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高中生物学北师大版(2019)必修二课时作业 生物进化的证据(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2026学年高中生物学北师大版(2019)必修二课时作业 生物进化的证据(含解析)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2026学年高中生物学北师大版(2019)必修二课时作业 生物进化的证据
一、单选题
1.科学家根据血红蛋白α链中氨基酸组成上的差异,推测“鲤→马→人”的蛋白质分子进化速率,从而为生物进化提供( )
A.胚胎学证据 B.比较解剖学证据
C.生物化学证据 D.古生物化石证据
2.不同物种体内会存在相同功能的蛋白质,编码该类蛋白质的DNA序列以大致恒定的速率发生变异。猩猩、大猩猩、黑猩猩和人体内编码某种蛋白质的同源DNA序列比对结果如下表,表中数据表示DNA序列比对碱基相同的百分率。
大猩猩 黑猩猩 人
猩猩 96.61% 96.58% 96.70%
大猩猩 98.18% 98.31%
黑猩猩 98.44%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表中数据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分子水平的证据
B.猩猩出现的时间早于大猩猩、黑猩猩
C.人类、黑猩猩、大猩猩和猩猩具有共同的祖先
D.黑猩猩和大猩猩的亲缘关系比黑猩猩与猩猩的亲缘关系远
3.科学家发现318万年前的少女露西的骨骼化石,其上肢骨的结构与黑猩猩相似,下肢骨与现代人类接近,为证明共同由来学说给予了支持。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比较解剖学、胚胎学证据是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的证据
B.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等
C.少女露西的骨骼化石证明了现代人类与黑猩猩具有共同的祖先
D.研究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年代可进一步证实生物进化的顺序
4.达尔文在其著作《人类的由来》中提出,人类可能起源于非洲;20世纪末,多地区演化说逐渐兴起(该理论认为,现代人类是在多个地区独立演化形成),源于更多古人类门齿类型、骨骼特征、石器技术、生活痕迹的发现,以及现代人类的基因研究。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最重要的证据
B.古人类的生活痕迹也属于化石证据
C.多地区演化说不支持现代人类具有共同祖先这一论点
D.以上说明分子生物学水平的证据也能用于研究人类的进化
5.2025年,我国科学家发现了龙城热河蝎化石。据化石分析,龙城热河蝎生活在陆地,须肢纤细,毒针较长,具有诸多海洋生物的原始特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表明龙城热河蝎的进化历程是从简单到复杂
B.保留海洋生物的原始特征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C.与现存蝎子基因差异的根本原因是基因重组
D.地层中化石为研究生物进化提供了间接证据
6.在位于中国东北辽西地区的热河生物群,科学家在1.25亿年前的尾羽龙化石中发现了保存完好的软骨细胞,并对其利用生化的方法进行分析。下列关于生物进化证据和结论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利用化石可以确定地球上曾经生活过的生物的种类及其形态、结构、行为等特征
B.不同生物的DNA和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差异可揭示物种亲缘关系的远近
C.两种生物的DNA单链形成杂合双链的部位越多,说明这两种生物亲缘关系越近
D.比较解剖学发现不同种类哺乳动物的前肢形态差别很大,说明它们没有共同祖先
7.202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斯万特·帕博,他从化石中提取、测序并绘制了尼安德特人基因组草图,分析了现代人类和已灭绝古代人类的基因差异,在“关于已灭绝人类基因组和人类进化的发现”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测定现代人类和已灭绝古代人类基因的核苷酸序列,是生物进化的分子水平证据
B.化石是保存在地壳中的古地质年代的动植物的遗体,是研究生物进化的直接证据
C.不同生物的DNA和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差异可揭示物种亲缘关系的远近
D.现代人类和已灭绝古代人类的基因存在差异的原因是变异具有随机性、不定向性
8.下列生物进化的实例中,能够成为生物有共同祖先的直接证据的是( )
A.人与黑猩猩基因组的差异只有3%
B.人与鱼的胚胎在发育早期出现鳃裂和尾
C.人与蝙蝠、鲸和猫的骨骼结构有很多共同点
D.318万年前少女露西的上肢骨与黑猩猩的相似
9.运用证据和逻辑进行推测是研究生物进化最为有效的方法。下列有关进化证据的描述不合理的是( )
A.化石是古生物的遗体,它是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最重要的证据
B.比较解剖学证据可为脊椎动物是否由共同祖先进化而来提供佐证
C.比较人和其他动物的胚胎发育过程,也可以看到进化的蛛丝马迹
D.细胞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是对生物有共同祖先的有力支持
10.下列有关“生物都有共同的祖先”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目前大量化石证据的发现,证实了生物都有共同的原始祖先
B.不同生物的遗传密码几乎都是相同的,能反映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
C.生物生命活动的供能都与线粒体有关,说明生物都有共同的祖先
D.露西既有智人的特征,也有黑猩猩的特征,说明人和黑猩猩可能有共同的祖先
11.我国科学家发现“政和八闽鸟”骨骼化石并制作“政和八闽鸟”模型(如图)。经研究推测,“政和八闽鸟”为1.48亿年到1.5亿年前的侏罗纪鸟类,起源于兽脚类恐龙。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根据化石牙齿形态可推断其食性
B.该化石可作为鸟类进化起源的证据之一
C.构建“政和八闽鸟”模型可推测其飞行能力强弱
D.该化石模型为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12.世间万事万物都在变化之中,变化是自然界的永恒现象,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中提出“共同由来学说”,其指出地球上的所有生物都是由共同祖先进化而来的,为此达尔文列举大量的证据来论证其观点。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最主要的证据
B.成年人没有鳃裂和尾,而成年鱼有鳃裂和尾,从这一点来说不支持生物有共同祖先
C.当今许多生物都有能进行生长、代谢和增殖的细胞,也为生物都有共同祖先提供支持
D.不同的生物都含有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这也从分子水平上支持生物有共同祖先
13.最早的古细菌大约出现在35亿年前,现今在海洋、湖泊和土壤等环境中还能发现古细菌,这些古细菌也具有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和DNA。以上描述的生物进化的证据属于( )
A.化石证据 B.比较解剖学证据
C.胚胎学证据 D.细胞和分子水平证据
14.人和其他脊椎动物有共同祖先,下列哪项不能作为支持这一论点的证据( )
A.蝙蝠的翼、鲸的鳍和人的上肢骨骼,其内部结构模式排列顺序一致
B.人和类人猿、狗等脊椎动物组成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差异较小
C.人和其他脊椎动物的细胞具有相同的基本结构
D.人和其他脊椎动物胚胎发育过程中,心脏的发育具有相似性。
15.202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斯万特·帕博测定了已在3万年前灭绝的尼安德特人的基因组序列,填补了人类进化史的研究空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尼安德特人的灭绝,可能是因为其不适应剧烈变化的环境
B.基因组序列能为生物进化的研究提供比化石更为直接的证据
C.基因组序列的比较是从分子水平揭示当今生物有共同的祖先
D.通过比较古人类和现代人类的基因组序列,可以更好的了解人类的进化和迁移
16.我国科学家发现,玉米的KRN2基因和水稻的KRN2基因碱基序列高度同源,该发现为植物间的进化提供了( )
A.化石证据 B.比较解剖学证据
C.胚胎学证据 D.分子水平证据
17.“尼安德特人是现代人类的近亲”,得出以上结论需要比对两者DNA的( )
A.X射线衍射图谱 B.碱基配对方式 C.基本骨架的组成 D.碱基排列顺序
二、填空题
18.下表是7种生物的细胞色素c与人的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差异,请分析表中数据后回答:(已知细胞色素c由104个氨基酸组成)
生物名称 黑猩猩 猴 马 鸡 金枪鱼 小麦 酵母菌
与人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差异/个 0 1 12 13 21 35 44
(1)从表中数据可发现,生物的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差异和生物的亲缘关系之间表现为亲缘关系越近,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差异_____。
(2)从上表来看,人和_____的亲缘关系最远,因为两者的_____。
(3)上述对生物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差异的比较,是从_____水平为生物的_____提供了证据。
19.化石证据有助于研究生物的进化,比较解剖学、胚胎学以及细胞和分子水平的研究,都给生物的进化的有关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支持。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大部分化石发现于沉积岩的地层中。已经发现的大量化石证据,证实了生物是由_____逐渐进化而来的,而且还揭示出生物_____的进化顺序。
(2)鱼类终身存在的鳃裂在人胚胎发育的早期也出现过,这属于_____为生物进化提供的证据;研究比较人的上肢,马、鲸、龟、蝙蝠的前肢和鸟的翼,发现它们之间有共同特点,这属于_____为生物进化提供的证据。
(3)不同生物与人的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序列的差异如表所示。
生物名称 黑猩猩 猴 马 鸡 金枪鱼 小麦 链孢霉 酵母菌
氨基酸差异/个 0 1 10 13 21 35 43 44
从表中可以看出,微生物、动物、植物和人的细胞内均有细胞色素C,这一事实说明_____。通过比较人与不同生物在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序列上的差异,得出的结论是_____间的亲缘关系最近。这项比较从_____水平为生物的进化提供了证据。
20.研究化石时发现,某地区在距今10000年前生活着长尾和中长尾两种山鸡。距今5000年前,该区域出现了一条宽阔的大河,大河将该地区分割为甲、乙两区域。大约距今30年前,统计发现甲区域山鸡为长尾山鸡和中长尾山鸡,乙区域全部为短尾山鸡。研究发现,甲区域的长尾山鸡和中长尾山鸡能正常交配、产生可育后代;甲区域的两种山鸡与乙区域的短尾山鸡均能杂交,但受精卵不能发育。回答下列问题:
1.甲区域内山鸡个体间尾部形态的差异,体现的是__________多样性。
2.乙区域内出现的短尾山鸡__________(填“是或不是”)一个新物种,原因是__________。
3.请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解释乙区域短尾山鸡出现的原因__________。
4.近些年,该区域的环境发生剧烈变化,研究人员对该区域的山鸡的数量与山鸡的翅色基因(A/a)、翅形基因(B/b)频率的研究数据如下表:
中长尾鸡 长尾鸡
数量 A B 数量 A B
1980年 8000 31% 66% 5900 38% 59%
1988年 7900 29% 57% 6050 41% 60%
1997年 5900 30% 48% 6000 40% 57%
2006年 4200 31% 32% 5950 39% 61%
分析表中数据可知,近些年发生明显进化的山鸡是__________。1997年时,基因型为AA的长尾山鸡数量为__________。
21.下表是7种生物细胞色素c与人细胞色素c的组成差异,请分析表中数据后回答:(已知细胞色素c由104个氨基酸组成)
生物名称 黑猩猩 猴 马 鸡 金枪鱼 小麦 酵母菌
与人细胞色素c的差异(氨基酸数/个) 0 1 12 13 21 35 44
(1)从表中数据可发现生物的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组成和生物的亲缘关系之间表现为亲缘关系越近,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组成差异 。
(2)从上表看,人和 的亲缘关系最远,因为两者的 。
(3)上述对生物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组成的比较,是从 方面为生物的 提供了证据。
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A、胚胎学证据指的是胚胎发育过程中的同源器官发育情况的比较证据,与题中所列证据不符,A错误;
B、比较解剖学证据是指对同源或同功器官进行解剖比对进而得出亲缘关系远近与否的结论,题中所列的证据不属于比较解剖学证据,B错误;
C、生物化学证据就是指对不同生物体内担负同一功能的物质如蛋白质的组分与结构进行比对,进而得出相应的结论,题中证据就是生物化学证据,C正确;
D、古生物化石证据是从地层中挖掘出来的古生物的遗体、遗迹和遗物等,与题中所列证据不符,D错误。
故选C。
2.答案:D
解析:A、同源DNA序列的比对是在分子水平上进行的研究,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分子水平的证据,A正确;
B、根据题干可知不同物种体内会存在相同功能的蛋白质,编码该类蛋白质的DNA序列以大致恒定的速率发生变异,人在进化中出现是最晚的,而猩猩的碱基和人类相同的百分率是最小的,说明猩猩出现的时间早于大猩猩、黑猩猩,B正确;
C、多重证据表明,当今生物具有共同的祖先,C正确;
D、黑猩猩和大猩猩的碱基相同率是98.18%,黑猩猩与猩猩的碱基相同率是96.58%,因此黑猩猩和大猩猩的亲缘关系比黑猩猩与猩猩的亲缘关系近,D错误。
3.答案:A
解析:化石是生物进化最直接的证据,比较解剖学、胚胎学是间接证据,A错误;化石是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B正确;露西骨骼证明人类与黑猩猩有共同祖先,C正确;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年代可证实进化顺序,D正确。故选A。
4.答案:C
解析: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最重要的证据,A正确;古人类的生活痕迹(如石器、用火遗迹)属于化石证据中的遗迹化石,B正确;多地区演化说认为现代人类在多个地区独立演化,但仍支持现代人类具有共同祖先(只是演化地点不同),C错误;现代人类的基因研究属于分子生物学证据,可用于研究人类进化,D正确。故选C。
5.答案:B
解析:仅龙城热河蝎化石不能表明其进化历程是从简单到复杂,A错误;保留海洋生物原始特征是自然选择的结果,B正确;与现存蝎子基因差异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C错误;地层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直接证据,D错误。故选B。
6.答案:D
解析:A、化石是生物进化最直接,最有力的证据,利用化石可以确定地球上曾经生活过的生物的种类及其形态、结构、行为等特征,A正确;B、不同生物的DNA和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既有共同点,又存在差异性,不同生物的DNA和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差异可揭示物种亲缘关系的远近,亲缘关系越近,则DNA序列和蛋白质中氨基酸序列相似度越高,B正确;C、DNA分子杂交技术可以用来比较不同种生物DNA分子的差异。当两种生物的DNA单链具有互补的碱基序列时,互补的碱基序列就会结合在一起,形成杂合双链区;在没有互补碱基序列的部位,仍然是两条游离的单链。形成杂合双链区的部位越多,说明这两种生物的亲缘关系越近,C正确;D、比较解剖学发现,不同种类的哺乳动物的前肢在形态上差别很大,但有的结构和功能相似,这说明这些哺乳动物是由共同的原始祖先进化来的,D错误。故选D。
7.答案:B
解析:
8.答案:D
解析:生物有共同祖先的直接证据是化石,318万年前少女露西的上肢骨与黑猩猩相似,属于化石证据(直接证据)。A项基因组差异、B项胚胎发育相似性、C项骨骼结构共同点均为间接证据。故选D。
9.答案:A
解析:A、化石是古生物的遗体,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最重要、比较全面的证据,A正确;
B、胚胎学证据可为脊椎动物是否由共同祖先进化而来提供佐证,B错误;
C、比较不同动物以及人的胚胎发育过程,也可以看到进化的蛛丝马迹,C正确;
D、从细胞和分子水平看,当今生物有许多共同的特征,比如都有能进行代谢、生长和增殖的细胞,细胞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等,这是对生物有共同祖先这一论点的有力支持,D正确。
10.答案:C
解析:A项,化石证实生物有共同祖先,正确;B项遗传密码通用反映亲缘关系,正确:C项原核生物无线粒体,不能据此判断,错误:D项,露西化石说明人猿可能有共同祖先正确。故选C。
11.答案:D
解析:“政和八闽鸟”化石及其模型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其食性(通过牙齿形态),并作为鸟类进化起源的证据。构建模型有助于推测其飞行能力。然而,该化石模型本身并不能直接有力地支持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虽然化石证据支持进化论的观点。因此,只有选项A、B、C是正确的。
12.答案:B
解析:化石是由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等,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漫长的年代和复杂的变化而形成的,在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最直接的、比较全面的证据;人和鱼有共同祖先,在胚胎发育早期人也会出现裂和尾,只是后面消失了;当今许多生物都有能进行生长、代谢和增殖的细胞,这从细胞水平上为生物都有共同祖先提供支持;不同的生物都含有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这也从分子水平上支持生物有共同祖先。
13.答案:D
解析:据题干信息“这些古细菌也具有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和DNA”可知,这些古细菌的发现与现有生物的细胞具有共同的物质和结构,属于细胞和分子水平证据,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14.答案:C
解析:
15.答案:B
解析:
16.答案:D
解析:A选项,化石证据是通过古生物化石研究进化,与基因序列无关;B选项,比较解剖学证据是对比不同生物的器官结构,如同源器官,不涉及基因序列;C选项,胚胎学证据是通过比较胚胎发育过程研究进化,与基因无关;D选项,玉米和水稻的KRN2基因碱基序列高度同源,属于分子水平(基因序列)的证据,为植物进化提供分子水平支持。故选D。
17.答案:D
解析:X射线衍射图谱用于研究DNA空间结构,A错误;所有生物DNA碱基配对方式均为A—T、G—C,无法区分亲缘关系,B错误;DNA基本骨架均为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C错误;碱基排列顺序代表遗传信息,比对尼安德特人与现代人类DNA的碱基排列顺序,可判断亲缘关系,D正确。故选D。
18.答案:(1)越小
(2)酵母菌;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组成差异最大
(3)细胞和分子;进化
解析:(1)从题表中数据可发现:亲缘关系越近,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差异越小。
(2)通过题表信息可知,人与酵母菌的细胞色素c氨基酸差异最大,因为两者的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差异是44,亲缘关系最远。
(3)题目对生物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差异的比较,是从细胞和分子水平为生物的进化提供了证据。
19.答案:(1)原始的共同祖先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
(2)胚胎学;比较解剖学
(3)不同生物之间具有一定的亲缘关系(合理即可);人和黑猩猩;分子
解析:(1)大量的化石证据,证实了生物是由原始的共同祖先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逐渐进化而来,生物的进化顺序: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
(2)鱼类终身存在的鳃裂在人胚胎发育早期也出现过,这属于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胚胎学证据;比较人的上肢,马、鲸、龟、蝙蝠的前肢和鸟的翼,发现它们之间有共同特点,这属于比较解剖学为生物进化提供的证据。
(3)微生物、动物、植物和人的细胞内均有细胞色素C,这一事实说明不同生物之间具有一定的亲缘关系;人和黑猩猩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序列的差异最小,表明人和黑猩猩间的亲缘关系最近;这是从分子水平为生物进化提供了证据。
20.答案:1.基因 ; 2.是; 短尾山鸡与其它山鸡间存在生殖隔离; 3.突变导致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大河阻碍甲、乙区域山鸡间的基因交流;自然选择使山鸡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基因库逐渐产生明显差异,最终导致生殖隔离。
4.中长尾鸡; 960
解析:
21.答案:(1)越小
(2)酵母菌 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组成差异最大
(3)分子生物学 进化理论
解析:不同生物的DNA和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共同点,提示人们当今生物有着共同的原始祖先;其差异的大小揭示了当今生物种 类之间亲缘关系的远近。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