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烟台市招远市2026届高三上学期一模语文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山东省烟台市招远市2026届高三上学期一模语文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6届山东省烟台市招远市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近年来兴起的新大众文艺不仅在国内发展迅速,新的增长点和影响力不断扩大,出海并在全球产生巨大的影响更是其重要的成果。这种出海已经成为一种常态化的,进入到海外的普通公众生活之中的形态,它既是中国文化海外传播的一个重要方面,又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全球能见度的一个重要方面。新大众文艺出海在当下产生的影响力,可以说是历史上从未见过的。
无论是网络文学当下在海外的忠实拥趸,还是《黑神话:悟空》等新游戏的流行;无论是微短剧的全球流行,或是诸如泡泡玛特这样的“潮玩”品牌成为时尚;无论是《哪吒之魔童闹海》这样的已经居于全球电影票房前列的超级电影,或是一些中国代表性网络文化平台具有的影响力……这些其实都是当下新大众文艺出海的成果。海外许多媒体讨论的“酷中国”形象的基础,正是当下中国新大众文艺全球传播积极效应的体现。
新大众文艺的创造往往是在国内经过了本土受众的考验,是在中国受到欢迎、为公众喜闻乐见的作品,也受到了国际受众的欢迎。这既潜移默化传播了中国文化,让世界更了解中国,又具有普遍意义,有效克服文化上的障碍和观念上的差异,让世界各国的公众从中体验到了文化创造所具有的真实的普遍性的吸引力。
(摘编自张颐武《新大众文艺出海,让世界看到“酷中国”》)
材料二:
当下,“新大众文艺”成为令人瞩目的重要现象。一些素人写作、网络文学、微短剧、草根音乐作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不断受到人民的欢迎,正在强有力地昭示着一个“大众共创”时代的来临。互联网、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技术的勃兴,使得文艺作品创作和传播的门槛大为降低。人民大众创作的可能性和积极性空前提高,普通人的生活情态和精神欲求得到更有力、更鲜活的表达。纸质印刷阅读、舞台展演观看的传统方式及其艺术区隔被打破,交互式、沉浸式等新的艺术参与形式使得以往被动的读者、观看者成为不同程度的创作者。这一切,都将显著地增强中国文艺的“人民性”。
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和鲜明品格。文艺的“人民性”是指文艺服务于人民大众根本利益的属性,要求文艺致力于书写人民大众的生活,反映其思想、情感、愿望。“新大众文艺”在体现人民性上具有天然优势,但在今天新变剧烈的文艺环境下,这一优势也需要辩证看待和积极引导,以期“新大众文艺”行稳致远。
新大众文艺的“人民性”表达,是其作品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人们从那些成为爆款的新大众文艺佳作中,看到的是鲜活、质朴、清新的生活情状,健康活泼、积极向上的思想呈现,带着温度、诚意和体恤的情感表达,源自本真的、冲破算法茧房的多样化审美经验。人们所厌恶的是那些以夸饰的猎奇性获取一时流量、以矫揉造作的方式博得庸众眼球、以歪门邪道满足低级趣味的所谓“通俗文艺作品”,这些作品不是人们所真正需要的“新大众文艺”,也不可能有真正的、持久的生命力,不过是消费市场链条中低级的文化替代品而已。
新大众文艺的“人民性”表达,也是促成其作品从成功走向经典的重要元素。制约“新大众文艺”作品经典性提升的关键,在于思想性问题。而思想性问题在“新大众文艺”中的主要表现,就是人民性问题。“新大众文艺”创作群体,由于其生活经验和情感立场与人民的同一性,在表现人民性上具有优势,但由于自身反思意识的缺乏、思想认知的不足,无法长期保有对生存境遇的省察,尤其是处在流量经济等新媒介商业逻辑的裹挟中,极容易丧失自身原本携带的人民性,甚至脱离和祛除掉人民大众的生活经验,而在无意识中成为反对自身的文化力量。今天,一些基层作者或草根文艺家在尝到商业分成的甜头后,往往沉醉于此,不愿意或不屑于向经典性冲锋,甚至甘愿成为市场豢养的奴仆,被算法和流量所规训的“单向度的人”,不仅于创作经典作品无望,而且艺术生命也会过早终结。经典是精益求精、千锤百炼所成,文艺创作是一项需要文艺家甘于寂寞、孜孜以求的事业。这些颠扑不破的真理对于“新大众文艺”来说,仍然适用。
在中国文学史上,不少经典作品和文艺高峰是在民间文艺的沃土中诞生和崛起的。宋之词、元之曲、明清之白话小说,都有深厚的大众文艺渊源,而从大众文艺到文学经典,文人学士的介入与再创作是不可或缺的。文人学士对大众文艺的加工,不可避免地渗透进知识阶层的关怀和趣味,却赋予了大众文艺更加具有普遍性的利益诉求和艺术魅力。因为文人学士的关怀就其主导性倾向而言是以天下为己任的,“民胞物与”“为生民立命”“再使风俗淳”“先天下之忧而忧”等,即这种倾向的表达;文人学士的趣味就其积极健康的主导性而言,与劳苦大众本无畛域,同样推崇刚健有为、自然活泼、真率至诚。中国现代文学中,“到民间去”的呼声在知识群体中持续回响。这一文化立场实践到了延安文艺座谈会之后收到实效,《白毛女》《小二黑结婚》等作品是当时的“新大众文艺”的经典,体现了高度的人民性。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新大众文艺正如源源不尽的一汪活水,携带着鲜活的人民经验和醇厚的人民性,“支撑新高峰、砥砺新经典”,激扬着新时代文坛,当仁不让地承担起新的文化使命。
(摘编自吕东亮《“新大众文艺”与文艺的人民性》)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新大众文艺在国内迅速发展并对海外产生巨大影响,这主要得益于其新增长点的产生以及不断扩大的影响力。
B.新大众文艺如果能够经得起国内本土受众的考验,那么也定会得到那些拥有不同文化观念的国际受众的欢迎。
C.新大众文艺尽管在体现人民性上具有天然优势,但还是需要及时抵制算法和流量等商业元素带来的不利影响。
D.新大众文艺的主导倾向是以天下为己任的,所以坚持人民立场与服务人民是其普遍性的利益诉求和艺术魅力。
2.下列选项内容不符合“新大众文艺”的一项是( )
A.青春版昆剧《牡丹亭》将舞台上姹紫嫣红走进校园,实现传统文化的破圈演绎。
B.方言短剧《家里家外》讲述四川家庭温情故事,成为网络平台现象级爆款作品。
C.网络小说《全职高手》圈粉海外,衍生出集漫画、电影等于一身的全球共创IP。
D.外卖小哥王计兵利用业余时间坚持诗歌创作,并出版诗集《手持人间一束光》。
3.结合材料二及本段内容,在下面文段的横线处补写出恰当的语句,每处不超过10个字。
随着互联网、人工智能以及各种新技术的兴起,创作主体的人民性得以极大强化,人民大众可以更广泛地参与到各种文艺创作与活动之中,① ,而不是单纯的欣赏者,这就是新大众文艺。文艺的发展与兴盛,同载体有关。过去几千年,文艺的传播,② 、舞台与场地。现在,文学与艺术的传播方式,有了新的载体————数字化与网络。作者可以借助AI及其他人工智能,人机互动,文字与声、光、影互相映照,互相融合,既有文本视觉,③ ,构成一个全新的文艺场。
4.两则材料论述的侧重点分别是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5.《小二黑结婚》为什么能成为当时“新大众文艺”的经典作品?请简要分析并阐述理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张员外义抚螟蛉子① 包龙图智赚合同文(节选)
【前情介绍】宋朝时,刘天瑞之子刘安住与李社长之女由两家指腹为婚。后因天灾,天瑞夫妇带幼年安住逃荒,与兄刘天祥请李社长作见证,立合同文书。文书上详细记录了家产的分配说明,兄弟俩各执一份。到山西后,刘天瑞夫妇病逝,安住被张员外(张秉彝)收养。多年后,安住回乡认亲,伯母杨氏(刘天祥的二婚妻子,带一个女儿嫁过来)觊觎家产,骗走安住的文书并打伤他。李社长撞见安住,认出女婿,带他找包拯告状。
次日清晨,李社长写了状词,同女婿到开封府来。等了一会,龙图已升堂了,①但见:冬冬衙鼓响,公吏两边排。阎王生死殿,东岳吓魂台。
李社长和刘安住当堂叫屈,包龙图接了状词。看毕,先叫李社长上去,问了情由。李社长从头说了。包龙图道:“莫非是你包揽官司,教唆他的?”李社长道:“他是小人的女婿,文书上原有小人画押,怜他幼稚含冤,故此与他申诉。怎敢欺得青天爷爷!”包龙图道:“你曾认得女婿么?”李社长道:“他自三岁离乡,今日方归,不曾认得。”包龙图道:“既不认得,又失了合同文书,你如何信得他是真?”李社长道:“这文书除了刘家兄弟和小人,并无一人看见。他如今从前至后背来,不差一字,岂不是个老大的证见?”包龙图又唤刘安住起来,问其情由。安住也一一说了。又验了他的伤。问道:“莫非你果不是刘家之子,借此来行拐骗的么?”安住道:“老爷,天下事是假难真,如何做得这没影的事体?况且小人的义父张秉彝广有田宅,也够小人一生受用了。小人原说过情愿不分伯父的家私,只要把父母的骨殖葬在祖坟,便仍到潞州义父处去居住。望爷爷青天详察。”包龙图见他两人说得有理,就批准了状词,随即拘唤刘天祥夫妇同来。
包龙图叫刘天祥上前,问道:“你是个一家之主,如何没些主意,全听妻言?你且说那小厮,果是你侄儿不是?”天祥道:“爷爷,小人自来不曾认得侄儿,全凭着合同为证。如今这小厮抵死说是有的,妻子又抵死说没有,小人又没有背后眼睛,为此委决不下。”包龙图又叫杨氏起来,再三盘问,只是推说不曾看见。包龙图就对安住道:“你伯父伯娘如此无情,我如今听凭你着实打他,且消你这口怨气。”安住恻然下泪道:“这个使不得!我父亲尚是他的兄弟,岂有侄儿打伯父之理?小人本为认亲葬父、行孝而来,又非是争财竞产,若是要小人做此逆伦之事,至死不敢。”包龙图听了这一遍说话,心下已有几分明白。②诗云:包老神明称绝伦,就中曲直岂难分?当堂不肯施刑罚,亲者原来只是亲。
当下又问了杨氏几句,假意道:“那小厮果是个拐骗的,情理难容。你夫妻们和李某且各回家去,把这厮下在牢中,改日严刑审问。”刘天祥等三人,叩头而出。安住自到狱中去了。杨氏暗暗地欢喜,李社长和安住俱各怀着鬼胎,疑心道:“包爷向称神明,如何今日到把原告监禁?”
却说包龙图密地吩咐牢子每,不许难为刘安住;又吩咐衙门中人张扬出去,只说安住破伤风发,不久待死。又着人往潞州取将张秉彝来。不则一日,张秉彝到了。包龙图问了他备细,心下大明。就叫他牢门首见了安住,用好言安慰他。次日,签了听审的牌,又密嘱咐牢子每临审时如此如此。随即将一行人拘到。包龙图叫张秉彝与杨氏对辩。杨氏只是硬争,不肯放松一句。包龙图便叫监中取出刘安住来。只见牢子回说道:“病重垂死,行动不得。”当下李社长见了张秉彝,问明缘故不差,又忿气与杨氏争辩了一会。又见牢子来报道:“刘安住病重死了。”那杨氏不知利害,听见说是“死了”,便道:“真死了,却谢天地,倒免了我家一累!”包爷吩咐道:“刘安住得何病而死?快叫仵作人相视了回话。”仵作人相了,回说:“相得死尸,约年十八岁,太阳穴为他物所伤致死,四周有青紫痕可验。”包龙图道:“如今却怎么处?倒弄做个人命事,一发重大了。兀那杨氏!那小厮是你甚么人?可与你关甚亲么?”杨氏道:“爷爷,其实不关甚亲。”包爷道:“若是关亲时节,你是大,他是小,纵然打伤身死,不过是误杀子孙,不致偿命,只罚些铜纳赎。既是不关亲,你岂不闻得‘杀人偿命,欠债还钱’?他是各白世人,你不认他罢了,拿甚么器仗打破他头,做了破伤风身死。律上说:‘殴打平人因而致死者抵命。’左右,可将枷来,枷了这婆子!下在死囚牢里,交秋处决,偿这小厮的命。”只见两边如狼似虎的公人,暴雷似答应一声,就抬过一面枷来,唬得杨氏面如土色,只得喊道:“爷爷,他是小妇人的侄儿。”包龙图道:“既是你侄儿,有何凭据?”杨氏道:“现有合同文书为证。”当下身边摸出文书,递与包公看了。③正是:本说的丁一卯二,生扭做差三错四。略用些小小机关,早赚出合同文字。
包龙图看毕,又对杨氏道:“刘安住既是你的侄儿,我如今着人抬他的尸首出来,你须领去埋葬,不可推却。”杨氏道:“小妇人情愿殡葬侄儿。”包龙图便叫监中取出刘安住来,对他说道:“刘安住,早被我赚出合同文字来也。”安住叩头谢道:“若非青天老爷,真是屈杀小人!”杨氏抬头看时,只见容颜如旧,连打破的头都好了。满面羞惭,无言抵对。包龙图遂提笔判曰:刘安住行孝,张秉彝施仁,都是罕有,俱各旌表门闾。李社长着女夫择日成婚。其刘天瑞夫妻骨殖,准葬祖茔之侧。刘天祥朦胧不明,念其年老,免罪。妻杨氏,本当重罪,罚铜准赎。杨氏赘婿,原非刘门瓜葛,即时逐出,不得侵占家私。
判毕,发放一干人犯,各自还家。
众人叩头而出。张员外写了通家名帖,拜了刘天祥、李社长,先回潞州去了。刘天祥到家,将杨氏埋怨一场,就同侄儿将兄弟骨殖埋在祖茔已毕。李社长择个吉日,赘女婿过门成婚。一月之后,夫妻两口,同到潞州,拜了张员外和郭氏。已后刘安住出仕贵显,刘天祥、张员外俱各无嗣,两姓的家私,都是刘安住一人承当。可见荣枯分定,不可强求。况且骨肉之间,如此昧己瞒心,最伤元气。所以宣这个话本,奉戒世人,切不可为着区区财产,伤了天性之恩。④有诗为证:螟蛉义父犹施德,骨肉天亲反弄奸。日后方知前数定,何如休要用机关。
(节选自明代拟话本②《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十三,有删改)
【注】①螟蛉子:指养子或过继的儿子。②拟话本:明代兴起的一种文学体裁,由文人模仿民间“话本”(说书人讲唱的底本)创作而成。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
A.从标题来看,小说既肯定了民间的义举和智慧,也赞扬了官府的公正担当,其中所含“官为民做主”的思想与《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官逼民反”的主题对比鲜明。
B.包龙图编造刘安住死亡的消息和“误杀子孙,不致偿命”的说法,让杨氏在权衡利弊之后承认了刘安住是她的侄子而非陌生人,这是其“智”的表现。
C.结尾刘安住与妻子完婚,继承两姓家产。这种大团圆式结局,契合了老百姓对中国传统正义观与伦理观的认同,符合大众的审美情趣。
D.刘安住多次表现出对亲情孝道的看重及对财产的淡泊蔑视,尽管他的形象带有一定的脸谱化色彩,但其言行与命运走向却有力地承担起劝世功能。
7.关于小说中穿插的四处诗句,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①处运用比喻,把“公堂”比作“阎王殿”“吓魂台”,夸张地渲染出公堂的威严,让读者立刻感受到公堂的严肃和震慑力。
B.②③处运用通俗直白的语言概括、点评情节:②处夸包拯断案厉害,能分清是非,不轻易用刑;③处赞包拯略施小计便拿到合同。
C.④处“有诗为证”的“证”指的是印证前文劝诫世人的道理。诗句以凝练的语言将故事的劝世主旨再次点明,令人印象深刻。
D.这四首诗在整体上类似于说书人跳出故事,对故事进行“旁白”,拉近了作者与读者的距离,形成了浓厚的互动氛围。
8.包拯审案富有智慧,请结合本文第二、三段概括说明。
9.有人认为包拯应该重罚刘天祥夫妇,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为什么?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孟尝君名文,姓田氏。孟尝君在薛,招致诸侯宾客及亡人有罪者,皆归孟尝君。孟尝君舍业厚遇之,以故倾天下之士。食客数千人,无贵贱一与文等。孟尝君待客坐语,而屏风后常有侍史,主记君所与客语,问亲戚居处。客去,孟尝君已使使存,献遗其亲戚。孟尝君曾待客夜食,有一人蔽火光。客怒,以饭不等,辍食辞去。孟尝君起,自持其饭比之。客惭,自刭。士以此多归孟尝君。孟尝君客无所择,皆善遇之。
(秦昭王)囚孟尝君,谋欲杀之。孟尝君使人抵昭王幸姬求解。幸姬曰:“妾愿得君狐白裘。”此时孟尝君有一狐白裘,直千金,天下无双,入秦献之昭王,更无他裘。孟尝君患之,遍问客,莫能对。最下坐有能为狗盗者,曰:“臣能得狐白裘。”乃夜为狗,以入秦宫藏中,取所献狐白裘至,以献秦王幸姬。幸姬为言昭王,昭王释孟尝君。孟尝君得出,即驰去,更封传,变名姓以出关。夜半至函谷关。秦昭王后悔出孟尝君,求之已去,即使人驰传逐之。孟尝君至关,关法鸡鸣而出客,孟尝君恐追至,客之居下坐者有能为鸡鸣,而鸡齐鸣,遂发传出。出如食顷,秦追果至关,已后孟尝君出,乃还。始孟尝君列此二人于宾客宾客尽羞之及孟尝君有秦难卒此二人拔之。自是之后,客皆服。
(节选自《史记·孟尝君列传》)
材料二:
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嗟乎!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节选自王安石《读孟尝君传》)
材料三:
臣光曰:君子之养士,以为民也。夫贤者,其德足以敦化正俗,其才足以顿纲振纪,其明足以烛微虑远,其强足以结仁固义。大则利天下,小则利一国。是以君子丰禄以富之,隆爵以尊之,养一人而及万人者,养贤之道也。今孟尝君之养士也,不恤智愚,不择臧否,盗其君之禄,以立私党,张虚誉,上以侮其君,下以蠹其民,是奸人之雄也,乌足尚哉!
(节选自《资治通鉴》)
材料四:
孟尝君所宾客者,至于狗盗,皆以客礼食之,其取士亦陋矣。然微此二人,几不脱于死。当是时,虽道德礼义之士,无所用之。
(节选自苏轼《孟尝君宾礼狗盗》)
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始[A]孟尝君列此[B]二人于宾客[C]宾客尽羞之[D]及孟尝君[E]有秦难[F]卒[G]此二人[H]拔之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存,问候,探望。与《短歌行》中“枉用相存”的“存”意思不同。
B.乃,于是,就。与《师说》中“今其志乃反不能及”的“乃”用法不同。
C.尚,崇尚,喜好。与《促织》中“宫中尚促织之戏”的“尚”意思相同。
D.微,没有。与《烛之武退秦师》中“微夫人之力不及此”的“微”用法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持饭比之”“客惭自刭”等细节,展现了孟尝君平等待人的品行,这是士人多归附他的原因之一。
B.孟尝君在秦国被扣押,仰赖一个善于伪装成狗的食客,盗来献给秦昭王的狐白裘,最终逃出秦国。
C.司马光认为真正的君子养士是为了百姓的利益,批判了孟尝君养士是为私利,博取自己的虚名。
D.四篇材料均围绕孟尝君“养士”的行为展开,《史记》侧重于叙事,后三篇则侧重对其行为的评价。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时孟尝君有一狐白裘,直千金,天下无双,入秦献之昭王,更无他裘。
(2)是以君子丰禄以富之,隆爵以尊之,养一人而及万人者,养贤之道也。
14.结合材料,简要概括王安石与苏轼对待孟尝君养士的评价有何不同。
三、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将进酒 〔唐代〕李贺
琉璃钟,琥珀浓,小槽酒滴真珠红。烹龙炮凤玉脂泣,罗帏绣幕围香风。吹龙笛,击鼍鼓[注];皓齿歌,细腰舞。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劝君终日酩酊醉,酒不到刘伶坟上土。
【注】鼍(tuó)鼓:用鼍皮制作的鼓。鼍:扬子鳄。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将进酒,属汉乐府旧题,这里意为“劝酒歌”。全诗诗情大起大落,极具气势。
B.这首诗的前部分用密集的华丽字眼描写精美名物,描绘了一场华贵丰盛的筵宴。
C.中间四句写宴乐的鼓点愈来愈急,仅十二字就将音乐歌舞之美妙写得尽态极妍。
D.最后两句和前面光影绚烂的欢宴场景形成鲜明对照,透露出一片苦涩幽怨的意绪。
16.请分析李白《将进酒》与本诗在思想感情方面的不同之处。
四、名篇名句默写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科技伦理”研讨会上,张教授引用苏轼《赤壁赋》中的“ , ”两句,说明人类在宇宙中的渺小,并暗含了科技发展中人类需保持谦逊的主题。
(2)连廊回旋、飞檐高翘是中国传统建筑独特的审美特征,对此,杜牧在《阿房宫赋》里有生动的描绘:“ , 。”
(3)语文老师组织同学们围绕“古诗词中的意象”进行研究性学习,某小组以“潮”作为研究对象选择了诗句:“ , 。”
五、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1945年,叶嘉莹大学毕业,踏上了她坚持一生的教师之路。她还接受了哈佛大学等众多高校的邀请,为欧美汉学研究者讲解中华古典文学。
改革开放后,思念祖国的她给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写信,请求回国教书。1979年春,南开大学迎来了这位归心似箭的学者,叶嘉莹在这里开起了她回国讲学后的第一课。教室里座无虚席,前来听课的学生挤都挤不下。
“白昼谈诗夜讲词,诸生与我共成痴。”叶嘉莹所做的这两句诗,便是( A )。叶嘉莹白天讲诗、晚上讲词,学生们听得如痴如醉,甚至不愿意下课。她以深厚的学识和独特的魅力,羸得了无数学子的敬仰与爱戴。
在现代,( B )?叶嘉莹曾说:“古典诗词凝聚中华文化的理念、志趣、气度、神韵。中国古代伟大诗人往往是用生命谱写诗篇,用生活实践诗篇,他们把自己内心的感动写了出来,千百年后的我们依然能够体会到( C ),这就是中国古典诗词的生命力。”
在叶嘉莹看来,能与古诗词交朋友,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我是一生一世都以教书为工作、为事业的人,所以我的心目之中,只是要把古人诗词里面那些美好的理性、感情,传给年轻人。”她说。
95岁时,叶嘉莹又提起另一个愿望:“在有生之年,把即将失传的吟诵留给后学者。”她坚持以传统声调读诵,为后人留下诗词原本动人的音韵。
在叶嘉莹看来,“诗词不是知识,不是学问,而是一种感发人心的力量,可以让我们的精神不死”。她鼓励年轻人多读些古典诗词,进入诗词里的感情境界之中,从而获得更多超越现实种种问题的有效力量。
如今,叶嘉莹虽然离我们而去,但她的学术成就、教育贡献及其中华文化的传承与热爱,将永远激励着后来者不断前行。
18.文中第二、三段有多处错别字,请找出两处并加以改正。
19.下列词语中,与文中加点的“后人”构词方式相同的一项是( )
A.志趣 B.大学 C.说明 D.伤心
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很有特点,请以“绘画”为主题仿写一个句子。要求:语意完整,与画波浪线的句字句式相同,内容合理,表达流畅。
21.文中画横线处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22.请为文中括号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A B C
六、作文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知不易,行更难,知行合一难上难。——罗翔
读了上面这句话,你有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C 2.A 3. 真正成为文艺的主人 依赖于纸张与印刷 也有影像视觉 4.①材料一侧重论述“新大众文艺”出海产生的积极影响,强调文化输出让世界民众打破观念的差异而深入了解中国。
②材料二侧重论述“新大众文艺”的“人民性”特征,指出“新大众文艺”走向经典化必须遵循的创作思想与原则。 5.①《小二黑结婚》讲述了根据地青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追求婚姻自主、走向新生活的故事,展现抗日根据地民众质朴鲜活的生活面貌,宣扬了积极向上的民主思想。
②《小二黑结婚》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作家采用“公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讲述故事,服务于人民大众的根本利益,彰显出“到民间去”的写作立场及人文关怀精神。
6.C 7.B 8.①不轻信、不偏信。面对李社长和刘安住的申诉,包拯没有轻信,而是有针对性地提问,问李社长如何认得女婿,问刘安住是否借认亲行拐骗,初步判断证词可信度;之后还要听刘天祥夫妇的说法,全面听取证词。
②巧试探,看本性。包拯故意让刘安住“着实打”伯父刘天祥,从当事人的本能反应中洞察真相。 9.示例一:我认为应该重罚。理由:
①从人物形象的角度看,重罚能凸显包拯“执法严明”的特质。面对刘天祥夫妇霸占财产等恶行,严厉惩处能强化包拯作为正义象征的权威性。
②从表现主题的角度看,重罚能直接呼应“善恶有报”的核心。刘天祥夫妇的行为触及伦理底线,对等的严惩能让读者直观感受到因果逻辑,强化故事对正义的坚守和对恶行的警示,让主题表达更有力。
③从戏剧冲突的角度看,重罚能增强情节张力。从反派嚣张作恶,到庭审对峙,再到最终重罚判决,人物命运的起伏更明显,能让读者产生更强烈的情感共鸣,提升故事的感染力。
示例二:我认为不应该重罚。理由:
①从人物形象的角度看,不重罚能让包拯的形象更立体。他不仅是铁面判官,也能体现“法理之外有情理”,表现出人性的复杂,避免沦为单一的“惩罚符号。”
②从表现主题的角度看,不重罚能让“善恶有报”的含义更丰富。严惩的确能维护正义,而引导犯错者悔改也是应有之义。对他们从轻处理,强调“知错能改”的可能性,传递出“教化优于惩戒”的深层价值观,让主题跳出非黑即白的简单逻辑。
③从情节的合理性角度看,不重罚更贴合“罚当其罪”的原则。杨氏虽图谋霸占财产、打骂刘安住,但并未造成致命伤害或无法弥补的损失,且后来杨氏也感到羞愧,并非彻底的恶人。
10.CDF 11.A 12.B 13.(1)当时孟尝君有一件白色狐皮裘,价值千金,天下没有第二件,到秦国后献给了昭王,再也没有别的皮裘了。
(2)因此君子增加贤人的俸禄来令他们富裕,提高贤人的爵位来让他们地位尊贵,通过养一位贤士而将恩泽推广至万民,这便是养贤之道。 14.①王安石认为孟尝君只是得到“鸡鸣狗盗”之徒,鸡鸣狗盗之徒出现在他的门庭,真正的贤士不归附他。
②苏轼承认孟尝君取士浅陋,但也肯定所取的鸡鸣狗盗之徒在危急时刻发挥的作用。
15.A 16.①李贺的《将进酒》强调的是生的无聊和死的悲哀,在生死的对比中表现出对人生苦短的哀叹。②李白的《将进酒》以劝酒为名,流露出诗人积极入世又怀才不遇的苦闷,表达了貌似消极行乐实则渴望入世的复杂情感。
17. 寄蜉蝣于天地 渺沧海之一粟 廊腰缦回 檐牙高啄 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18.开起——开启;所做——所作;羸得——赢得。 19.B 20.绘画不是技巧,不是色彩,而是一种触动心灵的语言,可以让我们的想象飞翔。 21.叶嘉莹虽然离我们而去,但她的学术成就、教育贡献及其对中华文化的热爱与传承,将永远激励着后来者不断前行。 22. 她从事诗教事业的生动写照 我们为什么还要读古诗词 跟那些诗人同样的感动
23.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