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九年级语文学科质量检测【乙】姓名:班级:先生①,汉光武之故人也,相尚以道。及帝握《赤符》,乘六龙,得圣人之时回,臣妾亿兆⑧,天下教加焉?惟先生以节高之。既而动星象,归江湖,得圣人之清。泥涂轩冕,天下一、基础知识综合(共15分)孰加焉?惟光武以礼下之。1.(本题8分,每小题2分)阅读文字,回答问题。·在《蛊》之上九,众方有为,而独“不事王侯,高尚其事”,先生以之。在《屯》之初九,跟着书本去旅行,脚步如书页,翻动着历史长河的星星点点:我们踏着古人的足迹去寻阳德方亨,而能“以贵下贱,大得民也”,光武以之。微先生,不能成光或之大,微光武,岂能“湖心亭”,畅游文人雅士的精神家园;登岳阳楼(A)极目远眺,悟“古仁人”之意蕴;纵遂先生之高截?而使贪夫廉,儒夫立,是有大功于名教也。仲淹来守是邦,始构堂而奠焉,马隆中,小憩茅庐,听英雄“三分天下”的(B)高谈阔论①口在北国晴日,赏红装素襄,分乃复”为其后者四家,以奉柯事。又从而歌曰云山苍苍江水决决。先生之风,山高水长。外妖0:遇婷婷四月,赞颂爱与希望;②最后回到“故乡”,不仅可以(D)身临其境看中(节选自范仲淹《严先生祠堂记》)国的日新月异,还可盛迅作为民族脊梁的深沉与忧思。【注】①严先生:即严子陵,名光,东汉时会稽余姚人。刘秀即位后,他改名隐居。后被召到京师洛阳,任为谏议大夫,他不肯受,归隐于富春山。②圣人之时:适合时代潮流的圣人。(1)请你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③臣妾亿兆:统治天下成千上万的民众。④动:感动。⑤泥涂轩冕:把轩冕看得像泥巴一样。妖ro()娉()婷泥涂:比喻污浊;轩冕:显贵者的冠服。 名教:礼仪教化。⑦复:免除其赋役。(②)结合语境,选出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3.(2分)【甲】文作者范仲淹,字(朝代)政治家、文学家。4.(4分)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A.极目远跳B.高谈阔论C.红装素裹D。身临其境(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尝:(2)先天下之忧而忧先:(3)请为①处选择最恰当的标点()(3)惟光武以礼下之惟:(4)是有大功于名教也是:B.C.05.(2分)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两处需要断句,请在相应位置用“标出。(4轨从复句类型看,文中画线句子②是关系的复句。又从而歌曰云山苍苍江水决决2.(本题7分,每小题1分)阅读下面语段,在空缺处填上恰当的古诗文原句。6.(2分)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自强不息,是李白面对“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的困顿仍能高歌“长风破浪会微光或,岂能递先生之高哉?有时,(1)”的坚定信念(《行路难(其一)》):是刘禹锡面对世事变迁和仕宦升7.(2分)【甲】文中“微斯人,吾谁与归”蕴含了作者怎样的胸襟和情怀?沉,仍能发出“(2)一,病树前头万木春”的豁达襟怀(《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8.(3分)试比较【甲】文中范仲淹和【乙】文中严光在情怀或品格上的不同,并说说从中得到哪些启示。是温庭绮在“(3)」(4)”的孤寂旅途中依然踏着清霜晨月坚定前行的执三、现代文阅读(共25分)著身影(《商山早行》):是韩愈虽被降职远调,仍怀有“(5),肯将衰朽惜残【甲】(本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年!”的报国之志(《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是苏轼面对政治失意、兄弟别离的现实仍能给出二两年光,一壶老酒“(6)一,(7)”的美好祝福(《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包利民二、文言文阅读(共15分)①太阳已滚落到村西头的树林里,燕子们纷纷飞回檐下的巢中,麻雀们并排站在电线上,【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春,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披着一身夕阳叽喳地叫。这个时候,饭来已在坑上摆好,爷爷盘腿端坐,面前烫着一查酒,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②酒壶不大,锡制的,装满了也就二两多酒。而酒虫更小,爷爷却不舍得一口饮尽,细咂慢品,似乎很享受那一刻的时光。长长的风从窗外溜进来,爷爷的白发和盘里的酒都在微搬荡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漾。鸡犬之声起伏,南图里采蔬的香气轻轻地流淌着,这些更是助长了爷爷的酒兴,于是一查酒见了底,他依然努力地倒控着酒壶,不使每一滴酒浪费掉。试卷第1页,共6页试卷第2页,共6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