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4张PPT)《世说新语》南朝宋临川王________(403-444)组织编写的______小说集,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全书共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36篇,善于塑造人物,有文学、史学价值。刘义庆志人反复诵读,培养文言语感。借助注释疏通文意,初步感知古今汉语的差别。感受古人文化修养,欣赏古代少年的聪慧和方正。了解“谦辞”“敬辞”,积累并学会应用。学习目标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名陈寔shí,因曾任太丘县长,所以后世称“陈太丘”。把官名用作敬称称人是古代的一个习惯。“期行”:相约同行。解题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注意停顿活动一(1)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2)待君久不至,已去。(3)君与家君期日中。(1)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2)待君/久不至,已去。(3)君/与家君/期日中。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结合注释,理解文意。活动二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 去,去后乃至。相约同行到舍弃离开才陈太丘和友人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是正午时分。过了正午时分友人没有到,陈太丘舍弃(他)而离开,离开后(友人)才到。期古义:约定今义:日期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嬉戏令尊同“否”元芳当时年龄为七岁,在门外嬉戏。客人问元芳:“令尊在否?”通假字“通假”指通用、假借,即用音同或音近的字代替本字。教材注释的格式是:某,同“某”。通假字读本字“否”的音。“不”同“否”本字通假字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 委 而去。到动作偏指一方舍弃离开语气词委古义:离开今义:托付;任命(元芳)回答说:“(父亲)等您很久您没有来,已经离开了。”友人就生气地说:“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约定同行,却丢下我走了。”“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回头看拉,牵引这就是友人感到惭愧,下车去拉元方。元方走进家门没有回头看。您与我父亲相约在正午时分。正午时分没有到,这就是没有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这就是没有礼貌。“引”字形演变引申本义:拉弓牵,拉。《说文解字》:引,开弓也。“页”页,头。含“页”的字多与“头”有关。如颠(头顶)、颜(脸)、领(脖子)、颈(脖子或脖子前部)、项(脖子后部),顾(回头看)。“君”“家君”“尊君”的称谓尊君在不君与家君令尊(对别人父亲的尊称)您(礼貌称呼对方)我的父亲(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问题探究,深入理解。活动三1.《陈太丘与友期行》写了怎样的故事?对话背景:陈太丘与友期行对话内容:对话结果:友人过中不至客人无信客人无礼元方:回击父友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议一议“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这两句与主体故事没有直接关系,能删去吗?2.本篇出自《世说新语·方正》。“方正”指品行刚正,不怕因坚持做正确的事而得罪人。文中怎样体现了元方的“方正”?(1)陈太丘依约行事,过时即去。(2)七岁小儿也知道要守时守信。(3)元方坚决回击“对子骂父”的父友,辩驳有理有据,维护了父亲和自己的尊严3.你对友人的印象是什么?请结合文本具体说说。“期日中,过中不至。”“对子骂父”“尊君在不”“怒”“惭”“下车引之”用语文雅,有文化性格急躁知错就改无信无礼补情态陈太丘与友 期行,期 日中,过中 不至,太丘 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 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 )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敬(而)正色结合故事情节,分角色朗读课文,代入不同人物的语气特点。4. 友人知错了,元方却“入门不顾。” 元方这样是否失礼?失礼:元方批评父友无礼,自己更应做到有礼,对长辈要恭敬有礼,对已知错的父友不应苛责。不失礼:父友无信、无礼且态度恶劣,应坚决回击。“入门不顾”既维护了父子的尊严,也给父友一次深刻的教育。学习了这篇课文,你受到了哪些启发?要言而有信。要知礼守礼,尊重他人。要知错能改,善于反思。要学会宽容,得饶人处且饶人。要秉持“方正”,坚持原则。古人称谓有谦称、敬(尊)称之分。敬(尊)称用于称对方,谦称用于称自己。文中“尊君”敬称_____的父亲,“家君”谦称____的父亲。对方自己令 令尊、令堂、令郎、令爱(嫒)惠 惠顾、惠存、惠赠垂 垂问、垂询、垂念、垂爱赐 赐教、赐复高 高见、高论、高寿、高龄、高就、高朋、高邻贤 贤弟、贤侄奉 奉送、奉还、奉劝、奉陪其他 久仰、劳驾、赏光、赏脸、贵姓、贵庚、大作、大驾、足下、阁下敬辞类家 家父、家严、家君、家母、家慈舍shè 舍弟、舍妹小 小弟、小儿、小女、小店愚 愚兄、愚见拙zhuō 拙作、拙著、拙见敝bì 敝人、敝姓、敝校鄙bǐ 鄙人、鄙见其他 寒舍、见教、见谅谦辞类家大舍小区分下列敬词、谦词。①敝人 ②拙作 ③陛下 ④令尊 ⑤寡人 ⑥大驾 ⑦贤弟 ⑧不才 ⑨高就敬词谦词③①②⑤⑧⑦⑥④⑨1.通假字尊君在不2.古今异义与儿女讲论文义太丘舍去元方入门不顾古:离开今:前去,前往古:子侄辈今:儿子女儿通( 否 ),句末语气词,表示询问。相当于“吗”。古:回头看今:照顾文言积累3.一词多义期 与友期行 顾 入门不顾后会有期 三顾茅庐4.尊称、敬称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君:对别人的敬称,犹今之“您”。家君: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5.词类活用友人惭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意动用法,感到惭愧名词用作状语,在门外6.特殊句式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答曰:“( )待君久不至,已去。”元方家君2.判断句左将军王凝之妻也友人陈太丘友人1.省略句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去后( )乃至。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