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 体会认识发展的历程 课件(35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0.2 体会认识发展的历程 课件(35张PPT)

资源简介

(共35张PPT)
第二框 体会认识发展的历程
第十课 推动认识发展
第三单元 运用辩证思维方法
感性具体——思维抽象——思维具体
【思维导图】
10.2
体会认识
发展的历程
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
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
感性具体的含义与局限性
思维抽象的含义与局限性
思维具体的含义
感性具体、思维抽象与思维具体之间的辩证关系
从思维抽象发展到思维上升环节
你对我们学校的最初印象是什么?现在的看法又是怎样的?
学校是一个由教室、宿舍、食堂、操场、花草树木、能接触到的同学和老师等组成的单位,在头脑中形成了关于学校的完整印象。对校园外在形象的整体反映就是感性具体,这些感性具体的认识只停留在事物的外部形象上,未揭示事物的内部联系和本质,是一种不完全的认识。
经过两年的校园生活,现在知道了某个教师的授课风格,体会到这所学校的校风,深刻认识到了学校的精神风貌和价值追求,更接近学校的本质。从最初的印象到现在的看法,就是认识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的发展过程。
探究与分享
我们初次到一所学校,看到它的教室、宿舍、食堂、操场、花草树木,接触一些老师和同学,了解这所学校的规模以及它的周围环境,于是在头脑中形成了关于这所学校的一个比较完整的印象。
→ 感性具体
→ 思维抽象
1.感性具体
感性具体的认识,是一种直观的整体表象,是事物多种多样的现象和外部联系在头脑中的反映。
一、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
(≠正确反映)
⑴含义:
苹果是看起来是红色的,吃起来是甜的,摸起来的是光滑的
思考:感性具体的认识是属于感性认识的范畴还是理性认识的范畴?
——感性认识 感性具体是认识的起点。
第一印象主要为感性具体,是对事物外部现象的反映,不是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反映,因而不一定具有可靠性。
如:苹果是看起来是红色的,吃起来是甜的,摸起来的是光滑的……
如:苹果是蔷薇科植物,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具有降血脂,改善肠胃功能,有养颜,营养神经的作用,对于一些脂质代谢有调节的功效……
是现象的、外部的联系在头脑中的反映
属于感性具体的认识
是本质的、内部的联系在头脑中的反映
属于思维抽象的认识
⑵局限性:
1.感性具体
一、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
感性具体虽然是对事物整体的认识,但它只停留在事物的外部形象上,还没有揭示事物的内部联系和本质,没有把握本质与现象相统一的事物整体,因而它对事物的认识还不完全。
事物
现象
本质
感性具体
的认识
思维抽象
思维发展的过程是以感性具体为起点的。下列对感性具体的认识正确的是
A.感性具体是对事物的内在联系的深刻把握
B.感性具体是对事物某种共性的本质的认识
C.感性具体是对事物的外部形象的整体认识
D.感性具体是对事物本质与现象相统一的事物整体的认识
解析: A.B.D 三项的说法都是针对思维抽象而言的,不符合题意;C项是对感性具体的正确认识,入选。
C
①思维抽象是指从多样性统一的事物整体中抽取某一方面的本质规定
2.思维抽象
一、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
(1)含义
整体→部分
②或者从其个性中抽取共性的思维活动
例:苹果是蔷薇科植物;这一论断就舍弃了苹果的营养成分、功能等许多方面的属性,只是抽取了它作为“蔷薇科植物”的这一方面的质的规定性。
个性→共性
例:什么是水果呢?科学家经过对各种水果特征的思维抽象,概括出水果的定义。
(2)目的与内容:
实践的需要不同,抽象的目的和内容也就不同。
①抽象既可以从事物整体中抽取某一部分,抽取事物某一方面质的规定性,
②也可以从事物个性中抽取某种共性
整体→部分
个性→共性
下列展现的是数学中通过思维抽象形成“交换”概念的过程。
1+2=2+1
4+5=5+4
8×6=6×8
9×7=7×9
A+B=B+A
A×B=B×A
ARB=BRA
第一级抽象
第二级抽象
第三级抽象
以自然数表示具体事物的量,具体事物之间的换位关系
以A、B表示任意自然数,抽象的数量之间加、乘的换位关系
抽象的符号R之间的换位关系
示例评析
从个性中抽取概括出共性
抽象是相对于具体而言的。
(1)当作动词使用:认识过程
指一种思维活动,指人的思维从事物整体中提取某一部分或某一方面,或者从事物个性中抽取其共性的活动。
例:这朵花是红色的,将“红色”这种属性从这朵花的多种属性中提取出来,至于这朵花的其他属性,如形状、气味等被思维舍弃了。
(2)当作名词使用:认识成果
作为上述思维活动的结果而得出的某个概念(如红色)或判断(如这朵花是红色的),我们也可称为抽象。
(3)当作形容词使用
例:这是一种抽象的认识。你的话太抽象。(空洞的、笼统的,不够具体的思维或认识。)
【链接】
如何理解抽象
人们认识事物时,首先反映的是具体直观的事物,对事物多种多样的现象和外部联系在头脑中的形成反映,我们把它称之为感性具体。
在这一基础上,人们使用分析的方法,把事物分解成各个部分,把它们从整体中抽取出来,并且撇开各个部分的非本质属性抽象出它的本质属性,这样,人们的认识就从感性具体发展成理性抽象,从现象深入到了本质。 因此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需要运用思维抽象。
【知识拓展】:如何理解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
有一天,牛顿坐在苹果树下休息,一个苹果从树上落下,引起牛顿的思索:苹果在空间,哪个方向都可飞去,为什么偏偏坠向地面,一定是地面和苹果相互吸引,整个宇宙都会有引力的作用。由此,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在地球大气层的自然状态下,自由落体运动受着空气阻力因素的干扰,人们直观看到的现象是重物比轻物先落地,人们没有认清楚落体运动的规律。因此,亚里士多德作出了重物比轻物先落地的结论。
在伽利略时代,人们还无法用物质手段创设真空环境来从事落体实验,伽利略就依靠思维抽象,在思想上撇开空气阻力的因素,设想在纯粹状态下的落体运动。轻重物体的自由下落速度是相同的,即重力加速度的大小都是相同的。因此,伽利略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结论。
感性具体
思维抽象
思考:
从科学思维角度看,人们研究自由落体运动定律经历了怎样的发展阶段?伽利略是如何进行思维抽象的?
第一步: 在伽利略这一发现中,他撇开了化学现象、生物现象以及其他形式的物理现象,把落体运动这一特定的物理现象从现象总体中抽离出来。
①★分离: 是思维抽象的起始环节。
分离是暂时不考虑研究对象与其他对象之间可能存在的各式各样的联系,将其与其他对象分割开来、从与其他对象的联系中抽离出来。(抽出、抓重点)
(3)科学的思维抽象的重要环节
强调将此研究对象与其他对象分离
【提示】:分离只把两种或多种物质分开,只是把这些物质从混合状态变为分开状态,A是A,B是B,物质总量不变。即由一种混合物分开为多种物质。
分离、提纯、简略化和理想化是科学的思维抽象的重要环节。
特征一:思维过程上的抽离性
第二步: 在伽利略这一发现中,撇开空气阻力的因素,设想在纯粹状态下的落体运动,进行了提纯。
②★提纯:是思维抽象的关键环节。
提纯是在思想中排除那些干扰人们认识的因素,以便在某种单一的状态下研究事物某一方面的性质和规律。(排除干扰)
(3)科学的思维抽象的重要环节
强调将此研究对象的干扰因素排除
【提示】:提纯是指把需要的提取出来,然后保留所需要的、把杂质或不需要的去掉,让需要的更纯净,即由多变为一,只有A或只有B。
分离、提纯、简略化和理想化是科学的思维抽象的重要环节。
特征二:思维目标上的纯粹性
例:在化学实验中,从含有杂质的矿物样本中提取纯净的化学元素,比如从铁矿石中提取纯铁。这涉及到物理或化学方法来分离杂质,以便研究铁的化学性质。
(3)科学的思维抽象的重要环节
第三步: 一般来说,落体运动是在地球大气层的自然状态下进行的,要把握自然状态下的落体运动就要考虑阻力因素,相对实际情况,伽利略的落体定律是一种抽象的简略化表述。公式:s=1/2gt
③★简略化:是表述思维抽象结果的环节。
是对单一状态下的认识事物的结果进行简要化处理,或对认识结果的一种简略表达。
分离、提纯、简略化和理想化是科学的思维抽象的重要环节。
特征三:思维表达上的简洁性
例:物理学公式:牛顿的第二定律通常表达为 F=ma,这里的 F(力)、m(质量)、a(加速度)是对复杂物理现象的简略表达,省略了力的具体作用方式和物体的具体运动状态。
(即将抽象出的结果,用概念和判断的形式固定下来)
第四步: 伽利略设定的真空状态就是一种理想化的形式,是绝对的真空,在现实世界中是不存在的。但通过思维抽象,能出现在思维世界中。
④★理想化:是思维抽象的一种特殊形式。
理想化是在思维中对认识对象存在状态的纯然构想(虽然在自然状态中,思维所抽理想化象的那种事物的理想化状态并不存在,但在思维中设想这种状态,有利于人们揭示认识对象的本质和规律)(各环节都可能出现)
(3)科学的思维抽象的重要环节
分离、提纯、简略化和理想化是科学的思维抽象的重要环节。
例如:在几何学中,“点”没有大小,“线”没有宽度,“面”没有厚度 。
在流体力学中,“理想液体”既不可压缩又没有黏滞性。
在分子物理学中,“理想气体”对分子本身的体积与分子之间的作用力是忽略不计的。
只有在思维中才可能存在,在现实中是不可能存在的。
特征四:思维抽象中的理想化
①思维过程上的抽离性:从认识对象整体属性中抽离出部分或个别的属性,或者从复杂多样的认识对象的个性中抽离出共性。
知识拓展:思维抽象的特点
②思维目标上的纯粹性:思维抽象隔离了认识对象各种属性之间的千丝万缕的联系,排除了认识对象所受到的复杂因素的影响,而只考虑认识对象在纯粹情况中的某种属性的存在样态。
③思维表达上的简洁性:思维抽象的结果往往用非常简洁的方式表达。
④思维抽象中的理想化:既在思维抽象的目标中发挥着引导作用,又在思维抽象的过程中发挥着纯粹化的提炼功能,使得认识对象能够按照思维主体所希望的那样存在。
⑴人们可以从复杂的人性中抽出道德品性,从不同的思维内容中抽象出共同的形式结构等。
⑵我们在讨论概念的外延关系时,只是单纯地考察不同概念形式上的关系,而并不考虑具有丰富内涵的概念之间实际上具有哪些关系。
⑶伽利略只用公式s=1/2gt (s表示物体在真空中的坠落距离,t表示坠落的时间,g表示自由落体加速度)就表达了落体定律。
⑷在几何学中没有大小的“点”,在流体力学中不可压编又没有黏滞性的“理想液体”.这样的物体只有在思维中才可能存在,在现实中是不可能存在的。
思考1:以下分别主要体现思维抽象的哪个环节?
思考2:以下事例分别体现了思维抽象的什么特征?
分离;思维过程上的抽离性
提纯;思维目标上的纯粹性
简略话;思维表达上的简洁性
理想化;思维抽象中的理想化
分离——思维抽象的起始环节。
提纯——思维抽象的关键环节。
简略化——表述思维抽象结果的环节。
理想化——思维抽象的一种特殊形式。
(3)科学的思维抽象的重要环节
思维抽象的特点
①思维过程上的抽离性
②思维目标上的纯粹性
③思维表达上的简洁性
④思维抽象中的理想化
思维抽象的特征
思维过程上的抽离性
思维目标上的纯粹性
思维表达上的简洁性
理想化
贯穿其中
思维抽象是思维活动的组成部分,是理性思维中的一个环节,必然具有所有思维都具有的间接性、概括性和能动性特征
(3)科学的思维抽象的重要环节
环节 ①分离是思维抽象的起始环节 ②提纯是思维抽象的关键环节 ③简略化是表述思维抽象结果的环节 ④理想化是思维抽象的一种特殊形式
含义 分离就是暂时不考虑研究对象与其他对象之间可能存在的各式各样的联系,而将其与其他对象分割开来、从与其他对象的联系中抽离出来。抽出、找原因、抓重点 提纯是在思想中排除那些干扰人们认识的因素,以便在某种单一的状态下研究事物某一方面的性质和规律 排干扰 简略化是对单一状态下的认识事物的结果进行简要化处理,或对认识结果的一种简略表述。 简要概括 理想化是在思维中对认识对象存在状态的纯然构想。
现实中不存在
例子 例:小明同学学习很用功,可在历次考试中得分总是不高,在老师的帮助下,他找到了原因:审题不准确。在以后的练习和测试中,小明重抓审题关。经过几个月的努力,小明的成绩有了起色。小明重抓审题关,属于思维抽象环节中的分离。 例:在伽利略时代,人们还无法用物质手段创设真空环境来从事落体实验,伽利略就依靠思维抽象,在思想上撇开空气阻力的因素,设想在纯粹状态下的落体运动,从而得出了自由落体运动定律。属于思维抽象环节中的提纯。 例:恩格斯在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科学的总结,认为商品首先是私人产品。但是,只有这些私人产品不是为自己消费,而是为他人消费,即为社会的消费而生产时,它们才成为商品;它们通过交换进入社会的消费。所以,商品就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属于思维抽象环节中的简略化。 例:在几何学中,“点”没有大小,“线”没有宽度,“面”没有厚度 ;在流体力学中,“理想液体”既不可压缩又没有黏滞性。 在分子物理学中,“理想气体”对分子本身的体积与分子之间的作用力是忽略不计
①局限性:人们通过思维抽象形成的是对事物零散的、片面的认识,还不能把握事物整体的本质和规律。
②对策:认识不能停留在思维抽象阶段。要在思想中再现活生生的、内容丰富的具体事物,认识必须发展到思维具体。
(4)思维抽象的局限性及对策:
(3)科学的思维抽象的重要环节
(1)含义:
2.思维抽象:
(2)目的与内容:
一、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
分析:思维抽象就是抽象思维吗?
1.含义不同:
思维抽象是指从多样性统一的事物整体中抽取某一方面的本质规定,或者从其个性中抽取共性的思维活动。
抽象思维是以概念、判断和推理等反映认识对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P6
2.侧重点不同:
思维抽象是从认识的发展历程角度分析,与感性具体、思维具体相对。
抽象思维是从思维形态的角度分析,与形象思维相对(根据思维运行的基本单元不同分类)
易混易错
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
请你运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说说人类对电磁认识的发展历程。
材料中关于人们对电磁认识发展的介绍,体现了人类对电磁的认识是一个不断发展和深化的过程,是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再到思维具体的过程。从人们所熟知的生活现象出发,科学家们在猜想、假设、实验等的基础上,发现了电磁的初步规律,形成了电动力学,丰富了电磁理论,使电磁理论更加系统化。在电磁理论的基础上,人们投身于社会实践,利用抽象理论指导发展新技术,推动电子科技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人们对电磁的认识过程不只是从感性具体中抽象共性,而且凭借思维抽象再现活生生的、内容丰富的具体事物,将思维抽象上升到思维具体,不断深化认识,获得关于对象的本质和规律的完整认识。
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认识发展道路的理解。P91
马克思批判地吸收了黑格尔等哲学家关于思维划分为不同阶段的理论,将思维运动过程概括为两条道路:“在第一条道路上,完整的表象蒸发为抽象的规定;在第二条道路上,抽象的规定在思维行程中导致具体的再现。”马克思的“第一条道路”指的是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的过程,“第二条道路”指的是思维抽象上升为思维具体的过程。这是对认识的发展历程的科学概括和总结。
二、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
1.思维具体的含义和特征
思维具体是指在理性认识的层次上反映事物具体整体的认识,是人们在思维中把事物各个方面的本质规定按照其内在联系综合起来,形成关于事物整体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思维具体是多样性统一的事物整体在思维中的再现,表现为具有丰富内涵的科学概念。思维具体是思维活动的结果,而不是起点。
⑴含义:
⑵特征:
“具体之所以具体,因为他是许多规定的综合,因而是多样性的统一。”——马克思
(侧重“综合”,整体本质和规律)
例:一说到“水果”,我们的脑海中马上浮现出各种各样的水果,各种水果的形状、颜色、气味、功效等;一说到“小明”,关于小明的各种信息马上就会在头脑中反映出来:身高、体重、样貌、发型、性格等。
2.认识从思维抽象发展到思维具体的环节
(1)起点:要选择一个合适的上升起点。这样的起点应是某一认识领域里最简单、最基本的概念,是对研究对象的基本单位的反映。上升的起点,往往是某一认识对象的矛盾焦点。
(2)桥梁:随着认识的发展,起点中所包含的种种矛盾会逐一展现出来。这些一一展现出来的矛盾是认识发展的环节,也是思维从抽象逐步走向具体的桥梁。
(3)终点:思维从最一般的抽象规定开始,通过各个上升环节,达到再现事物多样性的统一。最终完成的思维具体是飞跃的终点,它是对认识对象整体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例:马克思写《资本论》,研究资本主义社会,就选择以“商品”作为起点。“商品”是认识资本主义社会的“胚芽”、“细胞”。
例:马克思对 “商品”包含的内在矛盾进行分析,引出“货币”,再引出“剩余价值”,由此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矛盾。
例:马克思的《资本论》,通过“商品”、“货币”、“剩余价值”的研究,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规律,得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革命不可避免的结论。
小结: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的环节:选择起点 → 矛盾展现 → 再现事物多样性统一
(起点)
(桥梁)
(终点)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以“商品”这个资本主义社会的细胞作逻辑起点,通过对“商品”的内在矛盾的分析,引出了“货币”的概念,货币出现以后,发展到一定阶段会转化为资本。在进一步发展中,由资本而产生剩余价值。社会财富大量集中,必然加剧劳动与资本之间的矛盾,促使社会主义革命不可避免的到来。马克思就是经过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揭示了资本主义发展的规律性。
(1)资本论的逻辑起点——商品
(2)资本论:商品——货币——资本——剩余价值
(3)在《资本论》中,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各个环节,商品——货币——资本等一系列范畴作了深刻的分析,循序渐进,逐步上升,最后形成《资本论》的科学理论体系,从多样性统一中把握了资本主义经济的整体。
【相关链接】: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
商品
①资本主义社会的细胞,
②是最简单、最基本的概念,
③是对揭示资本主义发展的规律的基本单位的反映
社会主义革命不可避免
(把握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整体本质和规律)
货币 资本 剩余价值
劳动与资本之间的矛盾
(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剥削的本质)
桥梁
终点
思考:马克思如何通过经过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揭示了资本主义发展的规律性?
思维抽象
资本论的逻辑起点
思维具体
从多样性统一中把握了资本主义社会整体的本质和规律
3.不同思维阶段之间的辩证关系:感性具体、思维抽象与思维具体之间的关系
(1)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再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思维过程的这两个阶段相互依赖、不可分割。
(2)意义:理解肯定与否定、抽象与具体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掌握这种辩证思维方法,对于我们获得对事物全面而具体的认识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
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是感性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阶段。
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是理性认识层次上升的阶段。
思维过程的这两个阶段相互依赖、不可分割。
庖丁初学解牛时,只对牛的外部特征有直观的认识,不知道该从何处下刀。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之后,他逐步知道了牛的内部结构,达到了“庖丁解牛,目无全牛的”阶段。
再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之后,庖丁弄清楚了牛的内部结构和外部特征之间的关系,这时呈现在他面前的牛,不是最初的“只见其表不知其里”的牛,而是一头“既知其表又知其里,且知道其表里关系”的牛。
以“庖丁解牛”为例,判断认识的发展阶段。
—— 感性具体
——思维抽象
—— 思维具体
感性具体是思维活动的起点(分离是思维抽象的起点)
思维抽象是思维活动的桥梁(提纯是思维抽象的关键)
思维具体是思维活动的结果,是飞跃的终点(简略化是思维抽象的结果)
感性具体是对事物外部形象的认识;
思维抽象是对事物本质规定的认识(还没达到本质和现象统一);
思维具体是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思维抽象是感性具体的结果,又是思维具体的起点
【易混易错】区分感性具体、思维抽象、思维具体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区别 内容 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 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
局限性 感性具体只停留在事物的外部形象上,还没有揭示事物的内部联系和本质,没有把握本质与现象相统一的事物整体,因而它对事物的认识还不完全。 人们通过思维抽象形成的是对事物零散的、片面的认识,还不能把握事物整体的本质和规律。
环节 分离、提纯、简略化、理想化 起点、桥梁、结果
结果 思维抽象是对事物某一方面、某一部分或某种共性的认识 思维具体是飞跃的终点,是对认识对象整体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是思维活动的结果
联系 目的在于把握客观对象的整体及其发展规律。思维过程的这两个阶段相互依赖、不可分割。 思维过程的两个阶段
感性具体 思维抽象 思维具体
含义 感性具体的认识,是一种直观的整体表象,是事物多种多样的现象和外部联系在头脑中的反映。 思维抽象是指从多样性统一的事物整体中抽取某一方面的本质规定,或者从其个性中抽取共性的思维活动。 抽象的目的和内容依据实践需要而不同。 在理性认识的层次上反映事物具体整体的认识,是人们在思维中把事物各个方面的本质规定按照其内在联系综合起来,形成关于事物整体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特征 表面、直接、具体 内在、间接、概括(具体:思维过程上的抽离性;思维目标上的纯粹性;思维表达上的简洁性;理想化贯穿) 是事物整体的多样性统一。表现为具有丰富内涵的科学概念。
局限 感性具体虽然是对事物整体的认识,但它只停留在事物的外部形象上,还没有揭示事物的内部联系和本质,没有把握本质与现象相统一的事物整体,因而它对事物的认识还不完全。 对事物零散的、片面的认识,还不能把握事物整体的本质和规律。对策:要在思想中再现活生生的、内容丰富的具体事物,认识必须发展到思维具体。
地位 思维活动的起点 思维活动的桥梁。 思维活动的结果。
联系 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再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思维过程的这两个阶段相互依赖、不可分割。理解肯定与否定、抽象与具体的对立统一,对于我们获得对事物全面而具体的认识具有重要意义。 【知识梳理】
【易混点拨】
1.分离是将对象分割、抽离,是思维抽象的关键环节?
2.思维抽象是对事物本质规定的认识,是思维活动的结果?
分离是起始环节,提纯才是关键环节(排除干扰,单一状态下研究事物某一方面性质和规律)
思维抽象是从多样性统一的事物整体中抽取某一方面的本质规定,是对事物零散、片面的认识,还不能把握事物整体本质和规律,不可能成为思维活动的结果。
思维具体是关于事物整体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是多样性统一的事物整体在思维中的再现,是思维活动的结果、终点。
3.概念是从思维抽象发展到思维具体这一思维上升的桥梁
概念是思维上升的起点,但并非所有概念都是。只有选择合适的上升起点,才能使思维抽象发展到思维具体。
概念中逐一展现的矛盾是认识发展的环节,是思维从抽象走向具体的桥梁。
4.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再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是感性上升为理性,并在理性层次上进一步上升的两个独立阶段?
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是感性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阶段。
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是理性认识层次上升的阶段。
思维过程的这两个阶段相互依赖、不可分割。
我国曾是世界医学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其医疗方法和药典等对世界医学的发展有重大贡献。但是近代以来,随着西医的普及和发展,有人认为应该“废止中医”。
请结合上述材料,从推动认识发展角度,评析近代“废止中医”的论调?(6分)
【典例解析】
一味否定中医的科学性,缺乏对中医深刻认知
一味推崇西医,从根本上否定中医
主观、极端的思维方式
我国曾是世界医学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其医疗方法和药典等对世界医学的发展有重大贡献。但是近代以来,随着西医的普及和发展,有人认为应该“废止中医”。
请结合上述材料,从推动认识发展角度,评析近代“废止中医”的论调?(6分)
①任何事物内部都包含着肯定与否定两个对立统一的方面,不能简单的肯定或否定一切。近代“废止中医”的论调只看到中医否定一面和西医肯定一面,而忽视了另外一面。陷入主观的、极端的思维方式,是形而上学的否定观。(2分)(Why)
②认识发展要经历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再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的历程,才能形成对事物整体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要避免“废止中医”这种片面、浅薄的思想认识,需要通过宣传和学习,提高人们对中医的理性认知。(2分)(Why)
③坚持辩证否定观,要深刻把握肯定与否定之间的辩证关系。否定中所包含的肯定绝不是对旧事物整体、旧矛盾统一体的肯定与保留,而是对旧事物整体、旧矛盾统一体中合理因素的肯定与保留。对中医中合理因素的肯定与保留,是经过改造,把它们包含在新事物之中克服中医不合理成分;保留、借鉴积极合理因素,并适当加以改造容纳,在继承的基础上,推动历史悠久的中医不断开拓创新,再现辉煌。(2分)(How)
综合探究:领悟辩证精髓,处理复杂问题
掌握辩证法思维 反对形而上学
分析与综合的辩证关系
整体与独立、动态与静态统一
孤立、片面的观点
质量互变,把握适度原则
渐进与连续、飞跃与间断统一
静止的观点
掌握辩证否定观
感性具体—思维抽象—思维具体
全盘肯定或否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