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无锡市宜兴市和桥镇第二中学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江苏省无锡市宜兴市和桥镇第二中学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年秋学期9月份课后服务阶段调研作业
七年级语文 2025.9
考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分值:150分
一、基础知识综合
1.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小题。(7 分)
美景贮 ( ① ) 蓄着无穷的力量,给人无尽的享受。学习本单元的课文,我们充分领悟了自然风光之美。这些美景有朱自清笔下描摹的朗润的春山、破土而出的小草、热闹争春的繁花、呼朋引伴唱出宛转曲子的鸟儿, 以及那些舒活筋骨、抖擞精神的人们;这些美景有老舍笔下描摹的响晴的济南的冬天,山水全 在蓝天下暖和安适地睡着,让人觉得有了着 ( ② ) 落;这些美景有刘湛秋笔下描摹的美丽而娇媚的春雨, 热烈而粗ɡuǎnɡ ( ③ ) 的夏雨,使人静 mì ( ④ ) 、使人怀想的秋雨,吝啬的淅淅沥沥的冬雨,让人产生了悠远的情思。(1)给①②两处加点字注音。(2 分)
(2)根据③④两处拼音填写汉字。(2 分)
(3)下列选项中对词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宛转:形容声音抑扬动听。
B.响晴:响亮的声音,晴朗的天空。
C.吝啬:过分爱惜自己的财物,舍不得给别人。
D.淅淅沥沥:形容轻微的风声、雨声、落叶声等。
2.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比喻修辞的一项是( )(3分)
A.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B.也许,到冬天来临,人们会讨厌雨吧!雨已经化妆了,它经常变成美丽的雪花,飘然莅临人间。
C.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D.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3.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济南的冬天》作者是现代作家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茶馆》,话剧《四世同堂》《龙须沟》等。
B.《世说新语》是南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志人小说集。
C.《春》的作者朱自清,是我国现代著名的作家,代表作有《匆匆》《背影》《朝花夕拾》等。
D.古代称谓有敬辞与谦辞的区别,例如令尊、惠存、垂询、劳驾、贵庚都属于敬辞,而家慈、愚兄、 拙作、寒舍、鄙人则属于谦辞。
4.默写古诗文。(10 分)
① ,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
②夕阳西下, 。(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
③俄而雪骤,公欣然曰:“ ?”(《咏雪》)
④“ ”,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朱自清《春》)
⑤姓名往往包含着大学问,人们在取名字时很多时候会参考古诗文。如有人将名字取作“一帆 ”,你就 知道它出自王湾《次北固山下》中的“ , ”。
⑥浅显的诗句里蕴含着深深的友情。千百年来,这些诗句感动了无数人。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 此寄》中“ , ”两句传递着对友人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杜甫《江南逢李龟年》中“ , ”两句抒发了与友人久别重逢、幸会难得的感慨。
5.(7分)进入中学,我们初一的同学们认识了许多新朋友。为引导同学们正确交友,现请你参加七年级(1)班组织的“有朋自远方来”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并完成以下任务。
(1)【活动一:设专栏】班里要办一期"有朋自远方来"主题黑板报,请你帮忙设计两个专栏。(2分)
专栏一:
专栏二:
【活动二:诚邀请】你班计划举行"共话友谊"主题班会,时间是10月8日下午第三节课,地点在学校小报告厅,班委会准备邀请团委张老师前来指导,请你将下面邀请函补充完整。(5分)
二、阅读与鉴赏
(一)名著阅读(9分)
6.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回答问题。
【甲】现在说起我仇猫的原因来,自己觉得是理由充足,而且光明正大的。一,它的性情就和别的猛兽不同,凡捕食雀鼠,总不肯一口咬死,定要尽情玩弄,放走,又捉住,捉住,又放走,直待自己玩厌了,这才吃下去,颇与人们的幸灾乐祸,慢慢地折磨弱者的坏脾气相同。二,它不是和狮虎同族的么?可是有这么一副媚态!但这也许是限于天分之故罢,假使它的身材比现在大十倍,那就真不知道它所取的是怎么一种态度。……
【乙】只要望见一顶白纸的高帽子和他手里的破芭蕉扇的影子,大家就都有些紧张,而且高兴起来了。
人民之于鬼物,惟独与他最为稔熟,也最为亲密,平时也常常可以遇见他。
【丙】"……我道 nga 阿嫂哭得悲伤,暂放他还阳半刻。大王道我是得钱买放,就将我捆打四十!"
(1)读完甲文段,小语和小文分别谈了自己的体会。请结合文段,补全他们的对话。(4分)
小语:我原本对《朝花夕拾》不感兴趣,可读《狗·猫·鼠》的时候,我觉得很有意思!
小文:是的,作者追忆了① 的经历和感受,我从中读出了鲁迅语言② 的特点。
小语:而且,跟着老师一起读,我又对这篇文章有了新的理解。鲁迅"仇猫"其实是对③ 的批判;怜爱隐鼠其实是对④ 的同情。
(2)下面是小文读完乙、丙文段所做的批注,请你解答。(5分)
①感悟批注:你喜欢文段中的"无常"吗?请阐述理由。(2分)
②质疑批注:作者写这个"无常"的目的是什么呢?(3分)
(二)诗歌鉴赏(4分)
阅读下面诗句,完成小题
绝句
[宋]志南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蓉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7.“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用自己的话加以描述。(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言文阅读(20分)
【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 君在不 ”答曰:“待君久不至, 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 期 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陈太丘与友期行》)
【乙】
魏文侯与虞人。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 文侯曰: “吾与虞人期猎,虽乐, 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 自罢之。魏于是乎始强。
(节选自《战国策》,有删改)
【注释】: ①虞( y ú ) 人:掌管山林的官。
9.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8分)
(1) 太丘舍去 (2) 下车引之 (3) 是日 (4) 身自罢之
(5)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6)撒盐空中差可拟
(7)未若柳絮因风起 (8)陈太丘与友期行
10.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1)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2) 吾与虞人期猎,虽乐, 岂可不一会期哉!
11.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3分)
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
12.请根据【甲】 【乙】两篇选文回答问题。(5分)
(1)下列对两则选文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期行”是指陈太丘与他的朋友约好一起出行,交代了故事的起因。
B.陈元方小小年纪却能驳倒父亲的朋友,“友人”致歉后,陈元方喜不自禁,头也不回地走进屋内。
C.战国初期,魏文侯能受到各国的普遍敬重,从“期猎”这件事上,就可以看出他的为人之道了。
D.魏文侯之所以下雨天出门,是为了遵守和虞人的约定。
(2)两则选文共同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非连续性文本(12分)
阅读下面非连续性文本,完成后面各题。
我们知道空气污染对于环境和身体健康有害,美国胸科学会 2000~2018 年间对美国6 个大城市 5780 名参与者的跟踪调查研究表明:长期暴露在空气污染的环境中会导致肺气肿,这是一种与吸烟有关的慢性 肺病。空气污染对健康的危害还有其他一些不为人知的方式。
【材料一】
(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项在东亚进行并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的研究发现,那些经常暴露在污染空气中的人, 语言和算术成绩会大幅下降,相当于受教育水平降低一年。对于老年人、男性和文化程度较低的人来说,这种影响更为严重。而且暴露在污染的空气中时间越长,认知功能丧失的就越多,且语言能力比算数能力 受到的影响更大。
【材料二】
空气污染和痴呆症
英国研究人员调查了 13.1 万名50~70 岁的伦敦人的病例,根据其住址来评估他们所接触的二氧化氮、 细颗粒物、臭氧、汽车尾气、噪音等污染,发现与接触低浓度二氧化氮的人相比,接触高浓度二氧化氮的 参与者患痴呆症的风险高出 40%。加拿大公共卫生部的一项研究也发现,生活在主要道路附近(50 米以内) 的人患痴呆症的风险增加 4% 。另外美国一项研究表明,生活在 PM2.5 颗粒物超标的地区,老年妇女认知能 力下降和全因性痴呆的风险比生活在正常地区者,分别增加了81%和 92%。
【材料三】
空气污染和儿童自闭症
哈弗公共卫生学院进行的一项新研究表明,空气污染和儿童患自闭症的风险之间存在着联系。该研究 人群包括了 1989~2006 年遍及美国50 个州的 11.6 万多名女护士及其后代。研究人员收集了参与者怀孕期 间居住区的空气污染数据,探索了儿童自闭症、妇女怀孕前后与接触 PM2.5 颗粒物污染环境之间的联系,
结果发现,暴露越多,风险就越大。特别是怀孕后三个月,暴露在高浓度的 PM2.5 颗粒物中,胎儿出生后 患自闭症的可能性会增加两倍以上。
13.对以上材料内容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3 分)
A.长期暴露在空气污染的环境中与吸烟一样有害,都有得慢性肺病的可能性。
B.暴露在污染的空气中时间越长,认知功能丧失的就越多,且算数能力比语言能力受到的影响更大。
C.加拿大公共卫生部的一项研究也发现,生活在主要道路附近(50 米以内)的人患痴呆症风险很大。
D.哈弗公共卫生学院进行的一项新研究表明,孕妇怀孕期间,特别是怀孕后三个月,暴露在高浓度的 PM2.5 颗粒物中,胎儿出生后患自闭症的可能性会增加两倍以上。
14.给材料一拟一个标题。(2 分)
15.材料三画线句子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爱护地球,保护环境是我们每一名世界公民的义务和责任。作为中学生,我们对于环境保护可以做哪
些力所能及的事呢?请具体写出切实可行的两点建议。(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现代文阅读(15分)
起航朗诵社举办“ 朗读者”节目,小航和小舟深情朗诵了下面这篇文章,请你完成任务。
合欢,合欢
李晓东
①很多年以后,我才知道,那是合欢。
②小城况味,多是从悠长悠长的小巷里荡漾出的,这是九岁的我就已经能感受得到的。所以,当母亲 牵着我的手慢慢走进不知名的巷道时,一种淡淡的情绪笼上我的心头。后来,我学会了描摹那种情绪:忧伤。
③事实上,九岁的我,和忧伤是不搭界的。三十八岁的母亲,似乎也看不出忧伤的样子。天生的好皮 肤让她显得比同龄人年轻十岁,同样一件的确良白衬衣穿在她身上,就有了时装的味道。母亲齐耳的短发,刚刚遮住耳朵,当她俯下身子给我整理衣服的时候,我看见清晨的阳光投在她的脖颈上,让她的耳朵有了透明的质感。母亲笑一笑,随手拂过脸颊的发梢,一段白皙的脖颈上也落下一片阳光。
④我九岁那年七月,母亲去小城开会,带上了我,这是我第一次出远门。我们住在一个一眼看不到头 的大院子里,一开门,隐隐的霉味儿裹挟着热浪扑面而来。母亲推开浅绿色的木窗,我来到窗前,一棵大树正对着窗口。那是一种我从来没有见过的树,开着我从来没有见过的花,粉柔柔的,像一把把小扇子密 密地缀满枝头。树冠在十几米高处平平地铺开,将七月骄阳隔在树外,树下形成天然绿荫。
⑤我雀跃而出,跑到屋后,见十来棵一般模样的大树肩并肩默立着,树叶间缀满了粉红色棉絮一样的 绒花,远远望去,如雾一般。从那红雾里,飘出丝丝缕缕清甜的香气。我站在树下,感觉那香气正倾泻而下,从我的头顶、发梢,直到我的肩膀、我的手、我的脚下;然后那香气蓬勃而起,又从我的脚下蒸腾,
沿着我的手、我的肩膀、我的发梢,直到我的头顶,重重叠叠。我在那香气里静悄悄的,不敢发出一点声音。但母亲唤着我走过来了,她刚刚洗过的头发还没有干透,她的脸颊,不知道是因为洗过澡的缘故,还 是被那笼罩在头顶的粉色映照的缘故,像抹了胭脂一样。她从那香气里走过来了,她唤我的声音也是香的、 软的呢。
⑥又五年,我读到了史铁生的《合欢树》 [注],这个名字让我喜欢,但是文章始终没有描摹过合欢树 的样子。“与其在街上瞎逛,我想,不如就去看看那棵树吧。 ”可是,史铁生终究没有走近那棵树。“我摇着车在街上慢慢走,不急着回家。人有时候只想独自静静地待一会儿。悲伤也成享受。 ”史铁生的悲伤 我那时并不理解,让我失望的是,合欢在哪里呢?
⑦我真正认识合欢树,是在羊城,那时我十九岁,还是七月。我走得大汗淋漓,而在头顶,却是一棵大树,那花粉柔柔的,像一把把小扇子密密地缀满枝头。蓦然间,感觉十年前的那树回来了。树干上挂着小牌子: “合欢,又名…… ”合欢,合欢,原来,史铁生笔下那棵始终未曾露面的合欢,我早在九岁的时候就已经遇到了。
⑧那是一次仓促的旅行,仓促到不知道为什么旅行,仓促到不知道下一站在哪里。我茫然地站在羊城 街头,看衣着光鲜的人流开开合合,我知道,这里不是我的世界。在这里邂逅的合欢,与十年前小城的合 欢相比,是傲慢的。虽然树是一样的树,花是一样的花,但是,那香气里已然有了本土的居高临下、不屑一顾。
⑨又是七月,我已是母亲当年的年纪,依然在小城,依然有合欢,然而母亲再也站不起来了。她整日 躺在病床上, 医院的颜色,除了白,还是白。但窗外是有颜色的,是有花树的,那花粉柔柔的,像一把把 小扇子密密地缀满枝头。我站在窗前,窗外是合欢,床上是母亲。
⑩……母亲唤着我走过来了,她刚刚洗过的头发还没有干透她的脸颊,不知道是因为洗过澡的缘故, 还是被那笼罩在头顶的粉色映照的缘故,像抹了胭脂一样。她从那香气里走过来了,她唤我的声音也是香 的、软的呢。 ……惊回首,病床上的丹亲静悄的,一点声音也没有。
我知道了,史铁生为什么终究没有走近合欢树。
(选自《读者》2017 年第 2 期,文章有删改)
【注】《合欢树》讲述了史铁生十岁那年作文获奖、二十岁时母亲为他治病和鼓励他写小说以及三十岁以后 出名,母亲却己离世七年,从而引出史铁生母亲生前种合欢树、细致照顾合欢树的故事。史铁生却因种种 原因未能再见一眼那棵合欢树,造成终身遗憾。
17.【学会梳理,把握文本行文脉络】文章写到我不同年纪与“合欢树”相遇的经历,默读文章,请你帮小航梳理在个同时期与“合欢树”相遇时 “我”情感的变化。(2 分)
作者年纪 九岁那年 十四岁 十几岁 做母亲的年纪
作者心情 欢喜 (1) (2) 悲伤
18.【注重品读,表达情感波折】小舟完成了朗读设计,请你帮小航完成朗读设计。(3 分)
小舟朗读卡
(1)树叶间缀满了粉红色棉絮一样的绒花,远远望去,如雾一般。从那红雾里,飘出丝丝缕缕清甜的香气。 朗读设计:这句话的语速要慢,“丝丝缕缕”要重音轻读,
理由:突出合欢淡雅悠长的芬芳,表达了作者对合欢的喜爱。
小航朗读卡
(2)惊回首,病床上的母亲静悄悄的,一点声音也没有。
(从语速、语气和轻重音中任意选择两个角度进行设计,并说明理由。) 朗读设计:
理由:
19.【品味细节,触碰情感脉搏】小航和小舟就文章的语言和写法进行讨论,帮助他们完成对话。(4 分)
小航:第⑤段和第⑩段中画横线处用了相同的笔墨写母亲的头发与脸颊,能否删去一处?
小舟:当然不能, 。(结合上下文分析作用)
20.【形成联结,挖掘主旨深脉】
小舟:这篇文章题为《合欢,合欢》,通过“粉柔柔的,像一把把小扇子密密缀满枝头” ,表达了作者对合欢的喜爱之情。
小航:我不这样认为。文章通过 (具体文章内容),表达了 。(6分)
三、表达与交流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只要关注生活,总有某些东西,让我们刻骨铭心,因为那是美丽的、芬芳的、让人愉悦的……
请以《寻常日子也飘香》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要写出自己的经历、体验和感悟;②不少于5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2025年秋学期9月份课后服务阶段调研作业答案
(7分)
(1)(2分)zhu zhuo
(2)(2分)犷 谧
(3)(3分)B
2.(3分)B
3.(3分)D
4.(10分)
星汉灿烂
断肠人在天涯
大雪纷纷何所似
吹面不寒杨柳风
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1)(2分)友谊故事 交友名言
(2)(5分)
尊敬的张老师:
您好!
我班将于10月8日下午第三节课,在学校小报告厅举行"共话友谊"主题班会。诚挚地邀请您前来指导,期待您能为我们的活动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班级名称]班委会[具体日期]
名著阅读(9分)
(1)(4分)①作者仇猫 ②幽默风趣③与猫相似的"正人君子"(或"那些与猫一样幸灾乐祸、折磨弱者的人")④弱小者
(2)(2分)①喜欢。理由:"无常"是一个具有人情味的鬼,他爽直公正,富有同情心,不惧权贵,敢于反抗不合理的事情,如他因阿嫂哭得悲伤而暂放死者还阳半刻,却被大王捆打四十,这种行为体现了他的善良和正义,让人觉得他很可爱。
②(3分)作者写"无常"是为了通过"无常"这个形象,与现实社会中那些虚伪、丑恶、不公正的现象形成对比,讽刺了现实生活中那些所谓的"正人君子",表达了作者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公正、善良的向往。
7. (2分)阳春三月,杏花开放,绵绵细雨仿佛是故意要沾湿我的衣裳似的,下个不停;轻轻吹拂人面,带着杨柳清新气息的暖风令人心旷神怡。
8. (2分)表达了诗人在微风细雨中拄杖春游的乐趣。(对初春景色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9.(8分)(1)离开 (2)拉,牵 (3)这 (4)亲自
(5)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6)大体可以相比(7)乘、趁(8)约定
10.(4分)(1)客人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
(2)我和管理林的人约好了去打猎,虽然(喝酒)很快乐,难道我可以不遵守约定吗?
11.(3分)左右日/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
12.(5分)
B(3分)
(2分)两则选文都表现了守信对于立身处世的重要性,劝告人们要做一个守信之人。
13.(3分)B
14.(2分)空气污染和智力
15.(3分)列数字。"三个月""两倍",详细具体说明了空气污染对胎儿患自闭症的影响。
16.(4分)如:不使用一次性碗筷,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垃圾分类等。
17.(2分)失望 茫然
18.(3分)【示例】朗读设计:语速放缓,用低沉缓慢的语气朗读,"静悄悄"轻读
理由:表现母亲的病重与虚弱,从而传达出"我"对母亲的心疼以及内心的悲伤之情。
19.(4分)①第一次写母亲的头发与脸颊是实写,用合欢树的美来衬托母亲的美,写出了童年时对母爱的独特感受,充满无限欢喜和美好。②第二次是想象虚写,"我"人到中年,而母亲老病在床,表现了对母爱的不舍、眷恋与回忆。③结构上前后照应,使文章充满了浓郁的抒情氛围。
20.(6分)示例:通过(第三段或第九段的具体内容)表达了对母亲的依恋不舍与母亲离世的遗憾悲伤,告诫我们要关心理解身边的亲人、行孝在当下。
21.(60分)2025年秋学期9月份课后服务阶段调研作业答题卡
七年级语文 2025.9
(7分)(1)①__________ ②__________(2分)
③__________ ④__________(2分) ( )(3分)
(3分) ( )
(3分) ( )
(10分)(1)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分)(1)专栏一: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专栏二: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2)
(1)(4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
(5分)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8分) (1)舍:____________________ (2)引:_______________
(3)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身:____________________
内集:____________________ (6)拟:____________________
(7)因:____________________ (8)期: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 (1)__________ __
(2)__________
11.(3分) 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
12.(5分) (1)( )(3分)
(2)__________ __
13.(3分) ( )
14.(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__________
_
16.(4分) ①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2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
18.(3分) 朗读设计:_______ 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 ____
__________
(4分)__________
____________
(6分)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作文:《寻常日子也飘香》 (请在此处作答,不少于500字)寻常日子也飘香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