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潍坊第一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质量检测政治试题(PDF版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山东省潍坊第一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质量检测政治试题(PDF版含解析)

资源简介

高一上学期质量检测政治试题
A.黄山遗址出土的磨制石器一一人们共同占有生产资料
B.汉代的画像砖石一一青铜器广泛使用
2025.10
C.宋朝的四系青瓷罐一一地主占有农民全部劳动成果
注意事项:
D.春秋时期窃曲纹铜壶一一奴隶占有一小部分生产资料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6.《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有这样一段话:“第一种所有制形式是部落所有制。当时人们靠狩猎、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
捕鱼、畜牧,或者最多靠耕作为生…第二种所有制形式是古典古代的公社所有制和国家所
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
有制。这种所有制首先是由于几个部落通过契约或征服联合为一个城市而产生的。公民仅仅
本试卷上无效。
共同拥有支配自己那些做工的奴隶的权力…”下列对其进行的概括和推断正确的是(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①第一种所有制的产生标志着人类摆脱蒙昧野蛮的状态
一、选择题:本题共50小题,每小题1.5分,共7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②第一种所有制存在于原始社会,人们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③第二种所有制中的奴隶需要缴纳苛捐杂税并依附于地主
1.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生产力发展,个体劳动逐渐取代集体劳动,生产资料由氏族公有转归
④第二种所有制存在于奴隶社会,奴隶毫无人身自由
家庭私有。下列对这一转变的理解,正确的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①这一转变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标志着奴隶社会的建立
7.18世纪哲学家、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伯纳德·曼德维尔提出“私人恶德即公众利益”。殖民
②土地变成私有财产,是私有制确立的标志
地的贵金属在葬送南美洲的同时,却为欧洲投资创造了条件,哺育了欧洲帝国和世界贸易的
③私有制的产生,打破了原始社会平等互助的关系,导致了阶级对立
繁荣。可见(
④私有制的产生,是社会形态更替的根本动力
①资本主义社会给资本家带来财富,给公众带来灾难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②资本家对私人财富的追求标志着资本主义社会的开始
2.禹的儿子启建立的夏,是中国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公元前16世纪,夏王桀在位时,为商
③资产阶级依靠暴力、通过掠夺进行了资本原始积累
汤率兵所灭。公元前16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的商朝,是奴隶社会的发展时期。当时(
④资本主义社会的形成充满了侵略、征服、掠夺、残杀
①相比原始社会,社会生产力有了进一步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②人们生活的基本单位是按照血缘关系结成的氏族
8.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中说:“资产阶级,不管他们口头上怎么说,实际上只有
③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之间的矛盾
一个目的,那就是当你们的劳动产品能卖出去的时候就靠你们的劳动发财,而一到这种间接
④国家大事都是由国家中成年人共同讨论决定的
的人肉买卖无利可图的时候,就让你们饿死。”这一论断(
)
A.①②B.①③
C.②④
D.③④
①揭露了资产阶级财富积累的秘密
②阐明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命运
3.从平等协作的原始社会到充满剥削的奴隶社会,为什么是“历史的进步”?以下说法不合
③说明了资产阶级占有一切生产资料
④反映了无产阶级因被剥削导致贫困
理的有(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①生产关系是否适应生产力发展是衡量社会进步与否的标准
9.晚唐五代诗人郑遨在《伤农》中写道:一粒红稻饭,几滴牛领血。珊瑚枝下人,衔杯吐不
②奴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
歇。这首诗的意思是生产一粒红稻米,耕牛就要磨破一层皮,滴下几滴血:在珊瑚枝下滥饮
③生产资料公有到私有的变化是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的根本原因
的人,喝醉了酒,就不断地把米饭呕吐出来。这深刻地揭露了剥削阶级的奢侈浪费和劳动人
④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的剥削关系比起平等协作的关系更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民的艰辛。以下说法符合当时社会现实的是(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①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和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
4.作为我国古代社会的一种土地制度,“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
②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是苛捐杂税
同养公田。”下列对这一历史时期描述合理的是(
③当时社会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是两大对立阶级
A.人们从食物的采集者变为生产者
B.土地开始变成了家庭的私有财产
④农民可以自己种田,从而摆脱对地主的依附
C.人类社会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
D.铁制农具得到广泛的使用和推广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考古工作是一项重要文化事业,也是一项具有重大社会政治意义的工作。作为历史的见证,
10.有人认为:“资本主义社会在当代通过福利制度、员工持股等方式,已经解决了基本矛盾,
考古文物可以直接地反映其所处时代的社会状况。下列对文物所处时代的社会生产关系解读
成为‘人民资本主义’。”这一观点(
正确的是(
A.正确,因为福利制度提高了工人生活水平,缓解了阶级矛盾
高一上学期质量检测政治试题第1页共6页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摆脱蒙昧野蛮的状态。第一种
高一上学期质量检测政治试题参考答案
所有制形式是部落所有制。当时人们靠狩猎、捕鱼、畜牧,或者最多靠耕作为生,这
2025.10
属于原始社会,①错误。
一、选择题:1-5 CBDCA6-10 CDBBB11-15 BADBD16-20 CDABB21-25 CCCBD
②:第一种所有制是部落所有制。当时人们靠狩猎、捕鱼、畜牧,或者最多靠耕作为
26-30 AABCD 31-35 AACAC 36-40 CBCDA 41-45 BDCDD 46-50 ACAAA
生,存在于原始社会,原始社会低下的生产力使人们不得不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
1.C①:奴隶制国家的出现,标志着奴隶社会的建立,①排除。
资料,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平均分配劳动产品,②正确。
②:在原始社会末期,土地作为主要生产资料变成私有财产,是私有制确立的根本标志。这反映了生
③:第二种所有制形式是古典古代的公社所有制和国家所有制。这种所有制首先是由
产关系随生产力变化的必然结果,②正确。
于几个部落通过契约或征服联合为一个城市而产生的。公民仅仅共同拥有支配自己那
③:公有制下,人们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私有制的产生导致社会分裂为占有生产资料的剥
些做工的奴隶的权力,存在于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农民需要缴纳苛捐杂税并依附于地
削阶级(如奴隶主)和被剥削阶级(如奴隶),从而引发阶级对立,③正确。
主,③错误。
④:社会形态更替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④排除。
④:第二种所有制存在于奴隶社会,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奴隶毫无
2.B①③:当时处于奴隶社会,相比原始社会,社会生产力有了进一步发展,此时的主要矛盾是奴
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④正确。
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之间的矛盾,①③正确。
7.D①:题干强调“私人恶德”(如殖民掠夺)带来“公众利益”(欧洲繁荣),而非“公
②:在原始社会,人们生活的基本单位是按照血缘关系结成的氏族,②排除。
众灾难”。且①的表述过于绝对(“公众灾难”与题干“欧洲受益”矛盾),①排除。
④:在原始社会,大事都是由部落中成年人共同讨论决定的;在奴隶社会,国家大事由君主和贵族专
②: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标志着资本主义社会的开始,②排除。
制决策,而非全体成年人共同讨论,④排除。
③④:题干中提到“殖民地的贵金属...为欧洲投资创造了条件,哺育了欧洲帝国和
3.D本题属于逆向选择题。①②:存在剥削的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因为生产关系
世界贸易的繁荣”,这说明资产阶级通过暴力手段(如侵略、掠夺)进行资本原始积
是否适应生产力发展是衡量社会进步与否的标准,奴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摆脱蒙昧野蛮的状
累,而资本主义社会的形成过程(如殖民扩张)也充满了侵略、征服、掠夺和残杀,
态,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表述正确但不符合题意,①②排除。
③④正确。
③:生产力的发展是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的根本原因,③说法错误但符合题意。
8.B①:论断指出资产阶级靠工人劳动发财,这揭示了资产阶级通过剥削工人的剩
④:奴隶主占有大量生产资料和奴隶,就有可能组织较大规模的生产协作,从而提高生产效率,促进
余劳动来积累财富的秘密,①正确。
生产力发展,但是不能等同于剥削关系比起平等协作的关系更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④说法错误但符
②:论断仅描述资产阶级的剥削行为,并未涉及资本主义制度的长期发展趋势或灭亡
合题意。
的必然性,②错误。
4.CA:距今约一万年前,人类进入了新石器时代,原始畜牧业和农业开始出现,人们从食物的采集
③:论断聚焦于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未直接说明生产资料所有权问题,③与题意不
者变为生产者,而材料“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体现出该时
符。
期实行井田制,属于奴隶社会时期,而不是原始社会,A不符合题意。
④:论断提到当劳动产品“无利可图的时候,就让你们饿死”,这直接反映了无产阶级
B:原始社会末期,土地开始变成了家庭的私有财产,而不是奴隶社会,B不符合题意。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因被剥削而陷入贫困甚至生存危机的现实,④正确。
C: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后,金属工具的广泛使用、城市的出现、文字的发明和应用、脑力劳动和
9.B①③:材料中晚唐五代诗人郑遨在《伤农》中写的内容反映的是封建社会的状
体力劳动的分工等,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摆脱蒙昧野蛮的状态,人类社会迈入了文明时代的
况,在封建社会中,地主阶级是统治阶级,农民阶级是被统治阶级,二者是对立的:
门槛,C符合题意。
在封建社会的生产关系中,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和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①③正确
D:铁制农具得到广泛的使用和推广是封建制生产关系下生产力的发展表现,D不符合题意。
②:收取地租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②不选。
5.AA:黄山遗址出土的磨制石器,这是原始社会的生产工具,此时人们共同占有生产资料,A符合
④:在封建社会,农民有自己的劳动工具甚至有自己的少量土地,可以自己种田,但
题意。
是摆脱不了对地主的依附,④不选。
B:汉代的画像砖石,这是封建社会的文物,封建社会,铁制农具得到广泛使用和推广,但这是生产
10.BAC:材料中的观点是错误的,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会贯穿人类社会发展
力发展的表现,不是生产关系,B错误。
的始终,虽然员工持股使工人成为企业所有者之一,但并没有改变了被剥削的地位,
C:宋朝的四系青瓷罐,这是封建社会的文物,此时地主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而不是全部劳动
福利制度提高了工人生活水平,缓和阶级矛盾,但并没有解决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
成果,C错误。
AC不选
D:春秋时期窃曲纹铜壶是奴隶社会瓦解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时期的文物。奴隶社会中,奴隶主占有生
B:材料中的观点是错误的,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会缓和阶级矛盾,但不会从根本上改
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D错误。
变两个阶级的对立,因为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B入
6.C①: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后,金属工具的广泛使用、城市的出现、文字的发明和使用、脑力
选。
高一上学期质量检测政治试题答案第1页,共5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