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七年级第一学期10月质量监测道德与法治参考答案及评分说明一、选择题2356789101112ADCDCABDCBB二、简答题13.(1)我选择甲同学的看法,初中生活会拥有更多的机遇①富有挑战的课堂和学习任务,带领我们探索新的知识领域②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给我们提供了更多培养兴趣的平台③各种各样的社会实践,为我们打开认识社会的大门④在集体生活中,我们涵养品格,提升自我(每点2分,共6分)》(2)①珍视当下,把握机遇,把准人生方向,积极追求进步,确立更高的发展目标。②在担当中历练,在尽责中成长,努力使自己成为适应时代发展的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中学生。(每点2分,共4分)14.(1)以上两个情境都属于学习。(2分)因为学习并不局限在学校,我们在生活中的所看、所听、所尝、所处、所做,都是学习。学习不仅表现为接受和掌握,而且表现为探究、发现、体验和感悟。(理由2分,共4分)(2)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2分)15.(1)志向是人生的航标,是奋斗的原动力。潘展乐的志向能激励他为建设体育强国和奥林匹克事业奋斗拼搏,做出更大的贡献。(2分)(2)①做有梦想的少年,应当树立远大志向。志向是人生的航标,是奋斗的原动力。我们要早立志,立大志,立长志。②做有梦想的少年,应当紧扣时代脉搏。生活在新时代的我们,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美好前景,为我们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努力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每点2分,共6分》三、分析说明题(共9分)①夏夏善于发挥自己的优点和长处。从小喜爱书法,带着这份自信,报名参加了学校组织的书法比赛,她发挥着自己的长处,字写得好看,最终获得了一等奖。②夏夏是在为他人、为社会服务中做更好的自己。她乐于帮助同学,不厌其烦的帮助热情同学解答问题,为他人服务:她积极组织同学们参加社区环保宣传活动,这是在为社会服务。③夏夏在不断完善自己中做更好的自己。她能及时主动改正自己的缺点,在当选班长后,很快发现了自己在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方面的不足,主动学习,向他人学习、向书本学习,利用一切机会丰富和发展自己,弥补自己的不足,最终当选了“优秀班长”。(每点3分,共9分)四、实践探究题(共18分)(1)生理状况:我是一个长得好看、身材较好的女生心理特征:我性格外向,思维比较敏捷社会关系:我在班级中担任学习委员一职(每个方面2分,共6分)(2)我的梦想是成为一名科学家(2分)理由:因为当今世界在不断快速发展,我们站在科技革命的新阶段,我想要以“科研报国”为己任,发明专利,打破国外的技术壁垒。用自己的能力反哺社会,努力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合理即可,共2分)(3)品德方面:努力做到孝敬父母,尊敬老师,关爱同学,乐于助人,与人为善学业发展方面:初中三年努力学习,制定一个合理的学习计划,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成绩可以逐步提升。身心发展发面:认真上好每一节体育课,坚持锻炼,健康饮食,培养积极向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山西省2025~2026学年七年级第一学期10月质量监测道德与法治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全卷共6页,满分75分,考试时间7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相应的位置上。3.答案全部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I卷选择题(共24分)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选出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本大题含12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1.升人初中后,小圆在日记中写道:功课从“寥寥无几”到“五花八门”;同学从“街坊邻居”到“五湖四海”:教室环境从“充满童趣”到“严肃正式”…可以看出A.初中生活有了新的变化B.初中课程难度比小学大C.他已经适应了初中生活D.他对新生活充满了期待2.钱学森说:“6年师大附中学习生活对我的知识和人生观起了很大作用。”著名诗人舒婷也曾说过:“中学时代只是一个非常短暂的历程,然而这一小段对我的影响至深,我的个性、气质、道德观乃至常识性认识,都来自于那短暂的中学时代”。这表明初中阶段A.明确了我们一生的发展方向B.决定着每个人未来人生价值C.开启了我们自我发展的新篇章D.对我们的人生具有独特的价值3.“谋定而后动”是我国从远古就开始传承的智慧。我们中学生应当学习古人智慧,早早规划自己的生活,更好地度过初中阶段。这是因为A.敏于事而慎于言B.功崇惟志,业广惟勤C.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D.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七年级道德与法治第1页(共6页)4.下面是中学生小泽的周末活动计划表。根据内容回答,小泽制作这个活动计划表的目的是时间上午下午周六打羽毛球做作业上篮球课观看电影周日复习功课做家务到公园玩预习新课A.努力学习,学会合作B.提高效率,扬长避短C.制定目标,发挥特长D.合理规划,主动学习5.道德与法治课上,老师布置了这样一个作业:要求同学们根据自己眼中的“我”,再结合同学、父母、老师描述的他们眼中的“我”,制作一张“我的画像卡”。老师设计这样的作业旨在让同学们A.找到自己的各种优势B.学会主动与他人沟通C.能客观全面认识自己D.正确对待他人的评价6.小宇收集了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有的同学说他性格内向,也有同学说他性格外向;邻居眼里他勤快又礼貌,在家人眼里他却有点小懒惰,还有点小脾气。这么多评价让他无所适从。对此,你建议小宇要学会A.客观分析B.照单全收C.置若罔闻D.主观选择7.一个人最高级的自尊自爱,不是取悦世界,而是懂得真正接纳自己。而真正接纳自己,需要①既接纳优点又接纳不足②只接纳自己的现在,不接纳自己的过去③遇到自己的不足和不满意的部分就裹足不前④既接纳自己满意的部分也接纳自己不满意的部分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8.做更好的自己,要及时主动改正自己的缺,点,弥补自己的不足,这样会让我们不断完善自己,实现自我发展。下面同学的行为中符合这一说法的是A.小青学习成绩不理想,他归咎于老师讲课太快了,并抱怨自己没有学习的天赋B.小康发现自己有拖延的坏习惯,她每次说明天一定改正,但第二天又找了借口C.小梅知道自己字写得不好,她制定了每日练字计划,但坚持了几天觉得太枯燥,就放弃了D.小王性格内向,不敢在课堂上发言。她认识到这个问题后,要求自己每周至少主动一次,即使紧张也努力完成,慢慢变得自信大方七年级道德与法治第2页(共6页)2025~2026学年七年级第一学期10月质量监测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说明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CC B DA C DDC二、非选择题(共45分)16.问题1:①距今约170万年;(1分)②会制造和使用打制石器:己经会使用火:过着群居生活:(答出1点即可,1分)③距今约3万年;(1分)④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已经知道人工取火:会缝制衣服:有爱美意识:过着集体生活。(答出1点即可,1分)问题2:⑤河姆渡人(1分)。生产、生活状况:建造干栏式房屋,适应南方潮湿环境:种植水稻,是我国最早种植水稻的原始居民之一。(答出1点即可,1分)⑥半坡人(1分)。生产、生活状况:建造半地穴式房屋,适应北方气候;会制作彩陶(如人面鱼纹陶盆);种植粟,是我国最早种植粟的原始居民之一。(答出1点即可,1分)问题3:原始农业发展为居民提供稳定食物来源,促使居民过上定居生活;而定居生活又推动农业进一步发展,还促进了手工业进步,让居民生活更丰富。原始农业与居民生活相互促进,也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莫定了重要基础。(答出符合题意的任意一点1分,共2分)17.(1)实力最强的诸侯国序号:④。(1分)(2)历史事件:商鞅变法(或秦国推行统一度量衡的措施)(2分)作用:商鞅变法使秦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面貌有了根本的改变;综合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答出符合题意的任意一点1分,共2分)(3)水利工程:都江堰。(1分)都江堰旱季能引水灌溉农田,让成都平原的稻田获得充足水源:雨季可堵塞水门,防止洪水泛滥,起到防洪作用;还能借助水流运输木材等物资,发展水运。修建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水旱灾害得到有效调控,成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且历经千年,长期发挥作用,长久造福后世。(答出符合题意的任意一点1分,共2分)18.(1)历史地位:黄帝被尊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1分)主要贡献: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等,还让下属仓颉创造文字、伶伦制作音律等,为中华文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答出符合题意的任意一,点得1分,共1分)(2)历史人物:大禹(或者“禹”):(1分)创新措施:改“堵”为“疏”,疏导洪水;(1分)精神:公而忘私、坚持不懈、勇于创新、舍小家为大家的奉献精神等。(答出符合题意的任意一点得1分,共2分)(3)共同原因:任用贤才:改革内政、发展生产:都增强军事力量:都打出“尊王撰夷”旗号。(答出符合题意的任意一点得1分,共2分)影响: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一方面给社会带来灾难;另一方面,诸侯国数量减少,客观上有利于国家走向统一,也促进了民族交融。(答出符合题意的任意一,点得1分,共2分)(4)作用:杰出人物推动历史发展,为文明进步、社会变革等作出重要贡献。(2分,言之有理即可)19.(1)权力:管理封地内的土地和人民,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等。(1分)义务:为天子镇守疆土、缴纳贡物、朝觐述职、发兵从征等。(1分)依据:血缘关系的远近和功劳的大小。(1分)对象:宗亲和功臣等。(1分)(2)图一:二里头遗址是夏王朝的重要遗存,一号宫殿的建筑规模与布局,反映出夏朝已有较为规范的宫室建筑,体现出夏朝国家形态初步发展,王权得到体现:也反映了当时的建筑技艺水平及文明发展水平。(一点1分,共2分)图二:利簋是西周早期的青铜器,利簋腹内的铭文记载了周武王在牧野伐纣的时间,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同时体现出西周青铜器铸造工艺的高超,以及通过铭文记录历史的文化特点。(一点1分,共2分)共同点:都体现了中国早期文明在国家发展(出现王权、国家机构)、工艺技术(建筑、青铜铸造)等方面的成就:反映出早期国家具有一定的组织性,且重视文明的创造与传承。(一点1分,共2分)(3)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约公元前1600年,商汤灭夏,建立商朝,奴隶制王朝得到进一步发展。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灭掉商朝,建立西周,定都镐京,推行分封制以巩固统治,奴隶制社会进入成熟阶段。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东周前期被称为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一公元前475年),周王室地位不断下降,诸侯竞相争霸,奴隶社会开始瓦解。东周后期即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一一公元前221年),形成了“战国七雄”的局面,各国通过变法改革逐步确立封建制度,中国开始进入封建社会。评分说明:按时间顺序和关键事件给分,每,点1分,共5分。逻辑清晰、表述准确、内容完整即可。姓名准考证号山西省2025~2026学年七年级第一学期10月质量监测历史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全卷共6页,满分75分,考试时间7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相应的位置上。3.答案全部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I卷选择题(共30分)本部分共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请选出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1.某校“华夏寻根”社团策划“探寻境内最早古人类活动遗迹”考察活动,目标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知最早古人类之一的遗址。他们的目的地应是A.北京周口店B.陕西蓝田C.云南元谋D.浙江余姚2.比较“古猿想象图”“北京人复原头像"”图片可知,北京人A.已经能够使用磨制石器B.完全具备了现代人特征C.仍然保留猿的某些特征D.开始了原始的农耕生活古猿想象图北京人复原头像3.在学校考古实践教学中,老师展示了四组“原始人类研究资料”:①元谋人遗址的牙齿化石与炭屑②《史记》中“黄帝战蚩尤”的记载③山顶洞人遗址的穿孔骨针④网络百科“北京人生活习性”词条属于第一手资料组合的是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4.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在“远古人类探源”主题学习中,整理出以下考古资料(如下表)。这些资料可用来说明地点云南元谋县北京周口店龙骨山上出土文物炭屑、烧骨化石头盖骨、牙齿化石北京人前颜低平,眉骨粗大,颜史料实证价值元谋人已经知道使用火骨突出…A.元谋人和北京人生活方式一样B.元谋人和北京人已学会人工取火C.中国是原始人类的起源地之一D.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重要证据5.大汶口文化后期,人们能够制作出较为精致的陶器,但考古发现同一墓地墓葬品中的器物多少不一,有的上百件,有的却一无所有。这说明当时A.出现贫富分化B.居民财产地位平等C.墓葬文化盛行D.制陶技术领先世界七年级历史第1页(共6页)6.绘制思维导图是梳理历史知识的有效方式。下面思维导图中▲处的主题表述最恰当的是种植农作物饲养家高使用磨制石器聚落发展A.铁制农具推广B.旧石器时代出现C.原始农业兴起D.畜牧业取得发展7.古往今来,人类对自身起源的探索从未停止。要探寻人类的起源,最为可信的依据是A.口头传说B.史书记载C.神话故事D.考古发现8.春秋时期,楚庄王率军北上,直达东周都城洛邑郊外,陈兵示威,并向周王使者询问九鼎的大小、轻重,这就是“问鼎中原”的典故。这一典故从本质上反映了A.楚庄王想统一全国的愿望B.春秋时期楚国的工艺水平高超C.楚庄王对九鼎非常感兴趣D.周王室地位衰落,诸侯势力崛起9.人们常称现在的北京地区为“燕蓟之地”,山东地区为“齐鲁大地”,这一现象与周朝的哪一政治制度密切相关A.分封制B.那县制C.礼乐制D.世袋制10.某学习小组创作了三幕历史短剧,它们共同反映的时代背景是第一幕铁犁牛耕,经济发展第二幕王室衰微,诸侯难控第三幕诸侯崛起,战乱纷争A.夏朝建立B.西周分封C.春秋争霸D.商鞅变法11.西周有严密的礼乐制度,如与礼仪配套的乐舞,天子用64人的规模,诸侯用36人的规模,大夫用16人的规模,不得擅自越级。但春秋后期,鲁国大夫季孙氏却用64人规模的乐舞宴享宾客。春秋后期宴会乐舞使用规格的变化反映出A.鲁国音乐艺术水平最高B.春秋时期乐舞人数增加C.西周等级制度逐渐瓦解D.鲁国大夫想取代周天子12.七年级历史社团开展“人类工具发展史”探究活动,整理出四类生产工具遗存,按出现时间由早到晚排列正确的是①骨耜②砍砸器③青铜铲④双镰铁范A.②+①→③+④B.①+②→③+④C.②①④③D.①②+④③13.《三字经》中“五霸强,七雄出”的记载,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势力的演变。下列诸侯国中,曾是“春秋五霸”之一,但不属于“战国七雄”的是A.晋国B.齐国C.楚国D.燕国七年级历史第2页(共6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七年级历史答案.pdf 七年级道法答案.pdf 山西省阳泉市部分学校2025-2026学年上学期10月月考七年级历史试卷(PDF版,含答案).pdf 山西省阳泉市部分学校2025-2026学年上学期10月月考七年级道德与法治试卷(PDF版,含答案).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