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初四语文阶段检测试题 2025.10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共33分,请将1~3题,5~8题涂到答题卡上)第4题写到答题纸相应的横线上)古今大家们以其深邃的思考和独到的见解,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智慧启迪。班级将开展“古今大家之思”讨论会,设置了四个任务,请你积极参与。【完善开场白】下面是主持人小万为本次讨论会拟写的开场白,请你帮他完善相关内容。在时间的长河中,那些古今大家们的思想宛若一座 的宫殿;他们的智慧深邃如海、 ,让人感叹不已。今天,我们聚集在这里,不仅是为了了解他们某一方面的观点,更是为了从中获得感悟与力量。聆听他们的zhēn言,恪守做人的准则;汲取他们的智慧,rú养自己的精神。就让我们一起探讨古今大家之思,在思想的碰撞中激发出新的灵感,为未来的发展指引方向。1.小万对开场白中加点字的读音和两个字的书写把握不准,请你帮他选出正确的一项( )(3分)A.篾 gè xī 孺 B.箴 gè xī 孺 C.篾 kè jí 濡 D.箴 kè jí 濡2.请你帮小万填在横线处选择恰当的词语。( )(3分)A.波澜壮阔 广阔无垠 B.富丽堂皇 广袤如天C.红装素裹 雕梁画栋 D.金碧辉煌 广漠如天3.开场白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是一个复句,请你判断出属于哪一类。( )(3分)A.表并列关系的复句。 B.表递进关系的复句。C.表转折关系的复句。 D.表因果关系的复句。【搜集资料】小唯搜集了“古今大家之思”的部分资料,准备与同学交流,请你阅读并完成任务。资料一:古人之贬谪诗文基调 名句 批注乐观 ①长风破浪会有时, 。 (李白《行路难(其一)》) 克服前路重重障碍的秘jué⑧ ,就是要充满信心。② ,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人生总有困难和挫折,不应自bào⑨ 自弃,前方将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新境界。③ , 。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从澄明月色中获取力量,唱出豁达宽慰之语。不以物喜,④ 。 (范仲淹《岳阳楼记》) 身处逆境,从容处之,以自身修养为第一要务,“不怨天,⑩ 。”幽愤 ⑤ ? 。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前路险艰,回望秦岭,云遮雾罩,道尽英雄失路的悲慨。⑥ ,怜君何事到天涯! (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面对寂寥凄苦之景,诗人有意设问,充满被贬的自怜之意。溪云初起日沉阁,⑦ 。 (许浑《咸阳城东楼》) 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透露出诗人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深深忧虑与愤懑。今人之美育美感①蔡元培在中国首次提倡“美育”,他解释所谓美感,“合美丽与尊严而言之,介乎现象世界与实体世界之间,而为津梁。”②在他的教育思想体系中,美育是一个重要的组成环节之一。③蔡元培曾指出“人人都有感情 而并非都有伟大而高尚的行为,这由于感情推动力的薄弱。要转弱而为强,转薄而为厚 有待于陶养。陶养的工具,为美的对象,陶养的作用,叫作美育。”④又谈到,学校课程中如音乐、图画、手工等,本就是直接的美育,而其他语言与自然、历史之课程,亦多足以引起美感。4.请你补全资料一中的古诗文和批注,写在答题卡相应的横线上。(12分)5.下列是小唯对资料二的相关分析,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第①句中画横线短语结构均相同。B.第②句有语病,应删去“一个”或“之一”C.第③句中的方框内均应填入逗号。D.第④句中加点词的词性均相同。【分类整理】6.小慧对成语进行了整理,但有一项使用不恰当,请你帮她选出来。( )(3分)A.当时的上海,商人以手中有一把画扇为荣。他们附庸风雅,不惜高价求购书画。B.酒足饭饱的客人们走了, 我和妈妈看到饭桌上觥筹交错的样子发了愁。C.逆境中的他始终没有放弃努力,仍满怀信心,期待着峰回路转的那一天。D.园林的设计重视和自然华景的相得益彰,因而在园林中绿植景观的配置上要充分考虑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7.小文整理了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沁园春·雪》一词里“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中的“风骚”,本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后来泛指文章辞藻。B.《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作者林徽因,同丈夫梁思成一起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国古代建筑。她是著名的建筑学家、诗人。C.韩愈和欧阳修都是“唐宋八大家”中的代表人物,他们都是唐朝古文运动的领袖。D.爱国诗人艾青在诗歌《我爱这土地》中,将自己比作一只鸟,一只为深爱的土地而歌唱的鸟,一只即使死了也要埋葬在这土地中的一只鸟。【发表思想】8.小智打算发表自己对“古代诗歌”的理解,但不小心打乱了语序,请你帮他选出填入横线部分恰当的一项( )(3分)中国古代诗歌精炼、含蓄,是中国文学遗产中璀璨的明珠。 。 。 。 。①它们之所以能“走出去”并在异域土壤落地生根,一方面是其世界性促其成为世界读者的共同财富。②不仅包孕中国元素,且能读出中国精神的灵魂。③另一方面是其宇宙观、哲学观观照下的哲学形式体现的民族美学精神、体现的东方生存智慧与世界其他民族精神的深度契合。④是世界文学宝库、精神源泉的重要组成要素,如《诗经》、唐诗等。①③②④ B.①②④③ C. ②④①③ D.②①③④二、古诗文鉴赏与阅读(共21分)9.诗词鉴赏(7分)西江月·中秋和子由①苏 轼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注】①此词作于苏轼被贬之时。(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词的开篇以疑问起句,用“几度”与“一场”对仗,慨叹世事变迁、人生如梦。B.词人中秋深夜难眠,听廊下树叶在夜风中沙沙作响,眉头鬓角尽染岁月的风霜。C.“酒贱”是“客少”之因,词人被贬生活困窘,只能劣酒待客,因此友人渐疏。D.“月明”一句既写乌云遮月的自然景象,也暗指词人遭受排挤打压的仕途经历。同是苏轼写于中秋的词,本词情感和《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有何不同之处?请结合具体词句分析。(4分)10.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后面的练习。(14分)范长白园在天平山下,万石都焉。园外有长堤,桃柳曲桥,蟠屈①湖面,桥尽抵②园,园门故作低小,进门则长廊复壁,直达山麓。其绘楼幔阁、秘室曲房,故匿之,不使人见也。山之左为桃源,峭壁回湍,桃花片片流出。右孤山,种梅千树。渡涧③为小兰亭,茂林修竹,曲水流觞④,件件有之。竹大如椽⑤,明静娟洁,打磨滑泽如扇骨。地必古迹,名必古人,此是主人学问。但桃则溪之,梅则屿之,竹则林之,尽可自名其家,不必寄人篱下也。(节选自《陶庵梦忆·卷五·范长白》,有删改)[注释]①蟠(pán)屈:回环曲折。②抵:到达。③涧:夹在两山间的水沟。④曲水流觞:古代风俗。⑤椽(chuán):椽子。放在檁子上架屋瓦的木条。(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4分)①不使人见也 ② 峭壁回湍③茂林修竹 ④ 尽可自名其家(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3分)A.进门则长廊复壁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B.其绘楼幔阁 复前行,欲穷其林C.山之左为桃源 菊之爱D.渡涧为小兰亭 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3)本文以写景见长,请品析文中画线句子,欣赏范长白园的景色。(3分)竹大如椽,明静娟洁,打磨滑泽如扇骨。(4)本文的写景顺序是什么?请简要分析。(4分)三、现代文阅读(共27分)(一)阅读《有趣的人不苟且》,完成下面11~14题。(12分)有趣的人不苟且孟祥夫①生活中,要是听说某某是个有趣的人,让人不免心驰神往,想要结识一番。有趣,和枯燥、乏味人相对,是一个人身上闪闪发光的品质,是平淡生活里的“调味剂”。说一个人有趣,是很高的评价。正所谓,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②那么,何为有趣?明人袁宏道说:“世人所难得者唯趣。 趣如山上之色、水中之味、花中之光、女中之态,虽善说者不能下一语,唯会心者知之。”对“什么是趣”,古今中外,尚无定论,只能见仁见智。在文人墨客笔下,人有人趣,物有物趣,自然景物有天趣。趣者,存乎一心,大凡让人心生快意、心旷神怡的,都莫不有趣。③有趣的人,对生活抱有大爱。有时,即便身处逆境,他们也能过得兴致盎然;即便眼前满是苟且,他们也总能找到诗和远方。苏轼就是个十足有趣的人。被贬官后,他没有愁肠百结,而是发现了生活的真和趣。在黄州,他把“价钱如泥土”“ 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的猪肉,做成了色、香、味俱全的“东坡肉”,并撰文《猪肉颂》,讲述烧制心得。除了“东坡肉”,还有“东坡肘子”“东坡鱼”“东坡饼”,都轰动一时,流传甚广。生活拮据,苏轼辟地耕种,以此为乐,写出《东坡八首》《雨后行菜圃》等诗,怡然自得之情,跃然纸上。④有趣的人,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因为万般好奇,凡事都想探个究竟、弄个明白,自然就能找到常人一般难以发现的趣和乐。清人沈复在《浮生六记》中写道:“余忆童稚时, 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他笔下的文字也是妙趣横生,比如,“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也,舌一吐而二虫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如此趣味盎然的文字,若非有趣之人,肯定抓耳挠腮、冥思苦想也写不出来。⑤有趣的人,深藏大智慧。要从平淡的日子中咂摸出趣味,离不开对生活的敏锐洞察,对人情世故的深刻洞悉,对知识阅历的深厚积淀。鲁迅先生是百年来中国第一好玩的人。在那个风雨如晦的年代,鲁迅嬉笑怒骂,皆成文章,针砭时弊,入木三分。而鲁迅本人,却幽默、有趣得很。一次,友人给鲁迅捎来一些柿霜糖,“吃起来又凉又细腻”。有药用效果,他本想留着以后吃。谁料,“夜间,又将藏着的柿霜糖吃了一大半,因为我忽而又以为嘴角上生疮的时候究竟不很多,还不如现在趁新鲜吃一点。不料一吃,又吃了一大半。”读到此处,让人忍俊不禁,掩卷而笑。⑥有趣的人,不仅自己收获快乐,也是别人的“开心果”。而人一旦无趣,就不免面目可憎,让人避之不及。现在,成长于互联网时代的年轻人,平日以“斗图”为乐,从各类小游戏、小程序中寻求快意,而一旦合上电脑、锁住手机,往往双眼发胀,大脑茫然,趣味尽失。这样的趣,终非真趣。不妨学学前人,多发现、挖掘生活的趣味,多吸收、汲取方方面面的知识,让自己有趣,让生活有味。⑦梁启超说:“我是个主张趣味主义的人。我以为凡人必须常常生活于趣味之中,生活才有价值;若哭丧着脸挨过几十年,那么,生活便成沙漠,要他何用。”所以,不如行动起来,从明天起,做一个有趣的人。11.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3分)A.本文的中心论点是要做一个有趣的人。B.“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是对一个人很高的评价。C.“开心果”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阐述了“ 有趣的人”不仅自己生活快乐,而且能够给别人带来快乐的观点。语言轻松活泼,具有趣味性。D.成长于互联网时代的年轻人,平日以“斗图”为乐,从各类小游戏、小程序中寻求快意,这样的趣也是真趣。12.下列事例与本文“做一个有趣的人”含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3分)A.钱钟书行事如顽童,经常在他女儿睡着时,用墨笔在她脸上画胡子,在肚皮上画鬼脸,给女儿起各种形象的绰号来戏弄她。即使生活清苦,但这个有趣的爸爸却让他的女儿从小就知晓了乐观与探索的可贵。B.有一次,苏格拉底在街上行走,有人用棍子打他的背,但很快的,他又若无其事的站起来。目睹整个经过的旁人问他:“你挨打,为什么不还手?”苏格拉底微笑地回答:“当一只发野性的驴踢你时,你会还它一脚吗?”C.秦惠王有个同父异母的弟弟公子疾。他为人幽默风趣,但美中不足的是,他脖子下面因病长了一个大肿瘤,被时人戏称为“智囊”,意思是他的智慧都在这大囊里。他自己对有这个大肿瘤不自卑,对别人的戏称也不介意。D.唐代名相房玄龄,未做官时,有一次患重病,对他太太卢氏说:“我若病死,你不要守寡,要再嫁。”卢氏到房内,挖出一只眼睛以示终身不改节。后来房玄龄病愈,一直升到宰相高位,始终对夫人极为尊敬。13.本文第③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分)14.作者认为怎样才能过“不苟且”的生活?结合全文简要回容。(3分)(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9题。(15分)又见栗花开张兆清①地处泰山北麓深处的家乡盛产板栗,素有“泰山板栗之乡”的美誉。栗子的收获是家乡的一件盛事,而栗花盛开也是家乡的一道美景。在家乡长大的我,见惯了栗树的花开花落,融入了我童年的记忆。②当栗花盛开,花开满树,漫山遍野呈现出一片白茫茫的景象。古人赞美漫天雪景:“千树万树梨花开”,改一字用在这里就是千树万树栗花开了。远远看去,风吹树摇,树叶翻卷,栗花涌动,就像白雾飘浮在绿莽莽的山野上,大有酣畅浩瀚之感。如果说看惯了春天百花繁盛的姹紫嫣红,那么,白花花盛开的栗花就是初夏独特的风景了。还有那栗花的香味,带着甜味的芬芳,一种化不开的浓稠,花香袭人,沁人肺腑。远不见花,但闻其香,走进栗林,更是浓香馥郁,让人像喝了烈酒,闻香醉人。栗花的浓香也引来了蜜蜂,栗花繁盛,辛勤的蜜蜂采蜜更忙,此时栗林里到处嚶嚶嗡嗡,好不热闹。③我欣赏栗花,源自童年与栗花不解的情缘。栗花有一用途,就是驱蚊。从前的夏天,农村里没有蚊帐避蚊,夜晚常用土法驱蚊,燃香草绳、艾蒿绳和栗花绳等驱蚊方法都有效,可恶的蚊子就怕这些烟味。家乡栗花繁多,捡拾方便,常用的是栗花绳,我家用得最多。因为栗花绳燃起来烟气比较清淡,不那么浓烈呛人,不但驱蚊,还能够避虫,同时栗花绳拧得细密紧致,燃得比较慢,还可作为火源用,以节省火柴。因此,在我小时候每年栗花开的时候,善于精打细算的爷爷就常指派我去拾栗花,用于拧火绳。④栗花花期较长,大概半月左右,盛开之后便由淡白变浅黄色,然后变成土黄色谢落。栗花开得繁密,落得也多。就在栗花将要开败掉落的时候,我就挎上篮子,约上小伙伴上坡去拾栗花。在栗树林里,我观赏栗花可爱的形状,闻着浓浓的清香,饶有兴趣地把一根根毛茸茸软乎乎的栗花拾到篮子里。树下落得不多的时候,就上树摇晃树枝,把欲落未落的栗花摇落下来拾直到装满篮子。我和小伙伴们也常常在栗林中打闲玩耍,拾一阵子玩一阵子,充满着童年的欢乐。⑤不光玩闹,干起拾栗花的活来我也是认真的。按照爷爷的吩咐,我专挑较长的栗花捡拾,一把一把顺条顺缕地放在篮子里,这样便于爷爷编火绳使用。拾满篮子挎回家,拾了一篮又一篮,一直堆叠起一大摞。爷爷把已干枯的栗花洒上水使之变软,然后像为女孩编辫子一样,把栗花拧成紧致细密的栗花绳,每根约一米半长。每当这时候,我就给爷爷当助手,帮忙拿栗花,取三四条一绺,递给爷爷拧。爷爷在绳头上做出一个孔,每10根用木棍穿起来挂在草屋檐下土坯墙上。墙上挂满了,爷爷就把干后栗花绳取下来打起捆存放,然后新的栗花绳又挂满墙。我家对栗花绳的需求量大,我拾栗花的任务也格外重,没上学时的童年拾,上小学的少年时也拾,一篮篮,一筐筐,不知拾了多少。爷爷常夸奖我勤快,爱劳动,我也为自己的劳动成果和为家庭的贡献而高兴。⑥夏天的夜晚,栗花绳的用途就发挥上了。不管在院子里乘凉还是屋内睡觉,我家都燃绳驱蚊。即使白天,爷爷也在身边燃起一根用来点火抽烟,拿起烟袋按上一锅旱烟随手用栗花火绳点上就抽,图个抽烟方便,节约火柴。当燃起栗花绳时,我很喜欢那淡蓝的袅袅青烟,也喜欢那淡淡的清香。后来有了蚊帐挂,爷爷用起了打火机,栗花绳退出了我家的历史舞台,我也长大了,不再拾栗花。然而,拾栗花伴随了我童年少年的生活,我见惯和喜欢上了栗花的花开花落,也把栗花收藏进了我的记忆。⑦今又回乡,又见栗花开,又闻栗花香。遍地栗树花开得更蓬勃热烈,更浩瀚壮美,更浓香馥郁。我脑海里浮现起童真年少时在栗树林中捡拾栗花的身影,似乎看到了爷爷慈祥亲切的笑容。望着满山的栗花,我更似乎看到了秋季满枝头的栗蓬含笑、咧嘴吐栗的情景,看到了家乡人民再获板栗丰收的快乐。15.本文作者回忆了儿时三件与栗花有关的往事,请你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3分)16.结合文章语境,完成下面的对话。(3分)小莉:“远远看去,风吹树摇,树叶翻卷,栗花涌动,就像白雾飘浮个在绿莽莽的山野上,大有酣畅浩瀚之感。”这句话我觉得写得非常好,但是说不出具体好在哪里。小华:我觉得这个句子好在17.阅读全文,说说文章为什么以“又见栗花开”为题 (3分)18.结合上下文,说说文章最后一段划线句子的作用。(3分)19.假如你是《2022年度散文精选》的责任编辑,你准备把本文收录进下面哪一个专辑?请联系文章内容简述理由。(3分)A.挚爱亲情 B.教育引导 C.感悟抒怀 D.人性光辉四、名著阅读(9分)20.《水浒传》中有关宋江的情节,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3分)①阎婆大闹郓城县,朱仝义释宋公明②及时雨会神行太保,黑旋风斗浪里白条③美髯公智稳插翅虎,宋公明私放晁天王④武行者醉打孔亮,锦毛虎义释宋江A.①③②④ B.④③①② C.②①④③ D.③①④②21.阅读下面选文,回答问题。(6分)武松看那店里时,也有五七个当撑的酒保。武松却敲着桌子叫道:“卖酒的主人家在那里?”一个当头的酒保过来,看着武松道:“客人要打多少酒?”武松道:“打两角酒。先把些来尝看。”那酒保去柜。上叫那妇人舀两角酒下来,倾放桶里,烫一碗过来道:“客人尝酒。”武松拿起来闻一闻,摇着头道:“不好,不好,换将来!” 酒保见他醉了,将来柜上道:“娘子,胡乱换些与他。”那妇人接来,倾了那酒,又舀些上等酒下来。酒保将去,又烫一碗过来。武松提起来呷了一口,叫道:“这酒也不好,快换来,便饶你!”酒保忍气吞声,拿了酒去柜边道:“娘子,胡乱再换些好的与他,休和他一般见识。这客人醉了,只要寻闹相似,便换些上好的与他罢。”那妇人又舀了一等上色的好酒来与酒保,酒保把桶儿放在面前,又烫一碗过来。武松吃了道:“这酒略有些意思。”问道:“过卖,你那主人家姓甚么?”酒保答道:“娃蒋。”武松道:“却如何不姓李?”那妇人听了道:“这厮那里吃醉了,来这里讨野火么!” (节选自《水浒传》)(1)请结合原著内容,仿照示例补全与选文相关的故事情节。(2分)陷牢营,施恩出手护周全→明缘由,武松决意惩恶霸→ →出恶气,施恩重夺快活林(2)《水浒传》叙事有波澜,试结合选文与“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予以简析。(4分)五、写作(共60分)题目:冬日里的温暖要求:(1)表达真情实感,不少于600字;(2)字迹工整,卷面整洁;(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