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8张PPT)第11课 元朝的建立与统一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元朝的统一贰元朝的统治叁元朝的建立壹元朝的民族交融肆课标要求:1.了解蒙古兴起和元朝统一,知道西藏在元代正式纳入中国版图,理解元朝统一对中华民族进一步交融的重要意义。2.通过文天祥等人的英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精神。建立阅读课文,简要梳理元的建立过程。元朝的建立壹起源蒙古是我国北方一个古老的民族,善于骑射,游牧生活12世纪频繁战争1206年铁木真(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权,统一蒙古草原,结束分裂。大规模对外扩张1227年蒙古灭西夏1234年蒙古灭金1260年忽必烈即位1271年忽必烈(元世祖)定国号为大元,定都大都成吉思汗忽必烈接受汉人儒臣提出的“行仁政”、“行汉法”、“不嗜杀”的建议,施行治国安民的方略,广开言路,整顿吏治,注重农桑。忽必烈建立元大都平面图元朝的建立壹都城布局学习借鉴汉族元大都的平面图在布局和功能分区上体现了哪些特点?布局规整,中轴对称,宫城位于中心位置,体现皇权的至高无上;中书省、枢密院体现元朝学习中原王朝的中央行政体制;孔庙、太庙等建筑的修建体现元朝祭祀祖宗孔子,重视汉文化。少数民族向汉族学习推进了少数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促进了民族交融。统一蒙古蒙古灭金继承汗位蒙古灭西夏1206年1227年1234年1260年1271年元朝建立元世祖1276年南宋灭亡1279年统一全国金、南宋、西夏形势图(1142年)南宋大臣陆秀夫、文天祥等人拥立南逃的宋宗室成员,继续展开抗元斗争。统一元朝的统一贰特征:由民族政权并立到统一元朝的统一有何意义?结束了我国历史上长时期多个政权并立的局面。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成吉思汗人物扫描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1236—1283)文天祥,江西吉安人,是南宋的状元,曾出任赣州知州。元军进攻临安时,他招募军士前去救援,并用全部家产充作军费。朝廷委任文天祥为右丞相,他到元军大营谈判时遭到扣留,拒不接受利诱。文天祥抗元兵败被俘后,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名句。他被押解到大都,宁死不屈,写下了大义凛然的《正气歌》。元世祖亲自劝降,许以高官厚禄,他都严词拒绝。文天祥被押到刑场后,面南而拜,从容就义。忠贞不屈的精神结合《元朝形势图(1330年)》,谈谈如何理解材料所述的元朝“幅员之广”。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元东南所至不下汉、唐,而西北则过之,有难以里数限者矣。——《元史·地理志》材料研读疆域元朝的统一贰元朝形势图(1330年)唐朝前期疆域和边疆各族的分布图(669年)西汉形势图新疆西藏云南台湾南海诸岛东北广大地区今天的西北、西南、东北广大地区和台湾及南海诸岛,都在元朝的统治范围内。元朝的疆域超越汉朝和唐朝,是我国历史上版图最大的朝代。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 唐朝吏部户部兵部刑部礼部工部材料一 世祖即位.....遂命刘秉忠、许衡酌古今之宜,定内外之官。其总政务者曰中书省,秉兵柄者曰枢密院,司黜陟者曰御史台。——《元史 百官志》材料研读中央元朝的统治叁元世祖元朝继承和发展了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体制。根据材料,结合教材指出元朝中央机构有哪些 元朝疆域辽阔,为实行有效统治,元世祖在汉族士人的帮助下,参照中原历代王朝的统治方式,逐步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背景创新枢密院御史台军政事务监察事务管理全国宗教和西藏地区军政事务宣政院中书省行政事务传承中央秦唐宋元图一图二图三图四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自秦朝确立后,在不断继承、创新与发展。元朝形势图(1330年)腹里地方行中书省全国共设10个行省。行省之下,设置路、府、州、县。地方元朝的统治叁创新中书省直辖(腹里)山东、山西和河北等地元世祖岭北行省甘肃行省云南行省湖广行省江西行省江浙行省四川行省河南江北行省辽阳行省陕西行省宣政院辖地(中央)材料一 元朝同宋一样,把地方分成路、府、州、县,而实际上元代的地方政权不交在地方,乃由中央派行中书省管理。行省长官是中央官而亲自降临到地方...所以行中书省正名定义,并不是地方政府,而只是流动的中央政府。——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材料研读设行中书省管理地方;行省长官由从中央派遣到地方的,以确保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加强了中央集权为加强中央集权元朝在地方上开创了什么制度?材料一 始分立行中书省....皆以省官出领其事.....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元史》材料二 “各行省的重大民政事务,必须呈报中书省;军政要务则需呈报枢密院。没有中书省、枢密院转发的诏旨,行省官员既不能更改赋税,也不得调动军队。.....行省官员一定时期内还要觐见皇帝,尽述职之责。”材料研读行中书省为地方最高行政机构,负责地方一切事务;受到中央的控制和监督,加强了中央集权。行省制度元朝的统治叁依据材料,说一说行省有何职权?管理地方行政事务材料一 行省制度是沟通中央与基层社会联系的桥梁,使边远地区与中央的联系大大加强。明清时期,“行省”这一名称被沿用了下来.....元代行省的划分也初步奠定了今天中国省制的规模。——摘编自尚衍斌《元代疆域治理的历史镜鉴》材料研读行省制度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巩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行省制度元朝的统治叁分析材料并概述元朝行省制度有何历史影响?初步奠定了今天中国省制的规模,在历史上影响深远。我国省制的开端元朝形势图(1330年)在澎湖设置巡检司,加强对台湾的管理。设置北庭都元帅府等机构,管理西域军政事务。 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元朝的统治叁元朝对边疆地区的治理有何特点?采取因地制宜的方式加强统治使西藏地区成为中央政府直接管辖的地方行政区域,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利于西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促进了民族交融。想一想元朝对西藏地区的有效管理,在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民族关系发展史上有什么重要意义 阅读课文P62页,说一说元朝时民族交融的原因及主要表现?元朝的民族交融肆波斯人阿拉伯人蒙古人汉人畏兀儿回元朝境内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促进了各族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加强了各族间的了解与联系,对中华民族进一步交融具有重要意义。影响原因 表现元朝的统一促进了民族融合。 元朝加强对边疆地区的开发与治理。边疆各族迁入中原和江南,同汉人等杂居相处。契丹、女真等族汉化,与汉族无什么区别。形成新的民族—回回。(我国回族的前身)典型元朝统治者为维护自己的统治利益,对不同民族采取差别对待的措施,形成了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四个等级,被后人概括为“四等人制”。其中,色目人是指蒙古人以外的西北、西域各族人,包括党项人、畏兀儿人和回回人等;汉人主要指北方的汉人,也包括入居中原的契丹人、女真人;南人大体是指原南宋统治区的居民。后来,民族间的矛盾逐渐减弱,社会贫富差距带来的阶级矛盾日益严重,引发社会动荡,最终导致元朝灭亡。相关史事民族歧视政策引发社会动荡,成为元朝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启示结合本课所学:从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角度,说说元朝统一的历史意义(可以从政治、经济、民族等角度入手)。元朝统一,结束了长时期政权并立的局面,为以后各朝代保持统一局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具体来说,可分为以下四个方面:在政治上,元朝的统一,结束了政权并立,使人民有了一个基本安定的生活,我国的疆域版图达到最大;在经济上,各政权间的战争阻碍了各地正常的经济文化交流,元朝统一扫除了这障碍,为经济文化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在民族关系上,促进了民族交融,产生了一个新的民族——回回;在对外交流上,元朝的统一,促进了中国同世界上许多国家、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课堂小结课堂评价1.唐太宗、武则天先后设立安西都户和北庭都护管理西域,元朝设宣政院直接管辖西藏,清朝康熙帝收复台湾后设台湾府,乾隆帝平定新疆大小和卓叛乱后设伊犁将军,这些措施的根本作用是( )A.强化了对西域和西藏的管理 B.进一步加强君主专制C.促进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和巩固 D.为了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2.习近平强调,“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元朝时也非常重视“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具体履行这一职责的是( )A.丞相 B.御史大夫 C.御史台 D.中书省C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