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第一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第一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10月单元过关考试
高三语文答案
1.答案C【解析】A项“应该警惕外来文化的冲击”错误,无中生有;B项“影响了访谈的思
想性”错误,引用艾青诗句增强了访谈的文学性和思想性;D项“紧紧围绕‘乔羽的歌词创作
技巧’这一话题”错,本文访谈问题还包括文化自信、民族自信、家国情怀等多个话题。
2.答案B【解析】访谈的核心是呈现受访者的观点,材料中采访者通过“您如何理解”“您怎
么看待”等提问引导乔羽表达,自身不直接表态,是尊重受访者主体性的体现,反而能聚焦核
心观点,并非“深度不足”。
3.答案:①众多经典作品②优秀传统文化熏陶③愿意与时俱进/愿意推陈出新
【解析】第①空应填入“优秀/经典/灿烂的作品”等相关语句,与前文“一个翅膀是光辉灿烂
的作品”相照应。
第②空后“文化的根深深地扎在他幼小的心里”提示此处需填“文化的根”的来源。原文强调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当代中国文艺的根本”,故填“优秀传统文化熏陶/影响”。
第③空前“但他未曾排斥新事物,也…”中,“也”表并列,提示前后内容应一致,均体现
对“新”的接纳;原文“中华文明…也需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此处应填“与时俱进”
或“推陈出新”,与“不排斥新事物”呼应。
(评分参考:每空1分,共3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4.问题示例1:您认为当代歌词创作应如何体现时代特征?(问题示例2:您的创作是如何反
映时代精神的?问题示例3:请问您是如何在歌曲中表达时代的?问题示例4:您如何看待我
们新时代的歌词创作?)
理由阐释:①问题前采访者的引导语明确提出“时代特征”这一核心话题;②乔羽的回答核心
是“注意在不同时代写人民群众心里的真实情感”,两者都指向歌词创作与时代的关系;③从
访谈整体上看,问一和问二从传统文化、文化自信提问,问三作为前两问的延续,从宏大主题
转向创作实践,逻辑连贯。
【解析】问题需明确指向“时代特征”与“创作方法”的关联,如“您如何在创作中体现时代
精神?”“当代歌词应如何反映时代风貌?”等,体现对上下文逻辑的精准把握。
(评分参考:问题2分,理由每点1分,任答两点即可。若所填问题为“您的歌词有哪些独到
之处”,可酌情给1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5.答案:①表达时代人民心底最美好的情感。《难忘今宵》作为春晚结束曲,歌词“难忘今
宵,难忘今宵,不论天涯与海角”,表达了除夕夜全家团圆、举国同庆的共同情感,是对改革
开放初期大众心声的精准捕捉。
②以作品践行家国情怀。“神州万里同怀抱”“共祝愿祖国好”直接抒发对祖国的热爱与祝
福,呼应乔羽“为我深爱的祖国写歌”的主张,体现他用作品感召民族团结的追求。
③追求通俗易懂、贴近生活。“不论新友与故交,明年春来再相邀”,关注群众生活中的聚散
离合;“共祝愿,祖国好”如同日常对话般易于理解和传唱,体现了“歌词是寻常人家家常饭”
的创作观。
④根植传统文化,体现文化自信。如《难忘今宵》继承古代诗词押韵传统,“宵”、“角”、
“抱”、“好”等字押o韵,体现了乔羽“从中华文化中汲取灵感和智慧”的主张。
【解析】题干要求结合材料与歌词分析《难忘今宵》对乔羽创作理念的体现,可以从乔羽回答
的内容分析。
(评分参考:每点2分,任答三点即可。第④点从“反复”“重章叠唱”等角度分析,也可给分。)
第1页共4页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10月单元过关考试
高三语文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座位号等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
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
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问一:习近平总书记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说:“文化
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您认为我们应该如何理解文化自信?如何看待
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
乔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中华文化繁荣兴盛。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文化自信
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习近平总书记还讲了,中华文明延续着我们国家和民族
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也需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
我认为,一个民族,正因有大量的、各门类的作品传播下来,才形成了自己的文化传统
和血脉。这种文化传统和血脉形成了一个民族的性格,这种性格的底蕴说到底就是取决于文
化传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当代中国文艺的根本,是中国文艺想象力的不竭源泉和深厚土
壤。中国文艺只有把自已的根系深深地扎向生于斯长于斯的这块土地,从中华文化中汲取灵
感和智慧,才能书写当代文艺的辉煌篇章。离开了民族文化的根,创作的作品就难以长大。
问二: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您如何看待中华民族的自信?
乔羽:我们去看现当代中国歌词创作出现过的三次高潮:一次是在三十年代抗日救亡运
动兴起之时,大批抗战歌曲有如黄河之水,汹涌澎湃,成为抗日救亡的战鼓和号角,激发了
中华民族的爱国热情,鼓舞了中华儿女的抗日斗志。另一次高潮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的五十
年代出现的,词作家、作曲家和全国人民一样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欢欣鼓舞,他们把人民群众
翻身解放的喜悦写进了歌曲,在人民中广为传唱。再一次高潮是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到现
在。改革开放给我们的祖国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华民族为伟大的复兴而努力奋斗的精
神和卓越成就,给艺术家带来了更加广阔的创作空间。回顾这个历史,我们可以看到,中国
歌词艺术的发展,始终与中国人民的历史变革密切联系着,在每个历史时期,都代表着人民
的心声,唱出时代的强音。我相信,所有的歌词作者,都会无负于时代,都会为时代写出洪
亮的歌、优美的歌、感人肺腑的歌、使人上进的歌,用这些歌去鼓舞人民奋力完成社会主义
现代化大业。
问三:从《诗经》到《楚辞》到唐诗宋词元曲,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诗歌,有着其
独有的特征、表现形式、精神风貌。()
乔羽:如果我的歌词有可取之处,那就是我注意在不同时代写人民群众心里的真实情感。
不论在什么时候,我都要去表达这个时代人民大众心底最美好的感情。
《我的祖国》是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期写的。那段时间,电影《上甘岭》导演邀我写一
首插曲。开始我写不出来,但当时电影已经拍完,只等着歌词。有一天,长春下大雨,我在
第1页共8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