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绒、昂”等生字,能够书写“坡、球”等字,会写“山坡、学校” 等词语。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画面,能找出文中有新鲜感的词句,圈画出来并与同学交流。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大青树下的小学和自己的学校的不同之处,能借助提示描述自己学校中的某个场景。【单元任务情境】举办“新鲜”发布会【单元任务身份】新鲜语句收录员【本课任务身份】校园妙语捕捉员【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同学们,请翻到书本第一页,对比二年级教材和三年级教材,说说发现。(点拨发现:三年级教材增加单元导语页)。2.这一页也叫篇章页,每个单元的学习任务和学习提示都在这一页里面进行了呈现,它就像我们学习过程中的导游,同学们要学会读懂它。请从上到下观察导语页,说说你看到了哪些内容。(学生自由发言,相机补充介绍)预设:(1)单元主题:美丽的校园,成长的摇篮,梦想启航的地方。追问:左上角的这首小诗提示了本单元的主题与什么有关?(校园)(2)插图:这幅与单元主题相契合,因为校园生活就像图上呈现的那样,是纯真美好的。(3)学习任务:一起读一读这三句话。第一句帮助我们更加明确单元主题;第二句明确了本单元阅读学习的语文要素;第三句点明了习作目标。3.先说说你对“新鲜”一词的理解。(自由发言)我们借助工具书理解。这是《现代汉语词典(第 7 版)》中“新鲜”一词的解释,导语页中提到的“新鲜”应是哪种解释?(④新奇;稀罕)小结:所以,具有新鲜感的语句就是指——①很少见到的,带给我们新鲜感觉的词语或句子。②运用新鲜表达方式的词语或句子。3.根据学习任务的要求,这个单元,我们要开展一场“新鲜”发布会,大家都要成为新鲜语句收录员,在学习过程中关注新鲜语句。过渡:这节课,我们是校园妙语捕捉员,进入大青树下的小学。齐读课题。任务一:初读课文寻“新”词1.翻开第一课,自由读课文,读准生字词,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画出自己认为有新鲜感的词语。2.下面四组词是需要朗读并记忆的词语,能帮助我们记住本课的四个生字。(指名读,相机正音。开火车读,齐读)3.除了用组词法认识这四个生字,还有什么办法能帮助记忆?(自由分享识字方法)4.现在我们来交流感觉有新鲜感的词语。(自由分享)让我们感到新鲜的词语主要是下面这些。自由读一读。(指名读,齐读)3.理解:怎么理解这些带有新鲜感的词?①我们通过文字资料和图片连线的方式,来了解上面这些少数民族。(指名学生读文字,说连线答案)②第二组词都是表示事物的名字。从插图中,你能发现哪些新鲜的事物?(铜钟、绒球花、太阳花、凤尾竹)师相机补充绒球花、太阳花、凤尾竹大图,让学生更加清楚地认识这几种事物。坪坝指的是什么呢,看这两个字的偏旁,能推测它指的是一个地方。再借助工具书,知道它指的是平坦的场地。在生活中,我们还会看到“堤坝”、“大坝”。③摔跤是蒙古族人民的一种风俗,孔雀舞是傣族人民的民族舞蹈。4.再读这三组词,想一想:①这是一篇介绍大青树下的小学的课文,怎么会写这么多少数民族的名字?(预设:因为这所学校的学生来自于许多不同的民族)小结:看来这所学校的学生很特别。②为什么会写这些新鲜的事物?它们和学校有什么关系?(因为这是一所边疆小学,学校的环境很特别)③摔跤和跳孔雀舞和这所学校有什么关系?(这是孩子们下课后做的活动)小结:这些活动和我们的很不一样,他们的课后活动很特别。总结:正是因为这所学校学生特别、环境特别、活动特别,所以课文里出现了很多让我们感觉新鲜的词语。任务二:精读课文说“新”句过渡:这篇课文不仅有很多词语让我们感觉新鲜,还有很多句子也很特别,给我们带来新鲜感。1.请一位同学读第一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象看到的画面,并及时画出具有新鲜感的句子。2.预设新鲜语句:(1)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汉族的,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还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①你想到了什么画面?(预设:小学生有很多,从四面八方欢呼雀跃着来到学校,校园里一下子热闹起来……)②这两种表达,你喜欢哪一种?(第一种)为什么?(用了“从……从……从……”和“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句式,写法上更新鲜,更生动)小结:句子在写法上带给我们新鲜感,而且这样的句式很整齐,读起来富有节奏。让我们真切感受到学生来上学时的快乐和不同民族的团结。③我们来读一读这句话,注意要读得轻快、短促一些。④你们是否留心观察过我们平时上学的场景?用上这个新鲜的句式说说话吧。(自由说话)(2)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①这个句式也带给我们新鲜感,让我们觉得他们来到学校后活动很丰富。这些活动和我们的比较类似,结合你的生活实际,用上这个句式说句话:你还会在来到学校后做些什么呢?3.我们该用什么语气或者带着怎样的心情读好第一自然段?(轻松愉快)是啊,课文中明确提到了,同学们高高兴兴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让我们带着轻松愉快的心情,一起来读好这段话。任务三:一笔一划写“新”字1.看看本课要求书写的字,哪几个需要特别注意?(预设:飘、热、闹)2.先仔细观察这三个字,“飘”字左右两部分宽度大致相等,书写时需注意两边部件的平衡对称。左边的“票”部笔画收敛,右侧“风”部横画倾斜且斜钩舒展,整体呈现左右穿插避让的关系。“热”字是上下结构的字,上边的“执”字捺变点,给下边的“灬”留出空间,四点底要写得宽扁一些,托住上部。“闹”字为半包围结构,“门”字框要写得稍大一些,为里边的“市”字留出空间,“市”字里的竖笔要出头。3.跟老师一起书写这三个字。下面请大家在写字本上练习书写这三个字,注意书写姿势,要做到头正、身直、臂开、足安。 第二课时旧知回顾,巩固基础:1.上节课我们在大青树下的小学里认识了这些事物,那么这些事物都有哪些特点?可以用课文中的词语来形容,也可以用自己的话说。(自由说)2.再用上句式介绍一下大青树下的小学:大青树下的小学里有______,有______,有______,还有______。3.下面这些同音字,你能准确区分吗?读一读,说一说你的区分好办法。(自由交流)4.课文一共四段话,请你快速浏览课文,说说课文的写作顺序,完成填空。(指名学生填空,师生交流,完善填空,齐读句子)任务一:关注“新鲜”话特别过渡:上节课我们在第一自然段找到了许多具有新鲜感的句子,这节课我们继续关注新鲜语句。1.请按照学习要求开展学习:①独学:默读2-3自然段,画出带有新鲜感的句子;②合学:把句子轻轻地读给同桌听,说说你脑中想到的画面。2.谁关注到了这所学校上课铃声很有特点?(指名朗读句子)3.谁见过铜钟?知道它是怎么响的吗?(铜钟中间有根绳子,左右摇晃,它就响了。)我们来听听它发出的声音吧!(播放钟声)咱们再来读读这句话。4.继续往下看,上课时,有什么特别之处?(指名读语句)5.同学们学习多专心啊,你从哪几个方面感觉到此刻窗外是非常安静的?(点拨小结: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猴子跑来听课)6.如果让你来写同学们在专心读课文,你会写什么?(引导学生结合实际情况:树枝不再晃动了,风停了;路过的老师放慢了脚步;马路上没有了汽车的鸣笛声;窗外树上的知了停止了歌唱;……)小结:从这句新鲜的描写,我们也学会了从周边的环境去写窗外的安静和同学们认真上课的画面。7.后两句特别有趣,谁来读?如果你在上课的时候,窗外来了两只猴子,你会有什么反应?(围观,告诉老师,大喊大叫……)大青树下这群孩子是怎么做的呢,他们经常看到猴子等小动物来和他们一起上课,所以已经习以为常,上课始终那么专心。8.大青树下的小学里,下课后的活动和我们的很不一样,请你读一读。这是他们下课后的情景,我们课后的情景是怎么样的呢?你能模仿着说两句吗?(预设:下课了,大家在梧桐树下跳绳、踢毽子、做游戏,招引来许多小鸟,连蚂蚁也赶来看热闹了。)9.一起来读一读2-3自然段,感受这所小学的特别。10.通过把大青树下的小学和我们自己的学校进行对比,我们发现了很多新鲜的句子,体会到了这所小学的特别之处。现在一起来读读结尾。11.这里还有一种写法,对比读一读,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自由交流,点拨:原文更好,把学校特别的环境和事物再次进行描写,让结尾更有味道,让人回味无穷。省略号的使用更给人打开了想象的空间。)12.这样的句子也是具有新鲜感的句子,再读一读,积累下来。任务二:积累“新鲜”写特别1.通过这一课的学习,我们收获了很多新鲜的词语,现在要把它们分类进行积累,怎么分类呢,老师来教你们,先来做做这道题,完成词语的分类。课后也请同学们分类进行摘抄。2.今天我们走进大青树下的小学,感受了这所学校的许多特别之处,我们也要为自己的学校代言。你的学校是什么样的?同学们在学校里做些什么?选择一个场景说一说。【板书参考简图】大青树下的小学学生特别环境特别活动特别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