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2025-2026学年高中生物学北师大版(2019)必修二课时作业 染色体变异一、单选题1.高温胁迫影响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下图为棉花植株(2n=52)在常温与高温处理后单个花粉母细胞完成减数分裂后的形态。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常温下花粉母细胞可产生染色体数为13的子细胞B.高温下花粉母细胞在减数分裂Ⅱ进行均等分裂C.高温诱发棉花植株发生染色体数目和结构变异D.高温可能降低花粉育性和结实率进而影响作物产量2.下图为某患者的9号和22号染色体显微照片。观察箭头处的变化,推测致病原因是( )A.基因突变 B.基因重组 C.染色体数目变异 D.染色体结构变异3.为改良芍药(2n=10)品质,科研人员以秋水仙素诱导的2n花粉以及对照组的n花粉分别与母本芍药进行杂交。后代植株染色体倍性检测结果,如图a、图b所示。图a后代植株染色体压片结果如图c所示,图b后代植株染色体压片某视野结果如图d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图a为对照组花粉与母本芍药杂交的后代植株B.图b中( )数值为3n,属于三倍体后代植株C.图b后代植株产生的原因是母本产生2n雌配子D.图b后代植株具有茎秆粗壮、叶厚花大等特性4.如图所示染色体结构变异属于( )A. 缺失 B. 重复 C. 倒位 D. 易位5.如下图表示生物的体细胞中所含的染色体,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a含有2个染色体组,4对同源染色体B.图b细胞中有3个染色体组,基因型可表示为AaBbCcC.图c代表的生物一定是二倍体,细胞中有3对同源染色体D.图d代表的生物一定是单倍体,由配子发育而成6.某男性与一正常女性婚配,生育了一个白化病兼色盲的儿子。下图为此男性的一个精原细胞部分染色体示意图(白化病基因a、色盲基因b)。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此男性的初级精母细胞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B.在形成此精原细胞的过程中不出现四分体C.该夫妇再生一个表现型正常男孩的概率是3/8D.该夫妇所生儿子的色盲基因来自其母亲7.三体自救是指减数分裂出现错误的精子(卵子)和卵子(精子)结合形成三体(多一条染色体)受精卵时,在胚胎早期有丝分裂过程中失去一条染色体,从而使胚胎染色体数目恢复正常,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理论上经三体自救产生异二体的概率是2/3B.三体自救过程中,会发生同源染色体的联会C.通过遗传咨询可以初步筛查出三体胚胎D.异二体发育的胎儿患病的概率比同二体高8.如图表示某生物细胞中两条染色体及其部分基因。下列四种情况的产生不属于该细胞染色体结构变异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9.下图显示某生物的一条正常染色体及相关基因分布,则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染色体变异引起的是( )A. B.C. D.10.日常生产中,人们常用人工诱导多倍体的方法培育新品种。与二倍体植株相比,多倍体植株有器官增大,营养物质含量增加的优势,但也有育性下降的不足。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多倍体植物器官增大与细胞数量有关,与细胞体积无关B.可用显微镜计数细胞内的染色体初步判断诱导是否成功C.多倍体的育性下降与细胞分裂时纺锤体形成被抑制有关D.采用秋水仙素进行人工诱导,一般次年才能获得多倍体11.栽培马铃薯为同源四倍体,育性偏低。GBSS基因(显隐性基因分别表示为G和g)在直链淀粉合成中起重要作用,只有存在G基因才能产生直链淀粉,不考虑突变和染色体互换,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相比二倍体马铃薯,四倍体马铃薯的茎秆粗壮,块茎更大B.选用块茎繁殖可解决马铃薯同源四倍体育性偏低问题,并保持优良性状C.若同源染色体两两联会,GGgg个体自交,子代中产直链淀粉的个体占35/36D.Gggg个体产生的次级精母细胞中含有0个或1个或2个G基因12.三体自救是指减数分裂出现错误的精子(卵子)和卵子(精子)结合形成三体(多一条染色体)受精卵时,在胚胎早期有丝分裂过程中失去一条染色体,从而使胚胎染色体数目恢复正常,形成单亲二倍体。由错误的卵子导致的单亲二倍体类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复合型单亲二体和片段性单亲二体都是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片段交换导致的B.导致单亲异二体和单亲同二体出现的配子错误发生在减数分裂的同一时期C.三体是染色体数目变异导致的,该变异可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D.若图中单亲同二体是红绿色盲患者,则其母亲一定是红绿色盲患者13.如图是人体正常细胞中的一对常染色体(用虚线表示)和一对性染色体(用实线表示),其中A、a表示基因。突变体Ⅰ、Ⅱ、Ⅲ是正常细胞的几种突变细胞。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A.从正常细胞到突变体Ⅰ可能通过有丝分裂形成B.突变体Ⅱ的形成一定是染色体缺失所致C.突变体Ⅲ形成的类型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D.突变体Ⅲ的形成是染色体互换的结果14.芸薹属栽培种包括芸薹、甘蓝和黑芥3个二倍体基本种以及甘蓝型油菜、芥菜和埃塞俄比亚芥3个四倍体复合种。研究结果表明,芸薹、甘蓝和黑芥通过相互杂交和自然加倍形成了四倍体种,这些栽培种的关系如图(图中的A、B、C分别代表1个不同的染色体组,数字代表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A.据图分析推测,芥菜与甘蓝杂交所产生的子代个体不能产生种子B.埃塞俄比亚芥是由黑芥和甘蓝通过杂交和自然加倍形成的,该过程中遗传物质所发生的变异类型只有染色体数目变异C.让甘蓝(CC)和甘蓝型油菜(AACC)进行杂交产生F1,F1体细胞的染色体组成是ACC,染色体数为29条D.自然加倍过程中利用低温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着丝粒不能分裂,从而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15.二倍体水稻(2N)栽培过程中,有时会发现单体植株(2N-1)。现有一种单体水稻,比正常水稻缺少一条5号染色体,称为5号单体水稻。利用5号单体水稻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表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杂交亲本 实验结果5号单体(♀)×正常二倍体(♂) 子代中5号单体占25%,正常二倍体占75%5号单体(♂)×正常二倍体(♀) 子代中5号单体占4%,正常二倍体占96%A.5号单体水稻内不会形成新的等位基因,故不能作为进化的原材料B.该变异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可由二倍体水稻经花药离体培养发育形成C.该单体形成的原因可能是其亲本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没有分离D.两组实验互为正反交,N-1型配子的活力较低且雌配子的活力低于雄配子16.有性杂交可培育出综合性状优于双亲的后代,是植物育种的重要手段。六倍体小麦和四倍体小麦有性杂交获得F1。F1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时染色体的显微照片如图。据图判断,错误的是( )A.F1体细胞中有21条染色体B.F1含有不成对的染色体C.F1植株的育性低于亲本D.两个亲本有亲缘关系17.下列遗传、变异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遗传病是指基因结构改变而引发的疾病B.豌豆YyRR个体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是基因重组的结果C.果蝇由“正常眼”变成“花斑眼”是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结果D.通过化学诱变处理大肠杆菌可能引发基因突变或染色体变异二、填空题18.已知二倍体西瓜的体细胞中含有22条染色体,西瓜的绿皮(A)对白皮(a)为显性,大籽(B)对小籽(b)为显性,这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现对一批纯种绿皮大籽与白皮小籽西瓜种子进行了下列操作:a、将这批种子播种,并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纯种绿皮大籽幼苗,使之成为四倍体;b、当被处理后的绿皮大籽西瓜植株开花后,用白皮小籽西瓜植株的花粉刺激绿皮大籽植株,使之杂交获得F1。(1)亲本杂交当年结______(填“有籽”或“无籽”)西瓜,其果皮颜色为_____。(2)秋水仙素的作用是_____。(3)由于工作人员的疏忽,进行a操作时,其中有一株幼苗没有用秋水仙素处理,其通过杂交获得了有籽西瓜。第二年,工作人员将该种子(F1)播种,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其幼苗,并让F1与白皮小籽西瓜植株杂交获得F2(提示:F1进行减数分裂时,每4条同源染色体等量随机分配到配子中去,其产生的配子可育)。F1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含有_______个DNA分子,________个染色体组,_______对同源染色体。19.小麦是新石器时代的人类对其野生祖先进行驯化的产物,栽培历史已有1万年以上。请回答下列与小麦相关的生物学问题:(1)小麦能发生的变异类型有____________。(2)在小麦根尖细胞中,含有____________种核苷酸,DNA存在的部位有____________。(3)用光学显微镜____________(填“能”或者“不能”)观察到小麦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4)从无机盐的角度考虑,小麦种植过程中出现黄叶病的原因是____________。20.上个世纪60年代,我国科学家鲍文奎通过普通小麦(6n=42)和黑麦(2n=14)培育新的高产黑麦品系。(1)普通小麦染色体组成可以用AABBDD表示,黑麦的染色体组成可以用EE表示,其中一个大写字母表示________,E含有__________条染色体。(2)普通小麦与黑麦杂交,子代为_________倍体,因其无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无法___________,不能产生正常配子,导致不育。(3)用秋水仙素处理(2)中子代幼苗的尖端,可以诱导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获得高产黑麦品系。(4)推测高产黑麦品系与普通小麦不是同一个物种,依据是_______________。21.已知果蝇(条)的红眼(B)对白眼(b)是显性,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果蝇的性染色体组成有XX,XXY(雌性可育),XY,XYY(雄性可育),XO(雄性不育)。现有正常的纯合红眼雌与正常白眼雄杂交,得到了一只白眼雄果蝇。回答下列问题:(1)对果蝇基因组进行研究时,应对______________条染色体的DNA进行测序。(2)XXY,XYY及XO的发生,属于可遗传变异中的____________。(3)经研究,该白眼果蝇的染色体及基因组成可能为、、三种中的一种,为了弄清该白眼雄究竟属于那种情况,研究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请完善实验步骤。(若考虑可遗传的变异,每次交配最多考虑一种变异)思路:__________。结果1:______________,原因是母本产生配子时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没有分开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裂后移向了同一极;结果2:若子代全为白眼,则白眼雄果蝇的染色体组成及基因型为,原因是______________;结果3:______________原因是由于环境引起该果蝇性状改变。参考答案1.答案:D解析:A.棉花植株2n=52,花粉母细胞进行减数分裂产生的子细胞是花粉粒(雄配子),染色体数为n=26,而不是 13,A错误;B、图中并未明确显示高温下花粉母细胞在减数分裂Ⅱ进行均等分裂的信息,且与甲常温下比较,只有三个细胞,说明减数分裂共有一个细胞未进行细胞质分裂,B错误;C、仅从图中单个花粉母细胞完成减数分裂后的形态,不能直接得出高温诱发棉花植株发生染色体数目和结构变异的结论,C错误D、高温处理后花粉母细胞完成减数分裂后的形态与常温不同,可能会影响花粉的正常发育,降低花粉育性和结实率,进而影响作物产量,D正确。故选D。2.答案:D解析:3.答案:C解析:A选项,对照组用n花粉(含10条染色体)与母本(2n=10)杂交,后代为2n=20(二倍体),图a后代染色体值为2,故为对照组,正确;B选项,实验组用2n花粉(含20条染色体)与母本杂交,后代为3n=30(三倍体),图b中数值应为3n,正确;C选项,图b后代为3n,原因是父本产生2n花粉,而非母本产生2n雌配子(对照组母本产生n雌配子),错误;D选项,三倍体植株通常具有茎秆粗壮、叶厚花大等多倍体特性,正确。故选C。4.答案:D解析:由图可知,图中两条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互换了片段,故属于易位。综上所述,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选D。5.答案:D解析:图a细胞的每一极都有2对同源染色体、2个染色体组,细胞中一共有4对同源染色体、4个染色体组,A错误;图b细胞中有3个染色体组,基因型可以表示为AaaBbbCcc(相同基因或等位基因应该有3个),B错误;图c细胞中有3对同源染色体、2个染色体组,它代表的生物如果由受精卵发育而来就是倍体,若由配子直接发育而来则为单倍体,C错误;图d细胞中只有1个染色体组,它代表的生物只能是单倍体,由配子发育而成,D正确。6.答案:C解析:该男性生育了白化病(aa)兼色盲(XbY)的儿子,儿子的a基因来自父母双方,X基因来自母亲,故男性基因型为AaxbY,女性基因型为AaXBXb。A选项,男性体细胞含2个染色体组,初级精母细胞是体细胞经间期复制形成,染色体组仍为2个,正确;B选项,精原细胞由体细胞有丝分裂形成,有丝分裂不出现四分体(四分体出现在减数分裂I),正确;C选项,该夫妇再生正常男孩(A_XBY)的概率:A_概率为3/4,XBY概率为1/4,故总概率为3/4×1/4=3/16,错误;D选项,儿子的色盲基因(Xb)只能来自母亲(父亲提供Y染色体),正确。故选C。7.答案:A解析:若三体合子中的同源染色体1条来自精子,2条来自卵细胞,只有当来自卵细胞的染色体在三体自救中丢失一条后,形成的才叫异二体,理论上形成异二体的概率是2/3,A正确;三体自救发生在受精卵卵裂过程中,有丝分裂不存在联会现象,B错误;遗传咨询并不能筛查出三体胚胎,C错误;同二体的相关染色体都来自父本或母本,患病的概率更高,D错误。8.答案:C解析:A、①属于缺失,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A正确;B、②属于易位,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B正确;C、③由b变成了B,发生了基因突变,不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C错误;D、④属于倒位,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D正确。故选C。9.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染色体变异的判断。染色体变异包括结构变异(缺失、重复、易位、倒位)和数目变异。A为染色体缺失,B为染色体易位,D为染色体倒位,均属于染色体变异;C为基因突变(基因B变为b),不属于染色体变异,C正确。故选C。10.答案:B解析:A、多倍体植物器官增大不仅与细胞数量有关,还与细胞体积有关,A错误;B、多倍体的染色体数目多于二倍体,所以可以通过显微镜计数细胞内的染色体初步判断诱导是否成功,B正确;C、多倍体的育性下降主要与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紊乱不能形成正常的配子有关,而细胞分裂时纺锤体形成被抑制,导致染色体数目的增加,进而导致多倍体的形成,C错误;D、采用秋水仙素进行人工诱导,一般在当年就能获得多倍体,D错误。故选B。11.答案:D解析:多倍体植株通常茎秆粗壮、果实更大,四倍体马铃薯比二倍体有该优势(A正确);块茎繁殖是无性生殖,可保持优良性状,解决育性偏低问题(B正确);GGgg个体产生配子类型及比例为GG:Gg:gg=1:4:1,自交子代中不产直链淀粉(gggg)的概率为1/6×1/6=1/36,故产直链淀粉个体占35/36(C正确);Gggg个体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两两联会,产生的次级精母细胞中G基因数量为0个(含gg)或1个(含Gg),不会有2个G基因(D错误)。故选D。12.答案:C解析:复合型单亲二体和片段性单亲二体是染色体数目变异和片段缺失导致,不是同源染色体片段交换(A错误);单亲异二体是减数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未分离,单亲同二体是减数分裂Ⅱ后期姐妹染色单体未分离,错误发生时期不同(B错误);三体是染色体数目变异,可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C正确);单亲同二体的两条染色体来自母亲,若为红绿色盲患者(XbXb),母亲可能是携带者(XBXb),减数分裂Ⅱ姐妹染色单体未分离产生XbXb卵子(D错误)。故选C。13.答案:A解析:突变体Ⅰ中常染色体上的A变成了a,属于基因突变,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有丝分裂过程中,A正确;突变体Ⅱ中常染色体上的A片段缺失了,有可能是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也有可能是易位到了其他常染色体上,B错误;突变体Ⅲ中常染色体上的A片段转移到了Y染色体上,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是基因突变,C、D错误。14.答案:A解析:15.答案:C解析:A、5号单体水稻比二倍体水稻缺失1条染色体,可以发生基因突变形成新的等位基因,故能作为进化的原材料 ,A错误;B、该变异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但不可由二倍体水稻经花药离体培养发育形成 ,花药离体培养得到的是单倍体,B错误;C、该单体形成的原因可能是其亲本在减数分裂过程中5号同源染色体没有分离 ,得到缺失了5号染色体的配子,该配子和正常配子结合得到5号单体,C正确;D、两组实验互为正反交,5号单体(♀)×正常二倍体(♂)的子代:5号单体占25%,正常二倍体占75%,说明5号单体(♀)产生的雌配子中正常配子和能发育的缺失5号染色体的配子的比例是3:1,5号单体(♂)×正常二倍体(♀)的子代:子代中5号单体占4%,正常二倍体占96%,说明5号单体(♂)产生的雄配子中正常配子和能发育的缺失5号染色体的配子的比例是24:1,N-1型配子的活力较低且雄配子的活力低于雌配子 ,D错误。故选C。16.答案:A解析:A、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一套完整的非同源染色体为基数成倍地增加或成套地减少,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通过显微照片可知,该细胞包括14个四分体,7条单个染色体,由于每个四分体是1对同源染色体,所以14个四分体是28条染色体,再加上7条单个染色体,该细胞共有35条染色体。图为F1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时染色体显微照片,由图中含有四分体可知,该细胞正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此时染色体数目应与F1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相同,故F1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35条,A错误;B、由于六倍体小麦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有3个染色体组,四倍体小麦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有2个染色体组,因此受精作用后形成的F1体细胞中有5个染色体组,F1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时,会出现来自六倍体小麦的染色体无法正常联合配对形成四分体的情况,从而出现部分染色体以单个染色体的形式存在的情况,B正确;C、F1体细胞中存在异源染色体,所以同源染色体联会配对时,可能会出现联会紊乱无法形成正常配子,故F1的育性低于亲本,C正确;D、由题干信息可知,六倍体小麦和四倍体小麦能够进行有性杂交获得F1,说明二者有亲缘关系,D正确。故选A。17.答案:C解析:A、遗传病是指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疾病,主要可以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A错误;B、基因型为YyRR的豌豆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由于只有一对基因杂合,故是等位基因分离的结果,B错误;C、果蝇的复眼由正常眼变成花斑眼是染色体结构变异(易位)的结果,C正确;D、大肠杆菌为原核生物,无染色体,不会发生染色体变异,D错误。故选C。18.答案:(1)有籽;绿皮(绿色)(2)抑制有丝分裂时纺锤体的形成,使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加倍(3)44;4;22解析:(1)纯种绿皮大籽西瓜的基因型为AABB,白皮小籽西瓜的基因型为aabb,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纯种绿皮大籽幼苗后,其基因型为AAAABBBB,其和aabb杂交后形成受精卵(AAaBBb),发育为种子,所以母本结的是有籽西瓜。因果实由母本的子房发育而成,果皮来自子房壁,母本的基因型为AAAABBBB,所以果皮颜色为绿皮。(2)秋水仙素的作用是抑制有丝分裂时纺锤体的形成,使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加倍。(3)其中一株幼苗没有用秋水仙素处理,基因型为AABB,其和aabb杂交后形成子代AaBb,用秋水仙素处理后为AAaaBBbb,该植株为四倍体,染色体数为44,染色体组数为4。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分离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开,核DNA数为44,染色体数为44,染色体组数为4,同源染色体为22对。19.答案:(1)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2)8;细胞核、线粒体(3)能(4)缺Mg或缺N或同时缺Mg和N解析:(1)小麦是真核生物,且进行有性生殖,所以小麦能发生的变异类型有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2)在小麦根尖细胞中,含有DNA和RNA,DNA由4种脱氧核苷酸组成,RNA由4种核糖核苷酸组成,所以共8种核苷酸,根尖细胞没有叶绿体,所以细胞核和线粒体都含有DNA。(3)小麦根尖细胞可进行有丝分裂,所以用光学显微镜能观察到小麦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4)组成叶绿素的元素由C、H、O、N、Mg,其中N、Mg是无机盐,所以小麦种植过程中出现黄叶病的原因是缺Mg或缺N或同时缺Mg和N。20.答案:(1)1个染色体组;7(2)四;联会(3)染色体加倍(4)黑麦品系与普通小麦杂交子代不可育(黑麦品系与普通小麦杂交杂交子代无法产生正常配子或存在生殖隔离)解析:(1)普通小麦染色体组成可以用AABBDD表示,黑麦的染色体组成可以用MM表示,其中一个A表示1个染色体组,而普通小麦(6n=42)为六倍体,即一个染色体组含有7条非同源染色体。(2)普通小麦(AABBDD)与黑麦(MM)杂交,子代为染色体组成为ABDM,即含有四个染色体组,为四倍体,因为没有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无法联会,不能产生正常配子,导致不育。同时说明普通小麦与黑麦之间有生殖隔离。(3)用秋水仙素处理(2)中子代幼苗的尖端,可以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从而获得高产八倍体黑麦品系。(4)普通小麦与高产黑麦品系杂交产生的后代细胞中含有7个染色体组,由于只含一个黑麦的染色体组,因此杂交子代减数分裂时联会紊乱而不育,这表明两者之间存在生殖隔离,也就是说高产黑麦品系与普通小麦不是同一个物种。21.答案:(1)5(2)染色体变异(染色体数目变异)(3)让该白眼雄性果蝇与正常的白眼雌性果蝇杂交,观察子代的果蝇的情况;若无子代,则白眼雄果蝇的染色体组成及基因型为;母本减数分裂时发生了基因突变;若子代红眼:白眼=1:1,则白眼果蝇的染色体组成及基因型为解析:(1)果蝇有3对常染色体,属于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故对果蝇基因组进行研究时,应对3条常染色体和两条性染色体,即5条染色体的DNA进行测序。(2)XXY,XYY及XO的发生,导致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发生变化,属于可遗传变异中的染色体数目变异。(3)该白眼果蝇的染色体及基因组成可能为 XbY 、 XBY 、 XbO 三种中的一种,为了弄清该白眼雄究竟属于那种情况,首选测交实验,即让该白眼雄性果蝇与正常的白眼雌性果蝇杂交,观察子代的果蝇的情况;因XO表现为雄性不育,故若无子代,则白眼雄果蝇的染色体组成及基因型为 XbO;杂交后代正常的雄果蝇基因型为XBY,若出现XbY ,说明母本减数分裂时发生了基因突变;杂交后代正常的雄果蝇基因型为XBY,若是环境引起的表现型改变,则基因型还是XBY,子代红眼:白眼=1:1。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