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玩偶之家》课件(共50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2《玩偶之家》课件(共50张PPT)

资源简介

(共50张PPT)
易卜生
玩偶之家
导入
导入新课
人生最苦痛的是梦醒了无路可以走。做梦的人是幸福的;倘没有看出可走的路,最要紧的是不要去惊醒他……然而娜拉既然醒了,是很不容易回到梦境的,因此只得走;可是走了以后,有时却也免不掉堕落或回来。否则就得问:她除了觉醒的心以外,还带了什么去?
——鲁迅《娜拉走后怎样》
了解易卜生、《玩偶之家》的写作背景及人物和剧情。
分析选文的戏剧冲突,鉴赏主要人物形象,舞台说明的作用分析并领悟娜拉出走的原因。
探讨娜拉出走后的结局,并思考《玩偶之家》对于社会进步和时代发展的积极意义。




重点
难点
素养
课前预习
走近作者
挪威戏剧家、诗人。易卜生出生于挪威海滨一个小城斯基恩。少年时期,因父亲破产,家道中落,没有读成大学,不满十六岁就到一家药店当学徒。社会的势利,生活的艰辛,培养了他愤世嫉俗的性格和坚强的意志。在繁重而琐碎的学徒工作之余,他刻苦读书求知,并学习文艺写作。
成就:是挪威民族戏剧的奠基人,被誉为“欧洲现代戏剧之父”。
亨利克·易卜生(1828-1906)
课前预习
走近作者
易卜生一生共写了二十多部剧作,除早期那些浪漫抒情诗剧外,主要是话剧。多以重大的社会问题为题材,因此又被称为“社会问题剧”。《社会支柱》、《玩偶之家》、《群鬼》和《人民公敌》是其中最著名的代表作。
易卜生自1850年写了第一部剧本《凯替来思》起至1899年出版最后一部剧本《当我们死而复醒时》为止,在50年的创作生涯中共发表了25部剧本,有诗剧、悲剧、喜剧、历史剧和问题剧等。
易卜生作品
课前预习
走进作者
他的创作可分为早期、中期和晚期3个阶段。
作品以古代英雄传奇、民谣、神话等为素材,题材多样,富有幻想和浪漫色彩,如《埃斯特罗的英格夫人》、《恋爱喜剧》、《布朗德》和《培尔·金特》等。
1850一1868
早期
把揭露和批判的锋芒指向整个资本主义社会,主要剧作《社会支柱》《玩偶之家》《群鬼》和《国民公敌》等。
1809一1890
中期
创作着重于人物内心活动的分析,象征主义因素加重,悲观气氛较浓,如《海达·高布乐》和《建筑师》等。
1891一1906
晚期
课前预习
创作背景
易卜生的创作生涯,是在1848年欧洲各地风起云涌的革命浪潮影响下开始的。作者经历了家庭破产,同时他在药店当学徒受人歧视。为营救一个受迫害的作家,他参加过请愿游行,协助社会主义者,做过革命宣传工作,从而使其创作一开始就同民主运动有着内在的联系。易卜生创作《玩偶之家》的1879年,正是挪威妇女解放运动高涨的年代。易卜生先后结识了两位女权运动活动家。她们发动的强大的女权运动,给易卜生以巨大的鼓舞,更促使他以自己的作品来支持妇女解放运动。
课前预习
文体知识
“戏剧”
戏剧,综合艺术的一种。由演员扮演角色,当众表演情节、显示情境的一种艺术。在中国,戏剧是戏曲、话剧、歌剧等的总称,也曾被用来专指话剧。其基本要素是情节性的动态造型,通过从空间到时间、从视觉到听觉的对观众的多方面作用,引起演员与观众、观众与观众之间的反复交流,进入集体的心理体验。按作品类型可分为悲剧、喜剧、正剧等;按题材内容可分为历史剧、现代剧、哲理剧、寓言剧、童话剧等。
课前预习
文体知识
“易卜生社会问题剧的特点”
易卜生的社会问题剧立足于生活实际,反映挪威社会的家庭、婚姻和民主政治等重大问题,并关注人的精神和心灵,对传统戏剧既继承又革新。他把“讨论”带入戏剧,“讨论”与剧情和人物形象塑造紧密联系;调动多种舞台元素细腻刻画人物心理,并使多种表现手法互相作用,既增强了戏剧的思想性,又强化了戏剧效果。
课前预习
故事原型
《玩偶之家》是易卜生根据他朋友劳拉的亲身经历写成。女主人公原型劳拉的经历与娜拉非常相似,她对丈夫基勒感情深厚,为了给丈夫治病,偷偷借债,到期还不上,伪造保人签字。事情暴露后,基勒暴跳如雷,责怪劳拉败坏了他的名誉,毁灭了他的前途。劳拉看到丈夫如此绝情,大出意外,精神受到打击,得了精神病,被送进了精神病院。基勒提出离婚,幸福家庭从此宣告完结。
课前预习
解题
《玩偶之家》又译《娜拉》或《傀儡家庭》。该剧共三幕, 是一部典型的社会问题剧,课文节选自第三幕。
玩偶,指供儿童玩耍的人形玩具。
剧中喻指女主人公娜拉在家庭中 “玩偶”般从属于丈夫的地位, 从一个侧面揭示了当时男权社会中妇女没有独立自主地位的社会现实。
解题
看视频,听过小声跟读。
要求:
1、边听边画出课文中的生字词。同时认准字音。
2、小声跟读,品味情感。
讲授新课
读显身手
整体感知

读准字音
读出节奏
读出感情
读一读:读准字音
啰唆 噩梦
撇开 绷着脸
撅折 饶恕
按捺 赌咒
折 折本 茄 茄子
折跟头 雪茄
luō suo
piē
juē

shé
zhē
è
běng
ráo
zhòu
qié
jiā
读一读:识别字词
词语 易错字 词语 易错字
cuān duo 按nà
bào歉 piǎo一眼
撺掇



默读课文,读准字音,把握节奏。
速读课文,顺手标好段序、划出字词。
整体感知

海尔茂律师刚谋到银行经理一职,正欲大展鸿图。他的妻子娜拉请他帮助老同学林丹太太找份工作,于是海尔茂解雇了手下的小职员柯洛克斯泰,准备让林丹太太接替空出的位置。娜拉前些年为给丈夫治病而借债,无意中犯了伪造字据罪,柯洛克斯泰拿着字据要挟娜拉。海尔茂看了柯洛克斯泰的揭发信后勃然大怒,骂娜拉是“坏东西”、“罪犯”、“下贱女人”,说自己的前程全被毁了。
剧情介绍
待柯洛克斯泰被林丹太太说动,退回字据时,海尔茂快活地叫道:“娜拉,我没事了,我饶恕你了。”但娜拉却不饶恕他,于是她断然出走了。
初读课文
【思考1】把握故事情节,补全发展脉络。
娜拉舞会归来,海尔茂甜言蜜语盛赞娜拉→阮克医生到访,在信箱留下画着黑十字的名片→① →门铃响,又一封信来了,海尔茂重新变得甜言蜜语→② 。
①看到柯洛克斯泰的第一封信,海尔茂怒骂娜拉。
②认清了海尔茂的嘴脸,娜拉出走。
【思考2】请结合选文及你所了解的相关戏剧情节简述这两封来信的内容。 
第一封信:柯洛克斯泰拿娜拉当年的借据要挟海尔茂不要开除他。
第二封信:柯洛克斯泰在女友的劝说下将借据退给海尔茂,不再要挟。

海尔茂
娜拉
阮克医生
柯洛克斯泰
林丹太太
夫妻
旧情人
同学
(现为同事)
同学
老朋友
老朋友
人物关系图
发现借据之前:海尔茂百般宠爱娜拉,娜拉安于“玩偶”。
发现借据之后。海尔茂咆哮痛斥娜拉,娜拉逐步觉醒。
借据问题解决。海尔茂甜言蜜语哄娜拉,娜拉决心出走。
玩偶之家
节选部分情节梳理:朗读全文,注意角色的变化,围绕借据概括情节。
精读课文
分角色朗读课文,解决以下问题。
故事发展的线索是什么?根据线索,文章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发现借据之前
发现借据之后
(看第一封信)
借据问题解决
(看第二封信)
2.在不同的阶段,海尔茂对娜拉的称呼有何变化?关于海尔茂的动作有哪些舞台说明?说明了海尔茂怎样的形象特点?

发现借据之前
称呼、语言
我的小鸟儿迷人的小东西我一个人的亲宝贝儿我的娜拉娇滴滴的小宝贝儿小娜拉,不懂事的孩子……。
因为我的心里好像觉得咱们偷偷地恋爱……。
我把披肩……我什么都没想,只是想你一个人。……我的心也跳得按捺不住了。
……好让我拼着命,牺牲一切去救你……。
舞台说明
(动作)
亲她的前额对她看了一会儿把身子凑过去。
跟过来搂着她……。
柔情蜜意
深情款款
戏剧冲突,指剧本中人物与人物之间,人物与环境之间,人物内心的各种动机之间的抵触、磨擦和撞击。
人物与人物的冲突是构成戏剧冲突最基本的内容。人物与环境的冲突,人物内心的冲突都是人物与人物的冲突在广度与深度上的展开。人物之间的戏剧冲突,在本质上是性格冲突,是各种不同性格的人,在一个特定的时空环境中遭遇由于相互的差距而产生的抵触、摩擦和撞击。
什么是戏剧冲突?
(一)了解戏剧情节,把握戏剧冲突。
1、从场次入手(注意舞台说明)
2、从情节入手(抓住主线)
(二)分析冲突性,把握戏剧主题。
1、人与人的冲突
2、人物内心的冲突
3、人物与环境
阶级立场 道德品质
思想感情 心理状态
兴趣爱好 人际关系
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
分析戏剧冲突
请结合人物关系简表和之前介绍的故事情节,看一看剧中人物之间有哪些矛盾关系。
思考:完成表格,找一找海尔茂对娜拉的称呼前后有何变化?
读信前 读到第一封信后 读到第二封信后
我的小鸟儿
迷人的小东西
我的好宝贝
我的一个人的亲宝贝
我的娜拉
娇滴滴的小宝贝儿
不懂事的孩子
海尔茂就是这样男权思想的拥护者,通过将妻子当作玩偶来获得快乐和满足。
思考:完成表格,找一找海尔茂对娜拉的称呼前后有何变化?
读信前 读到第一封信后 读到第二封信后
我的小鸟儿
迷人的小东西
我的好宝贝
我的一个人的亲宝贝
我的娜拉
娇滴滴的小宝贝儿
不懂事的孩子
你这坏东西
伪君子
撒谎的人
下贱女人
我的可怜的娜拉
受惊的小鸟儿
小鸽子
她丈夫的孩子
犯罪的人
可怜的小宝贝儿
讨论:
当柯洛克斯泰的第一封信出现以后,娜拉和海尔茂的冲突是怎样的
你这坏东西伪君子撒谎的人。
犯罪的人下贱女人……。
别这么花言巧语不用装腔作势给我看……。
真是可恶极了……。
你父亲的坏德行,你全都沾上了。
……把披肩摘下来。摘下来!
你把我一生幸福全都葬送了……少说骗人的话……。
孩子不能再交到你手里……。
称呼、语言
发现借据之后
(看第一封信)
拉住她惊慌倒退把出去的门锁上。
走来走去吓了一跳走过去开门……。
舞台说明
(动作)
恶毒冷酷
自私怯懦
第一封信出现后:
海尔茂一改先前甜蜜的笑脸,变得暴跳如雷,大骂娜拉是骗子,是下贱女人;而娜拉则看清了海尔茂丑恶的嘴脸,开始觉醒。
讨论:
当柯洛克斯泰的第二封信出现以后,娜拉和海尔茂的冲突是怎么变化的
借据问题解决
(看第二封信)
我的可怜的娜拉受惊的小鸟儿我可怜的小宝贝儿
我的好娜拉……。
我没事了!娜拉,我没事了……我已经饶恕(高频词)你了。我知道你干那件事都是因为爱我…可是难道因为你自己没主意,我就不爱你了吗?我决不会……我可以保护你……他老婆越发是他私有的财产……只要你老老实实……。
称呼、语言:
把信抢过来慌忙拆信快活得叫起来。
朝着借据瞟了一眼把借据和信撕掉,烧掉……。
舞台说明
(动作)
自私虚伪
假仁假义
娜拉的语言有何变化?她是个怎样的人?
是,我很累,我就要去睡觉。
你做的事情都不错。
我知道你的心都在我身上。
一个人如果到了非死不可……。
现在你可以看信了。
再见,托伐,再见,孩子们…。
我只知道爱你,别的什么都不管。
我做的坏事不用你担当!
嗯!现在我才完全明白了。
我死了你就没事了。
你们爱我只是拿我消遣,把我当作一件玩意儿
(满不在乎)玩偶老婆、玩偶女儿…你不配教育我……我会努力去吸取…我还有别的同样神圣的责任,我对自己的责任。我真不知道宗教是什么。
我不信那些法律是正确的。(穿外套、戴帽子、拿起手提包、)双方都有绝对的自由。拿去,你的戒指……。
我不信世界上有奇迹了……。
痛苦不安
伤心绝望
清醒冷静
请结合全剧概括娜拉对丈夫海尔茂的情感变化过程。
信任、依赖。
失望、憎恨。
决裂、反抗。
拓展发散
戏剧塑造人物形象,主要通过人物的对话和人物自身的直观行动来表现,正所谓“听其言而观其行”。
1.分析剧本的台词,挖掘潜台词
2.仔细体会舞台提示(说明)
3.分析戏剧冲突,弄清人物性格的变化
4.了解剧本的情节安排(误会、巧合等)
鉴赏人物形象
娜拉形象——愿意为爱付出一切的“完美妻子”
课文节选部分刻画的主要人物形象是娜拉和海尔茂,试简要分析概括这两个人物形象的特点。
①美丽可爱,优雅迷人。
娜拉有滑溜的肩膀、娇嫩的脖子、轻巧活泼的身段;海尔茂称称呼娜拉如“小鸟儿”“娇滴滴的小宝贝儿”等,可以得知。
②善良,富有同情心。
老朋友阮克病危前来诀别,她不忍心直接发问,用含蓄的言语和给阮克点烟的行动,给予这位自己的爱慕者以情感的慰藉。
③追求理想的爱情,甘愿为爱情舍弃一切,甚至生命。
她对丈夫以无条件、无保留地付出实践着爱情的理想。因此,当考虑到伪造保人签字一事将要威胁到丈夫的前程时,她宁愿自己承担全部罪名,甚至想到自杀。
④追求平等、独立和个性解放,具有勇敢坚毅的品格和反抗精神。
当她在丈夫无情的咒骂和侮辱中认识到自己 “玩偶”地位后,开始清醒,并果断、坚毅地迈出家门,告别过去,追求新的生活。
海尔茂形象——所谓的“理想丈夫”
表面上:①在外:奉公守法的公民、一个颇为“敬业”的职员。
②在家:好丈夫、好父亲。
实际上:①虚伪暴戾的男权思想拥护者。
在家庭中,海尔茂处于支配地位,控制着一切,连信箱的钥匙也在他手里。当有可能损害他的名誉和地位时,就对娜拉破口大骂, 暴露出虚伪暴戾的丑陋嘴脸。
②自私自利,冷酷无情。
他却不愿意为妻子承担责任,牺牲名誉。送别妻子的同学时,他表面上客气,转脸就表现出一副极不耐烦;对将不久于人世的老朋友, 非但没有一点儿悲悯和同情, 甚至说出“他的痛苦和寂寞……苦乐格外分明”这样冷酷的话来。
③反复无常、厚颜无耻的伪君子。
借款事发前,他说“牺牲一切去救你”。事发后,他面目狰狞,言语恶毒。感到自己事了安全了,又对娜拉笑脸相迎,并表示可以保护她。
①戏剧场景高度集中。将戏剧场景高度集中于海尔茂和娜拉的家中,有利于各种矛盾冲突的集中展现。
②运用“突转”的手法。
第一次“突转”是借据事件暴露,海尔茂的自私与虚伪暴露无遗。
第二次“突转”是收回借据,灾祸解除后,海尔茂尽力掩饰自己希望能继续保持原有的家庭地位,维护原有的男权主义。
两次“突转”深化了戏剧的悲剧主题。
总结艺术特点
“突转”的艺术手法
戏剧结构技巧术语。突转,也称陡转、突变,指剧情向相反方面的突然变化,即由逆境转入顺境,或由顺境转入逆境。
它是通过人物命运与内心感情的根本转变来加强戏剧性的一种技法,有时也用于章剧情突然转变。
《玩偶之家》柯洛克斯泰突然来到娜拉家请求她向她丈夫求情不要开除他,但娜拉拒绝了,柯洛克斯泰便威胁娜拉。她从顺境转入了逆境。这一"突转”使她发现她的行动在法律面前却是犯罪,并开始怀疑这种“法律”。观众则通过这一突转,开始发现娜拉和海尔茂之间不平等的夫妻关系,发现法律对妇女权力的侵犯。
必备知识
《玩偶之家》中有哪些“戏剧性事件”,发生了几次“突转”?
第一次海尔茂即将升迁,全家人就要过好日子了。没想到科洛克斯泰为了保住自己银行的职位,向娜拉翻出当年伪造签名借债的旧账相威胁,娜拉陷入绝境。
第二次,海尔茂得知事情真相,勃然大怒,夫妻感情即将破裂,没想到科洛克斯泰竟然还回当年的借债,危机解除。
第三次,海尔茂态度大变,以为娜拉会接受自己的饶恕,重归于好。没想到娜拉毅然离家出走。
这些没想到所发生的就是戏剧性事件,所运用的艺术手法就是突转,先将观众和读者带入某种期待,然后又提供一个大相径庭的故事发展,这样的一波三折使人获得一种独特的审美体验。
试想,如果没有这些戏剧性事件做突转,故事将会怎样进行呢?
1、试想,如果没有柯洛克斯泰以公布娜拉伪造签名的事相要挟。
2、试想,如果没有柯洛克斯泰归还了当年的借债。
3、试想,如果娜拉没有离家出走。
娜拉的家庭可能永远不会爆发冲突,这个家庭就会平静地存在下去——————。
(重要)突转作用:
1、使戏剧曲折多变、跌宕起伏,获得出奇制胜的戏剧性效果。
2、有利于揭示、挖掘人物性格和表现;
3、深化剧作主题。
问题探究
①美好爱情生活理想的破灭。她为了所爱的人,做出当时违反法律的事,甚至可以为之牺牲名誉和生命;她渴望得到丈夫同样的真爱, “耐着性子整整等了八年”。但是,柯洛克斯泰的信让她清醒地看到,丈夫并不是真的爱自己, 对于爱情,她彻底绝望了。
1.分析娜拉出走的原因,请根据她在觉醒后与海尔茂算总账的这部分内容,分条归纳总结。
②为了获得人格尊严和平等地位。 她没有人格和尊严,只是丈夫的“玩偶”,丈夫认为,“正经事跟你有什么相干 ”,二人在八年中“从来没在正经事情上头谈过一句正经话”。丈夫不了解她,并不真正爱她,只是拿她消遣;她被赋予“一个老婆,一个母亲”的“神圣的责任”,却没有任何人对她负责任,丈夫可以随意羞辱、责骂她。
③在家里没有独立的经济地位。
八年里, “简直像个要饭的叫花子,要一口,吃一口”,靠着给丈夫“耍把戏过日子”;不能感受到生活的“快活”,最终成为一个只能和丈夫“说说笑笑凑个热的“没出息”的人。
1.分析娜拉出走的原因,请根据她在觉醒后与海尔茂算总账的这部分内容,分条归纳总结。
④对孩子的教育和抚养失去了信心。
娜拉害怕自己撒谎的行为,对孩子的成长造成不利的影响。她说“我不配教育孩子。要想教育孩子,先得教育我自己”。对娜拉而言,只有出走,才能让孩子摆脱撒谎妈妈的阴影,娜拉自己的内心才能获得解脱。
 ①娜拉的出走是对男权社会的叛逆。在《玩偶之家》以前,写妇女争取解放,大都局限于反对封建婚姻,争取同自己理想的男子结合;《玩偶之家》突出了男女平权的问题,塑造了敢于反抗男权社会的独立自尊的女性形象。
②娜拉的出走引发了关于女性在当今社会如何获得自由解放的一系列问题的讨论,这些问题至今还能引发人们的争论和思考。
问题探究
2.《玩偶之家》被称为“现代妇女的解放宣言”,你认为它有着怎样的社会意义?
鲁迅先生在《娜拉出走后怎样》一文中说:“从事理上推想起来,娜拉或者其实也只有两条路:不是堕落,就是回来。”你对这句话有何看法 你认为娜拉的最终结局会是怎样的?
观点争鸣
提示:结合所学文本和社会实际,自圆其说就可以。
分析概括戏剧的主题。
通过女主人公娜拉与丈夫海尔茂之间由相亲相爱转为决裂的过程,探讨了资产阶级的婚姻问题,暴露了男权社会与妇女解放之间的矛盾冲突,进而向资产阶级社会的宗教、法律、道德提出挑战,激励人们尤其是妇女为挣脱传统观念的束缚,为争取自由平等而斗争。
谢谢观看
高中语文选必中册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