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认识生物和生物学 单元基础卷(原卷版+解析版) 生物北师大版(2024)七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章 认识生物和生物学 单元基础卷(原卷版+解析版) 生物北师大版(2024)七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册生物单元检测卷
第1章 认识生物和生物学·基础通关
(测试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1.李明在显微镜下观察一滴河水,发现了一些能不断运动的绿色小颗粒。下列选项中,不能作为判断这些小颗粒是生物的依据是(  )
A.能够运动 B.能够进行呼吸
C.能够生长和繁殖 D.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2.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下列不属于生物学研究内容的是( )
A.人类基因组计划
B.火箭飞行轨迹
C.克隆猴“中中和华华”诞生
D.破解“奥密克戎病毒”的遗传信息
3.自然界的生命现象多种多样,“葵花朵朵向太阳”体现了生物的什么基本特征?(  )
A.具有生长现象
B.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C.能影响环境
D.能繁殖后代
4.下列属于生物的是( )
A.木马病毒 B.煮熟的鸡蛋 C.生石花 D.东北虎标本
5.地球是人类已知的唯一孕育和支持生命的天体,其生物多种多样。下列全部属于生物的一组是( )
A.贝壳、仙人掌 B.香菇、化石 C.病毒、草鱼 D.鹅卵石、细菌
6.下列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 )
A.螳螂捕蝉 B.火树银花 C.葵花向阳 D.蘑菇长大
7.科学观察不同于一般的观察。下列方式不可取的是(  )
A.观察时要积极思考,提出问题
B.对于较长时间的观察,要有计划有耐心
C.观察时要全面、细致和实事求是
D.观察时只要认真就行,不需要有目的
8.属于我国的特产珍稀动物的是( )
A.袋鼠 B.鸵鸟 C.大熊猫 D.鸭嘴兽
9.下列属于生物的是( )
A.螳螂 B.机器人
C.钟乳石 D.珊瑚
10.下列属于生物的是( )
A.珊瑚 B.钟乳石 C.病毒 D.电脑
11.2024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的主题是:生物多样性,你我共参与。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生物多样性是指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B.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实质上是基因的多样性
C.每个生物都是一个丰富的基因库
D.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12.某同学设计了一个“探究蛆是从哪儿来的”实验,正确的步骤应该是
①提出问题 ②制订计划 ③实施计划④作出假设 ⑤表达交流 ⑥得出结论
A.①②③⑥④⑤ B.④①②③⑤⑥
C.④②③①⑤⑥ D.①④②③⑥⑤
13.2024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的主题是“生物多样性、你我共参与”。中国是生物多样性大国,以下属于生物的是( )
A.智能机器人 B.七星瓢虫
C.恐龙化石 D.熊猫玩偶
14.下列生命现象与“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一生命现象属于同类型的是(  )
A.螳螂捕蝉
B.龙生龙,凤生凤
C.含羞草受到触碰后叶片合拢
D.金鱼吐泡泡
15.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下列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
A.机器人能吟诗作画 B.春天杨柳发芽
C.蝴蝶翩翩起舞 D.蜻蜓点水
16.诗句“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描写了乡村田野的优美景色。水稻、青蛙等都是生物,生物具有区别于非生物的一些基本特征。下列描述属于生物基本特征的是( )
A.生物都有系统
B.生物都有遗传变异现象
C.生物都能运动
D.生物都能适应任何环境
17.地球由于生物的存在而美丽。下面小明旅游途中看到的一些物体,其中属于生物的一项(  )
A.树叶上的露珠 B.机器人 C.山上的蘑菇 D.钟乳石
18.科学观察是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之一,下列属于观察法的是( )
A.用肉眼查看钻入落叶下的蚂蚁 B.到图书馆查看介绍蜘蛛的相关知识
C.上网搜索有关蚂蚁的资料 D.设置对照实验验证种子萌发所需的条件
19.下列所描述的生命现象与其实例不相符合的是( )
A.生物的生命活动需要营养——蜜蜂吃花粉、花蜜
B.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蜻蜓点水
C.生物能够排出体内的代谢废物——人出汗
D.生物能生长和繁殖——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20.苯是室内装修最重要的污染物之一。科研人员为了研究“植物是否能吸收苯”,利用密闭、无色透明玻璃箱进行实验,实验条件相同且适宜。每组进行3次重复,并将测得的箱体内苯浓度的数据均值记入表格。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植物种类 苯的初始浓度(mg·L-1) 24h后苯的浓度(mg·L-1) 苯浓度下降比例(%)
对照组 48.6 47.8 1.6
吊兰 48.6 39.9 17.9
常春藤 48.6 12.2 74.9
绿萝 48.6 25.3 47.9
A.该实验的变量是植物种类
B.不同植物吸收苯的能力不同
C.对照组内苯浓度下降的原因可能是密封不严
D.该实验证明所有的植物都可以吸收室内的苯
21.为了探究水对种子萌发的影响,某研究人员设计了一个实验:在①和②两个花盆中分别种了等量的大豆种子(假设大豆种子萌发的适宜温度为25℃左右),在保证土壤中有充足空气的前提下,对温度的高低和水的多少加以控制(如下表)。为了确保实验的严密性,请你选出最佳的修改意见( )
花盆 空气 温度 水
① 充足 0℃ 适量浇水
② 充足 25℃ 不浇水,保持土壤干燥
A.两个花盆中都应该适量浇水
B.两个花盆都应该放在0℃的环境中
C.两个花盆都应该放在25℃的环境中
D.两个花盆中都不浇水
22.下列古诗描述的现象中,不包含生命现象的是(  )
A.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B.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C.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D.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23.小明用放大镜观察鼠妇的形态结构,采用的科学探究方法是( )
A.推测法 B.文献法 C.实验法 D.观察法
24.“郑州小江南”——西流湖公园,这里不但有成片的花海,还有亭台楼阁和亲水栈道,白天,各种植被遮挡着阳光,形成了绿荫,晚上,流水潺潺,送来丝丝凉意。下列成语描述了生命现象的是( )
A.流水潺潺 B.凉风习习
C.莺飞燕舞 D.灯光璀璨
25.如图是经过暗处理后的银边天竺葵叶子,其中甲为银边部分,乙为切断叶脉部分,丙为绿色部分。光照一段时间后,取下该叶片脱色、漂洗,然后滴加碘液再漂洗,甲、乙均不变蓝。这分别说明( )
①光合作用需要水 ②光合作用需要叶绿体 ③光合作用需要光④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A.①③② B.②③ C.②① D.①③
非选择题(除特殊说明外,每空2分,共50分)
26.(10分)为探究无机盐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某兴趣小组将15株生长状况基本相同的青菜幼苗均分为3组,分别放在盛有等量土壤浸出液、无土栽培完全营养液和蒸馏水的容器中,在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下培养10天。在第1天和第11天,分别称取植株的重量,计算重量增加的比例,结果如下表。
组别 培养液 植物重量/g 增重比例
培养第1天 培养第11天
A 土壤浸出液 26.7 42 57%
B 无土栽培完全营养液 26.3 45 71%
C 蒸馏水 27 37 37%
(1)该探究实验的变量是 。
(2)每组分别称取5株植株的重量,再求平均值,是为了 。
(3)A和B组的青菜长势良好,C组生长最慢,说明 (3分)。B组的青菜又比A组长的好,可能的原因是 (3分)。
27.(10分)棉花的规模种植在我国已有几百年历史,有研究指出,我国主要棉产区土壤缺钾问题越来越严重,目前已经成为棉花过早衰老、品质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为探究土壤施钾肥含量对棉花光合作用的影响,某科研团队选用一定数量的新陆早17号棉花作为实验材料,设T1、T2、T3共3个组别,除土壤施钾肥含量处理不同外,其他实验条件均相同且适宜,一段时间后测定叶片光合速率,结果如下表,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组别 土壤施钾肥含量 (单位:kg/hm2) 叶片光合速率 (单位:μmol/(m2·s)
T1 不施钾肥 11.44
T2 60 12.46
T3 97.5 12.33
(1)该实验的变量是 。(1分)
(2)实验中设置T1组的目的是 。(1分)
(3)实验中“其他实验条件均相同且适宜”的目的是 。
(4)小明提出:为加快实验进程,实验中每组选用1株新陆早17号棉花就行,你同意他的观点吗 请说明理由 。
(5)分析本实验结果可知,土壤中钾肥较适宜的施肥量应为 kg/hm2。请试着解释T1组棉花产量低的原因是 。
28.(10分)河北省杂交谷子创新技术中心主任赵治海,带领团队自主研发培育出“张杂谷”系列品种24个,在全国14个省区累计种植4000多万亩,增产粮食逾40亿公斤,让中国粮仓装上了更多中国粮。他与杂交水稻专家袁隆平并有“南有袁隆平,北有赵治海”之称。请回答:
(1)与病毒的结构不同,“张杂谷”是由 (1分)构成的。
(2)“张杂谷”需要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从这个意义上讲,“张杂谷”的生活需要 。
(3)“张杂谷”的种子埋入土中,萌发后逐渐长大,然后开花结实,产生新的种子……这反映了生物具
有 的特征。
(4)“张杂谷"的种子种下后长出的是谷子,而不是水稻,这说明生物具有 的特性;同一株“张杂谷”上结出的种子之间互有差别,这说明生物具有 的特性。
(5)从“张杂谷”反映的以上各个特征来看,“张杂谷”属于 (1分,填“生物”或“非生物”)。
29.(10分)七年级同学开展“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这一实践活动,利用网络资源了解了下面两种生物。请根据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一:鲸通常成群结队地在海里生活,每隔一段时间必须浮出水面利用头上的喷水孔喷出水柱,就像花园里的喷泉一样。
资料二:我国宋朝中期著名诗人叶绍翁曾写下“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红杏,属落叶乔木,是著名的观赏树种,在每年的三至四月陆续开放,果实可食。
(1)资料一中,鲸每隔一段时间喷出水柱是它正在进行呼气,体现出生物的基本特征是 (1分)。
(2)资料二中,“红杏出墙”反映了生物具有 的特征,红杏由小长大反映了生物具有 的特征,红杏开花、结果反映了生物能 的特征。
(3)除了 以外,红杏和鲸等生物一般都是由 (1分)这一基本单位构成的。
30.(10分)八月初头,小麦黄了,早晨村西边的田埂上,几棵向日葵迎着太阳,微笑地打着招呼。村东边的大池塘里,菱角开着金黄的小花,星星点点的,漂在水面上,夹在青青的水草中间。老远看去,这些小小的花朵,连成黄乎乎的一片,远远的山岭,像云烟似的,贴在蓝色的天边。屋檐下,燕子“啾啾”叫着,一会儿又在天空中飞来飞去,寻找吃的东西,接着又将寻来的食物喂给嗷嗷待哺的小燕子。
(1)上文提到的生物有 、 、 。
(2)文中提到了很多生命现象,请指出来,并说出两种生命现象体现的生物特征。
① ;② 。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册生物单元检测卷
第1章 认识生物和生物学·基础通关
(测试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1.李明在显微镜下观察一滴河水,发现了一些能不断运动的绿色小颗粒。下列选项中,不能作为判断这些小颗粒是生物的依据是(  )
A.能够运动 B.能够进行呼吸
C.能够生长和繁殖 D.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答案】A
【分析】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详解】结合生物的特征可知,能运动并不是生物的特征,非生物(如尘埃颗粒、溶解物等)在某些条件下也可能发生运动。因此,运动不能作为判断是否为生物的依据,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下列不属于生物学研究内容的是( )
A.人类基因组计划
B.火箭飞行轨迹
C.克隆猴“中中和华华”诞生
D.破解“奥密克戎病毒”的遗传信息
【答案】B
【分析】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自然科学。它研究生物的结构、功能、发生和发展的规律、生物与周围环境的关系等的科学。生物与人类生活的衣、食、住、行都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生物学对于不断提高人类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帮助人类与大自然和谐相处都非常重要;现在利用的煤、石油也来源于远古的生物; 征服疾病,治理环境污染需要生物学。 都说明人类生存与发展离不开生物学。19世纪法国学者拉马克首次提出了“生物学”这个科学名词。
【详解】A.人类基因组计划是一个国际性的科学研究项目,其主要目标是解析人类基因组的结构和功能,属于生物学研究内容,A不符合题意。
B.火箭飞行轨迹属于航空航天学研究内容,不属于生物学研究内容,B符合题意。
C.克隆是指生物体通过体细胞进行的无性繁殖,克隆猴的诞生属于生物学研究内容,C不符合题意。
D.新冠病毒虽然没有细胞结构,但具有生物的特征,属于生物,因此破解新冠病毒的遗传信息属于生物学研究内容,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自然界的生命现象多种多样,“葵花朵朵向太阳”体现了生物的什么基本特征?(  )
A.具有生长现象
B.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C.能影响环境
D.能繁殖后代
【答案】B
【分析】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详解】生物能够对来自环境中的各种刺激作出一定的反应;如植物的向光性、向水性、向地性。“葵花朵朵向太阳”说明了植物的向光性,体现了生物能对外界的刺激做出反应的特征,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4.下列属于生物的是( )
A.木马病毒 B.煮熟的鸡蛋 C.生石花 D.东北虎标本
【答案】C
【分析】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详解】ABD.此三项不具有生物的特征,不属于生物,ABD不符合题意。
C.生石花具有呼吸、排泄、生长和繁殖、遗传和变异等特征,属于生物,C符合题意。
故选C。
5.地球是人类已知的唯一孕育和支持生命的天体,其生物多种多样。下列全部属于生物的一组是( )
A.贝壳、仙人掌 B.香菇、化石 C.病毒、草鱼 D.鹅卵石、细菌
【答案】C
【分析】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详解】A.贝壳并不具有生命活动,属于非生物。而仙人掌是一种植物,具有生命活动,属于生物,A错误。
B.香菇是一种真菌,属于生物。但化石是古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漫长的年代和复杂的变化而形成的。因此,化石本身并不具有生命活动,属于非生物,B错误。
C.病毒是一种微小的生物体,它只能寄生在活细胞内才能进行生命活动。虽然病毒在体外不能独立生存,但一旦进入活细胞,它就能进行新陈代谢和繁殖等生命活动。草鱼是一种鱼类,属于动物界,具有生命活动。因此,病毒和草鱼都属于生物,C正确。
D.鹅卵石是在河床中经水冲刷滚动磨圆而成的无棱角的天然石料,它本身并不具有生命活动,属于非生物。而细菌是一种微小的生物体,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具有生命活动,D错误。
故选C。
6.下列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 )
A.螳螂捕蝉 B.火树银花 C.葵花向阳 D.蘑菇长大
【答案】B
【分析】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详解】A.螳螂捕蝉,是生物间的捕食关系,体现了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A不符合题意。
B.火树银花,形容张灯结彩或大放焰火的灿烂夜景,不是生命现象,B符合题意。
C.葵花向阳,体现了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C不符合题意。
D.蘑菇长大,体现了生物能生长,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正确识记并理解生物的共同特征是解题的关键。
7.科学观察不同于一般的观察。下列方式不可取的是(  )
A.观察时要积极思考,提出问题
B.对于较长时间的观察,要有计划有耐心
C.观察时要全面、细致和实事求是
D.观察时只要认真就行,不需要有目的
【答案】D
【分析】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实验法,观察法,调查法,收集和分析资料等。
观察法是在自然状态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用自己的感官外加辅助工具,对客观事物进行系统的感知和描述,以发现和验证科学结论。
【详解】科学观察可以直接用肉眼观察鱼的运动,也可以借助放大镜(观察蚯蚓)、显微镜(观察细胞的结构)等仪器,或利用照相机、录音机、摄像机等工具,有时还需要进行测量。科学观察不同于一般的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观察时要全面、细致和实事求是,并及时记录下来,对于需要较长时间的观察,要有计划、有耐心,观察时要积极思考,还需要同别人交流看法,并进行讨论,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8.属于我国的特产珍稀动物的是( )
A.袋鼠 B.鸵鸟 C.大熊猫 D.鸭嘴兽
【答案】C
【分析】我国特产的珍稀动物有大鲵、白鳍豚、扬子鳄、中华鲟、金丝猴、大熊猫等。
【详解】A.袋鼠是澳大利亚平原上常见的哺乳动物,不属于我国特产的珍稀动物,A不符合题意。
B.鸵鸟是澳大利亚或非洲的一些物种,不属于我国特产的珍稀动物,B不符合题意。
C.大熊猫是我国特产的珍稀的哺乳动物,C符合题意。
D.鸭嘴兽是澳大利亚特有的珍稀动物,不属于我国特产的珍稀动物,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9.下列属于生物的是( )
A.螳螂 B.机器人
C.钟乳石 D.珊瑚
【答案】A
【分析】生物的特征: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够进行呼吸;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详解】机器人、钟乳石、珊瑚都不具有营养、呼吸、排泄、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长和繁殖等生物的特征,不是生物;螳螂属于动物,具有营养、呼吸、排泄、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长和繁殖等生物的特征,是生物,故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10.下列属于生物的是( )
A.珊瑚 B.钟乳石 C.病毒 D.电脑
【答案】C
【分析】生物的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详解】ABD.珊瑚、钟乳石、电脑都不具有生物的特征,不属于生物,ABD错误。
C.病毒具有繁殖等生物的特征,属于生物,C正确。
故选C。
11.2024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的主题是:生物多样性,你我共参与。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生物多样性是指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B.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实质上是基因的多样性
C.每个生物都是一个丰富的基因库
D.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答案】B
【分析】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详解】A.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A错误。
B.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是由基因的多样性决定的。不同的生物种类拥有不同的基因组合,这些基因组合构成了生物多样性的基础。因此,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实质上是基因的多样性在宏观上的表现,B正确。
C.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兔和小麦)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决定的,生物的性状千差万别,表明组成生物的基因也成千上万,同种生物如兔之间(有白的、黑的、灰的等)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因此,每种生物就是一个丰富的基因库,C错误。
D.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就是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最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D错误。
故选B。
12.某同学设计了一个“探究蛆是从哪儿来的”实验,正确的步骤应该是
①提出问题 ②制订计划 ③实施计划④作出假设 ⑤表达交流 ⑥得出结论
A.①②③⑥④⑤ B.④①②③⑤⑥
C.④②③①⑤⑥ D.①④②③⑥⑤
【答案】D
【分析】科学探究过程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详解】科学探究的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其中“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常常是指实验计划的制定和实施。
故选D。
13.2024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的主题是“生物多样性、你我共参与”。中国是生物多样性大国,以下属于生物的是( )
A.智能机器人 B.七星瓢虫
C.恐龙化石 D.熊猫玩偶
【答案】B
【分析】生物的基本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⑧生物能适应并影响环境。
【详解】ACD.智能机器人、恐龙化石、熊猫玩偶都不具有生物的特征,都不属于生物,ACD不符合题意。
B.七星瓢虫属于节肢动物,具有生物的特征,属于生物,B符合题意。
故选B。
14.下列生命现象与“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一生命现象属于同类型的是(  )
A.螳螂捕蝉
B.龙生龙,凤生凤
C.含羞草受到触碰后叶片合拢
D.金鱼吐泡泡
【答案】B
【分析】生物的共同特征有: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进行呼吸;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能生长和繁殖;生物都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体现了生物都具有遗传的特性。
【详解】A.“螳螂捕蝉”体现了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故A不符合题意。
B.“龙生龙,凤生凤”体现了生物具有遗传的特性,故B符合题意。
C.“含羞草受到触碰后叶片合拢”体现了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故C不符合题意。
D.“金鱼吐泡泡”体现了生物能进行呼吸,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5.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下列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
A.机器人能吟诗作画 B.春天杨柳发芽
C.蝴蝶翩翩起舞 D.蜻蜓点水
【答案】A
【分析】 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详解】结合分析可知:“春天杨柳发芽”体现了生物能够生长,“蝴蝶翩翩起舞”是在觅食,体现了生物需要营养,“蜻蜓点水”是在产卵,体现了生物能够繁殖;而“机器人能吟诗作画”不包含生物,没有生命现象,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16.诗句“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描写了乡村田野的优美景色。水稻、青蛙等都是生物,生物具有区别于非生物的一些基本特征。下列描述属于生物基本特征的是( )
A.生物都有系统
B.生物都有遗传变异现象
C.生物都能运动
D.生物都能适应任何环境
【答案】B
【分析】生物具有生命现象,非生物不具有生命现象。生物的共同特征有: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进行呼吸;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能生长和繁殖;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详解】A.单细胞生物体和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没有系统,A不符合题意。
B.生物都有遗传变异现象属于生物的基本特征,B符合题意。
C.植物不能自由运动,C不符合题意。
D.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不属于生物的基本特征,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7.地球由于生物的存在而美丽。下面小明旅游途中看到的一些物体,其中属于生物的一项(  )
A.树叶上的露珠 B.机器人 C.山上的蘑菇 D.钟乳石
【答案】C
【解析】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详解】结合分析可知:A树叶上的露珠、B机器人、D钟乳石都没有生命,不属于生物;而山上的蘑菇属于真菌,具有生物的基本特征,故选C。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识记并理解生物的共同特征。
18.科学观察是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之一,下列属于观察法的是( )
A.用肉眼查看钻入落叶下的蚂蚁 B.到图书馆查看介绍蜘蛛的相关知识
C.上网搜索有关蚂蚁的资料 D.设置对照实验验证种子萌发所需的条件
【答案】A
【分析】观察法是在自然状态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用自己的感官外加辅助工具,对客观事物进行系统的感知、考察和描述,以发现和验证科学结论。科学观察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或利用照相机、录像机、摄像机等工具,有时还需要测量。科学的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观察时要全面、细致、实事求是,并及时记录下来;要有计划、要耐心;要积极思考,及时记录;要交流看法、进行讨论。
【详解】A.用肉眼查看钻入落叶下的蚂蚁,是在自然状态下,查看钻入落叶下的蚂蚁,属于观察法,A正确。
BC.文献资料法是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了解、证明所要研究对象的方法。到图书馆查看介绍蜘蛛的相关知识、上网搜索有关蚂蚁的资料都属于查阅文献资料了解生物资料,属于文献资料法,BC错误。
D.设置对照实验验证种子萌发所需的条件 ,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得出种子萌发所需的条件,属于实验法,D错误。
故选A。
19.下列所描述的生命现象与其实例不相符合的是( )
A.生物的生命活动需要营养——蜜蜂吃花粉、花蜜
B.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蜻蜓点水
C.生物能够排出体内的代谢废物——人出汗
D.生物能生长和繁殖——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答案】B
【分析】生物的特征: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够进行呼吸;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都能遗传和变异的特征。
【详解】A.蜜蜂吃花粉、花蜜,体现了生物的生命活动需要营养物质,有利于个体的生长发 育,A正确。
B.繁殖行为是与动物繁殖有关的行为。“蜻蜓点水”是蜻蜓在产卵,属于繁殖行为,体现了生物能繁殖后代,B错误。
C.人体出汗,说明生物能够排出体内的代谢废物,有利于正常的生命活动,C正确。
D.生物体能够由小长大;生物体发育到一定阶段,就开始繁殖下一代。所以,“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体现了生物能生长和繁殖,D正确。
故选B。
20.苯是室内装修最重要的污染物之一。科研人员为了研究“植物是否能吸收苯”,利用密闭、无色透明玻璃箱进行实验,实验条件相同且适宜。每组进行3次重复,并将测得的箱体内苯浓度的数据均值记入表格。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植物种类 苯的初始浓度(mg·L-1) 24h后苯的浓度(mg·L-1) 苯浓度下降比例(%)
对照组 48.6 47.8 1.6
吊兰 48.6 39.9 17.9
常春藤 48.6 12.2 74.9
绿萝 48.6 25.3 47.9
A.该实验的变量是植物种类
B.不同植物吸收苯的能力不同
C.对照组内苯浓度下降的原因可能是密封不严
D.该实验证明所有的植物都可以吸收室内的苯
【答案】D
【分析】(1)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2)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对照实验。
【详解】A.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对照实验。根据表格可知,本实验的变量是植物的种类,对照组是针对变量不做处理的一组,实验组分别放置了不同种类的植物,作为对照组的处理应为不放植物,A正确。
B.分析实验数据可知,不同植物吸收苯的能力不同,表格中常春藤吸收能力最强,B正确。
C.对照组内苯浓度轻微下降,可能原因是密封不严,C正确。
D.分析表中的实验结果可以看出,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处理后苯的浓度明显下降,可得出结论是植物能吸收苯,吊兰,常春藤和绿萝三对比,放常春藤的组苯浓度下降百分比最大,可知常春藤吸收苯的能力最强,但是不能证明所有的植物都可以吸收室内的苯,D错误。
故选D。
21.为了探究水对种子萌发的影响,某研究人员设计了一个实验:在①和②两个花盆中分别种了等量的大豆种子(假设大豆种子萌发的适宜温度为25℃左右),在保证土壤中有充足空气的前提下,对温度的高低和水的多少加以控制(如下表)。为了确保实验的严密性,请你选出最佳的修改意见( )
花盆 空气 温度 水
① 充足 0℃ 适量浇水
② 充足 25℃ 不浇水,保持土壤干燥
A.两个花盆中都应该适量浇水
B.两个花盆都应该放在0℃的环境中
C.两个花盆都应该放在25℃的环境中
D.两个花盆中都不浇水
【答案】C
【分析】1.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唯一变量。一般地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2.种子在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都具备时才能萌发。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是胚是完整的、胚是活的、种子不在休眠期以及具有足够的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
【详解】对照实验所要探究的条件就是实验的唯一变量,因此“探究水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实验中唯一的变量是水。除水不同外,其他条件都应该相同且适宜,如空气、温度等。由于大豆种子萌发的适宜温度为25℃左右,结合分析可知,为了确保实验的严密性,最佳的修改意见是两个花盆中都应放在25°C的环境中,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22.下列古诗描述的现象中,不包含生命现象的是(  )
A.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B.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C.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D.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答案】D
【分析】生物的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详解】A.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荷花和蜻蜓具有生命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
B.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说明草具有较强的生命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
C.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莺和燕等具有生命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
D.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而月光和霜不具有生命现象,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23.小明用放大镜观察鼠妇的形态结构,采用的科学探究方法是( )
A.推测法 B.文献法 C.实验法 D.观察法
【答案】D
【分析】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观察法就是在自然状态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用自己的感观外加辅助工具,对客观事物进行系统地感知和描述,以发现和验证科学结论。
【详解】A.推测法是基于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观察结果,对未知或未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合理的猜测或推断。这种方法通常用于提出假设或预测实验结果,而不是直接观察对象,故A不符合题意。
B.文献法是通过查阅和分析已有的文献资料,来获取关于研究对象的信息和知识。这种方法通常用于了解研究背景、前人研究成果或理论支持,而不是直接观察对象,故B不符合题意。
C.实验法是通过设计实验来验证假设或探究因果关系的方法。它通常包括控制变量、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等步骤。虽然观察是实验的一部分,但实验法更侧重于通过操作和控制来探究因果关系。在这个情境中,小明只是用放大镜观察鼠妇的形态结构,并没有进行实验操作,故C不符合题意。
D.观察法是通过直接观察研究对象来获取信息和数据的方法。它可以是定性的(如描述形态、颜色等)也可以是定量的(如测量尺寸、计数等)。在这个情境中,小明用放大镜观察鼠妇的形态结构,正是采用了观察法,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24.“郑州小江南”——西流湖公园,这里不但有成片的花海,还有亭台楼阁和亲水栈道,白天,各种植被遮挡着阳光,形成了绿荫,晚上,流水潺潺,送来丝丝凉意。下列成语描述了生命现象的是( )
A.流水潺潺 B.凉风习习
C.莺飞燕舞 D.灯光璀璨
【答案】C
【分析】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详解】A.“流水潺潺”描述的是水流的声音和动态,这是自然现象,与生命活动无直接关系。流水是地球水循环的一部分,虽然水对生命至关重要,但此成语本身并不直接描述生命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
B.“凉风习习”描述的是风的状态,也是自然现象。风是由大气流动引起的,与生命活动没有直接关系。虽然风可以影响生物的生活,但此成语本身并不描述生命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
C.“莺飞燕舞”描述的是莺和燕这两种鸟类的活动。莺和燕都是生物,它们的飞翔和舞蹈是生命活动的一部分,体现了生物的运动和繁殖等生命现象,故C符合题意。
D.“灯光璀璨”描述的是灯光的状态,这是人为制造的景象,与生命活动无关。灯光是物理现象,虽然可以照亮生物,但本身并不描述生命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5.如图是经过暗处理后的银边天竺葵叶子,其中甲为银边部分,乙为切断叶脉部分,丙为绿色部分。光照一段时间后,取下该叶片脱色、漂洗,然后滴加碘液再漂洗,甲、乙均不变蓝。这分别说明( )
①光合作用需要水 ②光合作用需要叶绿体 ③光合作用需要光④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A.①③② B.②③ C.②① D.①③
【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探究实验中对照、变量的设置的问题。
【详解】甲、丙形成对照,唯一不同的变量是叶绿体,甲银边部分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因此滴加碘液不变蓝;丙绿色部分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变,因此滴加碘液变蓝色。所以甲丙对照说明②光合作用需要叶绿体。
乙把主叶脉切断,由于叶脉中有输导组织导管和筛管,这样乙离茎远的一端就得不到从根运输来的水分了,因此在乙的切口两端就形成以水分为唯一变量的对照实验组,实验的结果是切口的上端不变蓝,说明①光合作用需要水。
因此甲为银边部分,乙为切断叶脉部分,丙为绿色部分。光照一段时间后,取下该叶片脱色、漂洗、然后滴加碘液在漂洗。甲、乙均不变蓝,这分别说明①光合作用需要水、②光合作用需要叶绿体。
故选C。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分析实验中对照和变量,得出结论的方法。
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除特殊说明外,每空2分,共50分。
26.(10分)为探究无机盐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某兴趣小组将15株生长状况基本相同的青菜幼苗均分为3组,分别放在盛有等量土壤浸出液、无土栽培完全营养液和蒸馏水的容器中,在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下培养10天。在第1天和第11天,分别称取植株的重量,计算重量增加的比例,结果如下表。
组别 培养液 植物重量/g 增重比例
培养第1天 培养第11天
A 土壤浸出液 26.7 42 57%
B 无土栽培完全营养液 26.3 45 71%
C 蒸馏水 27 37 37%
(1)该探究实验的变量是 。
(2)每组分别称取5株植株的重量,再求平均值,是为了 。
(3)A和B组的青菜长势良好,C组生长最慢,说明 。B组的青菜又比A组长的好,可能的原因是 。
【答案】(1)无机盐
(2)避免偶然因素的影响,减少实验误差,增加可信度
(3)无机盐对植物的生活有影响 土壤浸出液中缺乏某种无机盐
【分析】对照实验就是为了防止其他因素的影响,再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它除了原实验本身改变的条件外,其他条件保持相同,最后与原实验所得结果进行对照,观察异同,对照实验用来证明某种因素对实验结果的确切影响。
【详解】(1)科学探究实验中,有单一变量原则,即控制其他条件不变,而只改变其中一个条件,观察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因此除该变量外,其他实验条件都应相同且适宜。本实验的目的是为探究无机盐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因此该探究实验的变量是无机盐。
(2)实验对象共15株青菜幼苗,分成3组,因此每组有5株,每组分别称取5株植株的重量,再求平均值,是为了避免偶然因素的影响,减少实验误差,增加可信度。
(3)植物生活需要无机盐,A组土壤浸出液和 B组无土栽培完全营养液中含有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无机盐,C组不含无机盐,A和B组的青菜长势良好,C组生长最慢,说明无机盐对植物的生活有影响。B组的青菜又比A组长的好,可能的原因是土壤浸出液中缺乏某种无机盐等。
27.(10分)棉花的规模种植在我国已有几百年历史,有研究指出,我国主要棉产区土壤缺钾问题越来越严重,目前已经成为棉花过早衰老、品质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为探究土壤施钾肥含量对棉花光合作用的影响,某科研团队选用一定数量的新陆早17号棉花作为实验材料,设T1、T2、T3共3个组别,除土壤施钾肥含量处理不同外,其他实验条件均相同且适宜,一段时间后测定叶片光合速率,结果如下表,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组别 土壤施钾肥含量 (单位:kg/hm2) 叶片光合速率 (单位:μmol/(m2·s)
T1 不施钾肥 11.44
T2 60 12.46
T3 97.5 12.33
(1)该实验的变量是 。
(2)实验中设置T1组的目的是 。
(3)实验中“其他实验条件均相同且适宜”的目的是 。
(4)小明提出:为加快实验进程,实验中每组选用1株新陆早17号棉花就行,你同意他的观点吗 请说明理由 。
(5)分析本实验结果可知,土壤中钾肥较适宜的施肥量应为 kg/hm2。请试着解释T1组棉花产量低的原因是 。
【答案】(1)土壤施钾肥含量
(2)作对照/形成对照
(3)控制单一变量
(4)不同意,这样做具有偶然性,增大了实验误差
(5) 60 T1没有施钾肥,叶片光合速率低
【分析】科学探究要遵循的一般原则: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原则。①单一变量原则:控制其他因素不变,只改变其中一个因素(要研究的因素),观察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②对照原则:通常一个实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详解】(1)该实验的变量是土壤施钾肥含量。这是因为在实验中,除了土壤施钾肥含量不同外,其他所有条件都保持相同且适宜,以便观察土壤施钾肥含量对棉花光合作用的影响。
(2)实验中设置T1组(不施钾肥)的目的是作为对照。通过对比T1组和其他施钾肥组的数据,可以更准确地评估土壤施钾肥含量对棉花光合作用的影响。
(3)实验中“其他实验条件均相同且适宜”的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这样可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使得观察到的差异仅由土壤施钾肥含量的不同引起,而不是由其他因素引起的。
(4)不同意小明的观点。因为每组只选用1株棉花进行实验会增大偶然性,导致实验误差增大。为了得到更准确的结果,应该选用一定数量的棉花进行实验,并取平均值进行分析。
(5)分析本实验结果可知,土壤中钾肥较适宜的施肥量应为60kg/hm2。在这个施肥量下,棉花的叶片光合速率相对较高。而T1组棉花产量低的原因是它们没有施钾肥,导致叶片光合速率低,从而影响了棉花的生长和发育,最终导致产量降低。
28.(10分)河北省杂交谷子创新技术中心主任赵治海,带领团队自主研发培育出“张杂谷”系列品种24个,在全国14个省区累计种植4000多万亩,增产粮食逾40亿公斤,让中国粮仓装上了更多中国粮。他与杂交水稻专家袁隆平并有“南有袁隆平,北有赵治海”之称。请回答:
(1)与病毒的结构不同,“张杂谷”是由 构成的。
(2)“张杂谷”需要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从这个意义上讲,“张杂谷”的生活需要 。
(3)“张杂谷”的种子埋入土中,萌发后逐渐长大,然后开花结实,产生新的种子……这反映了生物具有 的特征。
(4)“张杂谷"的种子种下后长出的是谷子,而不是水稻,这说明生物具有 的特性;同一株“张杂谷”上结出的种子之间互有差别,这说明生物具有 的特性。
(5)从“张杂谷”反映的以上各个特征来看,“张杂谷”属于 (填“生物”或“非生物”)。
【答案】(1)细胞
(2)营养
(3)生长发育和遗传
(4) 遗传 变异
(5)生物
【分析】生物的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详解】(1)病毒是一种非细胞生物,它们只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而“张杂谷”作为一种植物,是由细胞构成的复杂生物体。因此,与病毒的结构不同,“张杂谷”是由细胞构成的。
(2)植物为了维持其生命活动,需要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这些营养物质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至关重要。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张杂谷”的生活需要营养。
(3)生物体具有生长和发育的能力,它们能够从小到大,经历不同的生命阶段,并最终繁殖后代。“张杂谷”的种子埋入土中,萌发后逐渐长大,然后开花结实,产生新的种子,这正好反映了生物具有生长发育的特征。
(4)生物体具有遗传的特性,这意味着它们的后代会继承亲代的某些特征。“张杂谷”的种子种下后长出的是谷子,而不是水稻,这说明生物具有遗传的特性。同时,生物体还具有变异的特性,即同一物种的不同个体之间会存在差异。同一株“张杂谷”上结出的种子之间互有差别,这正好说明了生物具有变异的特性。
(5)从“张杂谷”反映的以上各个特征来看,它具有生物的基本特征:由细胞构成、需要营养、能进行生长发育和繁殖、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因此,“张杂谷”属于生物。
29.(10分)七年级同学开展“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这一实践活动,利用网络资源了解了下面两种生物。请根据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一:鲸通常成群结队地在海里生活,每隔一段时间必须浮出水面利用头上的喷水孔喷出水柱,就像花园里的喷泉一样。
资料二:我国宋朝中期著名诗人叶绍翁曾写下“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红杏,属落叶乔木,是著名的观赏树种,在每年的三至四月陆续开放,果实可食。
(1)资料一中,鲸每隔一段时间喷出水柱是它正在进行呼气,体现出生物的基本特征是 。
(2)资料二中,“红杏出墙”反映了生物具有 的特征,红杏由小长大反映了生物具有 的特征,红杏开花、结果反映了生物能 的特征。
(3)除了 以外,红杏和鲸等生物一般都是由 这一基本单位构成的。
【答案】(1)生物需要呼吸
(2) 应激性/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生长 繁殖
(3) 病毒 细胞
【分析】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发育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详解】(1)生物具有多种基本特征,其中之一就是生物需要进行呼吸以获取能量。资料一中提到鲸每隔一段时间会喷出水柱,这实际上是鲸在进行呼气的表现。因此,这一行为体现了生物需要呼吸的基本特征。
(2)植物的生活需要光照,墙外有光,“红杏出墙”是为了获取阳光,是红杏对光刺激的反应;因此,“红杏出墙”反映了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红杏由小长大反映了生物具有生长的特征。而红杏开花、结果则是生物繁殖特征的具体体现,它表明生物能够产生后代,从而延续物种。
(3)除病毒以外,生物体一般都是由细胞这一基本单位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进行新陈代谢、生长、繁殖等生命活动的基础。红杏作为植物,其体细胞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以及叶绿体等结构;而鲸作为动物,其体细胞则具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以及线粒体等结构。尽管它们在细胞结构上存在差异,但都是由细胞这一基本单位构成的。
30.(10分)八月初头,小麦黄了,早晨村西边的田埂上,几棵向日葵迎着太阳,微笑地打着招呼。村东边的大池塘里,菱角开着金黄的小花,星星点点的,漂在水面上,夹在青青的水草中间。老远看去,这些小小的花朵,连成黄乎乎的一片,远远的山岭,像云烟似的,贴在蓝色的天边。屋檐下,燕子“啾啾”叫着,一会儿又在天空中飞来飞去,寻找吃的东西,接着又将寻来的食物喂给嗷嗷待哺的小燕子。
(1)上文提到的生物有 、 、 。
(2)文中提到了很多生命现象,请指出来,并说出两种生命现象体现的生物特征。
① ;② 。
【答案】(1) 小麦 向日葵 菱角(或水草、燕子)
(2) 向日葵迎着太阳体现了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燕子将寻来的食物喂给嗷嗷待哺的小燕子体现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燕子育雏体现了生物能繁殖后代(合理答案均可)
【分析】具有生命的物体叫生物,没有生命的物体叫非生物。
【详解】(1)分析题干提供的材料可知,提到的生物有小麦、向日葵、菱角、水草、燕子,具有生物的特征,属于生物。
(2)生物的特征有: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进行呼吸;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能生长和繁殖;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因此,文中提到了很多生命现象,说出两种生命现象体现的生物特征,如向日葵迎着太阳体现了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燕子育雏体现了生物能繁殖后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