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德州市乐陵市第二中学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山东省德州市乐陵市第二中学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参考答案
一、积累运用(35分)
1.(1)①妍 ②曳 ③彰
2.A
3.善于从自然与历史中汲取养分,涵养生命之树。
4.D
5.直挂云帆济沧海 怀旧空吟闻笛赋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
有弟皆分散 无家问死生
6. ① ④ ③ ②
7. 宋江 李逵 鲁智深(鲁达)
8.C
9.示例:李教授,您好。我是九(1)班的班长,我们班开展了主题为“走进小说天地,感悟百味人生”综合实践活动。您是研究《水浒传》的专家,所以我们想邀请您1月30日下午三点在学校大礼堂,为我们作“走进水浒英雄”的专题讲座,可以吗?
10.C
11.“蘸”字,运用拟人手法,一方面生动形象地写出桃花开得繁密,把树枝压弯了后贴着水面的情景;另一方面也表明下过春雨,桃花是湿的,形象地表现了“桃花带雨”的娇艳欲滴的动人情形,表达了作者喜悦的心情。
12.D
13.在朝廷做官就为百姓忧虑,被贬谪到边远地区做地方官就为君主忧虑。
14.A.“何哉”中“哉”字强化了疑问语气,表达作者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境界的思考,暗含对古仁人“先忧后乐”情怀的向往与追寻,以及对自身理想的求索之意。
B. “岂其天趣不足哉”以反问强调蕲州自然禀赋优越,但“地力有未尽”,暗含作者对当地未充分开发、民生未达理想状态的惋惜,以及作为地方官员未能“疏涤其陋”的自责,同时寄寓对“富而教之”治理目标的期待。 15.相同点:二者都体现出以天下为己任的担当精神,超越了个人的得失荣辱,具有心怀家国的格局。
不同点:甲文以“古仁人”为标杆,倡导“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将个人的忧乐完全与天下百姓、国家命运紧密相连,从宏观的家国层面诠释士人应有的精神高度。乙文以“古人所谓富而教之”为镜鉴,更侧重于从实际治理角度出发,主张充分发挥百姓的才能,利用当地资源发展生产,解决实际问题,改善百姓生活,是一种更为具体、务实的士人理想践行方式。
译文:乙:
蕲州,是山水汇聚、淮河畔的名城,难道是它天然的情趣不够吗?只是地力尚未完全开发罢了。像我这样不才之人,有愧于在此地担任长官,却不能清除弊端来让百姓安定受益,只是挑选这里的美景来放纵自己,这难道符合古人所说的“使百姓富裕后再加以教化”的道理吗?不过,如今的官吏中也有不能用这种标准来要求的,所以我记下这些想法留给通判朱俣君,刻在楼上,希望蕲州的百姓能充分发展自己的品德成为有用之才,充分开发当地的资源来谋取利益,使牲畜繁殖兴旺、人才英气勃发,器物坚固耐用、事业长久有成,如同《诗经》中赞美韩侯的百姓安乐、公刘在芮鞠创业的欢乐、淇澳君子的美德,也希望他们知道这种景象是从游览烟霏楼开始有所感悟的。
让文化自信具有更坚实基础。(要让每个中国人都对中华文化有更为全面、更为深入的了解,从而将文化自信厚植于每个人的心里。)
举例论证,举薛时雨有才华却不为人知的事例,具体有力地论证了“树立文化自信首先要知晓文化”的观点,进而论证了中心论点。
第④段,因为这段文字列举的是云南彝族少数民族文化挖掘的事例,与第④段论述的“还有一些少数民族的文化遗产,也需要我们去深入挖掘。”(要挖掘文化)相一致,所以放到第④段。
示例一:学习郦道元的《三峡》,我不仅知道了《水经注》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古代地理名著,领略了三峡的奇险壮丽,还感悟到中华文化中对自然的深刻观察与热爱,增强了文化自信。
示例二:学习《爱莲说》,我知道了莲“出淤泥而不染”,象征君子“洁身自好”。在传统文化的学习中,我相信我能精神抖擞地走向未来。
D
示例:①交代了易国安在朝鲜前线战场上的英勇事迹;②为后文他患病后仍坚持寻找511医院送伤员的行为做铺垫。
示例:写出易国安完成任务后的成就感和满足感,表现了他坚定自己军人身份(军人本色)的深刻记忆。
示例:那段战场抢救伤员的经历是易国安最深刻的记忆;对战友的深情和对军人职责的坚守,在易国安心中份量最重。
春风得意正少年
三月的风裹着暖意,掠过操场边的樱花树,粉色花瓣落在我汗湿的校服上。我攥着那张皱巴巴的长跑报名表,指尖微微发烫——这是我第一次敢站在“八百米”这个曾让我望而生畏的项目前。
去年运动会,我刚跑半圈就岔了气,捂着肚子蹲在跑道边,看着同学们一个个从身边跑过,樱花花瓣落在我发间,却只觉得刺眼。那天回家,我把自己关在房间里,直到妈妈端来一杯热牛奶:“怕输才会输,敢试就是赢。”
从那以后,每天放学后的操场多了个慢跑的身影。一开始,我跑两百米就气喘吁吁,喉咙像塞了团棉花。体育委员阿杰看出我的窘迫,主动放慢脚步陪我练:“呼吸要跟着步伐,三步一吸,三步一呼。”他教我调整姿势,帮我记录时间,夕阳把我们的影子拉得很长,风里满是青春的热气。
比赛那天,枪声一响,我跟着人流冲出起跑线。跑到第三圈时,腿又开始发酸,耳边的加油声渐渐模糊。就在我想放弃时,眼角瞥见看台边的阿杰,他举着写有“加油”的牌子,用力挥着;妈妈站在最前排,眼神里满是期待。我想起无数个傍晚的练习,想起阿杰的指导,想起妈妈的鼓励,猛地加快了摆臂的速度。
冲过终点线的那一刻,欢呼声涌来。我扶着膝盖大口喘气,阿杰跑过来拍我的肩:“你超棒!”樱花花瓣再次落在我身上,这一次,暖得像春天的拥抱。我看着成绩单上的“第三名”,突然明白,“春风得意”不是天生的顺遂,而是跌倒后再爬起来的勇气,是有人陪伴、并肩前行的温暖。
少年的春天,不仅有漫天樱花,更有敢闯敢试的热血,有并肩同行的情谊。这份意气风发,会陪着我,走向更远的远方。
第1页,共8页九年级语文月考答题卡
(
学校
班级
姓名
考号


线
)单项选择题(19分) (5题,2—12每小题3分,20题4分,共19分)
2. 4. 8. 10. 12. 20.
二、非选择题(71分)
1.①__________ ②_________ ③_________ (3分)
3. (3分)
5.(1) (2)
(3) (4)
(5) (6)
(7) (8) (8分)
6.(1) (2) (3) (4) (4分)
7.①__________ ②_________ ③_________ (3分)
9.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11.
(5分)
1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14.
(6分)
1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
16. (3分)
17.
(4分)
18.
(4分)
19.
(4分)
21. ①
② (6分)
22.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
五、作文 (60分)
400
500
600
700九年级语文第一次月考
(时间:120分钟 分值:150)
一、积累与运用( 3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12分)
人生自有诗意,总有一处风景,让你嘴角扬起;总有一首诗词,让你( );总有一篇文章,让你看到生活中的诗和远方。笑对鲜(yán) ① 娉婷的四月芳华,是林徽因的诗意人生;对峙黑暗,歌咏光明和大地,是艾青的诗意人生;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 ),是梁启超的诗意人生。诗意的人生并非可望不可即,我们只需恪守生命的信条,善于从自然与历史中拿取养分,涵养生命之树。如此,诗意的枝条就会摇(yè) ② 生姿。为了人生的诗意,我们应该( ),使诗意与人生相得益(zhāng) ③ 。
1.根据拼音,依次写出①②③处相应的汉字(正楷字或行楷字)。(3分)
2.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心绪荡漾 心无旁骛 抱诚守真
B.心绪荡漾 目不转睛 附庸风雅
C.心烦意闷 心无旁骛 抱诚守真
D.心烦意闷 目不转睛 附庸风雅
3.文段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写出修改后正确的句子,不得改变句子原意。(3分)
4.下列关于读书的语句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一旦你的灵魂足够丰富和深刻,你就会发现,你已经上升到一种高度,不再能容忍那些贫乏和浅薄的书了。
②一个真正的读者应具备基本的判断力和鉴赏力,能够辨识一本书的优劣,本能地拒斥劣书,倾心好书。
③当然,灵魂的品质是可以提高的,读好书也是提高的途径之一,二者之间是一种良性循环的关系。
④只要坚持这个标准,灵魂的品质和对书的判断力就自然会同步得到提高。
⑤这种能力部分来自阅读的经验,但更多地源自一个人灵魂的品质。
⑥重要的是一开始就给自己确立一个标准,每读一本书,一定要在精神上有所收获,能够开启你的心智。
A.④①②⑤③⑥ B.②⑥④⑤③① C.⑥④②⑤③① D.②⑤③⑥④①
5.古诗文填空。(8分)
阅读优秀古诗文,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人的内心情怀。在《行路难(其一)》中,我们可以感受到“长风破浪会有时,①_____”的万丈豪情;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我们可以感受到“②_____,到乡翻似烂柯人”的无限感慨;在《水调歌头》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苏轼“③_____,④_____”的美好祝愿;在《岳阳楼记》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范仲淹 “⑤_____,⑥_____”的旷达胸襟;在《月夜忆舍弟》中,我们可以感受到“⑦_____,⑧______”的兄弟分离的战乱之苦。
6.小明收集了几副关于读书的对联,但其中两副对联的上下联被打乱了,试根据对联的原则帮他找到正确的上下联搭配。(填序号)(4分)
①清风怨人翻卷晚 ②书卷多情似故人 ③文章有味堪知己 ④细雨邀我闻墨香
第一副的上联是 ,下联是 。第二副的上联是 ,下联是 。
小说以其鲜活的人物形象、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吸引着千千万万的读者。某校九年级(1)班开展主题为“走进小说天地,感悟百味人生”综合实践活动,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7.【小说人物我来猜】
小明同学读了《水浒传》后搜集了一些关于水浒英雄的对联,请你帮他写出对应的人物。(3分)
①难得有心呼保义,可怜无人颂公明——( )
②提斧杀人存孝义,砍旗扯诏为弟兄——( )
③满心草莽难剃度,一生屠戮终成佛——( )
8.【故事情节我知晓】
下面是与林冲相关的故事情节,请将它们按照发生时间的先后进行排序,正确的一项是(填序号)( )(3分)
①风雪山神庙②棒打洪教头③误入白虎堂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③②① D.③①②
9.【英雄研究我参与】
班级拟邀请研究《水浒传》的专家李教授,于1月30日下午三点在学校大礼堂,为全体师生做“走进水浒英雄”的专题讲座。请你以九(1)班班长的身份去邀请他,你会对李教授怎么说?(4分)
二、阅读与鉴赏( 56分)
(一)阅读古诗,完成下面小题。(8分)
春游湖
[宋]徐俯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
春雨断桥人不度,小舟撑出柳阴来。
10.这首诗的理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句诗人突然一问,从疑问的语气中表达了遇上燕子时惊讶和喜悦的心情。
B.诗人善于抓住本质来表现事物,通过桃花开、燕双飞,描绘春日明媚湖光。
C.第三句写雨后水涨,小桥被淹没,诗人无法渡桥,表达了称心快意的春游中无限的遗憾。
D.诗句告诉人们,困境中仍然蕴含着希望,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体现宋诗的理趣。
11.“夹岸桃花蘸水开”一句中最传神的字是哪一个?请结合诗句作赏析。(5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16分)
【甲】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A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
B夫蕲①,山泽之聚,淮之名城也,岂其天趣不足哉?特地力有未尽尔。以余之不肖,忝②长吏于是,不能疏涤其陋以安利之,徒品择其美以自纵也,岂古人所谓富而教之者乎!顾今之吏有不可以此责者,故记其说以遗通判事朱君俣,刻之楼上,使蕲之人能尽其性之德以为材,尽其地之力以为利,生殖③遂长而英发,器用坚实而久成,如韩之乐④,公刘之芮鞠⑤,淇澳之君子⑥,亦欲其知自兹游者始也。
(选自叶适《烟霏楼记》)
【注】①蕲:蕲州,旧州名,在今湖北蕲春南。②忝:谦辞,有愧于,辱没。③生殖:繁殖牲畜。④韩之乐:《诗经·大雅·韩奕》篇,赞美韩侯贤明,国人逸乐,⑤公刘之芮鞠:《诗经·大雅·公刘》篇,赞美公刘率周族由邰廷豳,在芮水边创业的欢乐情景。⑥淇澳之君子:《诗经·卫风·淇澳》篇,赞美卫武公的美德。
12.下列对两个文段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而或长烟一空”中的“空”是“消散”的意思,与“空谷传响”(《三峡》中的“空”意思不相同。
B.“把酒临风”中的“临”是“面对”的意思,与“临溪而渔”(《醉翁亭记》)中的“临”意义不相同。
C.“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的“顾”是“拜访”的意思,与“顾今之吏有不可以此责者”中的“顾”意义不相同。
D.“父母岁有裘葛之遗”的“遗”是“给予的东西”的意思,与“以遗通判事朱君俣”中的“遗”的意义不同。
13.把【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14.【甲】【乙】两文画曲线的句子都出现了虚词“哉”,但在表情达意上作用却有所不同,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以下两句中的“哉”,分别暗合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6分)
A.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B.夫蕲,山泽之聚,淮之名城也,岂其天趣不足哉?
15.【甲】文以“古仁人”为标杆。【乙】文以“古人所谓富而教之”为镜鉴,二者对“士人理想”的诠释有何异同?(4分)
(三)(15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让文化自信具有更坚实基础
①有文化自信的民族才能精神抖擞地走向未来。要让每个中国人都对中华文化有更为全面、更为深入的了解,从而将文化自信厚植于每个人的心里。
②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中华文化源远流长、递代积累,正是其内在的文化精神让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巍然屹立于世界东方。实践表明,有文化自信的民族才能精神抖擞地走向未来。那么,如何才能真正树立文化自信?
③首先,要知晓文化。中国地大物博,各区域都有自己的文化特色和文化底蕴。树立文化自信要以知晓自身的文化家底为基础。现在,我们对自己的文化家底还知之不深。举一个例子来说,许多人从课本和老师那里知道了安徽省全椒县有个吴敬梓,却不知道全椒县还有个薛时雨。吴敬梓因为创作了《儒林外史》而成为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但薛时雨的作品因为没有进入课本和课堂而不为人知。薛时雨既是一位官员,还是一位诗人,写了不少诗词,有《藤花馆诗删》留存于世。类似薛时雨这样的历史人物以及他们留存的作品还有很多,需要我们去了解、盘点。事实上,还有很多文化内容,包括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都需要我们去认真了解,摸清家底。只有知晓中华文化是如此丰富多彩、博大精深,我们的文化自信才会更有底气。
④其次,要挖掘文化。从一定意义上说,现在我们关于中华文化的知识系统,只是建立在已经发现、知晓的文化遗产基础之上的,还有很多文化遗产未被发现。比如,甲骨文和简帛作为重要文化遗产,虽然已经发现和收集了不少,但还有埋在地下、尚未被发掘的。现在,我们对思想史的认识主要依据的是历代思想家留存的著作,但民间也留存有不少思想史的材料如家规族训,它们呈现了思想史的另外一面,需要深入挖掘。还有一些少数民族的文化遗产,也需要我们去深入挖掘。只有做好文化挖掘工作,中华文化的丰富性才能得到充分彰显,我们才能更具文化自信。
⑤最后,要研究文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我们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态度和方针,也是树立文化自信的必然途径。当下,很多地方都非常重视对本地区传统文化的挖掘,出版了不少丛书、全集等。但是,对这些传统文化的研究还是不够。又如,对于已经发现的甲骨文和简帛,需要对其文字进行深入解读。清华简被发现之后,不少学者都在持续不断地识读其文字,虽然已经取得很大进展,但还有一些更难的文字需要识读。可见,树立文化自信,需要沉下心来研究我们的文化。只有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深入研究之后,才能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更好树立文化自信。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6.写出本文的中心论点。(3分)
17.第③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何作用?(4分)
18.下面这段文字,放到哪一段最合适?请简述理由。(4分)
2008年,云南就发现了彝族文字的旧抄本《董永记》,将其翻译成汉语后发现,它在情节上与汉语唱本有一定区别,对于研究彝族孝的伦理具有一定意义。类似的文化遗产还有很多,需要我们去深入挖掘。
19.初中三年的语文学习生活,让我们对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请依照示例举出一个能体现文化自信的例子。(4分)
示例:学习杜甫的《望岳》,我不仅跟随诗人领略了泰山的雄伟阔大,还感悟到了唐诗中传递出的乐观自信、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
(四)(17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老兵的心事
郝东红
①“易老最近状态很好,没有再到处跑吧?”市军休所为抗美援朝老战士易国安检查身体后,我悄悄问他的小儿子易中华。
②60多岁的易中华在军休所里被人称为“小易”。因父亲易国安患有阿尔茨海默病,易中华退休后便搬过来和老人一起住。听到我的问话,他摇摇头,悄悄把我拉到了屋外。
③“能不能帮我开个证明,以医院的名义证明伤员已经送到了,让老爷子在家好好休养!”易中华告诉我,他的父亲还是经常“犯糊涂”,一“糊涂”就悄悄往外溜,或者非逼着他一起运送“伤员”。
④我认识易老缘于10年前的一个电话。一个夏天的晚上,我在值班室接到电话,是从200多公里外的邻市打来的。一名热心群众说在街上遇到一个走失的老人,自述要到志愿军511医院送“伤员”。他从网上了解到,我们医院的前身就是志愿军511医院,并查到医院电话打了过来。我第一时间联想到,这位老人可能是医院的离退休老干部。我请这名热心群众暂时帮忙照看老人,并留下地址和联系方式。之后,我赶紧通过电话向周边的军休所、干休所逐一询问,查实是易中华的父亲易国安走失。
⑤易中华和儿子连夜驱车到邻市,将父亲接回家。我也了解了事情的原委。
⑥易国安是原志愿军511医院5分院担架连战士。在朝鲜前线的一场战斗中,由于前方战事吃紧,潜藏在山坳中的担架员派出一批又一批,伤员收治了一批又一批。因为年纪小、身材矮小,易国安在担架连担任通信员,平时很少被安排上前线接运伤员。随着战事胶着,奔赴火线的担架员能够安全返回的越来越少,易国安便跟着最后一个班冲向战场。
⑦敌机在头顶呼啸,炸弹在身旁炸响,扬起的石子、泥土劈头盖脸地砸来。顾不上个人安危,易国安和战友们匍匐前进、左冲右突,连背带拖从战场抢救了4名伤员。回到山坳,分院已经沦为一片火海……
⑧患上阿尔茨海默病后,易国安的记忆停留在这一段时光,一直想着要把伤员送往邻近的分院继续救治。一次,他悄悄背着挎包、拎着两根短竹竿,趁儿子、儿媳和门卫不注意,溜出了军休所。上了公共汽车后,他便迷失方向。那次,易国安在外10多天,中间多次被热心群众收留,仍反复悄悄溜走,逢人便问511医院在哪儿。后来,他还在胸前挂了一块硬纸板,请人在上面写了一行字:“我要到511医院送伤员,请搭我一程。”那段时间,易国安靠着热心群众救助的食物果腹,遇到公交车就上,许多司乘人员看他年纪大也没有向他要车费。就这样,他一路走到200多公里之外的邻市。
⑨对易中华的请求,我深为理解。但这个“证明”怎么开,颇伤脑筋。
⑩回到医院,我在院史馆发现了一枚原志愿军511医院某分院的印章。征得院领导同意后,一个计划悄然展开。
那天,易老穿着旧军装,扎着绑腿,背着水壶、挎包,在易中华的陪同下来到了医院。远远看到易老朝办公楼走来,勤务保障分队下士陆安、张峰跑步迎了上去,紧握易老的手说:“易国安同志,你是来送伤员的吧,军医已经等候多时了!”
“报告军医,伤员安全送达!”迈进办公室,易老推开一直搀扶他的易中华,挺直身板,向我敬了一个庄重的军礼。
“易国安同志,这是伤员接收证明,请你归队好好休养。”我立即回礼,并郑重地将盖有大红印章的证明交到他手中。
“是!”立正,敬军礼,易老转身朝门外走去。还未走到门口,他忽然想起了什么,回身问道:“军医,我们送来的4名伤员怎么样了?”
“除1人伤重不治外,其余3人已康复归队!”我脱口而出。
5年前,我在整理院史时,曾看到医院一位老军医在日记中写道:“1952年秋天,5分院被敌机所炸,矮个子担架员易国安与4名战友在战役最艰难的时候,冒死从战场救回4名伤员,3人救治成功。”
(刊载于“华夏经纬网”)
20.下列句子朗读重音处理不恰当的一项是( )(4分)
A.要读出易老的坚定与责任感,我这样读:“报告军医,伤员安全送达!”
B.要读出易老对伤员安危的关心,我这样读:“军医,我们送来的4名伤员怎么样了?”
C.要读出易老出走的决心和行动,我这样读:“他悄悄背着挎包、拎着两根短竹竿,趁儿子、儿媳和门卫不注意,溜出了军休所。”
D.为缓解易老的担忧并安慰他,我这样读:“除1人伤重不治外,其余3人已康复归队!”
21.请仿照第 段示例,为⑥⑦段在文章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写出阅读批注。(6分)
第⑥⑦段 第 段
①________②_________;③为文章增添了历史厚重感和感染力。 ①证实了易国安抢救伤员的事迹的真实性;②呼应文章开头的情节;③为文章增添了历史厚重感和感染力。
22.联系上下文,赏析第 段画线句运用动作描写的妙处。(3分)
立正,敬军礼,易老转身朝门外走去。
23.离退休老干部易国安老人不幸患上阿尔茨海默病,但他仍坚持寻找511医院,还要送伤员,请根据【链接材料】提示,简要分析易国安老人这一举动的深层原因。(4分)
【链接材料】
阿尔茨海默病是认知功能障碍和行为损害,一种特点是患者会重复印象深刻的经历来填补记忆中的空白。
五、作文(60分)
24.“春风得意正少年/我上春山约你来见/我攒了一年万千思念……”一首《上春山》尽显春日里的万物竞发和勃勃生机,亦彰显出少年的朝气蓬勃。每次受挫,都是一次收获;每次艰险,都是一份历练;征途漫漫,唯有奋斗,“春风得意马蹄疾”我们永远意气风发,我们永远是那个初心未改,使命在肩的少年。
请以“春风得意正少年”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内容健康积极;②表达真情实感;③不要套写、抄袭;④不少于600字;⑤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第1页,共8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