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第八课第二框《在文化生活中选择》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第八课第二框《在文化生活中选择》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在文化生活中选择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1、设计的理论和依据:
对于文化是学生既熟悉又陌生的,它时时刻刻存在与我们的身边,但是又是容易被学生所忽略的,因此,在设计方法上始终让学生去感受、体验、观察,用它们自己的眼睛来判断是与非,正确与错误,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先进文化的魅力,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抵制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影响。具体设计如下:一是在充分挖掘教材资源的基础上,尝试对学生的学习资源(教材、个人、家庭、学校、社会等资源)进行整合;二是在尊重教材的基本结构基础上,细节部分进行适当的调整;三是引导学生进行新的学习方式(情景体验法、合作探究法、对比法)尝试;四是充分利用学校的教学设备,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进行教学。
2、主要教学过程和能力的培养:
(1)教师的多元素材展示,引导学生感受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的魅力,并且很自然的引导出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2)通过若干组问题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开发学生的辩证全面历史的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对联启发学生水到渠成的掌握知识概念。
教学背景分析:
内容分析:《在文化生活中选择》
教材分析:
教材使用人教版必修三第四单元第八课《走进文化生活》第二框“在文化生活中选择”的内容。本框学习的主要内容是如何看待多样化的精神需求和文化消费;面对纷繁复杂的文化现象,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选择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认识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教学对象分析:
高二年级的大部分学生有了初步的哲学思维能力,关注新鲜的哲学案例,但缺乏或较少关注哲学实践运用的意义,本课的设计对学生哲学学习及应用有很好的导向性。尤其是本课的教学内容很有时代感很有德育渗透的意义,无论是从中国国情还是从学生个体创新意识的培养,创新人格的健全都是我们这节课要达到的
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分析:
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技术。通过ppt提供大量感性材料(图片、文字资料等)让学生充分感知多彩文化生活的伟大惊喜,分享文化既给我们生活创造巨大魅力的同时,也在阳光下留下的阴影。这种教学手段信息容量大,是别的教学手段所不具备的。教学方式采用合作探究、学生自主学习、协作研究、交流归纳、自制课件和相关影像资料。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识记落后文化、腐朽文化的涵义;理解文化多样性与倡导主旋律的关系;辨识各种文化现象,正确进行文化选择认识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感受体验观察的能力、搜集处理社会信息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合作学习、沟通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2、过程、方法目标:
以问题讨论为主线,设计探究式教学;以场景再现作依托,设计情景式教学;以平等交往为前提,设计互动式教学。以达到学生对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认识的两次飞跃,即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又用理性认识去指导实践。。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坚信只有健康向上的文化,才能对我们的成长起到积极的作用,认识到落后文化和腐朽的文化的危害,并做到自觉抵制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从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教学重点:
落后文化、腐朽文化的表现及其原因
教学难点:
各种文化冲突,学生如何在多元文化冲突中进行辨识,进行选择
落后文化、腐朽文化形成的原因
教学流程: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阳光下的阴影1、文化生活的多样性2、提高眼力拒绝污染的必要性 (二)提高眼力
拒绝污染 1、落后文化,腐朽文化的含义、表现、危害 2、在我国社会主义国家,存在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原因 3、抵制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措施 (三)奏响主旋律:文化激荡看主导1、社会主义文化在人民大众的文化生活中占据主导地位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四)知识升华
让学生自己展示课前收集到的当地人过春节的方式和习惯的素材,老师再展示收集到四幅漫画、引导学生结合课本p
90活动探究二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些现象?教师小结,引入新课。 1、多媒体展示:落后文化,腐朽文化二者异同点的比较表。教师强调:对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政府所采取的措施是不同的。(落后文化-----通过科学文化教育予以改造和剔除;腐朽文化-----坚决抵制,依法取缔)2、辨论:.正方:“传统习俗”等于“落后文化”。反方:“传统习俗”不等于“落后文化”。 3、多媒体展示:课本p91探究活动:这些现象有什么具体的危害?它们存在的原因是什么?(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含义和《经济生活》中有关市场经济的知识进行发散性思维)4、多媒体播放:北京召开“大兴网络文明之风”经验交流会片段。教师指出:中国互联网协会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工作委员会采取措施来抵制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以巩固和发展“大兴网络文明之风”活动成果。“大兴网络文明之风”人人有责,那么(1)、国家采取了哪些措施?(2)、学校采取了哪些措施来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洁净的文化环境。(3)、中学生应该如何做? 5、多媒体展示:上海第一本面向中学生网络文明教育的教材《网络文明——互联网与学习、生活、做人》作为高中阶段拓展型课程课本,进入上海部分中学的秋季课堂。这本书有相当部分出自中学生之手。教师:你们的同龄人已用实际行动作出了榜样。希望你们也行动起来写一份倡仪书。让全社会的人都来抵制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
学生在欣赏、感受、体验的基础上自由回答得出结论:提高眼力
拒绝污染 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阅读课本知识然后自己动手填写表格的有关知识.. 分组讨论,各抒已见,交流讨论的结果。 学生围绕问题深入探究、挖掘。 学生根据自身的体验,交流方法达到共享 (1)学生学习写倡仪书的格式。(2)学生根据本节课的心得写一个切实可行的倡议书。
意图:温故知新,使学生在情境中初步尝试、比较、辨别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 意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意图: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沟通、语言表达的能力,进一步巩固基础知识 意图: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自主地对教学重点与难点进行突出和突破。 意图:引导学生联系自身的实际,找出切实可行的抵制腐朽文化的方法,使学生从行为上拒绝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从而达到教育教学目的。 意图:从个人上升到社会,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大事,做一个合格的好公民。
教学小结:本节内容主要讲述了正确进行文化选择的有关知识,知道了什么是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存在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原因,以及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奏响主旋律,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等问题
教学板书:一、当代文化生活的特点色彩斑斓、多种选择;阳光下有阴影;二、多元文化冲突:传统——现代;世界——本土;高雅——庸俗;流行——经典;落后——腐朽;三、落后文化与腐朽文化:1、概况
2、原因四、在文化生活中进行选择:1、公民:提高眼力,拒绝污染;2、国家:奏响文化的主旋律;加强文化建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教学效果评价
评价方式课件制作演示,师生互动,学生个体解读色彩斑斓的文化中既有阳光又有阴影。
评价结果分析:
1、教学目标方面:过程方法目标落实非常有效,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渗透非常深刻,而知识目标落实也很有条理性,需要在连续性的教学中不断的巩固、温习。2、情感目标方面:(1)通过色彩斑斓文化生活的展示,分享文化在生活中的魅力,而且也从不同的视角认识并理解了一些文化的内涵。(2)反思现实文化生活中一些阴影,学会辩证全面历史分析看待文化现象。(3)在多元的文化冲突中做出正确的价值抉择和行动策略。





教学反思:1、本节课力求将课堂单一的传授知识功能,向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价值观三维方向发展。促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同时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2、本节课主要运用探究式和小组协作的学习方法,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合作能力的培养。在学习过程中不仅仅局限于课堂,而是延伸至课外。通过课前的小调查,课堂的小组协作,课后的小结反思,构成一条由知识到觉悟的完整学习线索。3、课堂上展示、利用同学们的调查结果、自学成果,老师通过表扬、赏识的方法让学生体验到探究和成功的喜悦。4、课堂上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让学生自觉养成平等、团结的团队精神,自主学习、自觉探究的钻研精神。5、在课前的社会调查过程中,学生由于收集、整理、综合分析利用信息的能力有限,会遇到各种的问题和困难,教师要给予针对性的指导。融入新课标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