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课件(共28张PPT+3个内嵌视频)-2025-2026学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5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课件(共28张PPT+3个内嵌视频)-2025-2026学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

资源简介

(共28张PPT)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学 生 读 本)
第1讲 指导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第2讲 目标任务: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第3讲 领导力量: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第4讲 根本立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第5讲 总体布局:统筹推进“五位一体”
第6讲 战略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
第7讲 安邦定国:民族复兴的坚强保障
第8讲 和平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读本》主要内容
统筹推进“五位一体”(第5讲)
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是对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概括表述。改革开放以来,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两个文明”,到经济、政治、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再到“五位一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形成,既带来了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的深刻转变,也反映了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
前 言



以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
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强社
会建设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一)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人类只有在良好的生态条件下,才能够发展繁荣起来。
(一)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生态是统一的自然系统,是相互依存、紧密联系的有机链条。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林和草,这个生命共同体是人类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

——习近平
(一)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习近平在党的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自然是生命之母,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敬畏自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保护自然就是保护人类,建设生态文明就是造福人类。
(一)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
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关系,实质上是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是重要的发展理念,也是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原则。
(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关系
(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深刻揭示了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道理,阐明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辩证统一关系。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并不是对立的,相对贫困的地区并不是只有以环境污染换取脱贫致富一条路可走。
(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经济发展
环境保护
经济生态化
生态经济化
良好生态本身蕴含着无穷的经济价值,能够源源不断创造综合效益。只要我们调整发展思路,优美的生态环境、自然风光完全可以作为优质的资产,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感知生态之变
(三)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随着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优美的环境等要求越来越高。过去“盼温饱”,现在“盼环保”;过去“求生存”,现在“求生态”。
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守护好蓝天、碧水、净土,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的重大战略部署。
(三)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我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出现了稳中向好趋势,但成效并不稳固。生态文明建设正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已进入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攻坚期,也到了有条件有能力解决生态环境突出问题的窗口期。
(三)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三)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蓝天保卫战
净土保卫战
碧水保卫战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标志性重大战役
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就要打几场标志性重大战役,集中力量攻克老百姓身边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要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以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大气、水、土壤污染等突出问题为重点,全面加强环境污染防治。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是重中之重,要以空气质量明显改善为刚性要求,强化联防联控,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还老百姓蓝天白云、繁星闪烁。
(三)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建设生态文明,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革命性变革。实现这样的变革,必须依靠制度和法治。
(四)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生产方式
思维方式
价值观念
生活方式
当前,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大多同体制不健全、制度不严格、法治不严密、执行不到位、惩处不得力有关。必须把制度建设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着力破解制约生态文明建设的体制机制障碍。
(四)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
——习近平

(四)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
全面建立资源高效利用制度
健全生态保护和修复制度
严明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度
(四)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四)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主要内容
③坚持
⑥坚持用最严制度
⑧坚持
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
⑦坚持
建设美丽中国全民行动
⑤坚持
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
④坚持良好生态环境是
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②坚持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①坚持
生态兴则文明兴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
(四)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建设美丽中国和美丽世界。
本课小结
5.1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
5.2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5.3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5.4 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1.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新发展理念的理解。
2. 开展社会调查,搜集并交流当地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具体事例。
3. 结合生活经验,说说我们应如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感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