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诵读《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课件(共34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古诗词诵读《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课件(共34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资源简介

(共34张PPT)
记梦, 你还记得你最近做过的梦吗?你会把梦记下来吗? (不会)那么苏轼为什么牢牢记得这个梦?甚至要把这个梦记下来?。
这个梦很重要,很珍贵,甚至在记录时详细到具体的年月和时段。因为他梦到了很难梦到的人——他已经离开人间十年的妻子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铁骨柔情寄梦魂
P106生死相隔,深情难忘。这首悼亡词一开篇便抒发作者对妻子诚笃的感情。生情:还乡忙死,是一种隔;妻子葬于千里外的故乡,是一种隔;岁月沧桑,即使相逢也认不出,又是一种隔;梦中还乡,四目相对,千言万语无从谈起,还是一种隔。在对梦境的淡淡追述中,将死别之悲、独处之苦、世路之艰写得极为沉痛。诵读这首词,留意细节描写,体会作者是如何把梦境的记述、对亡妻的思念和落拓的身世之感融合在一起的。
三、解题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江城子
词牌名,又名“村意远”“江神子”“水晶帘”。此词双调七十字,上下片各五平韵。
乙卯正月二十日
点明作词时间,指的是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其时苏东坡任密州(今山东诸城)知州,年近四十,其妻王弗去世整十年。
记梦
点明写作内容。(梦见爱妻王氏,写下悼亡词)。
知人论世
先婚后爱
1055年,16岁的王弗嫁给了19岁的苏轼,二人婚后,王弗不但是苏轼生活上的伴侣,而且是文学上的知音、事业上的贤内助。可惜天妒良缘,红颜薄命,王弗26岁时(1065年)就去世了。
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年)苏轼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和,自请外调,在密州做地方官。这时他已经快40岁了,二十年仕途奔波沉浮,妻子亡故已十年。这年正月二十日夜,苏轼梦见亡妻王氏,便写下这首“有声当彻天,有泪当彻泉 ”的悼亡词。
(响彻云天,下达黄泉)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熟读成诵
mǎo
zhēng yuè
liáng
bìn
shuāng
xuān
duǎn sōng gāng
这首词给你一种什么样的感觉?请大家用几个词形容一下。
悲凉、凄婉、哀伤
(一)
梦到谁
小轩窗,正梳妆。
从“小轩窗,正梳妆。”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王弗
在这首词中,对妻子的描写是哪句?
爱美的
小轩窗,正梳妆。
他们生活中有那么多相知相伴的场面,为何唯独选了这样一个场景。
在这首词中,对妻子的描写是哪句?
梳妆是女子私密而柔美的时刻,有谁能看到王弗梳妆。(在无数个清晨,王弗在轩窗前精心梳妆,苏轼在一旁静静注视,这是他们夫妻间极为日常的生活片段。没有惊心动魄的大事,却因平凡琐碎,饱含着夫妻间细水长流的深情 。
(二)
为什么梦到妻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一、赏析“梦前”诗句
解梦
双方茫然不知
王弗的坟墓在千里之外的眉山
十年来生死相隔,双方茫然不相知。尽管不去想,却又实在难以忘怀。你的孤坟在千里之外的眉山,我到哪里去倾诉满心的凄凉?纵使相重逢,应该也不认识,我早已风尘满面,鬓发也白如霜。
感知背景
苏轼的十年
1065年王弗去世
1068娶王闰之
1069年返京任职史馆
1071年任杭州通判
1074年任密州太守
这十年,正是围绕王安石变法,革新派与守旧派的斗争愈演愈烈的时候。苏轼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在朝中受到排挤打压,因而请求出任地方官,先是通判杭州,三年后又移知密州。仕途坎坷,遭际不幸,转徙外地,艰辛备尝。
十年生死两茫茫。
这是一个怎样的十年?
亡妻之痛:
生死无常,爱人不再
仕途之痛:
多遭贬斥,颠沛流离
抒发了词人深沉悲痛的感情,表现了对妻子的深切怀念,也寄寓了自己的身世之感。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诗歌赏析:
1.怎么理解“两茫茫”?
““茫茫”二字传达出了一种莫可名状的空寂凄清之感。“两茫茫”,就不只是讲诗人这一面的心情和感受,也同时包含了九泉之下的妻子在内。生者和死者一样的情思,一样的哀绪。“两茫茫”所表现出的感情--凄婉、沉痛,
2. 如何理解“不思量”却“自难忘”呢?
①思量,自难忘”,写生者对死者的思念。说不思量,即是思量。因为这种思念,既是一种有意识的每时每刻的思念,也是一种难以中断的无意识的思念,可谓“此情无计可消除”。(李清照《一剪梅》 )
开门见山切入主题,哀情外显而激烈。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死者在千里之外,没有昔日的伴侣近在咫尺相陪,连诉话凄凉的地方也没有。这该多么孤寂清冷!
作者通过生者与死者在时间与空间上的隔离,表达了对亡妻沉痛的思念以及永远不得相逢的遗恨。
此句中的“凄凉”有哪些含义?
①相思之情的凄凉。满腔的哀怨和思念无处倾诉,亡妻之恨,相思之痛,孤寂之苦只能遥寄于千里之外的孤坟。
②政治失意之凄凉。苏轼当时官运不佳,屡被贬放,此时被贬密州,流离坎坷的文豪满肚子的委屈需要发泄和倾诉,可他没地方诉说,也没人敢听他诉说,更没有可以诉说的人。
梦前思量
如何理解“纵使相逢应不识”?
记忆中的你永远年轻,而我已经不是当年最好的我了。
作者说自己“尘满面”,而其时不过40岁,如何理解?
这十年,正是围绕王安石变法,革新派与守旧派之间的斗争愈演愈烈的时候。苏轼被卷进这场漩涡,身不由己,宦海沉浮,不断地左迁,流徙,历尽沧桑,备尝艰辛,已是“尘满面,鬓如霜”了。
“尘”,不仅是大地上的灰尘,也是岁月的风尘、情感的风尘,“鬓如霜”是艰难苦恨繁霜鬓,是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最大的悲哀不是不能见面,而是见面之后认不出对方了,岁月匆匆,苏轼满鬓花白,而王弗依然是年轻时的模样。爱之深,近之怯,苏轼如何能以此般模样去见他的爱妻。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而在同一时期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苏轼却说: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彫 通:雕)
可能是因为在面对挫折苦难时,苏轼是坚强豪迈的,而面对最亲密的妻子时,才会露出自己最柔软、脆弱的一面。
相顾无言,惟有泪 千行
问:上阙极写对亡妻的思念,中间隔着时间、空间无法相见诉说凄凉,两人终于梦中相会了,应该是有一肚子的话要倾诉,却只是“相顾无言,只有泪千行”,这是为什么呢?
答:十年时间,积攒了多少的思念想要倾诉,然而思绪如麻,又当从何处说起?情到深处,所有的语言都会显得笨拙和苍白。感情浓烈已不需语言来表示,便将思念与感慨以“泪千行”来互诉衷肠。
于是,竟无语凝噎。满腹的相思都化作了热泪千行。表达了词人对亡妻执着不舍的深情。
为什么只能梦到妻子?
因为再也见不到了。“十年生死两茫茫……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不仅有“千里”空间之隔。更有“十年生死”相隔。为何会梦到?因
为此时苏轼过得不如意,内心凄凉无处可以倾诉时,才会想到当初能安慰自己的人,才会梦到,可那个人也已经不在了。
(三)
妻子爱他吗
“料得年年肠断处, 明月夜,短松冈”
词人从梦中醒来,想象在千里之外的荒郊月夜,那长着小松树的山冈上,妻子一定会年复一年地为思念丈夫而悲伤。
写自己怀念亡妻,却料想对方为怀念自己而柔肠寸断,
梦的技巧
(四)
梦前思量
“尘满面,鬓如霜”这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
一位被生活折磨、受痛苦熬煎,风尘满面,两鬓如霜的诗人形象,栩栩如生地出现在我们的眼前。这里刻画的是外部形象,却表现出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将对妻子的思念和现实中自己的遭遇联系起来,表达对妻子刻苦铭心的思念。
探究文本
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①白描、虚写,“小轩窗,正梳妆”,用白描的手法,以妻子对镜梳妆的日常生活镜头,再现当年闺房生活的温馨(十年了,这个以前幸福生活中的场景词人始终不能忘掉),表达了词人对亡妻执着不舍的深情。
梦中相逢:
②细节描写,“惟有泪千行”无声有泪,凄楚哀婉,痛彻骨髓。
思考:作者是如何刻画相逢场景的?
白描是诗歌的表现手法之一,即用最朴素最简练的文字描摹形象,不事辞藻雕饰,不加渲染烘托,它要求抓住描写对象的特征,如实地勾勒出人物、事物与景物的情态面貌。
白描手法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 —鲁迅
知识补充
虚实结合
“虚实相生”是指虚与实二者之间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与互相转化,以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从而大大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
在诗歌中,“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
诗歌中的“虚”

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借助这类虚无的境界来反衬现实。以虚象显实。

已逝之景之境。是作者曾经经历过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但是现时却不在眼前。
设想的未来之境。是还没有发生的,它表现的情将一直延伸到未来而不断绝。

“料得年年肠断处, 明月夜,短松冈”
词人从梦中醒来,想象在千里之外的荒郊月夜,那长着小松树的山冈上,妻子一定会年复一年地为思念丈夫而悲伤。
写自己怀念亡妻,却料想对方为怀念自己而柔肠寸断,这是什么手法?
对写法——也叫“对面落笔”,“主客移位”。诗人思乡怀人,不直抒胸臆,倾诉衷情,而是落笔对方,将作者自己深挚的思念之情委婉含蓄地表达出来。
“料得年年肠断处, 明月夜,短松冈”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杜甫《月夜》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以景结情。以景结情,是诗歌结句的一种技巧,它也是借景抒情的方式之一。是指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在结尾处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结束诗句,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显得意犹未尽,可以使读者从景物描写中,驰骋想象,体味诗的意境,产生韵味无穷的艺术效果。
在明月的夜晚,长着矮松树的山冈上,有作者思念的妻子。用明月、短松冈来传达、暗示出作者对亡妻的思念,言有尽而意无穷,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
以景结情。以景结情,是诗歌结句的一种技巧,它也是借景抒情的方式之一。是指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在结尾处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结束诗句,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显得意犹未尽,可以使读者从景物描写中,驰骋想象,体味诗的意境,产生韵味无穷的艺术效果。
在明月的夜晚,长着矮松树的山冈上,有作者思念的妻子。用明月、短松冈来传达、暗示出作者对亡妻的思念,言有尽而意无穷,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
总 结
这首词以“梦前——梦中——梦后”为时间线索,内容层层推进,引出梦中相遇,将“现实——梦境——现实”交织起来。题虽为记梦,实际是通过记梦来抒写对亡妻真挚的爱情和深沉的思念。全词感情深挚,充满一种凄婉哀伤的基调。
梦前思量(怀念)—
梦中相逢—
梦醒悲凉—
此情无计可消除
此时无声胜有声
此恨绵绵无绝期
现实
梦境
现实
题虽为记梦,实际是以记梦来抒写对亡妻真挚的爱情和深沉的思念。全词感情深挚,充满一种凄婉哀伤的调子。
妻已逝,夫独留,万般凄情蚀九肠。
人归去,情依旧,千载缘分绵且稠。
记梦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