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七年级上第一单元学情反馈一、积累与运用(23分)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后面的小题。(7分)初中语文课本为我们打开一扇亲近自然的文学之门,开启一段趣味盎然的学习之旅。我们吟诵春夏秋冬四季,游历山水八方,感受古今__甲__,了解中外文明。陶醉三月春风拂面,我们闻到了酝niànɡ__①__在空气中的泥土的气息;领略冬天济南风光,我们看到了zhù__②__蓄了一汪绿色的澄清的河水;走进刘湛秋《雨的四季》,我们领悟四季雨的__乙__、各种风情。其实语文学习的天地非常广阔,我们既可以走进自然,__丙__;又可以感受亲情,__丙__;还可以探访历史,__丙__;更可以了解社会,__丙__。新时代的文学是传承与创新相辅相成、相互依存的文学,传承是对创新的进化,传承需要与创新结合来适应新时代不断变化的文化需求。(1)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①酝niànɡ( ) ②zhù( )蓄(2)结合语境选择合适的词语。(只填序号)(2分)甲_____(A.传承 B.传递) 乙_____(A.千姿百态 B.千态万状)(3)下列四个句子填入丙处,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 )①欣赏世间美景 ②享受温暖盛宴 ③感受风云变幻 ④品味人间百态A.①②③④ B.④①②③ C.③①②④ D.②①③④2.课文默写(9分)我寄愁心与明月, 。潮平两岸阔, 。(3) ,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4) ,山岛竦峙。(5) ,江春入旧年。(6)思乡是古代文人永恒的吟唱。马致远借眼前落日吟唱“ , 。”寄寓异乡游子悲伤之情;而王湾借书信难以传递唱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寄居他乡的羁旅之愁。(请分别用《天净沙·秋思》和《次北固山下》两首诗里的句子填空)3.下列关于本单元文学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朱自清的《春》是一篇精美的散文,所描写的景物充盈着生命的灵气。B.老舍的散文《济南的冬天》为我们深情地描绘出一个温暖如春、秀丽如画、天明水净的蓝水晶般的世界。C.《雨的四季》是当代著名诗人刘湛秋写的一篇优美散文,表达了他对雨的爱恋和对生活的热爱。D.《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作者是唐朝诗人杜甫,他晚年自号“香山居士”。4.选出语段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2分) ( )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委:丢下 B.期:约定 C.引:引导 D.顾:回头看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 )A.8月11日,2025年暑期档电影总票房(含预售)已突破超过160亿元。B.8月8日,为期12天的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圆满闭幕。C.为了防止溺水事故不再发生,全市各校迅速开展了防溺水宣传活动。D.2023年7月以来,华北出现极端降雨过程,启发严重洪涝和地质灾害。6.班级小文同学学习了敬辞和谦辞后,用所学知识给小语发了下面这条信息。其中加点的敬辞或谦辞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2分) ( )今天拜读了你的大作之后,我感触很多。相比我的拙作,你的文章语言优美,立意深远。家父一直教导我要虚心学习,为了进一步向你请教,我想利用周末时间到寒舍拜访,不知道是否方便?A.大作 B.拙作 C.家父 D.寒舍二、阅读与赏析(37分)(一)名著阅读(7分)7.下表中左栏是有关《朝花夕拾》的读后感标题,请根据你的阅读经历,从右栏中选择正确的篇名,将副标题补全。(只填写序号)(3分)标题 篇名①渴望革命,又孤独软弱 A.《五猖会》 ——读( )有感 B.《无常》②背书与看戏 C.《藤野先生》——读( )有感 D.《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③对自由快乐生活的追求 E.《父亲的病》——读( )有感 F.《范爱农》8.有评论说,《朝花夕拾》不是小说,但是却细致入微地刻画了一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请你在以下备选文章中任选其一,结合相关故事情节进行分析。(4分)A.《五猖会》中的“父亲” B.《阿长与〈山海经〉》中的“阿长”C.《藤野先生》中的“藤野先生” D.《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私塾老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古诗文阅读(11分)【甲】次北固山下 【乙】吴松①道中二首(其二)[唐]王 湾 [宋]晁补之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晓路雨萧萧,江乡②叶正飘。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注释】①吴松:即“吴淞”,江名,太湖最大的支流。②江乡:指江南水乡。9.甲乙两首诗的尾联在修辞手法和流露的情感上有共同之处,请简要分析。(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言文阅读】【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世说新语·言语》)批注:动作描写,谢安对儿女答案的优劣未做评定,让读者揣摩谢安的褒贬态度,回味无穷。【乙】谢公与人围棋,俄而谢玄①淮上②信至。看书竟,默然无言,徐向局③。客问淮上利害,答曰:“小儿辈大破贼。”意色④举止,不异于常。 (《世说新语·雅量》)【注释】①谢玄:谢安之侄。②淮上:指淝水战场上。③向局:面向棋局。④意色:神情,脸色。10.参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加点字。(4分)文言词句 方法 解释俄而谢玄淮上信至 课内迁移法:去后乃至 (1)________看书竟 查阅词典法:①竟然;②终于;③从头到尾;④终了,完了(《古代汉语词典》) (2)_________(填序号)共园中锄菜 参考成语法:同生共死 (3)_________又尝同席读书 查阅词典法:①吃,品尝;②尝试;③曾,曾经;④经历,遇到(《古代汉语词典》) (4)_________(填序号)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意色举止,不异于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人物的描写常讲究耐人寻味。请参照【甲】文批注,为【乙】文画线处的人物描写作批注。(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现代散文阅读(19分)山中的小草郭震海①或许和年龄有关吧,我越来越喜欢回到乡村,望一望那巍峨的山峰,看一看那沟沟梁梁中错落的农舍,摸一摸身边的一草一木,疲惫顿消,心生愉悦。②太行山是雄伟的,也是温柔的,如一位历经沧桑的母亲,包容万物。一片片白杨林、柳树林、松柏林交织在一起,还有林中高高低低的灌木丛,以及低矮的小草,都生长在大山的怀抱里。大山无声,默默地哺育着草木;草木无言,静静地供养着山里的动物。③每当走在山中,我总喜欢俯下身子,去观察一株株小草。任微风从耳边吹过,小鸟在头顶欢唱。草木香混合着泥土的芳香,吸几口,如饮佳酿。④在太行山里,每一株草都有自己的名字。山里的孩子从小就进山识草木。在孩子眼里,草木是伙伴。在大人眼里,草木是宝贝,可以作为餐桌上的美食、家畜的饲料,更可成为医治疾患的“救命草”——它们不仅为苍山披绿,也曾在漫长的岁月里救过山里人的命。山里人代代相传,口口相授,对各种草木的习性和作用如数家珍。⑤记得很小的时候,我就跟在父亲身后上山采中草药。我最先认识的是黄芩,我喜欢它的向阳而生。除了喜欢阳坡外,黄芩似乎不再择地,荒石缝隙,道路旁边,只要有一点泥土就能生长。根茎深埋泥土,春天生出新芽,细小的躯干慢慢抽出。农人们懂得,此时的黄芩格外娇嫩,走过之时脚步会变得缓而轻,生怕把它踩疼。到了七八月份,它细长的躯干会高高上扬,如柳叶般的叶子在躯干两边展开,顶端开出紫色的小花,随风摇曳,很是漂亮。黄芩的根能入药,味道很苦,有清热、泻火、解毒的作用。山里人在挖黄芩的时候很讲究,比如发现成片的黄芩,会选一些年长的挖走,留下年幼的继续生长。⑥小柴胡似乎有点调皮,喜欢往灌木丛里钻,仿佛在和农人捉迷藏。不过它散发出的特殊香气总会暴露它的存在。这种植物在春天里很容易被发现,因为上一年的枯枝还未腐朽,懂它的人一眼就可认出。不过太行山里的农人不会在春天挖小柴胡,那样会遭到乡亲们的数落。小柴胡的叶子同样细长、秀丽,春生夏长,开出的小黄花香气四溢。小柴胡的根细长,多用于治疗感冒发热等。山里人偶感风寒,抓一把小柴胡,再配几根大葱的根,熬水喝,晚上出一身透汗,第二天便又精神焕发。⑦益母草的性格则比较外向,田埂旁,小路边,它总喜欢与灌木比高低,长得很是旺盛。仿佛春来它先知,嫩小的新叶迎春破土,生长很快。进入夏季,远远望去,挺拔的个头开满了粉红色的小花。花开两三天后,就是采收最好的时候。选一个晴朗的天气,用镰刀齐地割下地上部分,留下的根来年又会旺长。采回后,稍作晾晒,清洗干净,母亲会将益母草分段,然后在一口大砂锅里熬,边熬边搅拌。最后过滤掉枝叶,再接着熬,直到熬成膏状,放入罐里,待入药用。⑧每一次回乡,我总会走进山里,去看看这些草木,就像是去拜访一个个交情甚厚的老友。初春的风在苍茫的群山中、空旷的原野上奔跑,苏醒的小溪一路迈着轻盈的脚步边走边唱。背阴处偶有残雪待融,雪面上有山鸡、野兔走过,爪印如盛开的花朵。沉睡了一个冬天的老桃树、大柳树,枝条上已有新芽冒尖,让人惊喜。此时大地之下,成群结队的小草闻风而动,枯枝败叶中孕育着新生。阳坡上的黄芩,灌木丛中的小柴胡,田埂边的益母草,点点嫩芽已经在解冻的泥土中萌生。我轻声唤着它们的名字,微风中,它们纷纷点头应答……(选自《人民日报》2024年3月22日,有改动)13.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第④段中“每一株草都有自己的名字”,表现出太行山区的人们对家乡的小草非常熟悉。B.第⑤段中“只要有一点泥土就能生长”,突出了黄芩生命力顽强,对生存环境别无他求。C.第⑦段写益母草从采收到制成膏状的过程时,用了割、晾晒、清洗、熬等动词,准确精练。D.第⑧段的景物描写,有静态有动态,有视觉有听觉,展现了大山初春时节的勃勃生机。14.作者说“太行山是雄伟的,也是温柔的”,如何理解“雄伟”“温柔”?(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请从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4分)小柴胡似乎有点调皮,喜欢往灌木丛里钻,仿佛在和农人捉迷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文章线索明晰,首尾呼应,请结合全文加以分析。(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作者通过写黄芩、小柴胡和益母草这三种小草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表达与交流(40分)18. 人生道路上,有许多事值得我们去做,或许是一次勇敢的付出,或许是一次大胆的尝试,或许是一次艰难的选择……这一次次的经历,磨炼了我们的意志,增强了我们的勇气,培养了我们的能力,也提升了我们的品质。请以“这件事,做得值”为题,写作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