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实验中学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图片版,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实验中学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图片版,无答案)

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度上学期单元测试
九年级语文试题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8页。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
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考试结束后,只收答题
卡。
2.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的区域内,在试
卷上答题不得分;如霄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
第I卷
一、积累与运用(12分,每小题2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4题。
在庆祝新中国72华诞的重要时刻,电影《长津湖》上映可谓(恰逢/巧逢)其时、意
义重大。71年前,新中国刚刚诞生一年,百废待兴、百业待举,心无旁骛的全国人民响应
党中央的号召,为争取国民经济的根本好转而努力工作,全力医治长期战争造成的创伤,
没有装渎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恢复调蔽的国民经济,重建美好家园。但是,美国政府从
(维持/维护)其全球霸权出发,武装(干预/于涉)朝鲜内战并派其豢养的海军第七舰队侵
入台湾海峡,不顾中国政府的严正警告,将战火烧到鸭绿江边,给我国东北边境地区人民
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我国的国家安全受到严重挑战,国家利益受到严重损害,应朝鲜
党和政府请求,党中央毅然决然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历史性决策。
电影《长津湖》讲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第9兵团某部穿插七连参加长津湖战役的过程,
展现了人民军队炽烈的爱国情怀、对党和人民的无比忠诚,生动诠释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
神。
可以告慰志愿军英烈的是,新中国成立72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我们
(因为/不但)一改近代以来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的命运,(所以/而且)走上
了民族伟大复兴的康庄大道。
生逢盛世,我们享受着新时代的和平阳光,书写着新时代的奋斗华章。电影《长津湖》
应运而生,值得庆贺。我们相信,新时代的我们不会自渐形秽,一定会孕育更多像《长津
湖》这样写正史、颂正义、扬正气的优秀作品。
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创伤(chuang)殷切毅然决然
B.亵渎(xiè)
调藏自惭形秒
C.豢养炽烈百废待兴(xing)
D.诠释告慰应运而生(ying)
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恰逢维护干预因为…所以
B.巧逢
维持干预不但…而且
九年级语文试题第1页共8页
C.恰逢维护干涉不但…而且
D.巧逢
维护干涉因为…所以
3.下列语法知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心无旁骛的全国人民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全力医治长期战争造成的创伤。”句中“全
力”是动词。
B.“我们享受着新时代的和平阳光,书写着新时代的奋斗华章。”这是一个并列关系的
复句。
C.“心无旁骛”和“文明蒙尘”都是主谓短语。
丑.“我国的国家安全受到严重挑战。”句子的主语是“国家安全”,谓语是“受到”。
4.有网友观看电影《长津湖》后,特写一副对联抒怀,下联为“忠魂擎赤帜,应从铭记振
长歌”,请从下列选项中,选择最恰当的一句用作上联(
A.薄衣彰困苦,惨烈鏖战克悬殊
B.捐躯有英雄,一曲壮歌铭赤史
C.报国忘生死,满腔碧血化冰魂
D.珀血染冰湖,终经拼杀赢正义
5.下列语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电视剧《觉醒年代》主创们选取《新青年》杂志作为叙事切入点,借其申联起1915
年到1921年的历史,让革命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具有了更加感人的艺术魅力。
B。“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伴着乐曲,人
家挥动着手中的彩旗、气球为航天英雄送行。
C.一个国家的强盛,必然离不开文化的支撑:一个民族的复兴,必然伴随着文化的繁荣。
D.大量事实证明:沉溺于手机游戏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所以我们要理性使用手机。
6.下列关于古代文化、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古人对年龄有特定称谓,按从小到大的顺序依次为垂髫、弱冠、束发、而立、花甲、
知命、古稀等;对官职的升迁也有特定称谓,“谪”“左迁”“放”属于降低官职。
B.“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河”指“黄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岱宗”指“泰山”,“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中“三秦”指“关中地区”。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诗
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称“诗三百”它与《中庸》《孟子》《大学》
合称四书。
D.“.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苏轼既是“三词客”之又是“四大家”
成员,他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水调歌头》成为千古流传的名篇。
二、综合性学习(19分)
7.诗文名句填空。(10分)
(1)
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2)山舞银蛇,
欲与天公试比高。(毛泽东·《沁园春·雪》)
(3)
客行悲故乡。(温庭绮《商山早行》
(4)云横秦岭家何在?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5)我欲乘风归去,
高处不胜寒。(苏轼《水调歌头》
九年级语文试题第2页共8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