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 超前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课件(共19张PPT)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3.1 超前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课件(共19张PPT)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

资源简介

(共19张PPT)
选必三《逻辑与思维》
第四单元 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13.1 超前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课程标准 素养目标
1.体会超前思维是对常识局限性的突破和超越; 2.把握超前思维的探索性、预测性特点; 1.科学精神:
理解创新思维要力求超前,理解超前思维的含义和特征。掌握超前思维的方法,了解超前思维的意义,培养超前意识。
2.公共参与:
学会综合运用多种思维方式,立足现实,用超前思维规划美好未来。
学习目标
自主预习提示
1、超前思维的客观依据是什么 ?
2、什么是超前思维?
3、超前思维的表现是什么?
4、超前思维的思想条件是什么?
5、超前思维的特征是什么?
在刘备尚不能立足时,诸葛亮为什么说他可以“三分天下有其一”?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其主不能守。益州刘璋暗弱,智能之士思得明君。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探究与分享
①诸葛亮通过对时局进行了多角度、全方位的分析,从而认识和把握了豪杰并起的发展态势。
②诸葛亮运用合理的推理判断事物未来的发展趋势:认为曹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进而推理得出“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进而推理得出“可以为援而不可图”。
合理的推理
合理的推理
多角度、全方位
超前思维的含义
01
1、超前思维的客观依据
(从客体看)事物的发生和发展有其规律性,(从主体看)人的思维对事物的反映具有能动性。思维在某种程度上能够对事物的发展趋势作出预测。
2、超前思维的含义
一、超前思维的含义
①是在多角度、全方位地分析事物的历史和现状的基础上,
(过去——把握规律)
②从事物发展的现实情况出发,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状态,
(现在——认清现实)
③运用合理的推理和想象,判断事物未来发展趋势的思维形态.
(未来——判断推测)
多角度、全方位地分析
制造业的发展历史及其作用
18世纪中叶开启工业文明以来,世界强国的兴衰史和中华民族的奋斗史一再证明,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没有国家和民族的强盛。
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持续快速发展,建成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产业体系,有力推动了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显著增强了综合国力,支撑我国世界大国地位。然而,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制造业仍然大而不强,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的任务紧迫而艰巨。
当前,国际产业分工格局正在重塑。中国必须紧紧抓住这一重大历史机遇,实施制造业强国战略,加强统筹规划和前瞻部署,力争2050年把我国建设成“制造强国”。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是我国提升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建设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
过去
未来
把握规律
认识和把握事物发展状态
认清现实
现在
依 据
出发点
合理的推理和想象
判断、预测
当新能源汽车还只是一种概念时,甲汽车制造公司就预测到了新能源汽车广阔的市场前景,经过艰苦的研制和开发,该公司推出的产品受到了消费者的欢迎,销量呈现出井喷的态势。乙汽车制造公司行动迟缓,当市场上新能源汽车供应充足、竞争激烈时才加入研发和制造的行列,处处被动。
甲公司的行为超前于新能源汽车从概念变为现实
乙公司的行为落后于新能源汽车从概念变为现实
“后知后觉”“不知不觉”
“先知先觉”
3、超前思维的表现
——“先知先觉”
①从人们的认识状态和认识对象的存在状态之间的关系看,人的思维既可能近似于等同地反映事物的存在状态,也可能以超前或落后的方式反映事物的存在状态。
②思维落后于事物发展状况,是所谓的“后知后觉”或者“不知不觉”。
③能够对事物发展情况作出正确预测的,称为“先知先觉”。
注意:只有“先觉”才能“先知”,“先觉”是“先知”前提,所以超前思维一定要有超前意识。
4、 超前思维生成的思想条件
——“超前意识”
“灰犀牛” 一般是指那些经常被提示却没有得到充分重视的大概率风险事件。当人们处于安全的环境中时,往往会忽视很多小的风险。但是,当众多小问题积累至临界点,就会引爆灾难。
——要有超前意识,要有远见,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
本质:超前思维是有超前意识的思维。
含义:超前意识是不满足于现状的意识,是居安思危的意识,是自觉地站得更高、看得更远的意识,是追求事物发展更好、更优、更强的意识。
基本品质:善于反思、勇于质疑
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陈献说:“前浆谓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
没有反思、不敢质疑,就不会有超前意识,更不会有超前思维。
早在1987年,邓小平同志就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出了“三步走”发展战略目标,党的十三大明确而系统地阐述了这一发展战略。
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温饱问题。
第二步,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 回顾邓小平当初的设想,谈谈他的思维方式具有什么特点。
探究与分享2
提示:
邓小平提出“三步走”的发展战略,这属于超前思维。超前思维具有探索性、预测性的特征。不局限于中国发展的过去和现在的存在状况,而是基于中国发展现状和历史有所把握的基础之上构想了中国发展的可能趋势,具有探索性。
大胆预测到21世纪中叶,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充分体现了超前思维的预测性特征。
超前思维的特征
02
《礼记.中庸》中说:“凡事豫(预)则立,不豫(预)则废。言前定则不跲(jia),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
——无论做什么事情,事先有准备,就能得到成功,否则就会失败。说话之前有准备,就不会陷入理屈词穷的地步;做事之前有准备,就不会困惑;行动之前有准备,内心就不会痛苦;走路之前有准备,就不会走投无路。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张在时间的长河中探索事物的发展规律,获得超前处理问题的智慧。比如:中医讲究“治未病”,病要在未得时医治,等病症显现出来再治疗已经晚了一步;安身立命要有忧患意识,居安思危;处理问题治国理政,要学会下好先手棋。
【相关链接】:
1、超前思维具有探索性(过程)
超前思维是建立在对事物发展的历史和现实把握之上的,却又不局限于事物的过去和现在的存在状况,而是对认识中落后的、过时的、丧失优势的东西予以否定,肯定其中进步的、先进的、有价值的东西,并在此基础上构想事物发展的可能的趋势。(≠否定过去、肯定未来)
例:科技领域:电动汽车革命
过去:燃油车主导市场,依赖石油资源,高排放。现在:石油资源枯竭危机初现,环保压力加剧。——对历史与现实的把握
否定:燃油发动机技术的高污染、不可持续性。肯定:电池技术突破(如锂电池)、清洁能源(太阳能充电)的价值。——否定肯定
特斯拉的布局(2003年):预判石油危机与碳中和趋势,放弃燃油车赛道;押注电动化、智能化,构建超级充电网络与自动驾驶系统。
二、超前思维的特征
(重在过程,体现了发展的观点、辩证否定观)
2、超前思维具有预测性(结果)
思维具有能动性,能动的思维能够在头脑中创造观念的对象。超前思维正是利用思维的创造性,超越了事物发展的具体时间和空间(≠超越事物发展的现实情况),以及事物发展的具体环节,在头脑中推想事物发展的未来状况。相对于事物的现状而言,超前思维的结果具有“事先得知”的特性。
例:人工智能——2012年深度学习三巨头预判算力+大数据将引爆AI革命,推动GPU技术民用化。2023年ChatGPT掀起全球AI应用浪潮。
(重在结果,体现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1)原因:
①超前思维指向未来,但未来并不是现实的单向直线的延伸,而是存在多向变化的可能性;(客观原因)
②人们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把握有正确与错误、深刻与肤浅之分;(主观原因)
③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各样的不可预料的因素的影响,事物发展的具体状况不一定完全按照人们事先预测的方式展开。(现实原因)
(2)应对措施:(要求)
要提高超前思维预测推断的科学性和准确性,需要人们立足实践活动,充分认识和把握事物的规律,创造有利的条件,促使事物向有利于人们预测的方向发展。
3.超前思维具有不确定性(准确性)
这就决定了我们不能把超前思维预测的结果当作必然结论。
特征 理 解 哲学思想
探 索 性 超前思维是建立在对事物发展的历史和现实把握之上的,却又不局限于事物的过去和现在的存在状况,而是对认识中落后的、过时的、丧失优势的东西予以否定,肯定其中进步的、先进的、有价值的东西,并在此基础上构想事物发展的可能的趋势。 辩证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是实现新事物产生和促使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其实质是“扬弃”。
预 测 性 超前思维正是利用思维的创造性,超越了事物发展的具体时间和空间,以及事物发展的具体环节,在头脑中推想事物发展的未来状况。 意识具有能动性,能指导人们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不 确 定 性 人们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把握有正确与错误、深刻与肤浅之分,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各样的不可预料的因素的影响,事物发展的具体状况不一定完全按照人们事先预测的方式展开。
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用哲学思想理解超前思维的特征
试分析下列材料分别体现了超前思维的哪一特征。
材料一:中华传统文化主要产生于中国封建社会,是对中国古代社会经济政治的反映,不可避免地存在陈旧过时或已成为糟粕的东西,如封建特权思想、等级意识等。习近平同志指出,必须按照当今时代社会生活和社会实践的进步和发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材料二:1918年,李大钊在文章《布尔什维克的胜利》中写道:“在这世界的群众运动的中间,历史上残余的东西,什么皇帝咧,贵族咧,军阀咧,官僚咧,军国主义咧,资本主义咧——凡可以障阻这新运动的进路的,必挟雷霆万钧的力量摧拉他们。……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
材料三: 购买股票是一项高收益和高风险同在的投资,股票价格因受多种因素影响而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炒股时节雨纷纷,中国股民欲断魂”,有些股民在遭遇股价下跌时,心痛却无奈。但也有专家指出,炒股不是赌博,而是严肃的投资活动。尽管看起来股价波动纷乱复杂,但它反映了经济运行的内在的规律。投身经济活动的实践,把握经济发展的规律,才能成为股市的弄潮儿。
结合上述材料,谈谈超前思维有何特征?
探索性
预测性
不确定性
1、客观依据:事物发生发展的规律性+思维的能动性
2、含义:多角度、全方位+发展状态+未来发展趋势
3、表现:“先知先觉”
4、思想条件——超前意识
超前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一)超前思维的含义
(二)超前思维的特征
1、探索性
2、预测性
3、不确定性
课堂小结
1.人的思维对事物的反映具有能动性,能够对事物的发展趋势作出科学的预测。( )
提示: 人的思维对事物的反映具有能动性。思维在某种程度上能够对事物的发展趋势作出预测,但不一定是科学的预测。
2.人的思维只能近似于等同地反映事物的存在状态。(  )
提示: 从人们的认识状态和认识对象的存在状态之间的关系看,人的思维既可能近似于等同地反映事物的存在状态,也可能以超前或落后的方式反映事物的存在状态。
3.超前思维局限于事物的过去和现在的存在状况。(  )
提示: 超前思维具有探索性,不局限于事物的过去和现在的存在状况。
5.事物发展的具体状况完全按照人们事先预测的方式展开。(  )
提示: 超前思维具有不确定性,事物发展的具体状况不一定完全按照人们事先预测的方式展开。
6.只要立足实践,就能保证超前思维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
提示: 立足实践能够提高但不能保证超前思维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
×
×
×
×
易错易混点分析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