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无锡江阴市南菁高级中学实验学校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江苏省无锡江阴市南菁高级中学实验学校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无答案)

资源简介

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实验学校
初二语文课堂作业(2025.10.9) 【A14】班级 姓名 学号
初二语文课堂作业
一、积累与运用。(17分)
1.根据课文默写(8分)
①树树皆秋色, 。 ②征蓬出汉塞, 。
③晴川历历汉阳树, 。 ④ ,浅草才能没马蹄。
⑤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中所写的“ , ”以水的拟人化意象,巧妙传递了诗人首次离乡时既豪迈又眷恋的复杂情感。
⑥王维在《使至塞上》一诗中描绘了边陲大漠中壮阔雄奇的景象,境界阔大,气象雄浑的两句是 , 。
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回答·(9分)
月18日,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的电影《731》上映。电影《731》以极具冲击力的镜头语言,将那段惨绝人huán()的历史深深镌刻在观众的记忆深处。当镜头扫过阴森的实验室场景时,观众无不屏()息敛声,连呼吸都凝固在冰冷的空气中;特写掠过石碑上遇难者的编号,每个数字都在诉说着历史的真相。影片中母亲等待子女归来的段落令人心碎——那些注定等不到的回家的身影,最终只化作yǎo()无消息的绝望结局。而当结尾字幕"至少一万人在此丧生"赫然浮现时,这组的数字仿佛惊雷炸响,让所有伪装的历史虚无无所遁形。
①我们铭记这些真相,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守护受害者的尊严——正如那句“你若记得,我便活过”。②而《731》这部电影,就是另一种形式的“警报”,它让我们看清:历史从不是模糊的记忆,而是有血有肉的真相。③918的警报声每年都会响起,提醒我们不能忘记过去。④记住真相,就是对逝去生命最好的告慰;记住真相,才能让历史的悲剧不再重演。
(1)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惨绝人huán( ) yǎo( )无消息
(2)下列词语填入语段横线上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历历在目 B.眼花缭乱 C.震耳欲聋 D.振聋发聩
(3)给加点字注音。(1分)
屏()息敛声
(4)划线句排序正确的一项是()(3分)
A.①②③④ B.③①④② C.③②①④ D.④①③②
二、阅读与鉴赏(63分)
(一)(19分)
【甲】
新晴野望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①。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注】①氛垢:雾气和尘埃。
【乙】
王维字摩诘,太原祁人。事母崔氏以孝闻。与弟缙俱有俊才,博学多艺,亦齐名,闺门友悌①,多士推之。禄山陷两都,玄宗出幸⑦,维扈从不及,为贼所得。维服药取痢,伪称喑病。禄山素怜之遗人迎置洛阳拘于普施寺迫以伪署。禄山宴其徒于凝碧宫,其乐工皆梨园弟子、教坊工人。维闻之悲恻,潜为诗曰:“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官何日再朝天 秋槐花落空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贼平,陷贼官三等定罪。维以《凝碧诗》闻于行在,肃宗嘉之。维弟兄俱奉佛,居常蔬食,不茹荤血;晚年长斋,不衣文彩。得宋之问蓝田别墅,在辋口,辋水周⑦于舍下,别涨⑧竹洲花坞,与道友装迪浮舟往来,弹琴赋诗,啸咏终日。尝聚其田园所为诗,号《辋川集》。在京师日饭十数名僧,以玄谈为乐。斋中无所有,唯茶铛、药臼、经案、绳床而已。退朝之后,焚香独坐,以禅诵为事。妻亡不再娶,三十年孤居一室,屏绝尘累。乾元二年七月
1
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实验学校
初二语文课堂作业(2025.10.9) 【A14】班级 姓名 学号
卒。临终之际,以缙在凤翔,忽索笔作别缙书,又与平生亲故作别书数幅,多敦厉③朋友奉佛修心之旨,舍笔而绝。 (选自《旧唐书》,有删改)
【注】①闺门友悌:兄弟友好。②出幸:讳指帝王外逃避难。③周:围绕。④别涨:修建。⑤敦厉:勉励。
3.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禄山素怜之(平时,向来) B.潜为诗曰(暗中)
C.肃宗嘉之(美好) D.不衣文彩(穿)
4.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三处 ()()()(3分)
禄山A素怜之B遣人C迎置洛阳D拘于普施寺E迫以伪署
5.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语句的大意。(6分)
(1)禄山陷两都,玄宗出幸,维扈从不及,为贼所得。
(2)在京师日饭十数名僧,以玄谈为乐。
6.王维的诗歌常以“诗中有画”著称,《新晴野望》的颈联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堪称典范。请结合诗句,从色彩搭配这个角度,分析这一联如何构建出鲜活的画面感 (3分)
7.王维选择成为隐士,是思想、人生境遇与生活志趣共同作用的结果。请结合甲诗和乙文,综合探究王维做隐士的具体原因。(4分)
(二)(17分)
【材料一】
标题
①中新网拉萨4月23日电(记者赵朗)稥藏“本地游”主题研学活动23日在拉萨古村落俊巴渔村结束,活动为期2天,旨在推动林卡游提质升级,助力乡村振兴。
②活动向前来体验的游客展示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郭孜(牛皮船舞)表演,开展了羊皮筏彩绘儿童体验、皮划艇体验以及篝火露营活动等。
【材料二】
“包火车”研学,你羡慕了吗
学校延续17年的约定
①4月12日晚上7点半,一列16节车厢的绿皮火车,缓缓驶出宁波站,车厢里载着的,是来自鄞州高级中学的1054名师生。在火车上度过漫长的十小时后,他们在第二天凌晨5点半,抵达400多公里外的南京。
②这趟为期3天的旅行,是鄞州高级中学与同学们的一个约定。自2006年开启至今,已延续了17年,期间只因疫情按下了暂停键。今年2月份开学初;研学计划被重启,兑现让鄞高学子在高中三年里享受一次大规模文化远足的承诺。
③不过,筹备这样一次旅行,学校压力不小,不仅需要层层报备,还需要多部门协调。短短3天的研学,学校做了近两个月的准备。
16节车厢里各有浪漫
④据了解,今年鄞高的南京研学活动是规模最大的一次,许多同学是第一次乘坐绿皮火车硬卧,兴奋不已。欢声笑语中,每个车厢上演着不一样的“浪漫”:有的班级为同学们举行了集体生日趴,有的班级开启了红歌联唱演唱会,还有的班级在“沉浸式”学习……
⑤火车车厢里,同学们上了第一堂红色研学思政课,而抵达南京后,他们的研学活动才真正开始。“我们不是单纯的旅游,而是研学,每个同学都是带着课题来的。”翻看同学们的课题清单,《雨花台的历史记忆》《历代经典诗词带你游金陵》《基于江宁织造馆博物馆的红楼梦中的南京文化研究》《紫金山植物多样性探究》……一个个课题,涉及语文、历史、地理等多学科。
⑥汪校长介绍,这些课题是由学生自行讨论提出,学校配备专业老师指导,研学结束后还会进行优秀课题报告。带着课题来研学,同学们的感悟也更为深刻。
2
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实验学校
初二语文课堂作业(2025.10.9) 【A14】班级 姓名 学号
永远难忘的青春记忆
⑦这场延续了17年的约定,也唤醒了不少鄞高学子的记忆。
⑧有人晒出了鄞高第一届南京之旅的照片。“当年校长给同学们一次远游,一次球赛的承诺还在传承着,挺好的。这趟南京之旅必将给学弟学妹们留下难以忘怀的经历。时间挺快啊,转眼都快20年了。”
⑨“18年前,我们也曾坐着绿皮火车去南京,这么多年了,鄞高一直在延续和传承。”
⑩“绿皮火车上,还有一个16年前的我吧。”
“多年后,这会是这群孩子最最珍贵的回忆。他们会感慨学校的魄力,老师的疼爱,同学的真诚。”
(内容来源:央视网、钱江晚报)
在“春游”中“研学”,在“研学”中成长
①春游自古以来便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教育方式。“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这是一幅描绘古时老师带着学生在春天外出踏青、接受大自然洗礼的美丽图景。
②研学游是我国“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传统游学精神的继承和发展,是加强校内课堂和校外实践结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方式,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学校和家长的重视。
③春季研学游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春游”,学校要在教学中更重视“研学”。研学游让学生走出课堂和校园,以实践、体验的方式,助力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对于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④春季研学游不等于“春游”.重在有明确主题的研学课程。笔者认为,研学游发展需要市场发力,也离不开相关部门的引导与监管。
⑤研学机构要在春季研学游产品上深耕,精心设计研学线路,借助专业师资力量打造研学品牌,精细化、专业化开发“品质+特色”的研学课程,让学生真正在“春游”中“研学”,在“研学”中成长。比如,依托研学基地,开展科普宣传、植物认知、自然探索、劳动实践、工艺及生态文化体验等课程;依托特色资源,开展红色研学、工业研学、博物馆研学、科技研学、非遗研学、传统文化研学等课程。
⑥相关部门应强化监管,规范行业发展,对研学基地(营地)认定、研学课程质量、组织实施、安全 措施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引导与监管,推进研学游行业良性发展。比如,指导研学机构选择有相应资质、相关从业背景的专业导师,并定期进行专业技能培训,确保研学游的高品质;学生出行、饮食、住宿、活动等环节都要有详尽的安全保障方案和安全应急预案,确保研学游安全开展。
(内容来源:《中国旅游报》付彪)
8 给材料一的新闻拟个标题。(2分)
9.小南读了材料二、三,对研学有了一定的认识,小菁发现有一项不正确,请指出()(3分)
A.鄞高的学生带着课题研学,对南京的历史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B.成功的研学游能够将娱乐性、实践性和教育性紧密结合。
C.研学游,能拓宽学生视野,增强体验感,是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的主要途径。
D.研学游的主题应该鲜明,可以依托非物质文化遗产、红色历史、自然生态等特色资源来设计课程。
10.研学小组决定派出小记者团去鄞州高级中学实地采访,请你列出采访提纲。(7分)
“包火车”研学采访提纲
采访时间 外出研学回来后
采访目的 (1)
采访对象 校长()教师()学生()(请在选中的身份后打钩)
预设问题 (2)问题1 (3)问题2
问题设计小贴士 (1)题目设计由易到难 (2)问题之间要有关联
3
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实验学校
初二语文课堂作业(2025.10.9) 【A14】班级 姓名 学号
11.小语在小红书发帖求助,学校组织“无锡历史寻访”研学活动值得参加吗 请你根据以上材料,有理有据的进行回复。(5分)
(三)(19分)
回忆陈寅恪先生
季羡林
①我同寅恪先生的关系,应该从六十五年前的清华大学算起。我于1930年考入清华大学,入西洋文学系。西洋文学系有一套完整的教学计划,必修课规定得有条有理、完完整整。但是给选修课留下的时间是很富裕的。就在这个时候,我旁听了宾恪先生的“佛经翻译文学”。宽恪师讲课,同他写文章一样,先把必要的材料写在黑板上,然后再根据材料进行解释、考证、分析、综合。他的分析细致入微,如剥蕉叶,愈剥愈细、愈剥愈深。他仿佛引导我们走在山阴道上,盘放曲折,山重水复,柳暗花明,最终豁然开朗,把我们引上阳关大迷。读他的文章,听他的课,简直是一种享受,无法比拟的享受。
②现在回想起来,说一句不客气的话:我从大部分必修课程中收获不大,给我留下深远影响的课反而是一门旁听课和一门选修课,前者就是寅恪先生的“佛经翻译文学”;后者是朱光潜先生的“丈艺心理学”。
③有时候,在校内林荫道上,在熙往攘来的学生之流中,会见到陈师去上课。他身着长袍,朴素无华,肘下夹着一个布包,里面装满了讲课时用的书籍和资料。不认识他的人,恐怕大都把他看成琉璃厂某一个书店到清华来送书的老板,绝不会知道,他就是名扬海内外的大学者。他同当时济华留洋归来的大多数西装萃履、发光鉴人的教授,迥乎不同。在这一方面,他也给我留下了毕生难忘的印象,今我受益无穷。
④离开了水木清华,我同寅恪先生有一个长期的别离。我在济南救了一年国文,就到了德国哥廷根大学。到了那里,我才开始学习梵文、巴利文和吐火罗文。在我一生治学的道路上,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转折点。我从此告别了歌德和莎士比亚,同释迦牟尼和弥勒佛打起交道来。不用说,这个转变来自寅恪先生的影响。
⑤1945年,在我来到哥廷根十年之后,得知寅恪先生在英国。我连忙写了一封长信,向他汇报我十年来学习的情况,并将自己在哥廷根科学院院刊及其他刊物上发表的一些论文寄呈。出乎意料地迅速,先生回复了一封长信,并说想介绍我到北大任教。我真是喜出望外,谁会听到能到最高学府去任教而不引以为荣呢
⑥还有一件事,也给我留下了毕生难忘的回忆。在解放前夕,政府经济实已完全崩溃。到了冬天,寅恪先生连买煤取暖的钱都没有。我把这情况告诉了已经回国的北大校长胡适之先生。适之先生想赠寅恪先生一笔数目颇大的美元。但是,寅恪先生拒不接受。最后寅恪先生决定用卖掉藏书的办法来取得连之先生的美元。于是适之先生就派他自己的汽车,让我到清华陈先生家装了一车关于佛教和中亚古代语言的极为珍贵的书。陈先生只收了二千美元,这个数目在当时虽不算少,然而同书比起来,还是微不足道的。在这一批书中,仅一部《圣彼得堡梵德大词典》的市价就远远超过这个数目了。
⑦在我同先生来往的几年中,我们当然会谈到很多话题。我们谈到当代学术,他当然会对每一个学者都有自己的看法。但是,他几乎没对人说过贬损的话。对青年学者,他更是只谈优点,一片爱护青年学者的热忱,真令人肃然起敬。就连那一位由于误会而对他专门攻击,甚至说些难听的话的学者,真恪先生也从没有说过半句默损的话。
⑧世事如白云苍狗,变幻莫测。现在我的年龄已经超过了他在世的年龄五年,算是寿昏耄耋了。现在我时常翻读先生的诗文,每读一次,都觉得有新的收获。我明确意识到,我还未能登他的堂奥①。哲人其萎,空余著述。我却是进取有心,请益无人,因此更增加了对他的怀念。
⑨我现在是“后已见来者”,然而却是“前不见古人”,再也不会见到寅恪先生了。我心中感到九限的空漠,这个空漠是无论如何也填充不起来了。掷笔长叹,不禁老旧纵横矣。
(有删改)
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实验学校
初二语文课堂作业(2025.10.9) 【A14】班级 姓名 学号
【注】①堂奥:房屋的深处,借指深奥的道理或境界。
12.为了消晰地梳理文脉,深入体会陈茵恪先生的人物精神,请你补充完成下面空缺处。(5分)
① ② ③ ④ ⑤
13.结合全文,思考尾段划线句子有哪些含义 (4分)
14.一篇好文章要进行多次打磨。比较下面的原稿和改定稿,谈谈修改后的句子好在哪里。(4分)
序号 原稿 改定稿
(1) 读他的文章,听他的课,简直是一种享受。 读他的文章,听他的课,简直是一种享受,无法比拟的享受。
(2) 就连那一位由于误会而对他专门攻击,说些难听的话的学者,寅恪先生也不说半句贬损的话。 就连那一位由于误会而对他专门攻击,甚至说些难听的话的学者,寅恪先生也从没有说过半句眨损的话。
(1) .
(2) ..
15.本文可否编入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请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6分)
单元导读(节选) 单元目录(节选)
历史不可“穿越”,却能在回忆性散文、传记中得以再现。本单元的课文,或深情回忆,叙述难忘的人与事;或心怀景仰,展现人物的品格与精神。它们是过往时代生活的记录,又可成为我们未来人生旅途中的宝贵财富。 藤野先生/鲁迅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萧红 天上有颗“南仁东星”/王宏甲 美丽的颜色/艾芙·居里
(四)(8分)
初二年级开展以“追寻红色足迹,传承革命精神”为主题的阅读主题活动,准备制作《一起读〈红星照耀中国)》的系列短视频,目前已经确定了《斯诺眼中的红军领袖》这个专题,请协助策划组完成相关任务。(8分)
(1)【撰写提纲】
策划组打算从五个方面制作《斯诺眼中的红军领袖》专题短视频,参考《红星照耀中国》中《第四篇·一
5
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实验学校
初二语文课堂作业(2025.10.9) 【A14】班级 姓名 学号
位共产党员的来历》的目录,帮他们补充内容提纲。(2分)
《斯诺眼中的红军领袖》专题短视频
专题目标 全面了解毛泽东的革命道路和革命思想的发展历程。
内 容提纲 ①
青年时期的思想启蒙
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建立 ②
红军力量壮大的木质
(2)【设计人物卡】
在制作《斯诺眼中的红军领袖》专题时,除毛泽东以外,策划组还打算加入其他红军领袖,采用“图片+诗句”的形式为红军领袖们设人物卡。策划组挑选了一句诗句,你觉得此诗句和以下两位中的哪一位匹配度最高,根据他的人生经历进行简要说明(3分)
诗句: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红军领袖: A.周恩来 B.徐海东
(3)【点评推荐语】
系列短视频的“第一集”主要是向同学们推荐《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下列两则推荐语,你更喜欢哪一则 请从内容和语言等角度阐释你的理由。(3分)
推荐语A: 当漫漫长夜笼罩大地,有人燃烧自己,化作黎明的灯火。 当神州烨裂黎庶哀鸣,有人撕开铁壁,成为启明的星耀。 在中国的西北,世界的东方 一道澎湃的红光正孕育着 一颗冉冉的红星正升腾着 它将洞彻一切黑暗,照耀整个中国! 去看这本书吧,朋友。 你将看到不屈、奉献、牺牲,以及人间一切的高尚! 推荐语B: 这本书打破了“新闻封锁”,以一个外国人的视角,客观地向全世界报道了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改变了当时国际社会对“红区”的偏见,这是非常了不起的。它是纪实文学的经典之作。朋友们,让我们一起阅读《红星照耀中国》吧。
——————————
三、表达与写作(50分)
致敬是一个动作,也是一种态度。致敬自然,领略山川万物的美好;致敬岁月,体察人间至情的温暖;致敬伟人,感悟深邃博大的情怀:致敬自己,展示独无二的魅力 平凡的世界里,我们的灵魂因致敬变得坚韧而伟大,真诚而善良,睿智而完美。亲爱的同学们,请把满腔的敬意化为文字吧!
请以“致敬, 的时光”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诗歌除外,文体不限;
(2) 不少于600;
(3)文中不得出现地名、校名和人名:
(4)书写要正确、规范、关观。
6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