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泰州市靖江市滨江学校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江苏省泰州市靖江市滨江学校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无答案)

资源简介

靖江市滨江学校 2025-2026 学年度第一学期学业质量监测
九年级语文 2025.10.10
(考试时间: 150 分钟 满分: 150 分)
请注意:所有试题的答案均填写在答题卡上,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共 2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诗是迷醉心怀的智慧,诗是内心① 之叹息,诗是文学大观园里一道最妖 ráo 的
风景。读《沁园春·雪》,我们可以感受毛主席激荡的豪情;读《周总理,你在哪里》,
我们可以体会作者那深沉的敬意;读《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我们可以感受大自然“四
月天”的娉婷;读《我看》,我们可以畅想那摇 yè的自由。与诗为伴,每一天都深受
震 hàn【甲】与诗同行,每一天都明媚鲜 yán。诗歌已经② 到民族的血液中,成
为中华民族的基因, ③ 地影响着中华儿女,成为中国人的精神支柱和心灵依托。
今天,诗歌不仅是中国人民的宝贵遗产,而且已成为全世界人民的精神财富。亲近诗歌,
定能遇见不一样的自我。
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写出相应的汉字。(4 分)
2.依次填入横线①②③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 分)
A.翻涌 渗透 默默无闻 B.翻涌 浸透 潜移默化
C.翻腾 浸透 潜移默化 D.翻腾 渗透 默默无闻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属于借喻。
B.【甲】处的标点应该是分号。
C.画横线的句子是递进关系的复句。
D.“明媚鲜 yán”“精神支柱”“亲近诗歌”短语类型各不相同。
4.根据提示填写课文原句。(6 分)
有人说:“山水之于中国人,不仅是见山是山,更是心性的呈现,是中国人的美学。”中国古代
文人寄情山水: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借洞庭湖之景表达自己“(1) ,(2)
”爱国爱民的远大抱负;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感慨“山水之乐,(3)
”;张岱在《湖心亭看雪》中写到“(4) ,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刘
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5) ,
(6) ”两句流露出世事变迁、老友离散的心酸之意;李白在《行路难》中唱出了
充满信心与展望的强音:“(7) ,(8) ”。
5.综合性学习活动。(9 分)
滨江学校开展“寻访身边的自强不息人物”主题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背景资料】
无锡籍女孩、复旦大学首位盲人硕士研究生朱苓君,今年顺利毕业后,回到家乡教
书育人,成为无锡历史上第一位盲人教师。
朱苓君先天失明,在盲校一路从小学读到高中,不断成长,于 2018 年考入华东师范
大学。上了大学,离开了盲校的无障碍环境,朱苓君的学习生活面临诸多挑战,其中一
大难题是没有专门的盲文教科书。于是她自学电脑读屏软件,靠听来代替盲文摸读。白天上课的大
量录音、笔记,她也会连夜整理出来,反复听读,直至理解透彻,最后她以优异成绩保研至复旦大学
学习。除在学习上取得的优异成绩,她还积极参加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报名成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
的志愿者,成为了残健融合的倡导者和实践者,用爱和善良回馈社会的温暖。朱苓君的故事告诉我们:
。她的精神激励着每一个人,她是无锡的“海伦·凯勒”,她用爱点燃教育的火把,
照亮了更多孩子的未来。
【活动一:悟自强内涵】
(1)请你用“虽然 但是 ”的句式,把语段划线处的内容补全。(3 分)
【活动二:访自强人物】
(2)你们小组打算采访朱苓君,请你设计两个采访问题。(2 分)
问题一:
问题二:
【活动三:展青春模样】
(3)朱苓君的精神面貌,正是新时代青年应有的模样。习近平总书记勉励新时代青年要有理想、敢担
当、能吃苦、肯奋斗,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展现自信自强、刚健有为的精神风貌。请你仿照划波浪线的
语句,根据习近平总书记的勉励,续写下面这首小诗。(4 分)
青年当自强
青年当自强
以勇气为刀
斩断前行路上的荆棘
青年当自强
在青春的舞台上
我们挥洒热血,自信自强
在时代的征途中
我们刚健有为,再创辉煌!
二、阅读理解。(共 65 分)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 6—10 题。(21 分)
【甲】
蝶恋花·春景
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校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注]
本词写于苏轼被贬途中。
【乙】
记游定惠院①
苏轼
黄州定惠院东小山上,有海棠一株,特繁茂。每岁盛开,必携客置酒,已五醉其下矣。今年复与参寥
禅师及二三子访焉,则园已易主,主虽市井人,然以予故,稍加培治。山上多老枳木,性瘦韧,筋脉呈露,
如老人头颈,花白而圆,如大珠累累,香色皆不凡。此木不为人所喜,稍稍伐去,以予故,亦得不伐。既
饮,往憩于尚氏之第。尚氏亦市井人也,而居处修洁,如吴越间人,竹林花圃皆可喜。醉卧小板阁上,稍
醒,闻坐客崔成老弹雷氏琴,作悲风晓月,铮铮然,意非人间也。晚乃步出城东,市大木盆,意者谓可以
注清泉,浸瓜李,遂缘小沟,入何氏、韩氏竹园。时何氏方作堂竹间,既辟地矣,遂置酒竹阴下。有刘唐
年主簿者,馈油煎饵,其名为甚酥,味极美。客尚欲饮,而予忽兴尽,乃径归。道过何氏小圃乞其丛橘移
种雪堂之西。坐客徐君得之将适闽中,以后会未可期,请予记之,为异日拊掌。时参寥独不饮,以枣汤代
之。[注]①定惠院:苏轼 44 岁时被贬至湖北黄州,曾寓居此地。
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2 分)
A.词的上片实写暮春景色,由近及远,从眼前的落花、燕子、绿水、柳絮,再到天涯、芳草,
逐一展现开来,借景抒怀,别出心裁。
B.第二、三句中飞动的燕子为画面增添了动态之美;“绿水人家”则带来了生活的气息,并
为后文“墙里佳人”的出现作好了铺垫。
C.词的下片由写景到写人。“墙里秋千墙外道”,一墙之隔,是两个不同的人,两种不同的
人生。墙内,是温馨的家园:墙外,是漂泊的行人。
D.下片的前三句十分讲究藏与露的关系。他只写露出墙头的秋千和佳人的笑声,其它则全部隐
藏起来,让“行人”与读者去想象,意味无穷。
7.《蝶恋花·春景》这首词首句的“褪”字历来为人所称道,请赏析其妙处。(3 分)
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 分)
①则园已易主() ②遂缘小沟()
③遂置酒竹阴下() ④坐客徐君得之将适闽中()
9.用斜线“/”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2 分)
道过何氏小圃乞其丛橘移种雪堂之西
10.翻译下列句子。(4 分)
(1)既饮,往憩于尚氏之第。
(2)客尚欲饮,而予忽兴尽,乃径归。
11 命陛云在《宋词选释》中对《蝶恋花·春景》的上阕作讨这样的整体评价:“契飞花落,每
易伤春,此独作旷达语。”你认为作者在《记游定惠院》和《蝶恋花·春景》上阕中所表现出来
的人生态度一样吗 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6 分)
(二)阅读名著语段和相关内容,完成 12—13 题。(共 10 分)
12.下列关于《艾青诗选》的说法中,有误的一项是 ( ) (2 分)
A.艾青在《大堰河——我的保姆》中,对抚养自己的保姆——大堰河表达了深深的挚爱和无尽的怀念,
情感至真至醇,酣畅淋漓。
B.尽情的呼告、肆意的排叙、长短错落的诗行,整齐划一的诗节,成为抗战时期艾青诗歌自觉的追求。
C.1978 年以后艾青的诗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字里行间饱含着睿智哲思。《镜子》一诗中,写镜子因为
真实、直率、从不掩饰,所以有人喜欢它,有人躲避它,通过镜像来反观人生,充满哲理,饶有兴味。
D.艾青的诗歌创作中明显地表现出“诗中有画”的特点,诗作具有鲜明的色调,清晰的线条,素描一般
的简练、凝重。
13.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回答后面的问题。(8 分)
【甲】复活的土地 (节选) 【乙】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河岸上 (节选)
透过雪夜的草原, 春天的脚步所经过的地方,
那些被烽火所啮啃着的地 到处是繁花与茂草;而从那边的
域, 丛林里
无数的,土地的垦植者,
也传出了
失 去 了 他 们 所 饲 养 的 家 忠心于季节的百鸟之高亢的歌
畜,
唱。
失去了他们肥沃的田地,
……
拥挤在,
就在此刻,
生活的绝望的污巷里;
你——悲哀的诗人呀,
也应该拂去往日的忧郁, 让希望苏醒在你自己的 久久负伤着的心里: 因 为 , 我 们 的 曾 经 死 了 的 大 地, 在明朗的天空下 饥馑的大地, 朝向阴暗的 天, 伸出乞援的, 颤抖着的两臂。 中国的苦痛与灾难, 像这雪夜一样广阔而又漫长 呀!
已复活了!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一九三七年七月六日
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
一九三七年十二月二十
八日
(1)“土地”是艾青诗歌中的重要意象。【甲】诗和【乙】诗都写到了土地,请你从具体意象的角度谈谈
两首诗的思想感情有何差异:(4 分)
(2)同学们决定选用【乙】诗参加学校组织的诗歌朗诵比赛,请仿照示例,从重音、停连、语气、语速、
语调等方面对【乙】诗中的划线句进行朗读设计,并说明理由。(4 分)
示例:(诗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朗读设计:“常含”“土地”“爱”要读重音,用缓慢的语速,深沉悲怆的语气读出深沉的爱,
读出艾青对祖国至死不渝的爱。
(三) 阅读下面的材料, 完成 14-17 题。(12 分)
【材料一】
青年练好干事创业的“内功”,便不乏人生出彩的机会。练好“内功”是成长成才的根本。青年
处在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影响人生事业发展的因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内在综合素质才是决定成长
成才的根本所在。青年的人生道路风景无限,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如果
没有“内功”方面的深厚修为,极易憾失机遇、受挫于困顿。“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练好
“内功”,是青年更好利用外部条件干事创业的坚强底气,是青年成长成才的基本规律。
练好“内功”需修德与增才并重。当前社会多元思潮相互激荡、各种诱惑层出不穷、机遇与挑
战交织并存,这对青年干事创业的德才双修提出了更高要求。应始终将爱国作为青年立身之本、成
才之基,将“小我融入大我”,锚定人生发展的正轨而不随波逐流,不断攀登事业高峰,增长真才
干,练就过硬本领,使专业知识、业务能力、认知水平紧跟时代发展之需,增强驰而不息的青春之
力。
青年练好“内功”,应力求将其转化为干事创业的行动力。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德才
业互促,致力于“改变世界”,如此才是青年练好“内功”的目标所向。广大青年遍布社会各个行业
领域,若人人能将各自的岗位作为实现报国之志的奋斗舞台,站稳人民立场,敢担当肯作为,就一定
能以实际行动服务奉献于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材料二】
“我们每个人都是靠着一天一天的努力和坚持,一步一步地把自己雕琢成了现在的样子。”我国
首位女航天员刘洋在参加人民网《青年说》栏目录制时说。
2012 年,刘洋作为中国首位飞天的女航天员出征太空,她的名字顷刻间家喻户晓。
成为航天员之前,刘洋是一名飞行员。一堂课上,老师提起人类首位登上太空的女航天员,感慨
地说,“中国是嫦娥的故乡,太空不能没有中国女性的身影!”这句话悄悄地在刘洋心里扎根发芽。
2010 年,刘洋光荣地加入中国航天员队伍。
让人头晕恶心的前庭训练,泰山压顶般的离心机训练……30 多门基础理论知识、八大类 140 多个
训练科目,挑战生理极限的训练项目接踵而至。
“我也曾怀疑过自己是否能够胜任,但时代给了我这样一个机会,实在不舍得轻易放弃。”面
对常人难以想象的各种极限挑战,刘洋也一度迷茫过,“但你的能力远远超过你的想象。”
2012 年 3 月,经过 2 年多的刻苦训练,刘洋以优异成绩通过考核,成功入选神舟九号飞行乘组。
同年 6 月 16 日,刘洋踏上飞往太空的征程。2022 年 6 月 5 日,刘洋二叩苍穹。
2022 年 9 月 1 日,刘洋从问天实验舱气闸舱出舱实施舱外活动,当她完成所有既定任务,返回
出舱口时,看着舱外一轮红日喷薄而出、万里山河壮美时,情不自禁地感叹:“中国空间站永远值得
期待!”
(选自《青年说》第五十六期,有删改)
14.材料一划线句引用了古诗文,请简要分析其作用。(3 分)
15.请结合材料一与材料二,完成下列表格。(3 分)
青年应练好干事创业的“内功”
表现 榜样示范
树立理想 听到老师感慨的话语 梦想生根发芽
(1) 把握时代赋予的机会 小我融入大我
(2) 进行多门理论知识的学习和专业训练 能力超乎想象
磨练意志 (3) 坚持驱散迷茫
16.身为学生,现阶段,学习就是我们的事业。但在校园论坛上,有位学生网友却发出了这样一则帖
子,请你参考小贴士,对他的留言进行回复。(4 分)
校园论坛 小贴士
网友: 如何有针对性地鼓励他人:
①共情:安慰他,表达对他处境的理解;
进入初三,我已经很努力了,
②立论:提出你的观点,说明如何正确地
但学习始终不见起色。可能我根
对待这一处境; 本 就 不 是 学 习 的 料 吧 , 想 “摆
③举例:使用材料二中的人物及其故事;
烂”了……
④勉励:表达支持与鼓励。 你:
17.下列哪一项做法不属于青年练好干事创业的“内功”的表现(2 分)()
A.深势科技创始人张林峰一直执着于攀登技术巅峰,打造 AI for Science(人工智能驱动的科学
研究)从底层创新到行业落地的生态链。
B.在面对质疑时,80 后青年航天工程师曾耀祥没有否定自己设计的优化方案,而是一步步展示推
导步骤,最终获得了老专家们的认可,实现了火箭载荷设计创新。
C.为了能让更多人了解面塑艺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面塑“面人郎”的第三代传承人郎
佳子彧把作品与创作过程无私分享到了网上。
D.戴正勤作为中国第 20 批赴黎巴嫩维和部队的一名蓝盔女兵,前往黎巴嫩任务区执行为期一年
的扫雷任务,把最美的青春绽放在维和战场上。
(四) 阅读下面的小说, 完成 18-21 题。(22 分)
午休的父亲
梁晓声
①八月的北京处于近年少有的高温时节。月末那几天,气温很高,特别是中午,一丝风也没有,
每一片树叶都静止着,看上去皱巴巴的。人置身户外,如在桑拿房中,片刻便会出汗,感到缺氧似的。
②我住的小区从六月份就开始进行老旧小区的楼房改造了,过程挺复杂,一幢楼改造结束,差不
多十几道工序。我家住的那幢楼刚搭完脚手架。我因颈椎病重,不敢享受空调,所以不但
开窗,连头道门也开着,那样会使空气最大程度地对流,感觉能稍微凉快点儿。
③“嗨,吃了没 我也吃过了!大中午的还能干啥 歇着呗!好好好,小声……住户屋里开着电视
呢,我不是怕我说话声小你听不清嘛……”
④一天中午,我在家边吃饭边看电视。然而我竟听到了门外一个男人大声所说的话,遂将电视声
调小。受好奇心驱使,起身走到门口,探头向外看了一次——但见一个裸着上身的四十余岁的男人
仰躺在二楼和三楼之间的拐角那儿,身下垫着片由废旧纸箱拆成的纸板,纸板上铺着脏兮兮的工作
服。他躺着的地方原本是有窗的,窗扇已被连框拆去,窗口赫然。在那日,在那个中午,那儿的确
是稍微凉快点儿的地方。而他周围,遍地碎墙渣子。
⑤我缩回头,关了电视,继续吃饭。
⑥“老婆,那什么,我那摩托,你要推到棚子里,以防下雨淋了它。别啰唆了!我也想家行了吧!
想家不包括想你吗 多大人了,还耍娇有意思吗 我又不是第一次外出打工!女儿在吗 快让女儿跟我
通话!……
⑦走廊拢音,那男人的话声,我听得更清楚了。
⑧“乖女儿,每次听到你的声音,老爸的心情都是美美的!还不能返校 那就更要把网课听好。学
习这事儿,不是为老师学的,也不是为我和你妈学的。我们反正就这样了,可你刚上高一,人生还
长呢,学历高点儿将来找工作不是容易些吗 知道这个道理就好。钱不是问题!爸还是那句话,你将
来能考到什么份儿上,爸妈就有能力供你到什么份儿上。我这儿一切都好。热!北京也热。老爸这
会儿在午休。铺的新凉席,每人都有睡的地方。还有大风扇,凉快得很,特解乏……”
⑨我想我再听下去似乎是一个偷听者了,顿觉害臊,便去关门,却不料见到了这样一幕——楼上
姗姗她妈正与她上楼:姗姗才小学二年级,她妈需每天中午将她接回家。她看着那男人的样子吃惊不
小,呆立在一级台阶上。姗姗妈也不由得“呀”了一声,却立刻对女儿说:“上楼啊,叔叔是热的。”
那男人旋即坐起,慌忙往身上披工作服,连说:“见笑见笑。”姗姗妈说:“理解,有什么可见笑的
呀。”她边说边牵着姗姗的手上楼去了。而那男人站起也不是,再躺下仍不是,样子牺惶极了。
⑩我关上门正漱口,听到有人敲门。开门一看,见小姗姗拎着塑料袋在门外看我。我刚要开口,
那女孩儿将手指压在自己唇上,接着指指塑料袋。我走到门口,她小声说,里边的东西本是她妈让她
送给“午休的叔叔”的。我也小声说:“那你送过去呀。”她细声细气地说:“叔叔睡着了,爷爷过
会儿替我送给他吧。”我扭头看去,见那位午休的父亲,背朝楼梯,蜷着双腿,已睡实了。他的工作
服也不垫在身下了,被他弄成一团接在了怀里。想必,起初是盖在身上的。
我接过塑料袋一看,装的是两瓶矿泉水,一瓶可乐,还有一个很水灵的刚洗过的大桃子。“爷
爷您轻点儿关门。”小姗姗说完此话,站起脚尖,悄没声地往接上迈。在楼梯上她往下看了一眼,竟
又连退两段台阶,蹑手蹑脚走到“午休的叔叔”身前——原来他装饮水的大可乐瓶子倒了,她替他扶
了起来,放在他碰不到的地方。她再次踮起脚尖上楼时,冲我一脸烂漫地笑。如花儿一样。
有好邻居是种造化。
(选自《新民晚报》),有删改)
18.文中“开门”“关门”的细节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请认真梳理,将下面的思维导图补充完整。
(6 分)
19.结合语境,根据要求赏析下面的句子。(6 分)
(1)那男人旋即坐起,慌忙往身上披工作服,连说:“见笑见笑。”(从人物描写的角度)
(3 分)
(2)她再次踮起脚尖上楼时,冲我一脸烂漫地笑,如花儿一样。(从修辞角度分析)(3 分)
20.文章第④段细致描写了男人午休时的环境,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 分)
21.文章题为《午休的父亲》,作者在行文中却对姗姗母女多加着墨。请结合文章内容,
分析这样写的作用。(6 分)
三、作文(60 分)
青春是原野上不熄的火焰,在燃烧中淬炼生命的底色;青春是山涧里奔涌的溪流,于跌宕间奏
响清澈的乐章;青春是长卷上未干的墨迹,以勇毅挥毫泼墨命运的锋芒。青春是星空中初升的辰光,
在跋涉中点燃永恒的长夜。它可以是青松拔节时裂石的呐喊,是雏鹰折翼后重生的翎羽,更是滚烫
岁月里永不回头的孤勇与倔强。
22.请以“我的青春里有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600 字的作文。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文
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