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花的学校》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轰、湿”等生字,读准多音字“假”,会写“轰、湿”等字,会写“轰响、阵雨”等词语。2.找出课文中富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体会课文拟人化表达所带来的新鲜感。3.想象花“在绿草上跳舞、狂欢”的情景,尝试用有新鲜感的语句来表达。【单元任务情境】举办“新鲜”发布会【单元任务身份】新鲜语句收录员【本课任务身份】花儿趣语记录员【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情境回顾,诗歌导入:1.这节课,我们是花儿趣语记录员,准备好了就出发进入新的学习之旅了!2.老师先送你们一首诗,读一读。想象一下假如你是一朵花,你想是什么颜色的?(自由想象说话)3.这首有趣的诗选自泰戈尔的《金色花》。泰戈尔是谁呢?来通过资料袋了解一下。你想用什么词形容这个作家?(享誉世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诗人……)4.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就是泰戈尔写的,也和花有关。读读课题,你有什么疑惑?(花怎么也有学校?花的学校长什么样?花在学校里做什么?)是啊,这一定是一所特别有趣的学校,再读课题,读出新鲜感。任务一:初读课文寻“新鲜”1.请翻开课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再把有新鲜感的语句画下来。2.一起来交流你们画出的新鲜词语吧。(自由交流,相机出示预设词语)3.借助图片来理解一下几个新鲜的词语。如图,雷云是下雷阵雨时出现的一种黑色云朵,能产生雷电;“荒野”就是荒凉空旷、人迹罕至的野外;“风笛”就是这个男人手里拿着的乐器,风笛是苏格兰的民族乐器,也是其传统文化的象征,来听一听风笛的声音吧。4.“簌簌地响”是一种怎样的响动呢,我们把它放回原文去理解。读句子,说自己的理解——和“沙沙地响类似”,再听音频,加深理解。5.现在来挑战读读下面这四组词,注意读准生字的读音。(指名读,相机正音,并提示:衣裳的裳在这里读轻声。)6.“假”是个多音字,结合下面的练习来区分它的两个读音。(指名选择读音,齐读句子)7.这四行词语都会读了,我们来做一个归类,把它们放进表格里,结合课文内容,你发现了什么?(这都是花儿在不同时段做的活动)结合我们在学校的经验,花儿跑出来跳舞狂欢就相当于它们在课间游戏;最后急急忙忙扬起双臂奔向妈妈就是回家。这俨然是“花的学校”的作息活动表。8.根据“花的学校”作息活动表,选一选,填一填,说一说。(同桌练习口头填空,指名个别说,齐读)任务二:聚焦相似说“新鲜”1.花的学校最近在征集“最美校园”微视频呢,我们也来参与这个活动吧!你们会拍什么呢?会怎么拍?来领任务了。任务要求:请你拍下花的学校和我们学校生活相似的地方。(默读1-6自然段,用“___”画出来)2.哪些地方是一读就能让你想起我们的学校生活的?(课文第四自然段)预设:①做功课:你平时都做哪些功课?花孩子们又做什么功课呢?(联系生活实际想象:学习怎么扎根,怎么从泥土里吸收养分,怎么发芽、开花……)引导体会:植物从种子到开花需要很长很长的时间,有时需要经过一个漫长的冬季,这么漫长的时间,所以心情会厌烦、想在放学以前溜出去玩。②他们想在放学以前出来游戏,他们的老师是要处罚他们的。写字:“罚”字的金文长这样,里面有“言”有“刀”,表示用语言骂人,刀则代表着刑法。所以惩罚往往包括用语言骂人和用刑具惩罚。伸出手,和老师一起写一写这个字。注意它是上下结构。想象一下:花儿被处罚的情境?心情怎样?(难过、沮丧……)③花儿和我们一样,也会放假。作者是怎么写的呢?(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联系生活实际追问:你们什么时候放假?是什么心情?(快乐、激动……)带着这样的心情读一读。小结:通过聚焦花的学校和我们学校的相似之处,我们发现了作者把花儿开放的过程写得非常有趣、新鲜。2.再读这句话,这种表达多新鲜啊,我们也来模仿着写一写,在这些情况下,花儿会怎么样。(有作业本的写在作业本上,没有的写在课堂笔记本上)参考范例:①清风一吹,它们便跳起了轻快的舞。②蝴蝶一来,他们便和蝴蝶一起嬉戏。③雪花一来,他们便又回到了大地妈妈温暖的怀抱里。书写指导:1.在继续寻找这些新奇画面之前,我们先来写几个今天需要掌握的生字:①轰:上下结构,书写时需注意整体结构遵循“上部紧密,上窄下宽”的原则。“车”要写紧凑,为下方留空间。②急:上下结构,心字底的卧钩要写舒展,三点不能在同一直线上,且要向心字底中心靠拢。③黄:上中下结构,中间“由”字写得扁而宽,为上下两部分留出空间。横画较多,注意保持平衡且间距相等。④碰:左右结构,左窄右宽,石字旁要写得瘦长一些,右上点低撇稍高,右下点、撇隔着两竖相呼应。2.先跟老师写一次。接下来,请同学们在田字格中练习书写这几个字,注意书写姿势,要做到头正、身直、臂开、足安。写完后,同桌之间互相评一评,看看谁写得最规范、最美观。第二课时读句写词,巩固基础:1.这节课我们要继续走进花的学校,为他们拍摄新奇有趣的画面。2.先来挑战字词关,完成词语填空题。(有作业本的写在作业本上,没有的写在课堂笔记本上)3.做完了读一读。(出示答案,校对正误)任务一:着眼想象品“新鲜”1.现在我们继续完成拍摄微视频的第二个任务:拍一些让人觉得新奇有趣的画面。(关注新鲜词句、想象场景)2.老师先来拍一处:当雷云在天上轰响,六月的阵雨落下的时候,湿润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3.这句话想告诉我们什么?(夏天下阵雨、刮大风)那我改一改,对比读读,哪种表达更有意思?(原文用了拟人手法,把句子写得更生动,更有新鲜感)小结:作者正是使用了拟人手法,让整篇课文都充满了新鲜和趣味。4.现在请你们继续在2-6自然段中寻找这样的语句。(学生自由寻找语句,自由分享语句,再依次出示预设语句展开评讲)预设(1):于是,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绿草上跳舞,狂欢。①请一起读一读,尝试读出节奏感。②老师用诗行的形式来呈现,更好地帮助大家读好长句子。自由练读。(指名个别朗读,齐读)③再回到句子当中,去掉诗行,齐读。④这里说一群一群的花,并不合理,“一群一群”一般形容人或动物。把它改成“一簇一簇”或者“一朵一朵”,怎么样?(不可以,相机补充:现在的花就像我们孩子一样,它能动的,“一群一群”描写能动的物品,而“一朵一朵、一簇一簇”都是没有生命的。)小结:拟人手法的运用,让词句变得有趣新奇。再读,读出新鲜感。⑤这句话中说花跑出来,花真能跑出来吗?(在想象的世界里可以跑,从地下跑出来了,从枝叶当中跑出来了。)小结:这也是拟人手法的妙用。花儿就像小朋友一样,从教室里跑出来,从教学楼跑到操场去,从校门口跑回家里去,花开被写成了跑出来,更灵动、富有生命力,也就是给人一种新鲜感。⑥继续聚焦拟人手法的运用,看这两个词:跳舞、狂欢。⑦看,左边是孩子在进行泡沫狂欢活动的图片,右边是花儿们开放的海洋。想象场景,花儿会怎样跳舞,怎样狂欢。(可以从姿态、表情、动作等方面展开想象)推荐使用句式:有的……有的……还有的……小结:在诗人丰富的想象中,东风和花儿都幻化成人,这种拟人化的写法是那么生动形象,令人充满新鲜感。诗人对他们的喜爱之情,可见一斑。预设(2):树枝在林中互相碰触着,绿叶在狂风里簌簌地响,雷云拍着大手。这时,花孩子们便穿了紫的、黄的、白的衣裳,冲了出来。①读句子。花孩子们放假后的场景真有趣,树枝互相碰触,给你带来什么样的联想?(预设:小朋友之间相互一起玩,互相都手拉手,身体发生摩擦碰撞,关系好的还勾肩搭背。拍着大手是形容人的动作,雷云发出雷声这一自然现象此刻也成了人的行为,他好像是给花孩子们鼓掌,让他们出来玩。)小结:树枝也被拟人化了。②想象一下,花孩子们收到邀请,就穿着各色衣服,从学校冲出来的时候,是什么样的画面?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呼喊着:放假咯!放假咯!他们会冲向广阔的大草坪跳舞狂欢,冲向茂密的大森林探险……)③现在你们就是这群花孩子们,带着喜悦和兴奋,读一读这句话。任务二:感受想象诵“新鲜”过渡:为什么花儿们会开得这么好,开得这么快?如果让你么去想象,你会想到是什么原因?(园丁辛勤耕耘的结果;花儿们赶着去参加选美比赛;……)1.在泰戈尔看来,花儿长得这么快的原因在哪里呢?读一读7-9自然段。2.你觉得花儿的妈妈会是谁呢?(太阳,因为他给花儿带来能量和温暖,让花儿快快绽放)3.泰戈尔这样想象,是有原因的。来读一读这段资料。读完了以后你有什么发现?(诗人和孩子们一样,讨厌没有自由、没有乐趣的地下学校。)小结:诗人能写出这么富于想象力的散文诗,正是源自于对自由的向往。4.再来读读最后这几句,边读边想象着花孩子们奔向自由的快乐画面。5.拓展阅读泰戈尔《对岸》,发现新鲜句子,摘抄1-3句。(自由摘抄,展评、朗读个别学生摘抄的句子,简述觉得句子新鲜的理由)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