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九年级数学 阶段性练习 班级________姓名___ _____2025.9.25时间120分钟 满分150分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下列方程中,属于一元二次方程的是( )A. B. C. D.2.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x2+6x+7=0,变形后的结果正确的是( )A.(x+3)2=﹣2 B.(x+3)2=2 C.(x﹣3)2=7 D.(x+3)2=73.三角形的外心是 ( )A.各内角的平分线的交点 B.各边中线的交点 C.各边垂线的交点 D.各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4.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有实数根,则k的取值范围是( )A. B. C.,且 D. ,且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过三点可以确定一个圆 B.等弧所对的圆心角相等 C.弦的垂直平分线一定经过圆心 D.直径是弦6.如图,已知是圆O的直径,D,C是劣弧 的三等分点,,那么( )A. B. C. D.7.如图,将一把两边都带有刻度的直尺放在半圆形纸片上,使其一边经过圆心,另一边所在直线与半圆相交于点,量出半径,弦,则直尺的宽度为( )A. B. C. D.第6题图 第7题图 第10题图 第13题图8.某工厂经过两年时间将某种产品的产量从每年14400台提高到16900台.若设平均每年的增长率为x,则可得方程( )A.14400(1+x)2=16900 B.14400(1+x2)=16900 C.14400(1+2x)=16900 D.14400x2=169009.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分别是方程的两根,则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 )A. B. C. D. 或10.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P的圆心坐标是(2,a)(a > 2),半径为2,函数y=x的图象被⊙P截得的弦AB的长为2,则a的值是 ( )A. B. C. D.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24分)11.若⊙O的半径为4,点A到圆心O的距离为3,则点A在⊙O (填内或外).12.在半径为2的⊙O中,弦的长为2,则弦所对的圆心角的度数为 .13.如图,是⊙O的直径,弦,若,则弧CE的度数是 .14.如图,是⊙O的半径, 弦于点D,连接,若⊙O的半径为,的长为, 则AD的长是 .第14题 第15题 第17题 第18题图15. 如图,ABCD是⊙O的内接四边形,AD为直径,∠C =110°,则∠ADB的度数为 .16.已知m,n是一元二次方程的两个实数根,则代数式的值等于 .17.某农场利用围墙为一边,用总长80米的栅栏围成了如图所示的(1)(2)(3)的三块矩形区域,若这三块区域的面积都相等,且总区域ABCD面积为252平米,设AB= x,试列出方程(化成二次项系数为1的一元二次方程,要求为一般式) ;18. 如图,等边三角形ABC的边长为4,⊙C的半径为3,P为边AB上一动点,过P作⊙C的切线PQ,切点Q,则PQ的最小值为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9小题,共96分.)19.(每小题4分,共24分)解方程:(1) (2) (3)(4) (5) (6)20.(本题8分)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1)求证:无论k为何实数,方程总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2)若方程有一根为x=3,求实数k的值.21.(本题8分)如图,⊙O的内接四边形ABCD的两组对边的延长线分别交于E,F,当∠E=36°,∠F=44°,求∠A的度数;设∠A=x,(要解题过程)22.(本题8分)如图,在中,,以点A为圆心,长为半径作圆,交于点D,交于点E,连接.(1)若,求的度数;(2)若,,求的长.23.(8分)如图,在三角形ABC中,∠C=90,O是AB上一点,以OA为半径的⊙O与BC相切于点D,与AB相交于E,(1)求证:AD是∠BAC的平分线;(2)若BE=3,BD=6,求AE长;24.(本题满分10分)如图1,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C三点的坐标分别是(3,0)、(5,0)、(0,4).⑴用无刻度的直尺和圆规作出过A、B、C三点的⊙P,直接写出圆心P的坐标 ;⑵如图2,若过A、B两点的⊙M恰好与直线l:y=-x相切,求出圆心M的坐标.25.(本题10分)社区利用一块矩形空地修建了一个小型停车场,其布局如图所示.已知,,,阴影部分设计为停车位,要铺花砖,其余部分均为宽度为的道路.已知铺花砖的面积为.(1)求道路的宽是多少?(2)该停车场共有车位30个,据调查分析,当每个车位的月租金为400元时,可全部租出.若每个车位的月租金每上涨5元,就会少租出1个车位.求当每个车位的月租金上涨多少元时,停车场的月租金收入为10920元.26.(本题10分)如图,在中,∠B=90°,,,点P从点A开始沿边向点B以的速度移动,点Q从点B开始沿边向点C以的速度移动,如果 P、Q分别从A、B同时出发,当一个点到达终点时,另一个点也随之停止运动.设运动的时间为t秒.(1)当t为何值时,△PBQ的面积等于? (2)当t为何值时,的长度等于?27(本题10分)[模型建立] 如图①、②,点P分别在⊙O外、在⊙O内,直线分别交⊙O于点A、B,则是点P到⊙O上的点的最短距离,是点P到⊙O上的点的最长距离.[问题解决] 请就图①中为何最长进行证明.[初步应用] (1)已知点P到⊙O上的点的最短距离为3,最长距离为7.则⊙O的半径为______.(2)如图③,在△ABC中,,,.点E在边上,且,动点P在半径为2的⊙E上,则的最小值是______.[拓展延伸] 如图④,点,动点B在以为圆心,为半径的圆上,的中点为C,则线段的最大值为____ __.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