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59张PPT)鲁迅为了忘却的记念导入新课导入我们印象中的鲁迅先生是 “横眉冷对千夫指”,目光凌厉,高冷逼人;其实鲁迅先生是 “俯首甘为孺子牛”,和蔼温暖,心有阳光。我们印象中鲁迅先生的文字像一把匕首毫不留情地插入敌人的心脏,其实鲁迅先生的文字像阳光如雨露似春风鼓舞了每一位向上向善的中国人。一篇《为了忘却的纪念》让我们感受到了鲁迅先生真挚的情怀。品味文中一些富含深意的语句,体会作者的悲愤之情;理清思路,把握作者感情发展的脉络。文章关键语句的深刻含义和写作本文的意义。体会其深沉真挚的情感,培养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学习目标重点难点素养课前预习走近作者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曾用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曾字豫山,后改豫才,曾留学日本仙台医科专门学校(肄业)。“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民主战士,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和新文化运动的奠基人。课前预习走近作者小说集:《呐喊》(《狂人日记》、《阿Q正传》、《孔乙己》)《彷徨》(《祝福》)《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藤野先生》、《从百草原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南腔北调集》、《而已集》、《二心集》、《且介亭杂文》《华盖集》等。他的作品是一部记录着对黑暗的愤懑和对光明渴慕的民族启示录。——巴金课前预习写作背景1931年1月11日,白莽、柔石等左联的五位青年作家被捕。同年2月7日被秘密枪杀于上海龙华,大批左联作家被通缉,鲁迅也时刻面临被捕的危险境地,但他丝毫不畏反动派的屠刀和淫威。在闻知柔石、白莽等左联的五位青年遇难的消息后,鲁迅发表《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和前驱的血》《黑暗中国的文艺界的现状》等强烈抗议和揭露反动派的罪行。在烈士遇难两周年的日子,1933年2月7—8日,鲁迅带着无限的悲愤写下此文。记念谁?课前预习写作背景为何记念?左联:1930年3月2日,“左联”在上海成立,它是一个由文学研究会、创造社、鲁迅发起的进步青年所组成的文学组织,鲁迅当选为常委。“左联”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并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工作方针,主张“对旧社会和旧势力的斗争必须坚持、持久,而且要注重实力”。白莽、柔石、冯铿、李伟森、胡也频均参加了这一进步组织。背景:课文所写事件,发生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国民党反动派为了配合反革命的军事“围剿”,他们一方面利用反动文人对抗革命文艺运动,一方面采取查禁书刊,封书店,逮捕、暗杀左翼作家等法西斯文化专制主义手段“围剿”左翼文学。课前预习知人论世“中国左翼联盟”在上海成立,鲁迅在“左联”成立大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并当选为常委。白莽、柔石、冯铿、李伟森、胡也频五烈士均是“左联”的重要成员。课前预习文体知识杂文,散文的一种。它是直接而迅速地反映社会事变或社会倾向的一种文艺性论文。“杂而有文”,以短小、活泼、锋利为特点。内容广泛,形式多样。有关社会生活、文化动态以及政治事变的杂感、杂谈、杂论、随笔,都可归入这一类。在剧烈的社会斗争中,杂文是战斗的利器,比如鲁迅先生的杂文就如同“匕首”“投枪”直刺一切黑暗的心脏。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提出“杂文”这个概念,并把它当作一种独立的文体的人,是南朝(梁)文艺理论家刘勰。他在《文心雕龙》中专门写了题名“杂文”的一章,总结前人的杂文创作情况,并总括其名为“杂文”。听录音读,小声跟读。要求:1、边听边画出课文中的生字词。同时认准字音。2、小声跟读,品味情感。讲授新课读显身手整体感知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感情读一读:读准字音竦身 罗曼谛克 拓荒 尽量偈子 涅槃 解往 提纲挈领大王 刊载 惴惴 什物着落 吮吸 信札 赎罪sǒngdìtuòjǐnliàng, jìnliàng。jìniè pánjièqièdàizǎizhuìshízhuóshǔnzháshú读一读:理解词义缘木求鱼:指用错误的办法来追求目的,就像爬到树上去找鱼一样。比喻方向、方法不对,一定达不到目的。耸人听闻:指使人听了非常震惊,多指夸大或捏造事实。长歌当哭:指以放声歌咏代替哭泣,多指用诗文抒发胸中的悲愤。(不能用于形容唱歌。)不刊之论:指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形容言论确当,无懈可击。不忍卒读:指不忍心读完,多形容文章悲惨动人。(不能理解为“文章写得不好,读不下去” )解甲归田:脱下军装,回家种地。指战士退伍还乡。殒身不恤:牺牲生命也不顾惜。隐约其辞:形容说话躲躲闪闪,使人不易完全明白。殚精竭虑:形容用尽精力、费尽心思。“殚精竭虑”是褒义词“惠存是敬辞,表示请对方保存。斧正是敬辞,请别人修改文章。钧鉴是书信中敬请收信人阅知的敬辞。听读课文,读准字音,把握节奏。速读课文,顺手标好段序、划出字词。整体感知文题解读为了忘却的记念“忘却”,将悲哀摆脱、搁置。记住愤怒,不忘先烈,更好地战斗。与其说“记念”是“为了忘却”,倒不如说是“为了战斗”,而唯有战斗,才是对烈士最有价值的纪念。《为了忘却的记念》这个标题,反映了作者深切的感情,坚强的斗志和必胜的信念。二者联结起来,有三层含义:●烈士往事历历在目,鲜血如在眼前,两年来,“悲愤总时时来袭击我的心,至今没有停止”,“为了忘却”正说明难以忘却。●对烈士最好的记念是化悲痛为力量,轻装上阵,奋然前行。●记住烈士生前事迹,让他们永远活在人民心里,让后人永远记念他们。文本解读初读文章,扫清字词障碍,理清思路,理解内容。1.给每一部分拟定一个小标题(四字)。2.作者写到五个人的哪些事迹?听读课文,圈划出表示事件发展与表示作者强烈情感的关键语句,共分几个部分?分别用一句简洁的话(20字以内)概括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并分别拟定一个小标题。文本解读给每一部分拟定一个小标题(四字)。12345回忆白莽追忆柔石柔白被捕烈士遇害抒发悲愤第五部分(抒发悲愤):抒发悲愤之情,揭露社会黑暗,表达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本文共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回忆白莽):说明写作目的,回忆与白莽的三次见面。第二部分(追忆柔石):回忆与柔石的交往,顺带介绍冯铿。第三部分(柔、白被捕):简述作者与他们的关系及白莽、柔石的被捕。第四部分(烈士遇害):五烈士被捕、遇害的经过及作者的境遇与悲愤的心情。文本解读作者写到五个人的哪些事迹?白莽柔石精读课文思考.读第一部分,根据鲁迅的记述,主要写与白莽的几次交往?体现了白莽的什么性格?①白莽送书。“二十多岁的青年,面貌很端正,颜色是黑黑的。”②白莽送译稿。“谈得比第一回多一些”。前两次主要笔墨用在对两次见面之间的看稿与通信的记叙中。③白莽出狱。大热天,他“却穿着一件厚棉袍,汗流满面,彼此都不禁失笑”。白莽是一个淳朴率真、爱憎分明、富有才华的青年作家,是一个具有坚定信念、执着追求真理和自由的革命者。性格特点:勤奋好学、爱憎分明、率直坦诚、积极乐观。精神品质:执着坚定、勇敢无畏、追求真理和自由、大胆反抗。思考:为什么写白莽遇难时作者引用了彼得斐的诗?自由与爱情彼得斐生命诚宝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民族之歌(节选)彼得斐起来,匈牙利人,祖国正在召唤!是时候了,还不算太晚!愿意作自由人呢,还是作奴隶?你们自己选择吧,就是这个问题。……向匈牙利的上帝宣誓。我们宣誓,我们宣誓。我们不再继续作奴隶!思考:为什么写白莽遇难时作者引用了彼得斐的诗?鲁迅将裴多菲作为回忆白莽的一条线索,当然首先是由实际情况决定的,但是它的意义还在于鲁迅从始至终把白莽当作彼得斐式的革命英雄来加以赞颂的,他们都是为祖国的自由解放而歌唱、战斗,并献出生命的人。“硬气”而“颇有点迂”思考.作者写柔石的最突出的性格是什么?但那时我在上海,也有一个惟一的不但敢于随便谈笑,而且还敢于托他办点私事的人,那就是送书去给白莽的柔石。他的家乡,是台州的宁海,这只要一看他那台州式的硬气就知道,而且颇有点迂,有时会令我忽而想到方孝孺,觉得好像也有些这模样的。他的迂渐渐的改变起来,终于也敢和女性的同乡或朋友一同去走路了,但那距离,却至少总有三四尺的。这方法很不好,有时我在路上遇见他,只要在相距三四尺前后或左右有一个年青漂亮的女人,我便会疑心就是他的朋友。但他和我一同走路的时候,可就走得近了,简直是扶住我,因为怕我被汽车或电车撞死;我这面也为他近视而又要照顾别人担心,大家都仓皇失措的愁一路,所以倘不是万不得已,我是不大和他一同出去的,我实在看得他吃力,因而自己也吃力。看他旧作品,都很有悲观的气息,但实际上并不然,他相信人们是好的。我有时谈到人会怎样的骗人,怎样的卖友,怎样的吮血,他就前额亮晶晶的,惊疑地圆睁了近视的眼睛,抗议道,“会这样的么?——不至于此罢?……”不过朝花社不久就倒闭了,我也不想说清其中的原因,总之是柔石的理想的头,先碰了一个大钉子,力气固然白化,此外还得去借一百块钱来付纸账。后来他对于我那“人心惟危”说的怀疑减少了,有时也叹息道,“真会这样的么?……”但是,他仍然相信人们是好的。天 真 单 纯然而柔石自己没有钱,他借了二百多块钱来做印本。除买纸之外,大部分的稿子和杂务都是归他做,如跑印刷局,制图,校字之类。可是往往不如意,说起来皱着眉头……。他于是一面将自己所应得的朝花社的残书送到明日书店和光华书局去,希望还能够收回几文钱,一面就拚命的译书,准备还借款。执拗不知变通不切实际【迂】勇于承担刚毅坚强【硬气】于是将这译出,还译他(爱罗先珂君,东欧作家)的童话,……其实,我当时的意思,不过要传播被虐待者的苦痛的呼声和激发国人对于强权者的憎恶和愤怒而已。——《杂忆》但也不是自己想创作,注重的倒是在绍介,在翻译……特别是被压迫的民族中的作者的作品。……因为所求的作品是叫喊和反抗,势必至于倾向了东欧。——《我怎么做起小说来》鲁迅和柔石希望朝花社成为宣传新思想的文化阵地他终于决定地改变了,有一回,曾经明白的告诉我,此后应该转换作品的内容和形式。我说:这怕难罢,譬如使惯了刀的,这回要他耍棍,怎么能行呢?他简洁的答道:只要学起来!“此案累及太大,我一时恐难出狱,书店事望兄为我代办之。现亦好,且跟殷夫兄学德文,此事可告周先生;望周先生勿念,我等未受刑。捕房和公安局,几次问周先生地址,但我那里知道。诸望勿念。祝好!”积极进步 执着坚定 至死不渝勇敢无畏 从容不迫满怀义气 宁折不屈柔石与鲁迅鲁迅对柔石高度评价:无论从旧道德,从新道德,只要是损己利人的,他就挑选上,自己背起来。新道德:追求自由、真理的精神。旧道德:仁、义、勇、毅的品质。硬气:敢于承担,刚毅坚强。迂:不计个人得失,天真善良,执着坚定。方孝孺迂 硬气至是欲使草诏。召至,悲恸声彻殿陛。成祖降榻,劳曰:“先生毋自苦,予欲法周公辅成王耳。”孝孺曰:“成王安在?”成祖曰:“彼自焚死。”孝孺曰:“何不立成王之子?”成祖曰:“国赖长君。”孝孺曰:“何不立成王之弟?”成祖曰:“此朕家事。”顾左右授笔札,曰:“诏天下,非先生草不可。”孝孺投笔于地,且哭且骂曰:“死即死耳,诏不可草。”成祖怒,命磔[zhé]诸市。孝孺慨然就死,时年四十有六。方孝孺坚决不肯为朱棣起草即位诏书,不仅丢掉了自己的性命,还连累了宗族亲友,实在是“迂”,但他威武不屈、舍生取义的刚烈精神,几百年来一直被后人敬仰和称颂。作者把柔石比作方孝孺的用意是什么?(读相关语段,抓关键词。)方孝孺“愚忠”,连累他人。迂威武不屈硬气柔 石朱棣惨无人道国民党政府衬托影射写出了柔石和方孝孺在威武不屈、舍生取义的刚烈精神上是一致的,他们都将为后人所敬仰和赞颂;同时,用朱棣惨无人道、滥杀无辜的暴行来暗示国民党反动派杀害进步青年的罪行,这是作者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深刻揭露和控诉,表达了作者的愤懑之情。人物 事情概括 人物品格柔石合办朝花社、做印本、做杂务,拼命译书还借款。他视力不好,过马路却又担心鲁迅的安全。终于决定改变创作的路子,答应做期刊编辑。介绍冯铿女士与鲁迅认识。鲁迅托柔石带书给白莽;将合同交他带给书局。在狱中写给同乡的信中还在挂念我对失明母亲的拳拳之心耿直、忠诚、硬气、有点迂。如何理解“迂”和“硬气”?“迂”—为人随和,单纯、善良、忠厚,对社会的黑暗、人心的险恶缺乏清醒的认识。“硬气”—对革命工作执着热心,具有果敢和不畏艰险的斗争精神。柔石是忠厚、果敢,认定真理就一往无前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的好青年。夜正长,路也正长,我不如忘却,不说的好罢。但我知道,即使不是我,将来总会有记起他们,再说他们的时候的。① 此处运用了象征手法,“夜”象征国民党反动派统治下的政治局面;“路”象征与反动统治进行不屈斗争的革命之路。②文章结尾与开头互相照应。③表达了作者对革命胜利的信心。请讨论:结尾句对于全文有何作用?小结不独白莽、柔石,在冯铿、李伟森、胡也频,身上也同样体现了出为了国家,为了真理,为了自由和民主,英勇反抗、不畏牺牲、宁死不屈的精神。这是这些革命青年身上所具有的共同品质。李伟森胡也频拓展发散《为了忘却的记念》表达了鲁迅怎样的情感?又是怎样表达情感的?鲁迅对白莽、柔石这样的青年怀有怎样的情感?亲近爱护尊重敬佩体会情感读课文,找出议论、抒情句,并体会作者的情感。“并非为了别的,只因为两年以来,悲愤总时时来袭击我的心,至今没有停止,我很想借此算是竦身一摇,将悲哀摆脱,给自己轻松一下,照直说,就是我倒要将他们忘却了。”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感?“悲愤”,悲哀和愤怒。鲁迅悲哀的是自己失掉了很好的朋友,中国失掉了很好的青年;愤怒的是国民党反动派对革命青年的血腥屠杀。“忘却”,是暂时摆脱悲哀,化悲痛为力量。品读语句 体会情感“惯于长夜过春时,挈妇将雏鬓有丝。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概括每联的内容?一、二句写作者全家的艰难处境,概写了作者长期辗转的战斗生涯。三、四句写人民的深重苦难,概括了人民群众所遭受的苦难生活,又揭示了造成这种苦难的根本原因。五、六句写作者积郁在胸的万丈怒火,表达了对死难者的深切哀思。七、八句写作者的愤慨之情,揭示现实的黑暗。读课文,找出议论、抒情句,并体会作者的情感。重点语句文中“惯于长夜过春时”一诗中的许多内容在课文中多处地方有所表述,试举出有关语句加以印证理解。首联“惯于长夜过春时,挈妇将雏鬓有丝”中“挈妇将雏指文中“这一夜,我烧掉了朋友们的旧信札,就和女人抱着孩子走在一个客栈里”,写“我”保存实力的“逃走”。颔联“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中“慈母泪”指文中“不几天,即听得外面纷紛传我被捕,或是被杀了”“连母亲在北京也急得生病了”,写母子情。颈联“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中的“朋辈成新鬼”指文中“柔石和其他二十三人,已于二月七日夜或八日晨,在龙华警备司令部被枪毙了”,写烈士遭难。尾联“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中的“无写处”指文中“在中国,那时是确无写处的,禁锢得比罐头还严密写黑暗统治。读课文,找出议论、抒情句,并体会作者的情感。得知柔石等被害的消息,作者仅用“原来如此……”表达怎样的情感?“原来如此”短短四个字,表达出作者对国民党反动派卑劣凶残地杀害革命青年的无比愤慨。句中的惊叹号表现出作者强烈的愤怒与震惊,省略号则包含了难以尽述的愤恨以及对死者的无尽的痛惜与怀念。读课文,找出议论、抒情句,并体会作者的情感。重点语句鲁迅对白莽的爱护从哪些事情中可以体现?鲁迅对白莽的爱护之情④送德译的中国游记,以练习德文。①向白莽回信解释,告知译书原则。②送他两本珍藏多年的彼得斐集子。③欣幸他的得释,付给稿费买长衫。鲁迅对柔石的爱护从哪些事情中可以体现?鲁迅对柔石的爱护之情④挂念柔石在狱中情况,担心其受刑。①对柔石转换作品的担忧②担心柔石受到冯铿的影响③关心柔石入狱后的信息我记得柔石在年底曾回故乡,住了好些时,到上海后很受朋友的责备。他悲愤的对我说,他的母亲双眼已经失明了,要他多住几天,他怎么能够就走呢?我知道这失明的母亲的眷眷的心,柔石的拳拳的心。当《北斗》创刊时,我就想写一点关于柔石的文章,然而不能够,只得选了一幅珂勒惠支(KaHtheKollwitz)夫人的木刻,名曰《牺牲》,是一个母亲悲哀地献出她的儿子去的,算是只有我一个人心里知道的柔石的记念。曲笔:借木刻抒情课文的三处用典暗指国民党反动派残杀青年的暴行与高压统治《思旧赋》:司马氏杀害天下文士的残暴无情。方孝孺被处死,表现朱棣残杀方孝孺及其族人的嗜血成性。《说岳全传》:高僧坐化表现秦桧对岳飞的残害、赶尽杀绝的狠厉。典故一:方孝孺“他的家乡,是台州的宁海,这只要一看他那台州式的硬气就知道,而且颇有点迂,有时会令我忽而想到方孝孺,觉得好像也有些这模样的。”方孝孺因朱允炆、朱棣争位而丢掉性命,连累亲友宗族,实在很“迂”。但那威武不屈、舍生取义的刚烈精神,几百年来一直为后人敬仰和赞颂。鲁迅正是用这一典故来突出柔石的坚定正直、耿介不阿,也写出鲁迅对青年的敬意和爱护。同时这一典故还以朱棣惨无人道、滥杀无辜的暴行,来暗示国民党反动派杀害青年的罪行。典故二:《说岳全传》一个高僧的故事记得《说岳全传》里讲过一个高僧,当追捕的差役刚到寺门之前,他就"坐化"了,还留下什么"何立从东来,我向西方走"的偈子。这是奴隶所幻想的脱离苦海的惟一的好方法,"剑侠"盼不到,最自在的惟此而已。我不是高僧,没有涅盘的自由,却还有生之留恋,我于是就逃走。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岳飞,柔石被害的案情也是“谁也不明白”;秦桧捉拿道悦,与国民党反动派要抓鲁迅又非常相似,暗示了这个社会有如秦桧当道的时代。当然,鲁迅先生对道悦自行涅槃的做法是不赞成的,他并不像道悦和尚那样束手待毙,而是“逃走”,保存实力,继续战斗。典故三:向子期《思旧赋》“年青时读向子期《思旧赋》,很怪他为什么只有寥寥的几行,刚开头却又煞了尾。现在我懂了。”揭露蒋介石的反动统治与司马氏以杀夺手段建立的晋朝一样,在政治上都是极端黑暗腐朽的,人们稍有不慎,都可招来杀身之祸。因此,正直的人是没有言论自由的,鲁迅将自己当时的处境与心情同向子期相比,在“禁锢得比罐头还严密”的统治下,确实是“无写处”的。如何看待鲁迅先生的“避”与“逃”?前年的今日,我避在客栈里,他们却是走向刑场了;去年的今日,我在炮声中逃在英租界,他们则早已埋在不知那里的地下了;今年的今日,我才坐在旧寓里,人们都睡觉了,连我的女人和孩子。我又沉重的感到我失掉了很好的朋友,中国失掉了很好的青年,我在悲愤中沉静下去了,不料积习又从沉静中抬起头来,写下了以上那些字。不安自责反抗/保存实力/继续战斗主题鲁迅先生通过回忆与白莽、柔石等人的交往,热情讴歌了五个青年作家纯朴、善良、追求光明与进步的高尚品质,表达了自己对他们深切的缅怀和悲痛之情,也无情地批判和揭露了反动政府的穷凶极恶、黑暗腐朽,表达了对国民党反动派卑劣无耻的行径无比愤恨的感情和要化悲痛为力量、继续战斗下去的坚定信念。贯穿全文的情感主线:纪念烈士——控诉暴行——坚韧斗争——坚信胜利…你这并非吝惜生命,乃是不肯虚掷生命,因为战士的生命是宝贵的。在战士不多的地方,这生命就愈宝贵。所谓宝贵者,并非“珍藏于家”,乃是要以小本钱换得极大的利息,至少,也必须卖买相当。以血的洪流淹死一个敌人,以同胞的尸体填满一个缺陷,已经是陈腐的话了。从最新的战术的眼光看起来,这是多么大的损失。——《华盖集续编.空谈》....夜正长,路也正长,我不如忘却,不说的好罢。但我知道,即使不是我,将来总会有记起他们,再说他们的时候的。——《为了忘却的记念》炽热的激情犀利的匕首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呜呼,我说不出话,但以此记念刘和珍君!——《记念刘和珍君》“为中国而死的青年”“中国失掉了很好的青年”——他们坚定正直,追求真理;——他们勇于斗争,不怕牺牲;正是这些青年在旧中国的漫漫长夜里以己为火。燃烧成为黑暗当中的血光。成为照亮民族道路的永恒火炬!“沉默而痛苦,然而新的生命就会在这痛苦的沉默里萌芽。”——鲁迅青年人是我们由苦难走向新生不可或缺的力量。写作特点(1)记叙、议论、抒情的完美结合。本文是一篇以记叙为主的散文,带有浓厚的抒彩(对烈士的爱对敌人的恨),在夹叙夹议之中,表现鲜明的爱憎。前三部分重在记叙,第四部分记叙、抒情并重。第五部分重在议论抒情。而在每一部分中,记叙、议论、抒情又都是有机的融合在一起。(2)巧妙运用典故:方孝孺、高僧坐化、《思旧赋》。(3)前后照应,结构严谨完整,内容深刻细致,繁中有简,重点突出。 (4)语言朴实,深刻、含蓄,抒情激越,议论精当。理解重要句子的方法主要有下列几种(1)从句子中的重要词语入手。“重要句子”多为揭示文章主旨、体现行文思路、传达作者情感、蕴涵丰富意味的语句。一般情况下,这些语句都有突显其含意的一个或几个关键性词语。抓住了关键词语,就等于拿到了开启句子含意之门的钥匙。有些句子,只要把其中的重要词语的含义搞清楚了,就可以推知整句的意思。(2)从分析句子在文中的位置入手。针对在文章中起结构作用的句子,常需要查看它在文中的地位:如果是统领句,那么解释句意时要从后面的语段中梳理内容层次;如果是过渡句,就要密切关注上下文段的内容,准确理解它的内涵;如果是总结句,此时就需上溯,寻找相关信息,确定答案要点。这种方法的本质,就是分析相关的语境。不过,整体把握行文思路是解题的前提条件。(3)从分析句子的修辞手法入手。针对有特殊作用的句子,弄清作者采用的修辞方法,常常能破解作者写作一些警策句子的真正目的。必备知识谢谢观看高中语文选必中册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