电 (记者官悦杨子)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北京时间2025年8月15日22时47分,经过约6.5小时的出舱活动,神舟二十号乘组航天员陈冬、陈中瑞、王杰密切协同,在空间站机械臂和地面科研人员的配合支持下,圆满完成既定任务,出舱航天员陈冬、王杰已安全返回问天实验舱,第三次出舱活动取得圆满成功。出舱活动期间,航天员陈冬、王杰完成了空间站空间碎片防护装置及舱外辅助设施安装、舱外设备设施巡检等任务。航天员陈冬已完成6次出舱活动,成为目前在舱外执行任务次数最多的中国航天员。目前,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的“太空出差之旅”已经过半,承担的各项空间科学实验正在稳步推进,后续还将重点在空间生命科学、微重力基础物理、空间材料科学、航天医学、航天新技术等领域开展空间科学研究与技术试验。(华夏经纬网2025-08-18)6.(3分)请你为这则新闻拟写一个标题。(20字以内)7.(3分)请你结合这则新闻的内容,补全下面的对联。上联:探汪洋蛟龙入海 下联:8、(10分)根据古诗文积累,补全语段。“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古代诗文中有很多歌咏山川风物的优美句子值得我们品味。王绩《野望》“树树皆秋色,① ”呈现出浓浓的秋意;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几处早莺争暖树,② ”中鸟儿轻俏可爱,看着甚喜;王维《使至塞上》“③ ,长河落日圆”边塞景观雄浑苍劲,处之极壮;李白《渡荆门送别》“④ ,⑤ ”水中映月,天边云霞,美不胜收;崔颢《黄鹤楼》“⑥ ,⑦ ”树木葱翠,芳草如茵,风景如画;⑧ (填作者)在《答谢中书书》中用“⑨ ,⑩ ”描绘山之高峻、水之清澈,展现自然山水的相映之美。自然美景总能让人流连忘返,净化我们的心灵,陶冶我们的情操。二、阅读与鉴赏(58分)(一)(7分)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小题。初到黄州①苏轼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逐客②不妨员外③置,诗人例作水曹郎④。只惭无补丝毫事,尚费官家压酒囊⑤。【注释】①苏轼得脱“乌台诗案”之狱,被贬到黄州。此诗作于他初抵黄州时。②逐客:贬谪之人,作者自谓。③员外:定额以外的官员。④水曹郎:隶属水部的郎官。⑤压酒囊:作者自注:“检校官例,折支多得退酒袋。”压酒囊,指压酒滤糟的布袋。宋代官俸一部分用实物来抵数,叫折支。9.(3分)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开篇两句,用语简洁平实,诗人以自嘲的口吻回顾了自己的人生之路。B.三、四句宕开一笔,描绘初到黄州,风尘仆仆之中,见江波而思鱼美,望修竹而觉笋香,伤感之情溢于言表。C.第五句在“员外置”前加了“不妨”,第六句在“水曹郎”前加了“例作”,苏轼的这种自我调侃使其开阔的胸襟、洒脱的个性跃然纸上。D.最后两句反话正说,如棉里藏针,谈笑诙谐之际,表明诗人贬官到此将会破费朝廷许多抵作俸禄的“压酒囊”,勾勒出一种风趣而带讽刺性的喜剧气氛。10.(4分)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二)(21分)阅读下面【甲】【乙】两文段,完成各题。【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乙】江水又东,迳①西陵峡。《宣都记》曰:“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至峡口百许里,山水纡曲②,而两岸高山重障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绝壁或千许丈,其石彩色形容③,多所象类;林木高茂,略尽冬春。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泠冷不绝。”所谓三峡,此其一也。松④言:“常闻峡中水疾,书记及口传悉以临惧相戒,曾无称有山水之美也。及余来践跻此境,既至欣然,始信耳闻之不如亲见矣。”[注]①迳:取道,经过。②纡曲:迂回曲折。③形容:形态。④松:东晋名士袁山松。11.(3分)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A.沿溯阻绝(沿:逆流而上) B.虽乘奔御风(奔:飞奔的马)C.江水又东(东:向东) D.书记及口传悉以临惧相戒(悉:全都)12.(3分)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中“虽乘奔御风”的“虽”是“即使”的意思。B.【甲】文中“或王命急宣”和【乙】文中“绝壁或千许丈”的“或”用法相同。C.【甲】文选自《水经注校正》,作者郦道元,北魏地理学家。D.【甲】文中“飞漱其间”和【乙】文中“此其一也”的“其”用法不同。13.(3分)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甲】文中用“清荣峻茂”四个字写出了三峡水、木、山、草的特点。B.【甲】【乙】两文都是按照一年四季的顺序来记述三峡的特点的。C.【甲】【乙】都运用引用的手法,都从侧面表现了三峡独特的景致。D.【甲】文记述了三峡中三个峡谷的情况,【乙】文侧重于记述三峡中的一峡。14.(2分)给文中画线处断句。在答题卡上选两处。而两岸A高山B重障C非日中D夜半E不见日月15.(6分)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两个句子。(1)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泠冷不绝。(2)及余来践跻此境,既至欣然,始信耳闻之不如亲见矣。16.(4分)【甲】【乙】两文均是写三峡独特的景致,请结合内容分析【甲】【乙】两文写出了三峡的哪些共同特点?(三)、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6~18题。(共11分)【材料一】“好客山东·齐鲁1号”旅游列车:从绿皮车到文化IP的蝶变作为国内首列“文化+交通”深度融合的旅游列车,“齐鲁1号”由25G型普速列车改造而成,历时57天完成5300余项部件翻新,打造出15节“一车一城”主题车厢。列车串联山东11市22个站点(含16个县级站点),覆盖泰山、台儿庄古城等200余家景区,推出“车票+景区+酒店”联动优惠,带动文旅消费超10亿元。车厢内设置非遗工坊、鲁菜体验区和文创商店,例如枣庄辣子鸡、威海鲅鱼水饺等地方美食登上列车菜单,王羲之书法元素与剪纸艺术贯穿设计始终。 (来源:《齐鲁晚报》2025年4月8日)【材料二】齐鲁1号列车行程图环形闭环:覆盖济南、泰安、曲阜、枣庄、临沂、威海等核心城市,形成“南北联动、东西互济”的全域网络。县域密度:22个站点中16个为县级站点(占比73%),包括莒县、五莲、文登等此前旅游“洼地”。时间设计:全程两天,夕发朝至,节省住宿成本,例如威海至济南段硬座121元,硬卧中铺221元。【材料三】 科技赋能文旅:“移动的文化体验中心”列车通过“科技+文旅”双轮驱动,开发“好客山东旅游列车”微信小程序,实现“一键预订、一键查询、一键分享”功能,整合沿线100余家景区、1万余家酒店资源。车厢内配备适老化设施,如SOS呼叫按钮、健康监测设备,并引入VR全景导览系统,游客可沉浸式体验曲阜三孔祭典、泰山封禅等历史场景。此外,列车采用高铁级隔音技术与智能温控系统,硬卧车厢增设USB充电接口,软卧包间配备独立卫浴,兼顾舒适性与文化体验。(来源:《鲁网》2025年4月10日)【材料四】 观点碰撞与社会反响“齐鲁1号不仅是交通工具,更是区域协同发展的纽带。”山东大学旅游产业研究院院长王德刚指出,列车激活了县域旅游资源,如文登站周边景区游客量增长30%,莒县、五莲等站点带动乡村旅游集中片区发展。《大众日报》则关注其普惠性:济南至泰山硬座票价仅12.5元,沿线172家4A级景区推出门票折扣,340余家酒店提供住宿优惠,形成“低门槛、高体验”的文旅生态。“过境地”到“目的地”的转变,大大激活了县域旅游的内生动力,打造文旅融合的“山东样本”。但也有媒体提出建议,如《山东商报》呼吁增加滕州站停靠,优化枣庄至威海线路设计,以提升县域旅游目的地属性。“车厢里的非遗表演太惊艳了!”65岁乘客张宏娓在抖音分享乘车体验,称赞剪纸大师现场创作与戏曲表演“让文化活了起来”。但也有网友指出不足:“枣庄东站未停靠,希望后续调图能增加站点。”据统计,列车开行首周,“好客山东”相关话题在抖音播放量突破2亿次,“齐鲁1号美食”“非遗进车厢”等子话题登上热搜榜。此外,列车带动沿线餐饮、住宿行业招聘量增长15%,临沂市发放100万元文旅消费券,形成“火车一响,黄金万两”的乘数效应。(来源:《凤凰网》,抖音用户反馈)17. (3分)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与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 列车串联22个站点形成“环形旅游线路”,主要目的是方便游客重复游览热门景区。B. 车厢内设置非遗工坊和鲁菜体验区,体现了“以消费促传承”的文化传播逻辑。C. 沿线景区和酒店推出联动优惠,说明政府通过行政手段干预市场定价。D. 抖音话题播放量突破2亿次,直接证明列车的文化体验项目优于其他文旅产品。18. (3分)根据材料,下列关于齐鲁1号文旅列车的分析,不符合其创新逻辑的一项是( )A. 材料二中,齐鲁1号采用夕发朝至设计,既降低住宿成本又延长游客停留时间。B. 材料三中,利用微信小程序整合资源,实现“线下场景”与“线上服务”的有效衔接。C. 材料三中,引入VR全景导览技术,丰富游客对历史场景的沉浸式体验。D. 材料四中,通过“低票价+高体验”模式,打破“高端旅游=高消费”的传统认知。19. (5分)专家认为“齐鲁1号不仅是交通工具,更是区域协同发展的纽带。”请结合材料,阐明齐鲁1号文旅列车是如何促进区域协同发展的。(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20-23题。(19分)追光者 作者:董瑞丰 说起宇宙,他满眼挡不住的光芒。 宇宙如何从黑暗走向光明?人类能否看到来自宇宙深处的第一缕光?……解开它,无疑将增强人类观测宇宙的能力,填补人类认识宇宙的空白。这个当今观测宇宙学最热门和最具挑战性的课题,始终系在武向平的心头。 敬天爱地,不舍星夜。儿时,延安黄龙山,漫天星辉驻入心田;大学和研究生时期,学着物理和电磁场理论,却琢磨着为何类星体如此明亮;而后,他改行研究天文。你在看宇宙,宇宙也在看你。这种奇幻的交流,让武向平痴迷。 2003年,他提出建设一套探索宇宙最早发光天体的方案:用一定数量规律排列的天线阵,探测红移在10以上的中性氢辐射信号——那是人类要抓捕的来自遥远宇宙深处的神秘信号。 为了将理论化作现实,武向平走出办公室,走进新疆天山深处。高原上,四野荒芜,高寒缺氧,不见树木;凶险和孤独相随,星辰为伴。一顶孤独的帐篷,在冷冽中驻扎,直到乌拉斯台观测基地在一砖一瓦中建成。由于远离人烟、交通不便,基地建设之初,他时常不喝水,患上了痛风。 经过三年建设,南北4千米、东西3千米,由两条基线组成的大型低频射电干涉望远镜阵列(21CMA)诞生,共计10287只天线。这是世界上最早建成并专门用于搜寻宇宙第一缕曙光的项目,率先获得了低频波段的宇宙图像。 基于21CMA积累的重要经验,武向平后来成为国际大科学工程平方千米阵列射电望远镜(SKA)中国首席科学家。SKA将会是人类有史以来建造的最大射电望远镜。作为SKA的主要发起国和成员国,中国SKA清晰的科学目标和发展路线图已经确立。 “这个遥望宇宙的巨眼,将带来全新的宇宙信息。它的重大科学发现中,必有中国的贡献。”武向平坚信,人们在不久的将来可以拨开重重迷雾,追寻到宇宙的第一缕曙光。 “中国天眼”(FAST)验收后,武向平又担任FAST科学委员会主任,负责科学目标的遴选。 FAST总工程师南仁东去世前,给武向平发来的最后一条信息是:“再见时,一个快乐的老南,一个快乐的小武。” 两位天文学家,同怀浪漫情怀,神往浩渺宇宙;又以踏实笃定的心,双脚扎在大地,一心扑向科研,为大国重器的铸就拼尽心力。 对遥远世界无限接近的渴望和悸动、好奇与想象,是人类超越自身的重要力量。武向平看到,越来越多青少年热爱天文,而中国也在大力发展天文学。 十年前,他就开始为国内的大中小学生作科普,每年三四十场。中国还有大约一半的人口生活在农村,他坚持每年到贫困地区为中小学作讲座,让山区的孩子们感受科学的魅力、宇宙的奥秘。 从孩子的眼睛里,他看到了光,那是求知若渴的热情。他们身体坐得笔直,耳朵竖得高高,目光炯炯,纷纷举手提问:“星星为什么不是三角形的”“比宇宙大的是什么”“太阳为什么不会掉下来”“外层空间有没有硅基生命”……在这些脑洞大开的问题里,武向平陶醉了。 “科技实力,特别是创新能力,决定着未来中国的命运和世界的格局。”他说,把科学的种子撒遍祖国的每一个角落,待他日长成,就是国家创新、创造能力的未来。 时不我待。逢年过节,于别人是热闹的团聚,于他却是难得的静思、钻研的好时机。 即便在大年三十晚上,他依然伏案工作,为“中国天眼”勾画未来的发展蓝图,期待超越国际上的平方千米阵列射电望远镜SKA,引领国际射电天文的发展大潮。 走路如风,语速飞快,他好像一个永动机,总是蓄满能量。 很多人汲汲以求的东西,他看得很轻。相比于个人的光环,他更愿意把青年学者推到台前。每一个项目打好扎实基础步入正轨后,他就让自己渐渐隐去,再辟新的方向。 向着星辰,眼里有神,脑门生光。那光,在宇宙深处,在人心底。(有改动)20.(3分)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主要运用了语言、动作描写等描写方法,生动刻画了科学家武向平的形象。B.作者灵活运用多种句式,使文章语言富有变化,极具美感。C.文中引用南仁东的话意在说明武向平是一个快乐的年轻人,跟南仁东性格相合。D.武向平为了科学研究损害了个人健康。21.(4分)文中作者多处引用武向平的原话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22.(8分)结合语境,按照要求赏析下列句子。(1)高原上,四野荒芜,高寒缺氧,不见树木;凶险和孤独相随,星辰为伴。(请从描写的角度赏析)他们身体坐得笔直,耳朵竖得高高,目光炯炯,纷纷举手提问。(赏析加点词的表达效果)23.(4分)标题《追光者》中的“光”有什么含义?请简要概括。24.(60分)作文。请以“那一刻的绽放”为题目写一篇作文。要求: (1)文体不限,不少于700字。(2)字迹工整,书写清楚,卷面整洁。(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用2025.10月语文月考题 答题卡.docx 用2025.10月语文月考题.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