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西宁市海湖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学期质量检测物理试卷(PDF版,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青海省西宁市海湖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学期质量检测物理试卷(PDF版,含解析)

资源简介

西宁市海湖中学
v/(ms)
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月考试卷
高三物理
考试时间:75分钟分值:100分
个a/m·s2)
一。单选题(本题共7小题,每题4分,共28分)
1,关于力学单位制、力和运动及惯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都可以通过实验来验证
B.在航天器中因失重而处于漂浮状态的宇航员没有惯性
5.如图是由耳,耳,,六个力分别首尾相连构成的几何图形,己知耳=10N,方向水平向右,则这
C.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s
六个力的合力的大小和方向为()
D.只从单位的角度看,公式F_"m(其中F是力、m是质量、y是速度、y是半径)一定不正确

F
2.中国人工智能已进入高速发展时期,机器人送餐服务正步入现实生活,送餐服务是机器人应用的一个领
域,只要设置好路线,将装有菜品的碗放在水平托盘上,它就能把菜品送到指定位置。已知机器人在水平路
面上运动,碗与水平托盘始终无相对滑动,则()
F
A.机器人向前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托盘对碗的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前
B.机器人向前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托盘对碗作用力竖直向上
A.10N,水平向左B.30N,水平向右C.10N,水平向右D.20N,水平向右
6.4b两辆小车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沿直线向北运动,图甲是a车运动的5-t图像,图乙是b车运动的v-t
C.机器人向前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碗受到的合外力方向水平向前
图像。则由图像可知()
D.碗对托盘的压力就是碗所受的重力
本s/m
3.蹦极是一项非常刺激的户外休闲活动。如图所示,蹦极者从高处跳下,当下落一定距离时,橡皮条被绷
↑v/(ms)
60a车
紧、拉伸、阻碍其继续下落,直至下落到最低点。若不考虑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车
40
A.当蹦极者下落到最低点时,橡皮条对他的弹力与他所受的重力大小相等
20
B.从橡皮条开始绷紧至蹦极者下落到最低点的过程中,他的加速度一直减小
246
0123456ts
C,从橡皮条开始绷紧至蹦极者下落到最低点的过程中,蹦极者一直处于失重状态


D.当蹦极者下落速度最大时,橡皮条对他的弹力与他所受的重力大小相等
A.2~4s内,a车与b车皆处于静止状态
4.A、B、C、D四个物体的质量均为1kg,均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从t=0时四个物体开始运动,并记录
B.2~4s内,a车相对于b车向南运动
A物体的x-t图像、B物体的v-t图像、C物体的F-t图像、D物体所受水平拉力的a-t图像如下图所示,
C.4~63内,b车相对于a车向北运动
0~4s内物体运动位移最大的是()
D.a车和b车相遇时,a车运动了40m
第1页共6页
第2页共6项西宁市海湖中学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月考答题卡
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的答案无效
高三物理
三、计算题(共40分)
12.(10分)

条形码粘贴区域
(正面朝上,切勿贴出虚线方框)
准考证号
填涂样例正确填涂1
缺考标记(禁止考生填涂)h
1.选择题请用2B铅笔填涂方框,如需改动,必须用橡皮擦干净,不留狼迹,然
后耳选择其它答案标号。
意事项
2.非选择题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笔迹清楚。
13.(14分)
3.请按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以及在草稿纸和
试题上的答案均无效。
4.请保持卷面清洁,不要折叠和弄破答题卡。
单选题(本题共7小题,每题4分,共28分)
1[A][B][C][D]
5[AJ[B][C][D]
2[A][B][C][D]
6[AJ[B][C][D]
3[A][B][C][D]
7[A][B][C][D]
4[A][B][C][D]
二、
多选题(本题共3小题,每题6分,共18分)
8[A][B][C][D]
14(16分)
9[A][B][C][D]
10 [A][B][c][D]
三、11、实验题(每空2分,共14分)
(1)
(2)
(3)
(4)
(5)
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的答案无效
i
物理第1页共1页
i《高三物理月考》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答案 C C D D B B C
题号 8 9 10
答案 BD BD AB
1.C
【详解】A.牛顿第一定律描述的是物体不受任何外力的情景,不能够用实验验证、牛顿第
二定律可以通过实验来验证,故 A 错误;
B.惯性由物体的质量决定,可知,在航天器中因失重而处于漂浮状态的宇航员仍然有惯性,
故 B 错误;
C.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 s,故 C 正确;
D.根据单位运算可知,只从单位的角度看,公式 (其中 F 是力、m 是质量、v 是
速度、r 是半径)一定正确,故 D 错误。
故选 C。
2.C
【详解】A.机器人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碗受力平衡,碗在竖直方向上所受重力和托盘对碗
的支持力是一定平衡力,水平方向碗不受摩擦力的作用,故 A 错误;
B.机器人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碗也向前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由图可知
托盘对碗作用力为支持力和摩擦力的合力,方向不是竖直向上,故 B 错误;
C.机器人向前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加速度水平向前,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碗受到的合
外力方向与加速度方向相同,水平向前,故 C 正确;
D.碗对托盘的压力是弹力,施力物体为碗,碗的重力施力物体是地球,故碗对托盘的压力
和碗所受的重力不是同一个力,故 D 错误。
故选 C。
3.D
【详解】ABD.根据题意可知,蹦极者在开始的一段时间内做自由落体运动;当橡皮条开
始绷紧之后,其对蹦极者的弹力竖直向上,且不断增大,蹦极者所受合外力逐渐减小,竖直
向下的加速度逐渐减小,当橡皮条对蹦极者的弹力与他的重力大小相等时,蹦极者的加速度
减小至零,速度达到最大值;之后橡皮条的弹力开始大于蹦极者的重力,蹦极者开始做加速
度不断增大的减速运动,当蹦极者下降至最低点时,速度减为零,此时橡皮条对蹦极者的弹
力大于他的重力,故 AB 错误,D 正确;
C.从橡皮条开始绷紧至蹦极者下落到最低点的过程中,加速度方向先向下后向上,蹦极者
先处于失重状态,后处于超重状态,故 C 错误。
故选 D。
4.D
【详解】A. 图像表示位置坐标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根据图像可知, 内 B 物体
的始末位置相同,则 B 物体运动位移为 0,故 A 错误;
B. 图像与时间轴所围几何图形的面积表示位移,时间轴上侧的面积表示位移方向沿正
方向,时间轴下侧面积表示位移方向沿负方向,根据对称性可知, 内 B 物体运动位移
为 0,故 B 错误;
C.根据图像可知, 内 C 物体沿正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根据对称性, 内 C
物体沿正方向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至 0, 内 C 物体沿负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内
C 物体沿负方向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至 0,根据对称性可知,4s 末 C 物体回到出发点,即
内 C 物体运动位移为 0,故 C 错误;
D.根据图像可知, 内 D 物体沿正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根据对称性, 内 D
物体沿正方向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至 0, 内 D 物体沿正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内
D 物体沿正方向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至 0,可知, 内,D 物体始终沿正方向运动,D 物
体运动位移最大,故 D 正确。
故选 D。
5.B
【详解】由矢量的叠加可知 、 、 三个力的合力等于 , 、 两个力的合力等于 ,
则这六个力的合力的大小为
方向水平向右,故 B 正确,ACD 错误。
故选 B。
6.B
【详解】AB.由图甲可知, 内,a 车处于静止状态,b 车向北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
以 b 车为参考系,a 车向南运动,故 A 错误,B 正确;
C.由甲图可知, 内,a 车的速度为
两车都向北做匀速直线运动,由于 b 车的速度为
此时以 a 车为参考系,b 车向南运动,故 C 错误;
D.由图可知, 时,两车相遇,此时 车运动了 20m,故 D 错误。
故选 B。
7.C
【详解】由 F1、F2 和 F 的矢量三角形图可以看出:因 F2=30 N>F20=F sin 30°=25 N
且 F2<F,所以 F1 的大小有两个,即 和 ,F2 的方向有两个,即 的方向和 的方向。
故选 C。
8.BD
【详解】乙的速度一直为正值,速度方向不变,没有返回,故 A 错误;在第 50s 末,乙图
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大于甲图线围成的面积,知乙的位移大于甲的位移,可知乙在甲前面,
故 B 正确;由图线可知,在 2s 末和 6s 末,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相等,则位移相等,甲、
乙相遇,故 C 错误,D 正确.所以 BD 正确,AC 错误.
9.BD
【详解】A.A 与地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
A、B 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
当 A、B 恰好发生相对滑动时,对 B 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解得
对 A、B 整体分析,
解得
即当 时,A、B 相对静止,一起运动,当 时,A、B 发生相对滑动,当
时, ,A、B 相对静止,一起运动,对整体分析,根据牛顿第
二定律
解得 ,故 A 错误;
B.当 时, ,A、B 发生相对滑动,B 的加速度由 A 对 B 的最大静
摩擦力提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解得 ,故 B 正确;
C.当 时,因为 ,A、B 相对静止,一起运动,对整体分析,
解得
对 B 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故 C 错误;
D.如果把 F 作用到 B 上,B 对 A 的最大静摩擦力为 8N,A 与地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 12N,
因为 ,所以无论 F 有多大,A 受到的 B 对它的最大静摩擦力都小于 A 与地面间的
最大静摩擦力,木板 A 均不会运动,故 D 正确。
故选 BD。
10.AB
【详解】A. 图斜率表示加速度,由于物块与木板相对静止一起运动,从图乙可知前 3s
内二者加速度均为
故 A 错误,符合题意;
BC.设物块与地面间动摩擦因数为 ,前 3s 内,对整体,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代入题中数据解得
撤去力 F 后,由图像可知木板加速度大小为
设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对木板,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联立解得
撤去拉力 F 后,对物块
解得
故 B 错误,符合题意,C 正确,不符合题意;
D.撤去 F 后,物块与木板产生相对滑动,图像可知撤去 F 后,木板最终位移
撤去 F 后,物块最终位移
由于最终物块恰好不从木板上滑落,则木板的长度为
故 D 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 AB。
11.(1)C
(2)A
(3) 0.99 2.0
(4) 需要 不需要
(5)
【详解】(1)A.平衡摩擦力时,要让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不应将将装砝码的砝码盘用细
绳通过定滑轮系在小车上,故 A 错误;
B.平衡摩擦力满足
为长木板与水平面的夹角,可见上式与小车的质量无关,所以每次改
变小车的质量时,不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故 B 正确;
C.实验时,应先接通电源,再放开小车。由于小车运动较快,可能会使打出来的点很少,
不利于采集和处理数据,同时要求开始小车要靠近打点计时器,故 C 正确。
故选 C。
(2)已知小车(含小车配重)质量为 300g,为了使细绳的拉力约等于槽码的重力,要求在
实验中,应使小车(含小车配重)的质量远大于所挂槽码的质量,即选择 5g 更符合本实验
要求。
故选 A。
(3)[1]两计数点间还有四个点没有画出,即两计数点时间间隔为
如图乙所示, 点时小车的速度大小为
[2]由逐差法有
(4)[1]为了让拉力成为小车的合力,需要平衡摩擦力。
[2]因为力传感器可测出拉力大小,所以不用测出砂和砂桶的质量,也不需要保证砂和砂桶
的质量 m 远小于小车的质量 M;
(5)设小车的质量为 M,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解得
则, 图线的斜率
解得
12.(1)25m
(2)4m
(3)2s
【详解】(1)汽车刹车的加速度大小为
汽车从刹车到停下所用时间为
则从开始刹车起,汽车在 6s 内发生的位移大小
(2)根据逆向思维可得,汽车静止前 2s 内通过的位移大小
(3)从开始刹车起,汽车前进 16m 时的速度为 ,根据运动学公式可得
解得
则所用时间为
13.(1)2m/s2
(2)16m
【详解】(1)人从斜坡上滑下过程,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解得
(2)根据速度与位移的关系有
在水平面上运动过程,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利用逆向思维,根据速度与位移的关系有
解得
x=16m
14.(1)250N,150N;(2)150N;(3)32kg
【详解】(1)以结点 O 为研究对象,如图所示
建立直角坐标系,将 FOA 分解,由平衡条件有
解得
(2)人水平方向受到 OB 绳的拉力和水平面的静摩擦力,受力如图所示
由平衡条件得
方向水平向左;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得人对地面的摩擦力大小是 150N,方向水平向右;
(3)当甲的质量增大到人刚要滑动时,质量达到最大,此时人受到的静摩擦力达到最大值
由平衡条件得

解得
所以物体甲的质量 最大不能超过 32kg。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