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无锡和桥中学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物理试卷(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江苏省无锡和桥中学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物理试卷(无答案)

资源简介

2025年秋学期9月份课后服务阶段调研作业
八年级物理 2025.9
考试时间:80分钟 满分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
如图所示,将正在响铃的手机悬挂于广口瓶内,封闭瓶口,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对比抽气前后从瓶中传出的响铃声音,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音调升高 B.音调降低 C.响度变大 D.响度变小
当学校附近建楼、修路时,产生的噪声会严重影响教师给学生讲课。为了
使教室内的学生免受环境噪声的干扰,下面方法中最有效、合理的是(  )
①学生戴上防噪声耳罩;②学校教室安装双层隔音玻璃;
③在学校与工地中间植树;④教室内安装噪声监测仪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以下操作中,不能改变音调的是(  )
A.改变杯内水量,再次用湿手摩擦杯口 B.改变用力大小,再次敲鼓面
C.改变钢尺伸出桌面长度,再次拨动钢尺 D.改变管内水量,再次对着试管口吹气
校园音乐厅有两种乐器在演奏同一首乐谱,则这两种乐器发出的声音肯定有共同的(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以上均不对
下列中华古诗词中涉及到的声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
A.“谁家玉笛暗飞声”,“笛声”由笛管振动产生
B.“忽闻岸上踏歌声”,“歌声”在任何时候都属于乐音
C.“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D.“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鱼惊”说明液体能传播声音
如图所示,陶埙是中国最古老的闭口吹奏乐器。在八音中属土音,
关于陶埙吹奏时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吹奏陶埙时发出的声音是由陶埙振动产生的
B.演奏者用力吹陶埙,陶埙发出声音的音调就越高
C.吹奏陶埙产生的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
D.听众能够听出陶埙发出的声音是因为陶埙发出声音的音色与其它乐器不同
市场上有一种变声器,可以将男声变成女声。某段声音波形图变化如图所示,变声前是A段,变声后是B段,则变化后的声音(  )
A.音调高,响度大 B.音调高,响度小
C.音调低,响度大 D.音调低,响度小
下列物体不属于光源的是(  )
A.“中秋十五”的月亮 B.发光的萤火虫 C.酒精灯的火焰 D.太阳
如图所示为某景区节假日安排的烟花表演场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璀璨夺目的烟花不是光源
B.在远处看烟花时,总是先看到烟花发出的光,后听到爆炸声
C.烟花呈现多种颜色,是由红、黄和绿按照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
D.平静湖面上倒映出的烟花的像是倒立的实像
正常灰鲸的发声频率范围为15Hz~25Hz。生物学家发现变异灰鲸Alice,其发声频率为52Hz,导致正常灰鲸“听不见”Alice的声音,如图所示为海豚的发声频率和听觉频率范围,灰鲸与海豚同属海洋哺乳动物。由此推理:正常灰鲸听觉频率范围(黑色横条)很可能是(  )
细心观察的小明发现身边处处有物理。下列他观察到的现象或实例可以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的是(  )
A.平静的水面上倒映着蓝天白云 B.午后阳光通过课桌上透明水杯形成的彩色光带
C.太阳高照时校园长廊下斑驳的树影 D.晚自习时教室窗户玻璃里出现的另一个“自己”
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述到“若莺飞空中,其影随莺而移”,
而在纸窗上开一个小孔使莺的影子呈现在室内纸屏上,却观察
到“莺东则影西,莺西则影东”,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莺东则影西,莺西则影东”描述的现象是小孔成像
B.图甲和图乙都可以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
C.图甲所成的“影”一定比图乙所成的“影”大
D.小孔成像时,物左右移动时,其像的移动方向与其相反
填充题(每空1分,共36分)
如图所示,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静止不动,当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慢慢靠近
并接触乒乓球,可观察到乒乓球被弹起,说明声音是由物体____________
产生的,音叉发出的声音通过___________传入我们的耳中。
如图所示,某同学在跳绳时听到“呜…呜…”声,这是声音是由于
______________(甩出的绳子 / 绳子周围空气)振动而产生的,
绳子转动越快,声音的_________(音调 / 响度 / 音色)越高。
小超在家学习时,楼下广场舞的音乐声对他来说属于__________
(噪声 / 乐音)。如图所示,在监测仪上看到显示的数字,它的
单位是_______(单位符号);当有几辆重型汽车通过时,显示屏
上的数字将会________(变大 / 不变 / 变小)。
一台好的音响设备,不仅要起到“扩音”的作用,而且应有较高
的“保真度”。从声学上讲,“扩音”是使声音的__________变大,
较高的“保真度”是要求能较好地保持原声的___________。
(均选填:响度/音调/音色)
如图为倒车雷达,倒车雷达是利用________(超声波 / 次声波”)
来工作的;如果倒车雷达发出信号,0.01s后接收到回声,已知
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则障碍物距汽车________m;司机听到急促的报警声,知道距离障碍物太近,说明声音能传递________。若将倒车雷达安装在登上月球的“月兔”探测车上,________(能 / 不能)用来探测与障碍物的距离。
如图:用一张硬卡片先后两次从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一次慢,
快拨和慢拨木梳的齿;该实验是探究音调与声源振动__________
的关系,快划时音调________(高 / 低)。该探究实验中,我们
需要聆听的是___________(卡片 / 梳齿)声音的变化。
小明和小华通过科普学习知道某种昆虫靠翅的振动发声,如果该昆虫的翅膀在1min内振翅18000次,则频率是____________Hz,人类__________(能 / 不能)听到该频率的声音。他们两人相互交流时,分别读出了a、o、e三个拼音字母,利用声音软件采集到的数据如表,分析可知( )填序号。
A.小明声音音调低 B.小明声音响度大
C.小华声音音调低 D.小华声音响度大
如图所示,雾炮车利用大型鼓风机向空中喷射水雾,
吸附空气中的PM2.5,若天气晴好,望向水雾可能会看到美丽的“彩虹”,这种现象在物理学上属于光的__________现象,说明白光是_________(单色光 / 复色光);201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颁给了“高亮度蓝色发光二极管”的三位发明者。在此前,
红色、___________色发光二极管已经面世,但直到发明了蓝色
发光二极管后,利用发光二极管才能产生白色光源。
在研究光的传播路径时,小明做了下面几个小实验:
(1)图1中,为了显示激光在空气中传播路径,可以采取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2中为了显示激光在水中的传播路径,可以在水中______________;
(3)小明在玻璃缸中加入清水,沿缸壁轻轻注入浓糖水,不搅拌,从侧壁水平照射激光,看到缸内光的路径是弯折的(图3),当搅拌缸中的水后,观察到光的路径是直的,说明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
小鸟在平静的湖面上飞过,会在水中映出小鸟的“倒影”,“倒影”是_______(影子 / 虚像)。当小鸟飞向天空时,它在水中的倒影的大小_________(变大 / 变小 / 不变)。
如图所示,夜晚,身高1.6m的小华站在玻璃窗前1.5米处,像到
玻璃的距离_______米。小华向玻璃窗靠近,当离玻璃窗0.3米时,
她和像之间的距离_______米;他向右平推玻璃窗时,吊灯在玻璃
窗上的像的位置__________。(向右移 / 不变 / 向左移)
用图甲中的器材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发现
不便得到像和物左右之间的关系。为解决这一问
题,应选用图乙中的______(a / b / c)棋子进行
实验,分析可得像与物关于镜面____________。
现有四个编钟,如图(a)中甲、乙、丙、丁所示,
它们按从大到小的顺序由左至右排列,其中有一个
编钟上有一道隐形的裂痕,为了找出这个编钟,用
锤子分别敲击它们,将所产生的声波输入示波器中,
图(b)中的四幅图为
示波器中显示的波形图
(编钟与波形图无上下
对应关系),则:
(1)敲甲编钟时,其声波图像应是图(b)中图________(A / B / C / D)
(2)敲________(甲 / 乙 / 丙 / 丁)编钟时用力最大,其响度最______(大 / 小);
(3)根据波形图,可判断________(甲 / 乙 / 丙 / 丁)编钟有裂痕。
三、简答题(共40分)
(5分)按要求完成下列作图。
(1)如图甲,画出路灯S下小明的影长L,保留作图痕迹。
(2)如图乙,物体AB通过小孔O在虚线处的光屏上成像A′B′,请作出成像的光路图。
(3)如图丙,作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A′B′。
(7分)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
(1)如图①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此探究中悬挂着的乒乓球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
(2)如图②所示,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研究声音的产生原因,虽然敲打使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你的改进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
(3)如图③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_________可以传声,还可间接得说明声音能传递__________;
(4)如图④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听到的声音会逐
渐___________(变大 / 变小 / 不变),甚至最后听不到声音。这个实验推理可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如图所示,两名同学利用纸杯、棉线、
金属丝等材料做了一个“土电话”,它可以
实现10m距离的通话。
(1)“土电话”能够传声,说明声音能在___________(固体 / 液体 / 气体)中传播。
(2)同样的距离,讲话者以同样的响度讲话,若连接土电话的是棉线,则听的一方听到的声音小,若改用金属丝连接土电话,则听到的声音就大一些,这说明_________的传声性能好。
(3)使用“土电话”时,如果其中一名同学捏住棉线的某一部分,那么听的一方就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捏住棉线时,棉线停止了___________。
(4)使用“土电话”时,若线没有拉直,处于松弛状态,则听的一方________(能 / 不能)听到对方的讲话声。
(6分)在学习演奏小提琴的过程中,小明和同学们发现弦乐器的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他们决定对这种现象进行探究,经讨论后提出以下猜想:
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为了验证以上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一些不同规格的琴弦,如表:
编号 琴弦的材料 琴弦的长度/cm 琴弦的横截面积/mm2
① 钢 40 0.5
② 钢 a b
③ 尼龙丝 30 0.5
④ 尼龙丝 40 0.5
(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两根编号分别为_________的琴弦进行实验。
(2)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用两根编号分别为_________的琴弦进行实验。
(3)为了验证猜想三,小明选用编号为①、②的琴弦进行实验,则表中缺少的数据:
a应_________40,b应________0.5。(以上两空均选填:等于 / 不等于)
(4)他们能否选择①和③进行研究,答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分)如图甲所示装置研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再将玻璃板____________放置在白纸上。实验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2)小明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竖直地立在玻璃板前,再拿一支
外形完全相同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拿另一支大小
相同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移动(如图甲);在观察时,人眼
应一直在玻璃板_______(a / b /c/ d)位置观察(如图乙),
直到看上去蜡烛B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表明像与物
___________。用刻度尺分别测出A与B到玻璃板的距离,
发现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_________;
(3)实验时,为确定平面镜成实像还是虚像时,需在_____(A / B)
位置竖直放一个光屏,并在如图乙中的_______(a / b /c/ d)处观察光屏上是否有像。
(4)实验过程中,如果在水平桌面上无论怎样移动蜡烛B,都无法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
(10分)小科利用一端开口另一端密封的纸罐、半透明塑料薄膜、比纸罐直径略小但两端开口的圆筒制作一个简易“针孔相机”,方法如下:在纸罐底部的中央,用钉子戳一个小孔;在圆筒的A端蒙上一层半透明塑料薄膜,如
图所示。然后他固定了蜡烛和小孔的位置后,
调整纸罐,直至薄膜观察到蜡烛的像,将插
入纸罐的圆筒向右移动改变半透明膜到小孔
的距离,同时测量了像的高度,填在表格中。
像到孔的距离s/cm 2.0 4.0 6.0 8.0 10.0 16.0
像的高度h/cm 1.0 2.0 3.0 4.0 5.0
(1)为了便于更好得观察像,应将圆筒________(A / B)端插入纸罐,并让另一端露在罐外;正确用简易“针孔相机”观察物体,看到的是_________(倒立 / 正立)的像。
(2)表格中空缺的数据是________;
(3)蜡烛在半透明膜上所成的像是_______(实像 / 虚像);将圆筒远离小孔,观察到的蜡烛的像_______(变亮 / 变暗);若将蜡烛向上方移动,则半透明纸上的像将向______移动。
(4)接着,为了研究孔的大小对光斑形状的影响,小明设计了四种开有不同形状孔的卡片甲,并用另一张卡片乙覆盖在甲上,从图示位置沿箭头方向水平移动乙,观察光斑形状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图中符合要求的是( );
A. B. C. D.
(5)晴天,太阳光通过树叶间缝隙,在地面上留下斑驳的树影和许多大小不同圆形的亮光斑,树影和圆形的亮光斑形成的原理_________(相同 / 不同);地上的圆形亮光斑大小不同,主要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差异造成的。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